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2章 孔明謹慎誤大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2章 孔明謹慎誤大事

劉備軍隊在博望打了勝仗,劉備是非常的高興,他很想乘勝搞偷襲荊州,把荊州拿到手。按照劉備的梟雄和野心,他是很想偷襲荊州,先把荊州搶到手的。

原來,劉表聽到曹魏兵來犯境,被新野守軍劉備打敗了的訊息之後,劉表不是高枕無憂,他反而害怕曹操又派別的軍隊來偷襲其他的關口,於是他就派蔡瑁到邊境各個關口去巡視一下,叫守邊境關口的將領要提高警惕,嚴防敵人來進犯。

荊州城內一時空虛。

這是偷襲荊州極好的機會。劉備就跟諸葛亮商量偷襲荊州的事。

諸葛亮心裡想,偷襲荊州的事,是劉備先想出來的。如果真的偷襲成功了,史官就把功勞全都記在劉備頭上,沒有他諸葛亮的份兒。那樣的話,後人就講他諸葛亮當軍師不合格的了。再說偷襲是有一定的風險。他諸葛亮剛剛出山來謀功名,八字還沒有一撇,他是不敢冒風險的。

諸葛亮為求穩當,就勸劉備別搞偷襲。他分析講,新野的兵馬不到一萬,而荊州兵馬有8萬之多,糧草可供軍民吃一年。即使我們一時拿下荊州,但是蔡瑁還在,他會調動荊州集團所有的軍隊來圍攻荊州城。

劉備說:“我們可以守城跟他們拼到底。”

諸葛亮說:“拼到底,只有我們被打敗的。因為我們是乘人之危搞偷襲,沒有仁義。沒有仁義的人是不得到人們的支援。荊州城裡的人會裡通外接,內應的兵馬開啟城門迎接外地歸來的蔡瑁之軍隊的。那樣的話,我們取而復失的。”

諸葛亮停了一下,又繼續說:“主公,以前不是得過了徐州,又復失嗎?”

劉備講,彼一時此一時,那時我還沒有那麼多的兵馬,也還沒有你來當軍師。現在……

諸葛亮講,經驗教訓,永遠不過期。現在偷襲荊州,還是失敗的!

諸葛亮之所以講這樣的話,因為他怕劉備被荊州兵馬打敗了,或者被蔡瑁那邊的那幫人俘虜了,或去投降孫權了,那樣的話,即使諸葛亮他跟隨劉備去了,他只是劉備手下一個普通的官員,別人是不會重用他的。他當然不能再做軍師的了。要是諸葛亮做一個普通的小官員,他就難以實現他的遠大理想。所以他力圖要保住了劉備這面旗幟,他才有出頭露面的機會,才能有朝一日當上宰相的。再說他一貫辦事的謹慎,冒險去偷襲荊州,他就認為是太冒險了,萬一有了閃失,他就理想破滅了。

劉備講,這樣的好機會,一失了就難再碰到的了。

諸葛亮講,主公不怕沒有機會,只要主公講究仁義,博得民心了,荊州終有一天屬於主公的。

劉備問諸葛亮,那麼他劉備又怎樣才奪得荊州的呢?

諸葛亮講,我們就等劉琦劉琮兩兄弟互相殘殺,兩虎皆傷了之後,再從中奪取荊州。到那時我們就打這仁義旗號去收拾局面,這樣我們既得民心,又輕易的取得荊州。

劉備講,就怕劉琦劉琮兩兄弟不打起來的呢。

諸葛亮說:“他們倆兄弟為了爭繼承父親的權位,必定要打起來的。”

劉備跟諸葛亮講荊州一事剛過幾天,劉表就派人來請劉備去荊州。劉表要與劉備商量託孤之事。劉表當時對劉備講:“賢弟,我已經是病入膏亡,特跟你交代託孤的事。賢弟呀,我的這兩兒子都是飯桶無才,恐怕不能繼承父業,我死之後,賢弟可掌管荊州。”

原來劉表也怕蔡氏的人爭奪荊州,所以劉表才叫劉備來商量託孤一事,目的就是要借劉備的威望跟兵力,保住他兒子的地位,不被蔡氏的人奪去。但是,劉表又怕劉備日後又要篡奪荊州,於是,他又假裝勸說劉備接管荊州,看一看劉備是怎樣表態。要是劉備當場表態要掌管荊州的話,他的小舅蔡瑁那一幫肯定不罷休的,就要當場殺死劉備的。

當時劉備心想,劉表呀,你想讓我掌管荊州就是直接講,為何又講託孤,又講讓我掌管荊州。講話太矛盾了。再轉身看身旁的蔡氏姐弟二人和張允以及劉琮,他們幾人都怒視著他。劉備懂得他如果現在講“既然如此,我就掌管荊州嘍”的話,就遭到蔡氏的幾個人當場湊死的,於是他就慌張的說:“兄長,劉備應當竭盡全力輔助賢侄,不敢有三心二意的。”

劉備就是經歷過劉表的託孤,懂得託孤的技巧,後來他臨死之前的託孤,就要想學劉表的那一套,講話有兩層意思,也有幾個人在場,搞得諸葛亮也是渾身冒汗。這是後話先說。

就在劉表剛講完託孤的事,就有探子來報。曹操親自帶兵來到了。劉備馬上就跟劉表告辭,急忙回新野做好防守工作。

就是由於諸葛亮叫劉備講究仁義,不要冒險去奪取荊州,又加上蔡瑁當時掌管荊州的軍事大權,劉備才不敢妄動。

後來劉備接見劉琦派來的伊籍時,伊籍卻勸說劉備要趁這劉表剛過世,搞襲擊荊州。

劉備才懂得劉琦不想兄弟火拼,而叫他劉備出面去跟劉琮相殺,他劉琦卻旁觀虎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兩虎相鬥,必有一虎傷亡。不論劉宗或是劉備被打敗了,劉琦再出來殲滅另一個,直到把內在的敵手打掉了,他劉琦就再沒有競爭對手了。

再說那時曹操的兵馬已經逼近荊州了,劉備更加不敢在大敵來臨之前搞內拼,而兩面受敵。於是劉備才對伊籍講他不忍心爭奪侄子的地盤的話。也就是劉備跟伊籍講了仁義的話,史書上才有劉備不忍心乘劉表病危襲擊荊州的事記載。

過後,劉備非常的後悔他就是聽了諸葛亮的話,沒有搞突然襲擊荊州,讓一個大好的機會失去。他也後悔沒有跟關張二人商量此事,要是他跟關張二人講了此事的話,也許關張二人極力支援他去打荊州,早就能奪得了荊州,再沒有後來跟東吳借荊州的事發生的了。

後人有詩云;

劉備若與關張謀,

早就掌管大荊州。

因聽孔明貪生話,

才有借州一世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