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7章 諸葛亮溫和篡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7章 諸葛亮溫和篡政

劉備和關羽、諸葛亮會合於夏口。安頓了人馬,劉備就召集手下的人來開會,也邀請劉琦來參加會議,共同討論集團今後如何才能生存的大計。

關張二人主張在夏口休整部隊之後,就和曹操決戰一場,把曹操打回家去,然後我們再另圖發展。趙雲也依附關張二人的意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孫乾、糜竺等文官卻主張去投奔東吳,就像以前來投奔荊州劉使君(劉表)的那樣。

諸葛亮沒開口說話,他懂得社會上的文官,大都是明哲保身,平時只要靠嘴皮來耍要錢的,到了危急的時候,他們就想如何保住身家生命,全不顧國家和集團的利益。武將是軍人,軍人的天性就是冒險,他們只想天天有仗打。有了仗打了,他們才有機會掠得錢財,才有功可立,才有晉升的機會。諸葛亮他懂得他是剛來咋到當軍師的,不好表態支援哪一派的,所以他只看著劉備,看劉備如何表態的。

劉琦聽了,心裡一驚,很失望。原來他認為去接應劉皇叔來了,就增添力量共同抗擊曹操和孫權,想不到劉皇叔的手下人卻主張投奔東吳。劉皇叔他可以去投奔東吳,他是劉表的兒子,就不能跟著去的。因為父親生前與孫權有殺父之仇。現在就要看劉皇叔是怎樣表態的了。

劉備講,我們的人馬太少了,與曹操硬拼是不行的。去投奔東吳,看來也是一條生路。但是,去投奔東吳,卻不像以前我們來投奔劉表的。因為我劉備跟劉表是同宗兄弟,所以劉表沒有將我們的部隊化解收編。如果我們這次去投奔東吳,那就被孫權把我們的軍隊收編,我們帶去的人馬就被他化整為零得分到他們的各個部隊去,我們的軍官統統被降級,到時候我劉備是能當上將軍的,而關張趙等人,帶兵的將領可能不再是將領級的軍官,可能降下去當小軍官的了,特別你們文職的人,到時候只能去當管軍馬這樣的小官員的了。

關羽說:“MD,去投奔東吳,那是自找死!”

張飛說:“MD,誰再講去投降東吳,拉出去斬!”

趙雲說:“與其去受人管制,不如自闖出一片天地來!”

劉備轉面去對諸葛亮說:“軍師的看法如何?”

諸葛亮搖了手中羽毛扇,沒有馬上回答劉備,反而轉臉去問劉琦說:“公子你的看法是如何?”

劉琦說:“我寧戰死,也不歸順任何人!”

諸葛亮覺得劉琦講這樣的話最符合他當前的處境,因為曹操已經殺死了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劉琮,東吳又是他的不共戴天的仇人。劉琦想去投降哪一方都不行。而劉備參加過“衣詔”的簽名運動,曹操對劉備恨之入骨,只能抗曹操到死。劉備已經講不能去投奔東吳了,那麼他諸葛亮就好講話了。於是諸葛亮說:“起兵打仗,勝敗常事。這一次我們是由於兵少了,才撤軍躲避曹兵的鋒芒,並不是我們打敗仗的。我們的將領都沒有是損失一員。所以我們不能去歸順他人的。對東吳,我們既不能去歸順他,又不能排擠他,只能去跟他搞聯合。”

劉琦說:“恐怕東吳不肯跟我荊州集團和談的呢。”

諸葛亮心裡說,劉琦你這個小子,今天還想當頭?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現在,我就趁著劉琦勢單力薄,將接管荊州的大權搶過來給劉備。於是他問道:“公子的意思就是以公子的名義去跟東吳談聯盟的嗎?”

劉琦說:“嗯。”

諸葛亮說:“那不行!”

劉琦說:“怎麼不行?我,子承父業!”

諸葛亮說:“你父親臨死之前,就指定你的弟弟繼位。你完全沒有資格去跟東吳談聯盟的。”

劉琦問道:“那怎麼辦?”

諸葛亮說:“我們不以荊州的名義去跟東吳談聯盟,以劉皇叔的名義去跟孫權談聯盟。”

諸葛亮的這幾句話,就把劉琦擱到一旁去了,也讓劉備把軍事大權牢牢的掌握在手中的了。只要劉備有了地盤,他諸葛亮才有展示本領的平臺。

這時,站在一旁的關張趙三人都講,軍師說的很對,我們主公才有資格去跟孫權談聯盟。

劉備這時又想起他第三次去求諸葛亮出山的時候,諸葛亮曾跟他講過先佔據荊州,然後跟東吳搞聯盟,共同抗曹操的策略。於是他就說:“軍師的主張是很好,誰能代表我們的集團去跟東吳談聯盟的呢?”

關羽不想去跟東吳談判的,他愛在戰場比高低的。去求人來幫忙,他非常討厭,於是就說:“我們武將的職責就是帶兵打仗,談判的事就是文職官員的事了。”

當文官的孫乾、簡雍等人一聽到關羽的話,都低頭不說話。他們都懂得,弱國無外交。弱國或小國去跟強國或大國談判,往往受到冷待,甚至受到羞辱,很難完成出使任務的。況且劉備這個集團現在已是頻臨滅亡,在這種情況之下,當使者是沒有資格去跟東吳談聯盟的,去了只落得有辱使命的罪名而己。

劉備對諸葛亮說:“軍師,你看,大家都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荊州,已是弱國的了,所以大家都怕去東吳談判。要是我們早點佔據了荊州,就沒有今天的尷尬了。我看,此事還是由軍師親自去東吳一趟的嘍。”

劉備的話裡含有責怪諸葛亮曾攔他不要趁著劉表病重之際偷襲荊州,才讓他失去荊州的意思。而且,劉備懂得本集團裡,當文官的人,沒有人的口才勝過諸葛亮的。只有諸葛亮去了,才能勝任這個差使。再說諸葛亮來到集團,沒有立過大功,讓他去一趟東吳,正是讓他立功的機會。

劉琦聽了劉備的這番話,他才知道,劉備這個叔父早就有了想佔據荊州的野心了。怪不得蔡瑁他們那些人極力主張把劉備趕出荊州去。看來他父親讓劉備進荊州來避難,是引狼入室。現在父親的勢力已經不存在了,單他劉琦一人怎能抵得住劉備要佔荊州的呢?再說荊州已經落到了曹操的手上去了,已經不是劉琦他的城池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不如乾脆讓劉備來當頭算了。

劉琦就跟隨和劉備的話說:“軍師先生口才好,還是軍師能去東吳談得成的。”

關張二人講,軍師跟我們大哥是魚水的關係,現在該是水發揮作用的時刻了。

諸葛亮見到大家都把責任推給他,於是他就說:“既然大家都信任我,那我就去一趟東吳的嘍。”

關張二人話的意思,就是大哥你經常講諸葛亮何如了得,現在就應該派諸葛亮去談判的了。談得成功的話,就算他諸葛亮真有的口才,也給集團解一次難。如果談不成功的話,那就證明諸葛亮來的白吃飯的騙子。早點免他的軍師職位。

諸葛亮見眾人都推他當大使去跟東吳談判,他只好說:“既然大家信任我,那我就去一趟東吳。”

接著,諸葛亮又講,這兒地盤太小了,應該找個比較大的地方來扎軍隊。他的意思就是要把大本營移到江夏去。這樣才能掌管更大的地盤。

關羽馬上領會諸葛亮的話,他就轉身對劉琦說:“劉公子,你認為我們該到那兒去辦公的呢?”

劉琦在眾人的威逼下,他只好順水推舟的對劉備說:“叔父,這兒雖糧草夠用。但是畢竟是小城,而且又離東吳遠了一點。依我看,叔父還是跟我到江夏去,那兒離東吳較近,好來往的。”

劉琦邀請劉備去江夏,目的就是請劉備去那坐鎮,免得手下的人在大敵當前,乘機與敵人私通,裡應外合,獻城池給敵人,賣主求榮。再說,劉備早就有了佔據荊州的念頭,那麼江夏日後也是劉備想奪取的目標的,與其讓他出兵去佔領,不如今天讓給他。

諸葛亮見到劉琦這麼一說,就馬上說:“公子說得對,我們還是搬到那兒去辦公的吧。”

後人有詩云;

諸葛陰謀搞篡政,

沒舞刀槍血飛濺。

三寸舌頭轉一轉,

劉琦心顫交出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