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4章 孔明被封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4章 孔明被封藏

張松回益州不久,劉璋就聽張松的話,派張松的好友法正來荊州邀請劉備進川去協助劉璋抗擊漢中的張魯。

法正還講,他將和另外的好友孟達加上張松三人做內應,暗中協助劉皇叔奪取西川。

劉備聽了法正這麼一說,確信法正真的是張松的一夥人,這一夥人就是出賣劉璋,來投靠他劉備。

劉璋的西蜀國為什麼會出現叛徒?可能就是劉璋用人不當而造成的嘍。劉備心裡想,劉璋你當西蜀國的君侯,你不應該談的把所有的金銀珠寶獨佔為自己所有,應該分給手下的大臣一些嘛。你貪得無厭了,又加上封官不勻,手下的大臣還不出賣你的嗎?你劉璋怎麼不看曹操,人家曹操手下有那麼多的文武官員,很少有人背叛他曹操。那就是曹操捨得把金庫裡的金銀珠寶賞給手下的人,以此來討得下層官員的擁護。

原來劉備對入川的事還有些猶豫,諸葛亮卻沒有看出來,龐統雖然沒有看出劉備的猶豫,但是他想急於立功,就去跟劉備進行了這樣的對話;

龐統說:“主公啊,張松、法正、孟達等人已經做出了出賣君主的決定了,我們應當快速的進西川去,以應機奪取西蜀。”

劉備說:“雖然有了他們三人講做內應,但是我還是想再等一等。”

龐統說:“凡事當斷而不斷,那是愚人的啊。主公高明何必多慮?”

劉備說:“那你士元的看法是如何的呢?”

龐統說:“主公現在雖然有了荊州居住了,就覺得有點滿足了。但是,荊州經過幾次戰爭的摧殘,己是荒殘得很,人力資源也殫盡了。而荊州的東面有孫權,背面有曹操,守在這兒是很難得志的。今天西川益州單戶口就有上百萬,區域很廣,財物豐富,擁有了它就能有物質資源成就大業,進一步成為侯王霸業。如今幸有張松、法正等人做內應,這就是天賜良機的呀。還多慮什麼的呢?”

劉備說:“如今跟我水火不容的人,是曹操。曹操是焦燥,我是寬厚;曹操是殘暴,我是仁慈;曹操是譎詐,我是忠誠。凡事都跟曹操相反,事業自能成就的。假若我為了小利而失信於天下的民眾,我是不情願的。”

龐統哈哈笑說:“主公的話,雖然是合天理的,但是,奈何現在是動亂的年代是用軍爭強,所以不是講這一條道理的;如果按著老道理做事,是寸步難行的。應該是根據時局而變行。況且還有‘兼弱攻味’、‘逆取順守’的湯、武之道。假若事情定了之後,再報以他仁義,賞給他一個大國的區域,哪還有什麼的失信於人的呢?若果今天不去取,始終就被他人所奪得的。請主公要考慮好嘍。”

劉備說:“哎喲,軍師所言,真是金石之言的了,我要銘記於心裡。”

劉備和龐統談話結束後,劉備想,諸葛亮從來可沒這樣跟他講過這樣的話,這可是關猶大事業的策略的呀。不知道諸葛亮沒想到的,還是不敢跟我講這樣的話。龐統講這樣的話,就是教我要善變,不要墨守陳規,要表面要講仁義,實質要狠心去搶別人的基業,然後再假仁假義的封賞給被打倒的人一些恩惠,以此來標榜自己是講仁義的君主。喔,龐統會耍兩面手法,又敢於冒險,這樣的人更適合到前方去指揮軍隊打仗。

劉備跟法正約定之後。就召開軍事會議,商量如何起兵西行。

諸葛亮覺得荊州是大本營,不能丟,於是他就提出要分兵把守。按他的意思,就是讓龐統留在後方,把守荊州,由他跟劉備帶兵西去蜀國。

不料到劉備卻說:“諸葛軍師講的很有道理,那就分兵吧。我就跟龐士元、黃忠、魏延取西川,軍師就跟雲長、翼德、子龍留守荊州。”

諸葛亮只好領命。

具體用兵是;諸葛亮是總守荊州,關公是據守在襄陽要道,和當青泥關隘。張飛帶兵巡守桂陽的四郡。趙雲屯兵在江陵,鎮守公安那一帶。

西行的兵馬編制是;黃忠當先鋒,魏延斷後,劉備跟龐統帶著劉封、關平居中軍,總共有五萬兵馬起程。

諸葛亮回到家中,總是悶悶不樂。他的妻子黃碩就跟他說:“夫君,你不得到前線去,正好有時間在家陪我過安穩的日子,你怎麼反而不樂的呢?”

諸葛亮說:“夫人,你是不懂的。此去西川,目的就是要奪取西蜀來建國。真的取得了西蜀,主公劉皇叔不稱皇也稱王的。龐統跟著主公取西川,他的功勞就大得多了,他就能被封為正軍師或丞相的了。而我由於在後方,不能立寸功,那麼我就只能永遠留在荊州當總管荊州的了。”

黃碩說:“夫君,你不該推薦龐統的,更不該收他的禮金。你看,你現在還不是自搬石頭砸了腳的嗎?”

諸葛亮說:“我若不叫龐統從東吳來荊州,我就不能完成主公交給我,到了東吳,一定要找到賢士名人來荊州當謀士的任務。”

黃碩又說:“那你也不該收龐統的金銀而幫他說情,讓他當上副軍師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諸葛亮說:“我不收他的禮金,他的父親也會去找關羽或張飛幫說情的,總之他父親一定要為龐統弄到一個好的大的職位才行。這樣,我不如乾脆收要他的禮金,這樣一得金子二得人情。豈不好的嗎?”

黃碩又說:“夫君,主公安排你當荊州的總管,這還不是對你的信任的嗎?”

諸葛亮說:“不是。”

接著,諸葛亮給妻子解釋講,如果荊州已經是一個王朝的話,那麼劉皇叔就是君主。君主要親自帶兵遠征的時候,就叫太子在國中監國,不讓他人篡國奪位。現在主公的兒子的阿斗還小,乾兒子劉封又不是親生的兒子,他是不放心把荊州交給劉封來監管的,更不放心交給他諸葛亮來監管荊州的,所以就留下關羽張飛來共同監國,預防他人謀反篡位。

諸葛亮有分析講,如果劉備完全信任他的話,那麼只留下趙雲和他諸葛亮,就能完全的守守得住荊州的了,那麼劉備又能帶走關張二員大將,那樣西去取西川更有戰鬥力的了。可是劉備為了防備他人篡奪荊州而留下這麼多的大將守荊州。

黃碩又問諸葛亮,劉備要帶著些將軍同取西川,又有什麼意圖?

諸葛亮有分析講,劉備就是怕他諸葛亮又幫他奪得西川。那樣的話,他諸葛亮在荊州集團裡的威望就更大的了。為了削弱諸葛亮的威望,劉備就啟用龐統,讓龐統也立一次大功,那樣就能跟諸葛亮搞平衡了。不會出現軍師功高蓋主的現象了。劉備帶走這幾位大將,就是不想讓已經立了很多功勞的關張趙三元大將再新增功勞。而魏延黃忠是新歸順來的,劉封。關平那些人手上的功勞還很少,他們正急於立功建業,用這些人上前方去打仗,他們拼命殺敵。另外有一點就是讓魏延留在荊州,又擔憂被諸葛亮藉機除掉。因此劉備就一定帶走他認為很忠勇的魏延。

黃碩問諸葛亮,這麼好的立功機會失去了,不知以後還有機會嗎?

諸葛亮講,現在主公是打著支援的旗號進西川的,一路上是順利,到了跟劉璋翻臉的時候,那就要碰到很多的難題嘍。龐統是個魯莽的人,做事急於求成,又輕敵,他一定要中敵人之計,使荊州軍隊受到挫折。到了那時,主公才會再用到他。

後人有詩云;

開疆擴土劉備忙,

軍師諸葛被封藏。

君憂臣功蓋得主,

先將孔明擱一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