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7章 孔明緊抓兵權不放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07章 孔明緊抓兵權不放手

諸葛瞻出生一周歲時,南蠻孟獲帶十萬兵馬來犯邊境。守邊境的漢朝官員雍閩、朱褒、高定三人已經投降了孟獲,他們的部下全都變成了孟獲軍隊的帶路嚮導來攻永昌城。只有永昌城的太守王亢還有節氣,不肯投降孟獲,率領全城的軍民死守城池。

諸葛亮認為他現在就是蜀漢執政者,孟獲這樣的侵犯邊境,就是專門給他諸葛亮的難堪。如果劉備還在的話,他諸葛亮就裝著不知,反正有劉備當主角。可是現在是諸葛亮主政,一些城池在他的手裡丟失,人們會笑他諸葛亮無能的。諸葛亮在心罵道:“MD,我不能讓孟獲在我的頭上撤尿!”

諸葛亮決定要去征伐孟獲!

諸葛亮分析了一下形勢,最近,魏兵南伐東吳失敗,士氣很低落,不敢來侵犯蜀國的了,那麼蜀漢跟魏國的邊境,就沒有壓力了;而且蜀漢國又剛剛跟東吳修復了聯盟,蜀漢國跟東吳的邊境,也沒有麻煩事出來的。在這樣好的形勢下,就是他諸葛亮南伐南蠻孟獲,收復失地的大好時機。

黃碩得知丈夫就要出遠門,就要攔住他,她說:“夫君,現在國中無事,而且兒子還小,你為什麼要遠征的呢?”

諸葛亮說:“南蠻孟獲在先帝塴駕時,趁機叛亂,經常來侵犯邊境,擾得邊民不能安心生產。這樣長期下去,是不利於我治理國家的。再說這個國家將來就是我諸葛亮父子的天下,我現在不平息南蠻之亂,留給子孫去處理,南蠻坐大了,就很難解決的了。”

在諸葛亮的腦海裡,他認為執政者遇到大事件時,能夠自己解決的,就在自己這一代人解決,不能留給下一代人。留給下一代人來做,那是很愚蠢的,也許下一代人沒有智慧來解決的,或者到時時過境遷,情況更複雜,處理更難。

當然,諸葛亮是希望諸葛家族後代是一代勝過一代的。

黃碩說:“你講能算數嗎?皇上不批准你出兵,你又怎麼辦的呢?”

諸葛亮說:“皇上他懂個屁,朝中所有的事,我說了算!”

那天,早朝,諸葛亮就在眾大臣面前,裝著很忠誠的向後主劉禪報告了邊境的軍情,然後說:“老臣認為南蠻不服我們蜀漢的統治,實在是國家的一件大患之事。老臣願意親自帶領一支軍隊去討伐。”

諸葛亮講這樣的話,就是他份內的責任,因為他又是大將軍,統領三軍。

劉禪望了望,臺階下邊有沒有大臣提出不同的意見。可是他望了一會兒,沒有見到有大臣出來發表意見,他只好說:“東邊有東吳,北面有曹魏,相父今天若離朕而去了,倘若吳、魏來攻,那又怎麼辦的呢?”

諸葛亮在心裡大罵劉禪飯桶,不會講,丞相儘管放心去南征,朕在後方率領眾將守國的話。而是講三歲孩兒的怕事話。

不過諸葛亮沒有在眾大臣面前講鄙視劉禪的話,他要分析形式給劉禪和眾大臣聽。他說:“東吳已經和我們蜀漢恢復了聯盟,料他不會馬上翻臉來攻打我們的。如果東吳變了心來攻打我們,還有李嚴守在白帝城,此人完全能夠擋得住陸遜。曹丕是新敗於東吳,他已經銳氣已經受挫折了,在短期是很難恢復的起來的,沒有遠謀的。而且我們還有馬超守在漢中各個關隘,不必用擔憂的。再說老臣還派關興、張苞兩人分帶兩支軍馬為各路的緊急時的救應,這樣陛下就不用憂的了。今天老臣就先去掃蕩蠻方,然後再北伐,以圖中原,報答先帝的三顧之恩和託孤的重任。”

劉禪傻笑地說:“朕年幼無知,所有的事都是由相父斟酌辦吧。”

諸葛亮在心裡說,阿斗呀,你登基時是十七歲了,你即位到現在三年了,你已經是二十歲了,你怎麼還講你還是年幼的呢?人家孫策17虛歲時,就繼承父親的職位,統管東吳,開疆擴土,被人稱為小霸王了。孫策如果活到像你這麼大的皇帝,他就一定是親自率兵去討伐敵人的了。可是你就是會講還是年幼而已。多虧你老爹指定給你繼承皇位,你才有資格當皇帝的。你父子兩人就是靠我諸葛亮來扶持才行。我今生就是裝忠誠為你門父子兩人打工。

你父親劉備會為自己的兒子打算,那麼我諸葛亮就不會為自己的兒子打算的嗎?我今生會百般的依順你,可是到了我的兒子那一輩人可能不一定對你那麼的溫順。我的兒子一定要像曹操的兒子一樣才行。

劉禪打了一個哈欠,就問道:“誰人還有話說嗎?沒有的話,就退朝嘍。”

文官班子裡有人出來說:“臣有話說。”

劉禪伸手指點著那人說:“那你說吧。”

諸葛亮一看那人,原來就是當諫議太夫的王連。王連算起來還是諸葛亮的同鄉,也是南陽人。王連的職責是向皇帝進言獻策。

王連說:“本人不同意丞相親自南征。”

諸葛亮馬上越權問:“王連,你講你的理由!”

諸葛亮沒有料到同鄉的王連會反對他去討伐孟獲的主張。

王連說:“丞相您別著急,我講的是那個南方是荒涼不毛之地,瘴疫很厲害之鄉。丞相是擔當大責任的人,如今丞相要親自遠征,是非常的不合適的呀。而且那些叛變的雍閩等人只不過是像皮膚上的疥癬的小病,丞相只要派遣一員大將去討伐就行了。”

原來王連是轉彎抹角來奉承諸葛亮,讓諸葛亮坐在家裡,派一個大將替他去南征。

諸葛亮知道南蠻是沒有開化的地方,那兒的人的武藝是很低下的,蜀漢派一員大將去,也能征服他們的。但是,諸葛亮就是怕派員去了,主將可能從戰爭中剋扣軍費而大撈一把的。因為戰爭一打起來,軍費軍資就大量的運到前線去,帶兵的大將就能輕易的誇大軍需或者是將軍資變賣而私肥私囊。就是這樣的原因,所以歷來武將都是時時刻刻主張發動戰爭,唯有戰爭了,武將才能有發財的機會。

就是有些武將想在戰爭總撈一把的原因,所以歷代的君王都是在大戰役,要親自帶軍隊去打仗的。這樣做名義上是說鼓舞士氣,實際上就是要管好軍資軍費的。劉備生前,凡是逢要打打仗的時候,他都是親自掛帥的。如果劉備現在還在的話,諸葛亮他就是任由劉備做決定,劉備愛派誰去都行,因為集團或者是國家裡的錢財是屬於劉備的。但是現在蜀國是他諸葛亮主政,蜀國就好像是他諸葛亮家,他諸葛亮的家就是要管蜀國。所以諸葛亮就要管好國庫的金銀。讓別人去花費軍費軍資,諸葛亮總是不放心的。就是出於這樣的擔心,諸葛亮才對所有的事情,都要過目、過心、過手,不讓別人代管。因此諸葛亮就勞累過度,才累死在五丈原。這是後話先說。

諸葛亮也懂得,他若果接納了王連得的建議,那麼不論是哪一個大將領得派令,他都要感謝王連的。因為就是王連提出來讓一員大將帶兵去南征,他才能得到這樣的甜頭,所以他一定給王連好處費的。

諸葛亮剛想到這兒,趙雲就出來說:“趙某願帶二十萬兵馬去討伐孟獲,一定將孟獲的首級帶來獻給丞相!”

趙雲剛說完話,魏延也出來說:“魏某只要十萬兵馬就鞥去將南蠻掃平!”

原來魏延是在漢中當太守的,但是劉備一死了,諸葛亮就以抗曹魏為由,派馬超去守漢中,將魏延調到成都來,名義上給魏延升了官位,實際上是奪剝了魏延的大兵權。魏延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是他又不懂得如何在徵得兵權的,所以現在他就提出要十萬兵馬去南征孟獲。這十萬兵馬討伐回來了,也歸魏延所管的了。若果魏延手下又有了十萬兵馬,那以後他就有了跟諸葛亮抗爭的資本了。

趙雲、魏延兩個人都是不守城池的武將,正是能調得動得大將,他們兩人去討伐孟獲,是完全勝任的。但是諸葛亮是不放手讓他們兩人單獨去南征的。這樣做了,就是等於將兵權分給別人的了。諸葛亮要的是將兵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諸葛亮就是看兵權很重要,所以他一直到死都沒有放權給別的將領。

諸葛亮是不能接受王連的建議,他說:“文儀(王連的名字),你是懂得,南蠻之地是離國都很遠的,那兒的人都是很野蠻,不習慣王化的,收服他們是很難的,我只得親自去一趟才行。我去了,到時候在戰場上,對付敵人,該用剛的就用剛,該用柔的就用柔,是要臨場機動做決定,這樣的事是不能委託別人代替的。”

諸葛亮講了這樣的話,王連和眾大臣都無話可說的了。

後人有詩云;

諸葛諸事不放權,

千斤重擔壓在肩。

國事鉅細全過目,

勞累致死五丈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