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章.孔明學射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9章.孔明學射箭

一清道士將諸葛亮拉起來了,又跟諸葛亮講,射箭是需要瞄準好了再放箭出去,這樣才能射中目標。要是你瞄準不好,就亂放箭出去,就可能誤射中別人。如果在戰場上誤射中了自己軍中的夥伴的話,你就被判處死刑,被斬首的了。

諸葛亮越聽師父講,就越害怕了。他就央求師父快點教他怎樣瞄準。

一清道士就把弓箭拿來邊做示範邊講,射箭人想要射箭的時候,就先目標定好,然後就將箭條搭上弓弦來。右手把弓,左手拉弦,將弓弦拉滿了後,就用右眼去順著箭條的箭尾一直看到箭的頭尖,在順著箭條向前看去,直看到你要射的目標。這就叫做三點一線。做到了三點一線了,你放出去的箭條就能射中目標了。

一清道士講完了話,他就跑出去將一隻橘子。他退回來對諸葛亮說:“等下兒,師父要射那個橘子。”

一清道士一說了話,他就馬上射箭了。從他手裡非出去的那支箭真的是長了眼的一樣,穿過了橘子,釘在樹幹上了。

諸葛亮問師父說:“師父,你一搭上箭就馬上射出去了,好像沒有瞄準的呢?”

一清道士說:“師父練射箭幾十年了,瞄準得很快,你就看不出師父是怎樣瞄準的了。你如果練久了,也能瞄準得快的。來,到你來試射一下。”

諸葛亮問:“我也要射那個橘子的嗎?”

師父說:“不,你剛開始學射箭是難射中小的目標的。你換是試射大的箭靶。”

一清道士跑出去將一隻破舊的斗笠掛在樹幹上,退回來就叫諸葛亮瞄準那只斗笠射箭。

諸葛亮拉開了弓,又瞄準得好了,他才放箭出去。可是,他看見那支箭卻從斗笠旁飛過去,沒有射中它。

諸葛亮跟師父講,他明明將箭尾箭頭都對準了箭靶了。怎麼還是沒有射中它的呢?

師父告訴他說,射手在即便放箭的時候,他需要屏住呼吸,這樣的話,他的手才不發抖,箭支離開弓弦之後,才不偏離方向的飛出去,才能射中目標的。

諸葛亮又聽師父的話,再來試射一次,

這一次,諸葛亮雖然沒有射中靶心,但是,他的確伸中了斗笠了。

諸葛亮歡呼叫起來說:“中了。我射中了。”

師父對諸葛亮說:“斗笠這麼大,你才射中它的邊邊,算不上好的射手,你還得加油練,一直練到能射中橘子才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自從那天之後,小諸葛亮一做完功課之後,主要師父允許他出來練射箭的話,他就一個人的自覺練習射箭。他把箭靶靠在土坡上,再後退五十步,然後拉弓射箭。射出兩支箭之後,他就跑過去拔要插入土壁的箭支。他的左腿瘸了,剛跑幾回,他就覺得左腿痛得很。他還是堅持射下去,仍然不停的跑來跑去,身上滿是汗水流,他也覺得很累的。但是,他想,將來我就要當軍師將軍的,現在我就要把射箭法學好學透,要做到百發百中。

一清道士躲在一棵大樹旁邊,他也看到小孔明的衣服被汗水溼透了。但是,他還是沒有出來叫停。他就是有意的讓小孔明在練意志。他懂得一個人在小時候,能夠練出堅強的意志,長大了,才能吃得苦中苦,受到挫折時,才能頂得住挫折的打擊,才能從挫折中站起來,再奮發圖強,再為事業去奮鬥。

後來,諸葛亮練了兩個月,他真的能射中了橘子。他跑去向師傅報告他射箭的進步。他滿認為師父要誇獎他的了。

一清道士卻說:“你能射中橘子還不是好的射手,好的射手能在一百步之遠射中一張楊樹的葉子。你還得苦聯才能練成百步穿楊的好射手。”

孔明問師傅,為什麼要練到百步穿楊呢?

師父講,一個優秀的射手,就要做到講要射敵人身上什麼地方,就射中那個地方。比如他將來在戰場上,拿著弓箭,對敵方將領講,我這支箭就是要摘下你的眼睛,聲音剛落地,你的箭就已經射中了敵將的眼睛。這樣的話,敵人就非常害怕你的了。就得紛紛的逃命。所以說你只有做到這一點,主要射出一支箭,就能嚇退千軍萬馬的。

諸葛亮聽了師父的話,知道射手在戰場上的重要性。於是他馬上說:“師父,我一定練箭練到百步穿楊了才行。”

師父說:“你只要有恆心堅持練下去,你就能成為百步穿楊的射手。我再告訴你,射箭需要做到三點一線的瞄準了,箭條才能射中目標。人在世做事也像射箭一樣也要做三點一線的瞄準。”

諸葛亮問道:“師父,做事是怎樣去瞄準的?”

師父說:“做事的瞄準是用心去瞄準。這樣的瞄準是要瞄準很長的時間的。比如你讀書就是為做官。那麼做官的就是讀書的那個目標。平時你在讀書的時候你就要從認字寫字去去想是怎樣做了才能把字認得多,把字寫得好,將來才能憑自己的學問去當官。這樣就是讀書的瞄準法了。”

諸葛亮的乾爹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在向諸葛亮灌輸學優則仕的思想。而諸葛亮自小就知道他是個殘疾兒,他將來想當官的,就是唯一讀書好了,才能出做官。因此他就把師父的教導牢記在心中。

後人有詩云;

道士授徒有新見,

讀書做事喻射箭。

唯有恆心學與練,

人生抱負才實現。

再後來,諸葛亮果真練得了百步穿楊的了。但是,他卻不能一箭射中從前面非過來的鳥或是草前面跑過來的野獸。他就去請教師父,該怎樣射,才能射中跑動的目標。

師父講他不知道是怎樣才能射程中移動的目標。這樣的奧奧秘需要你孔明去探索嘍。為師我只是射移動目標時,是靠僥倖的了。

師父解答不了的問題,諸葛亮就回去問爹。但是,爹還是回答不了著個問題。直到後來,諸葛亮跟一山民才學到這一技巧。這是後話先說了。

一清道士又將小軟弓改成了小硬弓。

諸葛亮練幾天之後,他又能拉得滿弓的了,他射一`箭出去,50步也能穿透硬牛皮。他會射箭之後,有去糾纏師父教他做弓箭。師父滿足了諸葛亮的要求,動起手來做弓箭給他看。

諸葛亮跟在一清道士身邊的一段時間,他總見的師父還有個古怪的習性,每逢有人來求師父看病或解夢的時候,師父總是要換穿上道袍拿了羽扇才出來接見客人。

有一次,諸葛亮等客人走後,就問師父為什麼一定要穿上道袍才出去見客人呢?

一清道士告訴諸葛亮講,如果他也像平時隨意穿一般的衣服的話,那他就是一般凡人的了。他一定要穿上道袍。他一穿上了道袍,他渾身就有了神秘感,別人才敬畏他的。那樣,他講話才有威信,沒人敢懷疑的了。

他手經常這把羽扇,主要是用來遮掩他一是想不出來的主張的尷尬相。他可以把臉埋在扇子後面思考問題,誰也看不到他那愁眉苦臉的醜態。

他的話又給諸葛亮一個啟迪。所以諸葛亮長大以後,也學師父的那樣,一天到晚,手總是搖羽扇,身披道氅,裝扮得亦道亦俗,亦人亦妖。必要時,他還要裝神弄鬼,變得神秘莫測起來。

諸葛亮就是裝神弄鬼,在東吳登臺上演了“借東風”之戲;又在祁山嚇跑司馬懿的兵馬,派兵強行搶割了隴上的麥谷。

不過,後來諸葛亮用的羽扇,是師父先送給他的老婆,然後他的老婆又再轉送給他的。這樣有趣的故事,後文再細寫。

後人有詩云;

道士當先生,

道術傳孔明。

潛移默化教,

學到裝鬼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