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開局成為諸葛亮師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章 兵分三路,王威身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章 兵分三路,王威身死

...

事實上,不僅郭嘉沒想到會存在這樣的變數,就連江寧都沒有期待這一千人能有什麼作為,他現在只想著把劉備安然無恙的給接回來就行!

透過探子來報,曹軍的大致動向,江寧內心已經明了,但是現在他陷入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如何才能突破封鎖,趕往當陽支援劉備?

分兵是必須要分的,相比於曹操的財大氣粗,自己這邊分兵最多不能超過三支。

多了沒有意義,本來兵力就少,分的多了實力被大大削弱,那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各個擊破。

不分也不行,沒有佯攻,只有主攻的話,曹軍只需要有一個部隊拖住自己,其餘的軍隊就可以包抄過來。

屆時自己這三萬人恐怕就彷彿那剛出閣的黃花大閨女,曹軍想怎麼玩弄就怎麼玩弄,自己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

眼下郭嘉已經把牌擺到明面上了,我就算把兵力部署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你,你又能怎樣?

這是陽謀,郭嘉就是堂堂正正以大勢碾壓江寧,自己兵多將廣,無懼你任何陰謀詭計。

王威和文聘兩人此刻也瞭解到這個訊息,連忙來到了江寧身邊,詢問道:“不知軍師接下來有何打算?”

江寧指著地圖說道:“曹軍分成七軍,雖然兵力分散,但是每一股軍隊皆優於我軍,因此我等不可太過分兵。”

“寧有一計,還望兩位將軍指正。”

聽到江寧有了計策,王威和文聘連忙抱拳拱手道:“不知子奕有何妙計?”

江寧在地圖上用手畫了一條線,對著王威說道:“我們可以分為三路,一路可攜帶五千士卒,渡漳水,走麥城,順著漳水逆流而上,若半路有人攔截,可繞道前往章鄉,從當陽北面上岸;若是無人在江面佈防,可以下漳水直接支援當陽!”

“而另一路帶領一萬兵馬自南向北徑直前往當陽;最後一路可帶領一萬五千士卒自烏扶邑往東北方向前進,伺機而動,尋找戰機,突破封鎖!”

“我等三路大軍,只有右路是主攻,其餘兩路乃是佯攻,所以希望全部都寄託在右路大軍上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知兩位將軍意下如何?”

文聘聽到這個訊息,思索了一陣說道:“此計的確可行,但是現如今能領兵的就只有我們三人,誰去主攻、誰去佯攻呢?”

而這也正是江寧頭疼的地方。

眼下他只有三萬兵馬,能為將者只有王威和文聘。

也就是說哪怕自己有更多的兵馬,最多也就是分成三支隊伍,分別由三人統領。

那麼誰來主攻,誰來佯攻就成了問題。

王威說道:“雖然老夫年事已高,不過卻仍有一戰之力,主攻兇險異常,子奕身為統帥,定是不能去的,不若讓老夫來攻打右路如何?”

文聘連忙抱拳拱手道:“王老將軍自然驍勇異常,不過此番我等目的卻是拯救劉皇叔,需要的是突破他們的封鎖線,而不是打敗對手。”

“若是平日,聘定不敢跟老將軍搶功,但如此長途跋涉的急行軍,更需要將領的體力與速度,聘雖不比將軍勇猛,但也年輕幾分,不若把這個功勞讓給我,事成之後聘定親自給老將軍登門致謝!”

江寧滿懷深意的看著文聘,這話說的溜得一批啊!

既沒有拂了王威的面子,也委婉的提到了自己才是主攻最合適的人選,這讓江寧內心都不得不給他豎起了大拇指。

江寧說道:“王老將軍莫要不忿,文將軍此番說的也在理,寧自知論武力和帶兵,相比於二位皆有所不及,所以寧就厚顏去極力幫文將軍吸引曹軍的注意了,卻不知王老將軍打算走水路還是陸路啊?”

王威本來一開始聽到文聘說自己體力不行,還打算反駁,不過江寧這話一出,他倒是極為受用。

於是他思索了一陣說道:“既然如此,那老夫便走水路,若是有機會,便繞道當陽北方,從他們身後出擊!”

見計策已定,江寧立刻便開始了分兵。

不消說,文聘所帶領的部隊自然是這三萬士卒裡面最精銳的那一部分。

雖然此番乃是佯攻,不過江寧手握一萬兵馬,若是真有機會,他也不介意把佯攻變成主攻。

但是這一次他遇到的,卻是張遼所帶領的部隊,戰鬥剛一打響,江寧就感覺到相當棘手。

倒不是說江寧的士卒比張遼差在哪,俗話說得好,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江寧倒不是無能,關鍵他也不能赤膊上陣吧!

單輪個人武藝,江寧比起張遼來說,差的幾乎不是一個量級的。

沒有一個衝鋒陷陣的主將,單靠這些雜兵又如何能抵擋張遼?以至於後來,張遼所過之處,竟無一人可阻擋。

無奈之下,江寧只得宣佈退軍,而張遼此時卻並沒有追上來。

江寧見狀,眉頭皺的愈發的深了,他倒是不怕這些人追過來,怕的就是這些人不追。

只要繼續保持這樣的封鎖,恐怕江寧等人想越過他們去支援劉備,這無疑是天方夜譚。

江寧這邊倒是無損,只不過王威老將軍這邊可就出了大問題了。

原本三人以為曹軍水戰不行,此番走水路才是最安全的。

但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王威帶著這五千兵馬,一開始行軍倒是還好,但是行至一半,看著這愈發降低的水面,王威也只當是冬日裡水源枯竭所致。

卻不曾想,早在他坐船渡過漳水的時候,王威的行蹤就已經報告給了於禁。

他果斷下令,在漳水上游攔截,冬天本就水位很低,蓄水量不多,于禁這一攔截,漳水水位可不就下降了嗎?

這也把王威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如果繼續逆流而上,這些人極有可能會擱淺;順江而下的話,倒是能逃掉,但是與當初的目標不相符了。

不得已,他只好棄了木船上岸,但是此時卻被早已埋伏在一側的於禁等人包圍,王威這五千兵馬背靠漳水,並且前有埋伏,後無退路。

可謂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這些兵馬甚至連背水一戰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於禁給吃掉了!

但是王老將軍性子剛烈,哪怕在生命最後一刻,依舊沒有選擇投降,寧願自刎於漳水,也要全自己忠義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