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四合院之來回穿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四章 攻打洛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四章 攻打洛陽

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兩岸及伊、洛、瀍、澗等河流的臺地上,分佈著許多氏族部落,新中國成立後在洛陽一帶發現的孫旗屯遺址、王灣遺址、矬李遺址等近200處聚落遺址,便是當時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夏朝初年,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是夏王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為都。

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二里頭遺址東北約6千米)。

前1046年,西周代殷後,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稱成王“初遷宅於成周”、“定鼎於郟鄏”、“宅茲中國”,曾遷殷頑民於成周,並以成周八師監督之。當時洛陽稱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國等,亦稱周南。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為東周。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陽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漢王元年(前206年),項羽封申陽為河南王,居洛陽。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建漢,初都洛陽,後遷長安,改三川郡為河南郡,治洛陽。轄洛陽、河南(漢置,治王城)、偃師、緱氏、平(偃師西北)、平陰(孟津東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東)及鞏、滎陽、新鄭、中牟、開封等22縣。漢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屬司隸。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陽為宜陽,設“新室東都”和“中市”。

漢光武建武元年(25年),劉秀定都洛陽,改洛陽為雒陽。

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為河南尹。

漢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萬零八百二十七”。

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為洛陽,設司隸校尉部。

泰始元年(265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為都。

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陽置洛州。

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開皇元年(581年),在洛陽置東京尚書省;次年,置河南道行臺省;三年,廢行臺,以洛州刺史領總監;十四年,於金墉城別置總監。

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18裡處,新建洛陽城。同年,改洛州(東魏改司州置)為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復置洛州,轄河南、洛陽、偃師、緱氏、閿鄉、桃林、陝、熊耳、澠池、新安、鞏、宜陽、壽安、陸渾、伊闕、興泰、嵩陽、陽城等18縣。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陽為都,稱東都。

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總管府,轄洛州、鄭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魯州等九州,洛州轄洛陽、河南、偃師、緱氏、鞏、陽城、嵩陽、陸渾、伊闕等9縣。

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洛陽屬河南道。

顯慶二年(657年),置東都。

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為河南府。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於洛陽置都畿道。天寶年間,改東都為東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陽。

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東都為神都,對都城進行擴建,修建了明堂、萬國天樞等。

唐天祐四年(907年),後梁、後唐、後晉均曾都洛陽,後漢、後周以洛陽為陪都。

宋,以洛陽為西京,置河南府。

金代,定洛陽為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並河N縣入洛陽縣。

自元代始,洛陽不復為京,降為河南府治。

明代,河南府轄洛陽、偃師、鞏縣、孟津、登封、新安、澠池、宜陽、永寧、Z縣等10縣,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

清代,洛陽仍為河南府治。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署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

民國九年(1920年),直系軍閥吳佩孚盤踞洛陽,在洛陽設定了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

民國十二年(1923年),HEN高官公署適於洛陽,洛陽成為HEN省會。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適洛辦公。“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華北大部分地區淪陷,洛陽成為北方抗日前哨,國民黨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駐洛陽。

民國二十七年(1939年)秋,HEN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HEN省會。

1944年,建立豫西抗日根據地。

1948年,洛陽解放,LY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陽縣城區為市,與洛陽縣並置。次年12月,LY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LY市人民政府。

1950年5月,成立了LY市郊區區公所,管轄塔灣、馬坡、北窯、岳家村、西小屯、下池等6個鄉和西工鎮。

1951年11月,改4個區公所為4個區人民政府。

1954年,接管洛陽縣第四區(谷水區)。

1954年,LY市升格為HEN省直轄市,市政府機關駐地設在老城民主街。次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併入LY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宜陽等縣。

1955年7月,成立JX區。

1956年,相繼建成LY市LC區、XG區和郊區。

1957年11月,cHHZ區成立。

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新成立JL區。

1983年,新安、孟津、偃師改隸LY市。

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宜陽、Z縣、欒川、汝陽、伊川亦改屬LY市。

1993年,偃師縣改為ZS市。

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洛陽郊區更名為LL區。

2021年3月,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縣級ZS市,設立LY市偃師區,以原ZS市的行政區域為偃師區的行政區域,偃師區人民政府駐槐新街道民主路27號;撤銷MJ縣、LY市JL區,設立LY市孟津區,以原MJ縣、JL區的行政區域為孟津區的行政區域,孟津區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桂花大道328號。

東漢末年,洛陽遭到嚴重破壞。《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董卓自屯畢圭苑中,“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裡內無復於遺”。又使呂布領兵發掘諸帝王陵墓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寶。至建安元年(196年)七月,楊奉、韓暹等奉帝還洛陽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牆壁間。整個洛陽城一片慘象!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之子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篡漢自立,即位於許昌。廢獻帝為山陽公,改元黃初。至此,東漢亡,曹魏建立。這年十二月,魏文帝曹丕大營洛陽宮,並遷都洛陽。魏文帝下傳五帝,共四十六年。劉備於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孫權在建業(今江蘇南京)稱吳王,公元229年稱帝,史稱孫吳或東吳。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代,歷史上稱為三國時代。

魏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魏自立,在洛陽即位,廢魏帝曹奐為陳留王,改元泰始,史稱西晉。晉武帝司馬炎下傳三帝,共計五十二年,皆定都洛陽。至晉元帝司馬睿避五胡之亂,遷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因建康在洛陽之東,史稱東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