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四合院之來回穿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 漢獻帝 劉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七章 漢獻帝 劉協

劉協的母親王美人,名王榮(後來追諡為“靈懷皇后”),是前五官中郎將王苞的孫女、王章之女,出身於名門世家,舉止文雅,再加上容貌姣好,身材勻稱,深得漢靈帝劉宏的寵愛。當時主宰靈帝後宮的是何皇后,出身於屠夫之家,靠賄賂宦官被選入宮並當了皇后,對王美人非常嫉妒。

因此當王美人懷著劉協時,怕招惹何皇后更深的嫉妒,就沒有告訴靈帝,而是偷偷地墮胎。但服墮胎藥沒有奏效,孩子還是生了下來。何皇后果然妒性大發,怕王美人有了兒子會進一步威脅到她的地位,指使人將毒藥偷偷地放在王美人產後服用的湯藥裡,王美人飲後當即身亡。靈帝聞訊,親往後宮驗視,見王美人四肢青黑,知是中毒而亡,急令追查兇手,很快查出是何皇后所為。

靈帝不禁勃然大怒,意欲立即將何皇后廢黜。何皇后事先己用巨金買通受靈帝信任的宦官曹節等人,宦官們一齊跪下,為何皇后求情,靈帝居然赦免了何皇后。劉協這時尚未足月,靈帝怕將劉協留在後宮再遭到暗害,於是將他抱到永樂宮,請董太後撫養。自此,劉協就依董氏為外家。

靈帝晚年,面臨著選擇太子問題。何皇后生有皇子劉辯,從小寄養在民間一位姓史的道人家裡。

劉辯比劉協年長,而且是皇后所生,論理太子位置非其莫屬。但是劉辯舉止輕浮,沒有國君應有的威嚴氣質。劉協自小在永樂宮長大,由董太後悉心撫養,舉止端莊,深得靈帝喜愛。再加上其母王美人死於非命,靈帝難免有隱惻之心,因此他心下傾向於立劉協為太子。然而這又有違於立嗣以嫡長為先的皇室傳統,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心。

中平六年(189年),靈帝病重,遺詔將劉協託付給宦官上軍校尉蹇碩。四月,靈帝去世,立劉辯為帝,是為少帝。何皇后也改稱為何太后,臨朝處理政務,但國家大權實際上已為何進掌握。劉協封為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

靈帝死後,內宮宦官和朝中重臣展開了爭權奪利的鬥爭。先是何進捕殺蹇碩,接著是宦官張讓、段珪等殺死何進,司隸校尉袁紹、虎賁中郎將袁術和何進的部將帶兵反攻,一下子又殺宦官兩千人。

張讓、段珪等無力還擊,劫持劉協和少帝劉辯逃出宮外,正倉皇間,迎面遇上董卓率領的三千隴西鐵騎奔騰而來。小皇帝劉辯見到這樣的情形,嚇得渾身哆哆嗦嗦,雙腿戰慄,口不能言。

小皇帝劉辨手下的內侍太監和一眾文官也都沒人敢出口大氣,只怕稍有閃失,便惹來殺身之禍。尚書盧植率軍追到後,殺死張讓、段珪,又把少帝和劉協迎回宮內。

董卓自認為和收養劉協的董太後同族,加上劉協本身比劉辯有才能,於是從這時起,董卓就想廢少帝,另立劉協為皇帝。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回到京城後,董卓的軍隊完全控制了局勢。於是董卓逼著少帝策免了司空劉弘,自己身居其位。接著,董卓又以司空的身份召集百官開會,議改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百官們大驚失色,但懾於董卓的淫威,誰也不敢表示反對。

第二天,董卓宣佈廢除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獻帝,時年9歲。從此,劉協開始了他作為傀儡皇帝的漫長生涯。

劉協登基後,董卓自封為丞相,後又加封為太師,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權。董卓的軍隊在洛陽劫掠財物,奸**女,無惡不作,後並把洛陽城燒成一片廢墟。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天,各地的州郡牧守以討伐董卓的名義紛紛起兵。由於起兵的州郡都在關東(潼關以東),所以史稱“關東聯軍”。許多地方豪強響應了這次起兵,帶著自己的私兵萬里相赴,自此正式拉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關東軍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從北、東、西三面來包圍洛陽。董卓因受關東軍的威脅,挾持劉協由洛陽遷都長安。這時,王允任司徒,主持具體政務。他表面上依附董卓,暗中心向漢室,身邊聚集了一批朝中官員。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關東諸侯為了爭奪政治上的領導權,以袁紹、韓馥為首,倡議立幽州牧劉虞為帝。但這個建議遭到袁術、曹操的反對,最後作罷。劉虞的兒子劉和在長安朝廷擔任侍中,劉協想憑藉關東軍的力量還都洛陽,以擺脫董卓的控制,就派劉和潛出武關求援。

但這時關東州郡牧守正熱衷於互相兼併以壯大自己的力量,擴張地盤,無意西討董卓。長安方面就轉而依靠內部的力量來推翻董卓。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與司隸校尉黃琬、僕射士孫瑞、中郎將呂布密謀刺殺董卓。呂布本為董卓的親信,兩人曾結過義父子關系。董卓性格暴烈,有一次呂布為一樁小事違背了董卓的意圖,董卓拔出手戟就向呂布投去。

呂布慌忙躲開,事後又向董卓俯身請罪,才算作罷,由此二人有了隔閡。董卓被刺死後,王允錄尚書事,呂布晉升為奮威將軍,二人共同主持朝政。

王允得手後,驕傲自滿,加上氣量狹小,未能維持住關中的局勢。不到一個月,192年6月1日,董卓部將李傕等人擊敗呂布,佔領長安,殺死王允,控制了東漢政權。李傕升為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後李傕又升為大司馬,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被封為鎮東將軍、平陽侯,外出屯駐在弘農。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三輔大旱,谷價騰貴,一斛谷值錢50萬,長安城中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劉協命令侍御史侯汶出太倉米豆煮粥救濟百姓,但因為糧食不夠仍然有很多人餓死。

劉協懷疑侯汶沒有如實用全部糧食賑濟災民,而是趁機侵佔公糧,於是派人取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成粥,最後可以煮出兩盆,證實是侯汶作弊,於是責打侯汶五十廷杖。之後長安城中饑民終於得到了救濟。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李傕殺樊稠而與郭汜在長安城中各自擁兵相攻。劉協派尚書、侍中去為李、郭二人和解,二人不從。為了爭得政治上的主動權,郭汜陰謀將劉協劫持到自己的軍營,不料未等郭汜下手,訊息已經走漏,李傕搶在前面,派兵將劉協、皇后、宮人及大臣們劫去。

李傕、郭汜相攻數月,死者萬數,長安城幾乎變成一片廢墟。不久,獻帝在原李傕部將楊奉、牛輔部曲董承等的護衛下,擺脫了李、郭的控制,逃往弘農,進駐安邑。又輾轉東行。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時任兗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劉協入駐洛陽。劉協賜曹操節鉞,標誌著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時代開始了。隨後曹操脅迫劉協遷都到許,改稱許都。但劉協依然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曹操雖然利用劉協來試圖實現他統一中國的目的,卻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為皇帝。

這時中原地區袁紹和曹操兩大勢力正進行著頻繁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孫策佔據了江東,劉表佔據了荊州,劉璋割據益州,涼州為韓遂、馬騰佔有,公孫度盤踞遼東。劉協東還,無疑是一面可利用的旗幟。曹操搶先率軍進駐洛陽,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接著,他挾持劉協遷都許縣。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協不滿曹操大權獨攬,不甘心作為傀儡,乃暗下衣帶詔,令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設法誅殺曹操。董承遂與左將軍劉備、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一起密謀,結果事情敗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誅殺,懷孕的董貴人也被絞殺。

伏皇後畏懼曹操,於是寫信給她的父親伏完,盡數曹操殘暴不仁之事,希望伏完能夠效仿董承,剷除權臣,但伏完始終未敢行動。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伏皇後要求其父伏完誅殺曹操的密謀敗露,曹操要挾獻帝廢黜伏皇後,並代獻帝寫好了廢黜伏皇後的詔書。

接著,派御史大夫郗慮拿著詔書,同尚書令華歆一起帶兵包圍皇宮搜捕皇后。伏皇後藏到宮中的夾牆裡,被華歆拖出。

伏皇後披頭散髮赤腳走出,向劉協哭訴求救,劉協無奈地說:“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麼時候結束!”回過頭來對郗慮說:“郗公!天下有這道理嗎?”伏皇後被幽閉而死,劉協與她所生的兩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殺,伏氏宗族百餘人被處死。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威逼劉協立其女曹節為皇后。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後,世子曹丕繼位。其時,雖然有孫權、劉備的不斷犯邊,但基本不成氣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除舊佈新,建立新朝,已經是人心所向。各種力量都在推動曹丕採取行動。那些曹氏部屬也在設想著如何彈冠相慶,如何分新朝一杯羹。於是便有小臣去逼去勸漢獻帝效唐虞舊例,把帝位禪讓給魏王。“率我唐典,敬遜爾位”,公元220年12月10***迫劉協禪讓帝位給他,劉協告祭祖廟,使張音奏璽綬詔冊,禪位於曹丕。曹丕在繁陽亭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

隨即進入許都,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為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曹丕還同時給劉協留了句客氣話:“天下的好東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由於當時盛傳劉協被殺,所以劉備便以漢室宗親的身分即皇帝位,建立蜀漢(劉備便是漢昭烈帝),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劉協壽終正寢,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親自哭祭。八月壬申,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

遜位之後,劉協不以政治為意,而是融入民間,關切民生,體會百姓之苦;以醫為業,懸壺濟世,為病人解除痛苦。劉協當皇帝時雖然窩囊,但退位後卻是個稱職的鄉村醫生,深受百姓愛戴,民眾敬之如父母。

劉協為山陽老百姓免費治病,走到哪裡,就看病在哪裡。經劉協所救治,存活者甚眾,百姓皆感激涕零,山陽不少地方都為他立碑,以示愛戴。

劉協在山陽期間,曾多次到雲臺山附近採藥,在今天百家巖上嵇山亭內的石刻畫像中,就有“山陽公行醫圖”。對於從雲臺山上挖下來的中草藥,劉協從不收費,扎針、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錢,只有對購來的藥物,才酌收成本。劉協的這種行醫方式,流傳至今。

在農村,“中藥不還價,針灸不要錢”等民俗,據說就是從劉協那時留下來的千年老規矩。

劉協被貶到山陽後,皇后曹節拼死相爭,也得以來到劉協身邊。劉協和曹節二人攜手到雲臺山採藥,施醫救民,雖無法與宮中生活相比,卻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百姓出於對他倆的感激之情,尊稱他們為“龍鳳醫家”。另外,劉協的子孫中有不少也居山陽。有嬌妻子孫陪伴身邊,得享天倫,處於親情、人情、民情的溫馨圍繞中,這也是劉協不幸中之大幸。

興辦義學,是劉協在山陽的又一大貢獻。黃初五年(224),劉協、曹節夫婦看到山陽舊的校舍殘垣斷壁,處處是危房,便傾其所有,捐錢修校舍,並聘請有名望、有學問的卜商前來任教,宣佈不論貧富人家的子弟,都可以接受教育,貧窮人家的孩子也有了讀書的機會。可以說,劉協任山陽公國時期,是山陽繼魏文侯建立山陽邑校以來的又一個繁榮時期。

當皇帝,劉協無法施展個人才華;當山陽公,劉協卻可以一展身手。經過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山陽人民安居樂業,百業興旺。空閒時,劉協喜歡到濁鹿城北的小山上登高遠眺。盛夏季節,他常到國北的百家巖遊玩,一邊納涼,一邊觀賞吼聲如雷、噴珠濺玉的天門瀑布,在那裡留下了“避暑臺”的遺蹟,現在該處尚有宋人石刻“漢獻帝避暑臺”六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