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朝帝業最新章節列表 > 0440 文武雙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440 文武雙授

“你真覺得高賓堪當此任?”

獨孤信聽到李泰這麼說,又饒有興致的開口問道。

其實他跟李泰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心中也是頗有尷尬。之前在招攬李泰的時候,他還在自信滿滿的指點江山,只道北州潛力不大,李泰在那裡經營恐怕會徒勞無功,不如早早放棄、跟隨自己前往隴右。

可是如今接著東朝大軍圍攻玉璧城、內部空虛之際,李泰率軍自北州渡河東去、直搗晉陽,立下奇功。而他在隴右的權勢卻即將遭奪,對比之下可謂是差距明顯。

如果當時李泰缺乏主見、真的聽了他的,可能這一次他們翁婿倆都要被連窩端了,更沒有僑置的西河郡這樣一個安慰獎。

“是的,高賓的確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李泰倒是沒有獨孤信那麼亂七八糟的心思,聞言後便點頭說道:“前在隴右時,我與高司馬雖然共事時短,但對其妥善料理軍政庶務的精明幹練卻是印象深刻。若得其人坐鎮彼境,我與丈人皆可無憂。”

他之所以選擇高賓,當然不只是因為其人乃是高熲的爸爸,本身的能力也有長足體現,作為獨孤信的二府司馬、隴右的重要官員,能將軍政事務都處理的井井有條,也的確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起碼李泰當下一眾下屬們,也很難挑選出一個能力可以全方面勝過高賓的人選。

同時將高賓委任為這西河郡的郡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獨孤信權勢被剝奪的失落感,雖然隴右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但在陝北則又有了一個新希望。

“既然如此,那我擇日便著高賓去你府上聽事。他才力雖然足堪使用,但北州畢竟是你長久經營的事業,內裡必然是有唯你才可言透說清的玄機,當面傳授之後才能保證任事不出差錯。”

獨孤信聞言後便又點頭說道,心中卻也難免有些傷感,等到宇文導正式前往秦州上任,他的事權自然是大大縮減下來,也不再需要那麼多下屬聽命,強留在自己身邊,也是耽誤他們各自前程。但幸在他們接下來還有李泰這個選擇可以追隨,倒也不算徹底的離散於外。

聊完了正事之後,獨孤信又詢問李泰是否願意陪他喝上一杯。

李泰自知這種大權驟失的滋味絕不好受,多少人因為不願面對而孤注一擲的行險一搏,到最後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為免老丈人情緒失落之下轉為偏激,自是捨身相陪,來上個一醉方休。

本該是一派喜樂的新年春節,由於幾個老男人接連遭遇變故,搞得李泰這個年過的也不夠爽快,乏甚滋味的一轉眼就轉過年來。而今年因為留在了長安過年,走親訪友的活動自是免不了,順便將新年三月的婚期向親友們通知一番。

兩三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隨便幹點什麼一眨眼就過去了。

李泰本以為可以享受一段難得的悠閒時光,在長安城混到結完婚再離開,但他卻沒有想到,轉過年來就又有新的官職任命下達:大行臺將他任命為大行臺尚書並後軍大都督,即日起跟隨儀駕返回華州臺府領事。

對於這種連婚假都不給一個的行為,李泰倒是很想牴觸一番,但終究還是騙不過自己內心,樂呵呵的領受下來。

大行臺尚書是僅次於長史、司馬和左右丞的臺府屬官,而這幾個高級別職位多數不領實事,只是作為表示與臺府關係親近的加官,比如於謹便擔任大行臺長史,但本身並不在臺府坐堂上班。

因此大行臺尚書便等於是霸府最高一個級別的官職,蘇綽在被累死的時候,便擔任著大行臺度支尚書。

李泰在被任命為大行臺尚書的時候,還有一個兼領的加官為太府卿,而太府司職營造器物等事務。在朝的加官就暗示了他在臺府中將要分管的職務,多半就是軍資器械後勤有關。

至於後軍大都督,則就是太府中軍中的編制軍職。過去這下半年,宇文泰雖然沒有親率大軍渡河迎戰高歡,但也對霸府六軍進行了一番調整,新年之後便正式做出了各種更改。

臺府所掌管的軍隊不再稱以六軍,而是統稱為中外軍。中軍便是原六軍,當然如今編制和規模又有增擴,外軍就是諸州郡鄉團武裝了,包括豫西河東那些當地豪強各自所擁部曲。

中軍大都督以李弼、宇文導分領,由此也看出宇文泰的險惡用心。

宇文導即將西去隴右擔任秦州刺史與隴右大都督,逐步取代獨孤信,如今則先加以中軍大都督銜,這顯然也是為了下一步將隴右軍隊同樣納入霸府直領當中,全面剝奪獨孤信的勢力。

中軍之下又分前後左右四面大都督,各自節統一部華州霸府周邊諸軍,李泰所擔任的後軍大都督便是其中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前軍大都督達奚武、左軍大都督豆盧寧以及右軍大都督賀蘭祥。

達奚武自然不必多說,雖然算不上資歷最老的武川鄉黨,但也絕對是戰功赫赫的宿將,同時也頗得大行臺看重。豆盧寧舊年跟隨李弼一起率領侯莫陳悅舊部歸降大行臺,並在之後一系列戰事當中屢立戰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至於賀蘭祥則是宇文泰的外甥,且在諸同輩中受宇文泰重視的程度應該僅次於宇文導,就連宇文護與尉遲迥兄弟都頗有不及。

李泰雖然也功勳卓著,單單奔襲晉陽並大勝而歸這一件事情便值得大大誇耀,可是跟這三人並列四面大都督,則就還多多少少有點勉強。

但宇文泰將他任命為當中其一,當然也是有著自己考量。

兩名中軍大都督與四面大都督可以說是如今霸府中軍最高級別的統帥,可以看到六個人沒有一個是出身武川。

這說明在宇文泰心裡,無論有意也好、無意也罷,他都在澹化那些武川鄉黨們在他新組建的武裝力量中直接的存在感和影響力。就連若干惠這個參與到六軍重建中的小老弟,在中軍形成後都被委任為雖大卻空的外軍大都督。

刨除一批出身武川的將領,李泰資歷雖然薄弱,但功勳也是挺能打的。而且他還有一個別人所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紅啊,言之當下北方第一流量都不為過,當然很快就得退位讓賢給他大侄子高澄了。

中軍新進建成不久,除了保證足夠的給養和訓練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士氣與信心的營造。而在這方面,誰又能比得上剛剛踹翻了東魏晉陽老巢的李泰現身說法更有效果?

雖然說眼下東魏國力仍然遠遠勝過了西魏,但是這些士卒們根本不需要瞭解這些。他們只需要知道東魏就是一個一戳就破的紙老虎,國中有人能夠輕鬆將他們幹倒。

如果是正常年景,李泰顯然是不夠資格擔當如此重任,但因趕上了這一波流量紅利,起碼在如今中軍這些新編士卒們眼中,應該是要比其他三人還要更加風光顯赫的,擔任後軍大都督必然也得是實至名歸!

對於李泰居然能得如此高授,獨孤信也是驚詫不已。僑置西河郡這件事,他是可以拍著胸口說若非自己,李泰絕難享此待遇。但是在臺府之中文武俱得高授,這顯然就超出了他的影響力範疇。

宇文泰都敢於在霸府中軍之中一個武川老鄉不用,更不會看在獨孤信的面子上而授予李泰如此重要的職位,顯然是因為在其心目中李泰是配得上這樣的待遇,所以才作此加授。

雖然心裡有些酸熘熘的,獨孤信倒也不在這種事情上耍情緒,只對李泰說道:“大行臺對你如此賞識看重,若是不加勤事回報,委實有負恩用。至於戶中諸事,自有親長代勞主持,放心就任,臨期再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