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遊戲開發指南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0章 黃浦軟星死亡事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0章 黃浦軟星死亡事件

“你知不知道本來《仙劍二》當時差點兒就要黃浦那邊兒來做的。姚仙跟總部那邊交涉了無數次,本來總部都已經同意了。”盧明輝娓娓道。

“同意了,那我怎麼記得是姚仙親自做的?”

“當時黃浦那邊的張義軍本身也還沒有獨立負責過大型項目,總部覺得他個人能力還有待考察,況且他們又對內地子公司技術研發水平有懷疑,不太認為我們有能力開發出高水平的遊戲。是在姚仙的極力保證之下才勉為其難同意的。”

盧明輝搖搖頭:“嘿,結果這邊兒都準備提交立項申請了,結果灣灣總部狂徒制作組的謝崇明搶先提交了立項書,然後總部還透過了,都直接開工了。”

“狂徒啊,真是響亮的名字。”

在葉沉溪還在苦逼做獨立遊戲的時候,狂徒啊,多魔工作室這些名字就已經響徹大江南北,海峽兩岸了。

“也說得過去,這是大羽最重要的一個IP,幾乎可以說是立身之本。總部還是想在自己的監督下完成,也無可厚非。”

“當年姚仙想把《仙劍》系列帶到內地來做,本身就是不想總部多干涉啊,唉……當時姚仙和張義軍趕緊完成了立項書,然後和總部溝通,也表達了自己的不滿,結果還是啥也沒改變。”

“當時為了安撫內地這邊,總部直接交了另一個專案給我們開始做。”

“《仙劍三》?”

“對。”

“那《仙劍二》和《仙劍三》幾乎是同時開工了的?”

“差不多,晚不了多久。但《仙劍三》本身就想嘗試3D製作,開發週期肯定要比《仙劍二》長不少,肯定更晚上市。你知道當時撥給黃浦的研發資金有多少麼。”

葉沉溪心算了一下:“01年,3D單機遊戲,仙劍的IP,黃浦,兩年開發週期,應該要有六七百萬吧?”

“540萬。”盧明輝雙手分別比劃了一個五和一個四。

“少了點兒,但勉強還可以接受。”葉沉溪道。

“做一款三流遊戲還可以,這可是《仙劍》啊,而且當時張義軍身上本身還有另一個RTS專案《大漢與羅馬》,也正在吃錢的時候。”

“那就有點拮据了。”

“這還是整個黃浦軟星的啟動資金,還要搞定房租水電物業網費這一堆東西。”

“這……”葉沉溪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那確實,挺慘的。”

“反正大家都是苦日子熬過來的唄,那時候哪兒有後來網絡遊戲這些人賺得盆滿缽滿的,沒對比大家都還挺知足的,黃浦軟星看起來是個分公司,其實也就是京城軟星的一個子團隊。”

盧明輝又喝了口酒,繼續道:“反正兩邊就各自做自己的專案唄,結果做著做著,02年2月,總部那邊,狂徒制作組集體離職了。”

這事兒葉沉溪知道:“也想象得出來,謝崇明本身是美術出身的,他要領導全域性開發這樣的遊戲,有點困難。”

謝崇明有一個外號,最懶惰的阿夏,古龍說過人的名字可能起錯,但外號一定不會叫錯。

雖然不知道這個外號是怎麼來的,也不一定說這人有多麼懶惰,但總歸美術通常都是天馬行空創意靈感,但要進入到邏輯周密,細節繁多的開發日常當中,很容易出現疏漏。

“然後就留下了《仙劍二》的一個爛攤子。”

“於是姚仙就趕緊回灣灣收拾這個爛攤子了?”後來葉沉溪也想得到了。

“是啊,當時離遊戲上市剩下不到一年時間,很多東西都還沒有開發,姚仙哪怕真的是仙也搞不定啊,03年年初的時候幾乎是以半成品的狀態倉促推出,於是結果你也知道了。”

結果就是,《仙劍二》是整個《仙劍奇俠》系列中,口碑最差的一部,可以說是惡評如潮。

當時距離95年的一代發售,已經等待了將近八年的玩家們,很多人都無法相信,這居然是灣灣大羽原團隊狂徒開發的正統續作。

《電子遊戲》雜誌的沉默羔羊當年給《仙劍二》打了6.5/10分,這還是看在情懷和過去美好回憶的面子上。

“雖然靠著《仙劍一》的影響力和情懷,八年的等待,《仙劍二》還是賣了51萬套。但我們都知道,要是再做一個《仙劍二》水準的出來,這個系列就毀了。”

“所以《仙劍三》就真正是不容有失的產品,黃浦那邊兒壓力更大了。我們當時都知道,一旦《仙劍三》失敗,黃浦就將完全和《仙劍》系列無緣,不僅如此,甚至多年積累的口碑也會消耗殆盡,更嚴重的黃浦軟星關門大吉也有可能。”

“這是一款真正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作品。”盧明輝道:“從《仙劍二》上市,離《仙劍三》和玩家們見面也只剩下半年時間了。於是我們每個人都自覺不計酬勞地加班,每天工作時間差不多都在十五小時,最多的一連兩個月沒有休息過一天。”

說起這段經歷,盧明輝還是有些感慨,崢嶸歲月的感覺。

“很多網遊公司都這樣啊。”葉沉溪這話有點破壞氣氛。

“那能跟你們做網遊的比嗎!”盧明輝不屑道:“最關鍵的那時候540萬資金差不多都沒了,總部也不肯追加投資,一分錢都沒有,最窮的時候我這種主策級別的顯示器壞了,畫面糊得我眼睛疼,想換一臺清楚點兒的,沒錢。開個會列印份資料,A4打印紙都不多,正面印完印背面,中間空白比較多的地方做開會記錄。”

“這是挺為難的。”葉沉溪也可以想象到當時的情景。

“那時候都是張義軍自掏腰包來支撐日常研發工作的,唉……”盧明輝嘆氣。

“就沒跟姚仙提一下嗎?”

“他自己好面子唄,況且就算提了,最多也是京城這邊,或者姚仙私人支援一點兒,總部那邊不可能的。好在最後和環宇之星那邊簽約了,拿到一筆救命錢,不然當時黃浦軟星就得解散了,哪兒還會撐到去年。”

“我們就這樣熬到了《仙劍三》上市。”

“《仙劍三》挺成功的吧,你們也算苦盡甘來了。”

2003年7月,《仙劍三》正式發售,遊戲的素質大幅度的超過了預期,征服了包括內地、灣灣、香江在內的所有玩家。

可以說《仙劍》系列的粉絲們也一掃前作的陰霾,將《仙劍三》視為了《仙劍》系列的真正續作,甚至還有很多從來不知“仙劍”為何物的玩家也被《仙劍三》獨特的中國文化底蘊與良好的遊戲性所吸引,成為該系列的忠實擁躉。

《仙劍三》標準版售價是69元錢,豪華版129元,當時還出了一個超豪華限量版,除了遊戲光盤和說明書,原聲音樂CD,水晶書籤外,還有兩個20cm的龍葵和趙靈兒全身人物模型,主題玻璃鼠標墊,主題體恤、頭巾、揹包等一系列遊戲周邊。

這個超豪華限量版的售價是499元,但當時一度被炒到一萬二,可見遊戲火爆。

《仙劍三》的總銷量是53萬4千套,總銷售額超過6000萬人民幣,這在當時的中國單機遊戲市場絕對是一個奇蹟。如果加上盜版,應該有350萬套左右。

說句題外話,《仙劍三》的發售時間和天王周捷倫個人第四章專輯《葉惠美》是同一天,而《葉惠美》的全亞洲銷量是300萬套。

《仙劍三》的巨大成功讓不僅讓姚仙和張義軍揚眉吐氣,同時也讓大羽總部打消了所有疑慮,將《仙劍奇俠》系列的獨立開發權留在了上軟。

“但也就那樣了,《仙劍》系列留在黃浦了,但還,是,沒,有,錢,啊。”盧明輝嘆氣,一字一句道。

“黃浦軟星是沒有獨立財權的,六千萬銷售額,除開各種成本,環宇的分成,純利潤只有一千四百萬的樣子,而這一部分利潤,總部還要拿走大頭,支援其他專案的開發。最後留在黃浦的也就剩五六百萬了。”

實體銷售利潤確實利潤很低,壓盤銷售,實體店鋪,運輸,一層一層下來都要賺錢。

“這不就跟起步時候一樣的麼。”葉沉溪道。

“那可不是,我們辛辛苦苦幹了將近三年,最後又回到原點了。這五百多萬補上公司缺口就沒剩多少了,黃浦軟星要發展吧,員工們辛辛苦苦幹了這麼久,專案成功了要發點兒獎金吧,開新專案《仙劍四》也要錢吧。”

“後來張義軍權衡了一下,還是覺得要以公司發展為重,專案獎金就意思意思了一下,跟沒發也沒什麼區別。還有這兩年多很多人工資根本就沒有漲過,你又不是不知道黃浦發展多快,物價倒是漲得飛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那個時候你們的《永恆》應該也賺到錢了吧,你們公司的人收入也應該提起來了。”盧明輝問。

“是。”那時候的《永恆》已經展現出了超強的生命力,里程碑也早就脫貧了,最開始的那幾個人也有了自己的存款。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同樣在黃浦,同樣做出現象級產品,單機遊戲圈子裡的我們是是什麼樣的境遇……”盧明輝又是一陣感慨。

“難怪那時候偶爾叫你出來聚一聚,你都說忙,沒時間,原來是還是好面子。”

要說忙,做單機遊戲的跟網絡遊戲那種爭分奪秒的比起來,還真得說不上。

“我當時也挺氣的,明明都是做遊戲,怎麼差距也太大了。”

“你老哥還挺敏感的,那現在想通了?”

“也還沒,這不是你直接找過來了嘛,那我還能拒之門外啊,誒,你別打岔,我繼續說。”

“行,我不打岔。”

“很快一些骨幹成員就離開黃浦軟星了,張義軍知道自己留不住,也更不好意思留人家。總部那邊看到市場上網絡遊戲掙錢了,也想開始開網遊專案,也需要投錢,還要我們這邊支援,那時候的黃浦軟星,實際上經濟狀況比三年前剛創立的時候還差。”

“你們大羽的待遇在業內也是出了名的差。”

“這麼有名?”

“聲名遠播。”

“那行吧。反正開發《仙劍四》是沒錢了,總部也不給,我們就只能直接做低成本專案創營收來支撐了。”

“就有了《仙劍奇俠三外傳問情篇》?”

“對,還有像《貓狗大戰2》也是。不過每一次新產品上市就會有一些同事離職,因為付出和收穫實在不成正比,留在黃浦的元老沒幾個了。《仙劍三外傳問情篇》上市的時候,又走了一堆人,包括《仙劍三》主策劃王世,當時張義軍就有過一走了之的念頭,只是這麼多年的付出和對《仙劍》的感情讓他還在堅持,他決定靠著《仙劍四》再最後一搏。”

“這期間總部又做了幾款網遊試水,都失敗了,別說賺錢,還有鉅額虧損,單機市場也一直在萎縮,更是雪上加霜。”

“大羽是一直想轉型來著。”

“是啊,接連的失敗並沒有動搖總部的決心,反而是加大了投入,單機這邊的投入預算一直削減,也不僅僅是內地這邊兒,後來的玄遠劍五和外傳,質量怎麼樣你們也看到了,跟趕工似的,重要角色死得時候連CG都不給一張,幾個對話方塊就搞定了……也是真的……唉……”

盧明輝覺得自己都想爆粗口了,還是平復了一下。

“後來《仙劍三外傳》賣了有35萬套,銷量一般但成本不高,好歹把做《仙劍四》的錢給攢出來了。於是《仙劍四》開工了,拿著有限的資金,卻承載著無數玩家的殷切期望。”

“《仙劍四》應該是除了初代之外口碑最好的一部了吧。”葉沉溪說。

“口碑都是後來京城軟星最佳化了上去的,也主要是劇情好,但剛上市的時候你不知道張義軍他們被罵得有多慘。”

那時候的《仙劍四》被Star Force加密軟體搞了一套,弄得很多玩家頻繁卡機,伺服器又太少造成擁堵無法驗證,打擊了很多人收藏正版的熱情,銷量最後五十萬都不到。

而最後的利潤,也是1000萬左右,也和當年一樣,最後留給黃浦軟星的,還是只有五百多萬。

這時候已經是07年8月份了,五百多萬,在黃浦。

那時候玩家們痛罵《仙劍四》,痛罵黃浦軟星,痛罵姚仙,痛罵張義軍,看著這些無理的漫罵,回想大羽這麼多年來對黃浦軟星的冷漠,未來又要面對《仙劍五》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張義軍真的覺得有些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