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開局土木堡,大明戰神有點慌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5章 抉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65章 抉擇

事到如今,楊旦已經不再隱瞞,直接開誠佈公。

朝堂上活躍的大小官員,如張益等人,全都是三楊的門生故吏。

大明以武開國,文官集團在洪武朝被朱元章死死壓制,到了建文朝,剛剛抬頭,卻出了個靖難,朱棣的做事風格完全效彷他爹,更是讓人喘不過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直到了仁宣兩朝,文官集團在內閣三楊的帶領下,才真正開始發展壯大。

三楊之中,以楊士奇為首,然而在正統八年,出了一件事,直接讓這位五朝老臣晚節不保。

楊士奇的兒子楊稷仗著老爹是內閣首輔,在老家吉安府泰和縣橫行霸道,欺男霸女,還鬧出了人命。

雖然事情很嚴重,可是,楊士奇作為內閣首輔,想要將事情壓下來,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問題就在於,竟然有受害的苦主繞過了當地官員,從他的老家一路殺進京城,把桉子捅到了皇上面前!

這下子,事情算是徹底敗露,楊稷被錦衣衛抓進京師,鐵證如山,楊士奇也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被斬首示眾。

管教不嚴,他這個內閣首輔也沒臉再幹下去了,從此致仕歸鄉,憂慮患病,不到一年就去和他兒子團聚了。

楊士奇隕落之後,還有另外二楊,以及他的門生故吏,仍然活躍在朝堂之上。

從資歷上來說,楊旦乃是楊溥之子,楊泰乃是楊榮之孫,兩人一個在京師,一個在江南,只需暗中將前朝士紳聯合起來,再呼應百官響應,事情就成了一半。

另一半便在於軍權,文官把持朝政,但是無法左右軍隊。

這時候突然出現了一段小插曲,都察院兩名監察御史發現了端倪,準備上書告發。

於是,楊旦心生一計,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密謀,讓那兩名監察御史下去查楊洪的虧空!

因為兵部右侍郎吳恆已經查清楚,楊洪任大同總兵官、宣府總兵官時期,以及入朝成為侍郎以後,手底下不知有多少虧空,一查一個準。

如此既能藉助楊洪之手除去異己,又能將他拖下水,簡直是一舉兩得。

張益越聽下去,眉頭皺得越緊,一張臉黑的能滲出墨汁。

他萬萬沒想到,這些人竟然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密謀造反,更可氣的是,皇上還挺配合,帶了幾名錦衣衛就跑了。

子曰:去的時候好好的,回不來了!

“這件事都有誰知道?內閣曹公知道嗎?”

張益問出最後一個問題,因為他必須知道事情嚴重到了什麼程度。

楊旦搖搖頭,說道:“曹首輔不知。”

“是不知道,還是你們策反未果?”

“壓根就沒有告訴他!”

“為何?”

“他是北方人,和我等不是一條心,更何況,他已經是內閣首輔。”

言外之意,就算太子登基,曹鼐也不能更進一步。

而張益不同,他現在是次輔,可以成為首輔,位極人臣。

楊旦的話還有一層含義,朝廷裡的官員是分派系的,從大裡說,是南北兩派。

南派又可分為浙江派、淮西派、湖廣派等多個小的派系,不過,這些人在對付北派的時候,立刻就會團結起來。

最顯著的例子,洪武朝第一屆科舉,所有上榜的進士全都出自江浙一帶。

為此,朱元章只好單獨弄了個恩科北場,重新擇取了三百名北方學子。

在朝堂之上,南北兩派一直不對付,而南派始終壓著北派一頭,自然不會待見曹鼐。

此時的張益已經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策劃者是以江浙派為首的,前朝三楊班底的門生故吏,他們不想看到朝廷開海通商,也不想自己的土地被徵稅,特別是新政以來,百姓們的生活改變很大,從而導致這些讀書人的優越感逐漸喪失。

想當初,皇上為了開海,曾大開殺戒。

受牽連者數以萬計,然而,最終還是遭到了這些人的反擊。

在巨大的利潤面前,沒有人願意退縮。

哪怕你是皇帝,也不行!

從今晚的談話中,他還得到另一個極為重要的資訊,那就是先帝的死似乎也和這件事有關。

那時候他只是個小小的修編,並不知道內情。

如果楊旦說的都是真的,他們可以聯手幹掉先帝,自然也可以幹掉當今皇上。

張益默默閉上眼,如果是以這種方式改立新君,眾臣必然會團結一致,到時候自己的話就是聖旨,比皇帝的話還要管用。

在這一刻,他突然理解了胡惟庸的心思。

在巨大的權勢面前,有誰能禁得住誘惑?

楊旦等了許久,見他始終猶豫不決,便說道:“張兄你這是何苦呢?當今天子不仁,對士紳百姓橫徵暴斂,對我等官員更是往死裡打壓,們心自問,我等值得為此人賣命嗎?”

張益嘆了口氣,道:“你這是政變,稍有差池,便是萬劫不復!”

楊旦聽罷,反而笑了,說道:“內閣之中,曹鼐在漠北,于謙更遠,在極北苦寒之地帶兵,彭清已經下西洋了,只剩下張兄,背後又有百官和江南士紳坐鎮,何愁大事不成?”

“在京師發動政變,你當三大營是擺設嗎?”

“三大營?”

楊旦臉上笑容更甚,說道:“只需偽造幾封奏報,說南洋諸衛所遭遇敵國偷襲,損失慘重,然後由兵部發一道調令,神機營和五軍營明日便會離開!”

張益聽完,臉色更加陰沉,兵部尚書于謙不在,左右侍郎便可以操縱一切,無論是偽造奏報,還是簽發調令,別人都不會質疑。

他抬起眼眸,問道:“三千營在山西拉練,隨時可以回京!”

楊旦回道:“三千營在漠北,不過,我們早有應對之策!”

“你說什麼?”

張益大驚失色,三千營不是去山西拉練了嗎,什麼時候去了漠北?

“你還不知道吧?”

楊旦輕蔑地笑了笑,說道:“早在皇上離開之前,三千營就化整為零,先一步去了漠北。”

張益心中大駭,三千營去了漠北,這個訊息連自己都不知道,楊旦竟然一清二楚。

豈不是說,皇上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