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做塞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四章 士官標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四章 士官標準

張文遠接任後,為了報答朱楧的知遇之恩,更是為了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前程,始終以很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將戶曹打理的井井有條,讓朱楧十分滿意。

張文遠所說的敦煌布政使石一德原本是他的副手——正七品的王府審理副,同樣是因為對朱楧的忠心和對工作的用心負責,被朱楧提升成從二品的布政使,替他去管理剛剛歸附的敦煌。

朱楧聽完張文遠的報告後,心裡帶有一絲贊同的點了點頭,但群臣的意見還是要徵求一下的,笑著問道:“眾卿以為如何?”

客觀來說,石一德的建議很有道理,敦煌自唐代以來就被外族統治,距離現在已經過去幾百年了,那裡早就連根漢人的毛都看不見了,若想同化他們,那我們這邊的人口絕對不能比他們少。

朱楧剛收服的敦煌郡連同沙洲蒙古在內共有大大小小六個部落,總人口有十幾萬人,他現在只在那裡駐紮了兩萬多名士兵,派過去了幾個甲長、保長,要想統治那些畏威而不懷德,絲毫沒有中原王朝大一統觀念,甚至還有些仇恨漢人的胡虜確實很不容易。

況且敦煌也是個大郡,在西漢時也和張掖、武威一樣,屬於水草豐美之地,這裡有發源於祁連山高山融水的疏勒河水系,自漢代以來,灌溉農業就十分發達,在後世耕地面積達到三十多萬畝,還有廣闊的林地和畜牧業用地,資源十分豐富,單單靠那些個除了放牧和搶劫什麼都不會幹的胡虜,是絕對不會將敦煌的潛力全都開發出來的。

所以,向敦煌移民是必要而又正確的選擇。

這條建議既合理,又得到了領導的首肯,這個時候再唱反調就屬於沒事找抽了,因此朝堂上的文武官員紛紛附議,稱頌聲此起彼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每解決一件事,都會讓人心裡有成就感,尤其是解決了移民十萬人開發一個郡這樣的大事,更加讓朱楧心中大塊,於是趁熱打鐵道:“本王還有一件事要與眾卿商議。”隨即,將自己想要養士的想法提了出來。

話音剛來,群臣又是一陣交頭接耳,武臣聽後面露喜色,因為這代表著朱楧對武將的重視,今後他們的地位肯定不會下降。

文臣聽後自然是臉上都有哀慼之意,在他們看來,國家應該用高福利來養秀才和舉人,萬萬沒想到朱楧對這件事提都沒提,上來先想養一群大老粗,這讓他們對自己今後的前程更加憂慮。

後將軍範朝西此時是朝堂上的武臣之首,聽到朱楧的這個計劃之後,心中大為高興,立即站出來附和道:“啟稟殿下,臣以為此意甚好,如果此意在全國施行,那將來不管打誰,咱們就都不缺精兵猛將了。”

“是啊,是啊。殿下英明啊。”“殿下英明,臣等一定堅決貫徹執行。”

眾武臣都是脾氣直率的大老粗,一遇到高興的事,顧不上君臣禮儀,大聲嚷嚷起來,紛紛表示擁護。

站在他們右邊的眾位文臣,內心裡十分鄙視他們這種有辱斯文的行為,但也無能為力,他們都知道,朱楧正在一意開疆拓土,自然是格外重視武將,就算他們有不滿,說出來也不頂用,只能紛紛表示附和。

這樣,養士這件國策就定了下來。朱楧不會學著日本人將他們稱為武士,而是給他們取了一個十分前衛的名字——士官。

隨即,朱楧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培養士官的計劃,士官全部脫產,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士每月給糧食兩石五斗,肉四十斤;中士每月給糧食兩石二斗,肉三十斤;下士每月給糧食兩石,肉二十斤。

此外,凡是入選士官者,免除其全家徭役,士官擁有崇高的地位,見到七品官員不用下跪,可以參與所在保內的管理事務,本人一生傷病所需的醫藥費全都由國家承擔。

此令一出,舉國熱議,士官的待遇也太好了吧,先不說他們的政、治待遇,但說經濟待遇就比肅王的一等莊丁還要高出五斗,而且還終身免費醫療,這讓當時拼命養兒防老的古代人紛紛嚮往不已。

但是,你先別高興的太早,士官的待遇這麼好,肯定不是什麼人都能當上的。按照朱楧制定的標準,你若是想光榮的成為肅國的一名士官,首先要弓馬嫻熟。射箭要能擊中七十步以外的目標,以十發七中為合格,近身格鬥要能打倒三個普通的明軍。

取得士官資格後,並不代表著一勞永逸,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都要進行一次考核,最上等的授上士,中等的授中士,下等的授下士,一次不及格的給予罰款處罰,並勒令補考。如果補考都不及格,那就立即撤銷其士官資格,並處於鉅額罰款,以補償國家在你身上浪費的資源。

另外,朱楧為了鼓勵士官將武藝傳給自己的後代,以保證建立自己的世襲軍事貴族階層,還頒佈命令說,如果一人為士官,那不僅是他自己,他的成年兒子也成了國家的人,必須隨時等待國家的命令奔赴戰場。

這樣以來,那些取得士官資格的人,為了能使自己的兒子到了戰場上殺掉敵人而不是被敵人殺掉,也會竭盡全力訓練他們,這樣以來就能保證國家有源源不斷的優質兵源。

武威郡裡的一個獵戶人家,一個身材壯實的中年人正在交自己年幼的兒子用槍。

“用槍最重要的是要知道進退,知道什麼時候該攻,什麼時候該守。攻的時候要快、準、狠,猶如蛟龍出水,一擊命中敵方的要害,否則就有可能被敵方趁你舊力已去,新力未發之時而反殺你。”

那名中年人邊說邊演練槍法給自己的兒子看,將基本功交給自己的兒子後,語重心長的說道:“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我已經將用槍的基本要點都教給你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刻苦練習了。”

那名少年人似懂非懂地說道:“知道了,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