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做塞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章 下鄉調研(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三章 下鄉調研(改)

朱楧道:“咱們帶來的囚犯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的有多少,女的有多少,成年人有多少?老弱有多少?”

黛奴本來以為他要幹壞事,沒想到他竟然問這麼學術性的問題,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支支吾吾地說道:“這......回王爺,這奴哪知道,奴不識字也不會算賬,只會伺候王爺。”

哦,對。朱楧猛然想起來了,黛奴沒什麼文化,問她這個實在是難為她了。以後得找個可靠的人給自己管賬目。懷恩也不行,老朱嚴禁太監干政,雖然他也用太監,但不許別人用。懷恩也不識字,在老朱的yin威之下,就算是識字他也不敢插手政務。

這個人可要好好物色,既要精明強幹又要對自己忠心,嘴巴還要嚴,畢竟錢糧賬目這些事實在是太敏感。朱楧的肅王府裡雖然有長史司負責王府的具體事務,包括管理賬目,公開的賬目比如說老朱的撥款,王府官員的工資朱楧可以交給他們來管,但是朱楧要在河西發展自己的實力,勢必要設立自己的小金庫,這裡的賬目就不能交給他們了,只能讓自己的心腹負責。

只是這個人朱楧還沒有找到。洗完澡後,朱楧對黛奴道:“你也累了,先下去休息吧。”

黛奴頗有些失落,他們兩個都已經如此接觸了王爺還沒有佔有她,只能說明王爺對她沒有興趣,耷拉著腦袋就往門外走。

已經活了兩世的朱楧怎會不知道她的小心思,突然在她的小屁股上捏了一把,道:“小妮子,這兩天好好準備準備,等本王忙完就收拾你。”

黛奴被他突然的舉動嚇了一跳,隨即又驚又喜,道:“王、王爺,您.........”說罷,羞澀地跑開了。

朱楧嘿嘿一笑,穿著睡衣倒頭就睡,這幾天連續趕路實在是太累了。第二天醒來,早有兩個侍女跪在床邊伺候,一個端著盆,一個端著毛巾。

朱楧早已經習慣了萬惡的封建社會的特權生活,並且十分迷戀這種生活,毫無不好意思地在兩位侍女的服侍下完成了洗簌工作。

黛奴端著早點過來,道:“王爺,吃飯吧。”朱楧坐到桌子前,道:“坐下來一起吃。”

黛奴的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得,道:“奴怎麼能跟王爺坐到一起呢?”

朱楧佯裝生氣,道:“讓你坐你就坐,我一個人吃有什麼意思?”

黛奴嚇了一跳,像一個犯錯的孩子一樣,連忙道:“是,是。奴遵命。”隨即坐了下來,但是十分地緊張,手不知道放在哪裡。

朱楧給她夾了一口菜,問道:“黛奴,你會騎馬嗎?”

黛奴搖了搖頭,道:“王爺可是有什麼吩咐?”

朱楧道:“吩咐到談不上,只是想讓你陪著本王轉幾處地方,既然你不會騎馬,那本王就給你找頂轎子吧。”

黛奴的一雙大眼睛直刮刮地盯著朱楧,十分好奇地說道:“王爺要去哪裡,昨天不是剛轉完嗎?”

朱楧道:“昨天轉的是城內的工事,今天要去看的是本王的田地。”

“田地?”黛奴十分不解道:“王爺您是天潢貴胄,何必去幹農夫幹的活,這樣的事吩咐我們下人們去辦就好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朱楧道:“你不懂。我們地處邊緣,內地運糧不便。這屯田是我們能否在這裡站穩腳跟的重中之重,本王要當成頭等大事來抓。”

黛奴道:“奴什麼都不懂,只知道伺候王爺。王爺說什麼重要,什麼就重要。”

朱楧對她的態度十分滿意,做王爺就是好,後世哪裡有妹子肯對自己這麼上心,道:“吃完飯你去收拾一下,我們馬上就走。”後世的他工作時也十分慵懶,主要原因是不管幹的怎麼樣都是那點低到可憐的工資,而這一次不同,上天讓他重新來過,還給了他一大塊土地,這是給自己幹的,你不積極誰積極?

吃過飯後,朱楧在黛奴的陪同下出了張掖城去看屯田,王府的甲字號護衛指揮使張龍親自帶了一隊衛兵保護。

後世的朱楧出自農家,從小幹慣了農活,只不過後世的農民生產方式跟古代的沒有多大區別,都是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農經濟。後世的朱楧從小就幻想有一塊自己的大農場,整天指揮著別人為他勞作,現在這個夢想馬上就要實現了,使得他不由得心潮澎湃。

張掖城的西邊就是黑河的主幹流,目前軍戶們的屯田大多集中在這一帶,因為灌溉比較方便。朱楧帶著黛奴沿著河流走了很遠,路上時不時看見正在田裡勞作的軍戶及其家屬。

他們當中大部分人還不認識朱楧,再加上此時正是農忙時節,也顧不上跟朱楧打招呼。朱楧對此並不介意,對黛奴道:“你看本王的地肥不肥?”

黛奴點頭,道:“嗯。這裡經過幾年經營應該能達到畝產一石吧。”

“一石?”朱楧笑道:“哼哼,只產一石本王怕是要賠本了。”

黛奴張著烏溜溜的大眼睛盯著朱楧,道:“那王爺想要多少?”

朱楧笑而不語,他知道後世的小麥動輒畝產上千斤,也就是五石以上,當然他也明白,依照明朝的科技水平是達不到這個畝產的,但無論如何自己帶來了後世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只產一石實在是太對不起廣大讀者了。

要想經營田莊,最重要的就是水利,好在河西走廊灌溉發達,只要稍微加以利用,絕對不會乾旱。

古代的水利建設無非也就是兩方面,第一是水渠,河西走廊之地水草豐美,自西漢以來,歷代都很重視這裡的建設,開挖了很多水渠,建立了十分發達的水渠灌溉系統,雖然現在都廢棄了,但只要在舊址上進行疏通,應該不是難事。第二就是水車,在路上,朱楧也看到了軍戶們自己建的各種水車,然而那些龍骨車,鏈鬥式水車功率太小了,只能照顧河邊一線的天地,再遠就鞭長莫及了。

後世的朱楧在大學時曾經加入過一個關於農業生產工具演變的協會,這個在後世是個相當冷門的協會,而且還容易受到同學們的嘲笑。但是朱楧卻對此很有興趣,在那個協會裡一待就是四年,畢業後也經常跟協會的同學聯絡。在那個協會裡,朱楧知道了明朝嘉靖年間有個叫段續的人發明了一種蘭州大水車,直徑可達二十多米,一輛水車就可以灌溉近千畝良田。朱楧和協會的同學都會這個古代的利器很有興趣,在一個富二代同學的資助下,他們竟然複製出了一輛這樣的水車,雖然後世的水車的意義僅限於當做朱楧等人合照的背影,但朱楧記性很好,那輛水車的製作工藝,他大致還記得。

以後一定要找工匠製作出那樣的大水車,不,這件事馬上就要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