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做塞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

PS:鑑於之前戰爭戲太長廣受詬病的教訓,今後戰爭戲不會太長。

自古以來,收買人心的方法也有很多,有給錢的,也有給地的,但是不管是哪種方法,其實都是花錢買,既然是花錢買,那買之前肯定要算好成本,不能虧本。

像朱楧這樣,民眾出一部分錢,自己在出一部分錢,來收買一下人心是可以的,因為成本不是太高,民眾想明白之後也會高興,很划算。

若是像紀君用說的那樣,自己出全款來給肅國所有的人養老那就划不來了,這樣以來,財政就會背上沉重的負擔,就沒錢養軍隊了,帖木兒要是打過來,國家就沒有人保衛了。國家被帖木兒佔據之後,就算帖木兒拿肅國的人做奴隸,他們也會俯首聽命的,因為不聽就會死,誰也不願意死。

朱楧的話說得紀君用一愣,他也知道依照肅國目前的財政狀況,若是免費給國民養老肯定是要破產的,他也是幾十歲的老官僚了,知道肅王坐江山的目的是自己享受,而不是開慈善機構,因此也不敢接話。

朱楧見群臣都默不作聲,知道他們心中的顧慮,環顧了一下四周,用不容否認的語氣說道:“寡人知道,一開始民眾難以接受寡人的主張,很有可能會認為寡人在變相加稅,一些人甚至會有些怨言。不過,寡人認為還是商鞅說得好‘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一件事若是必須等到全國人民都同意才會去做,那是絕對做不成的,一事難趁百人心,更何況是萬民之心。今天這個說幾句,明天那個說幾句,永遠都無法達成統一意見,更無法落實。我們都是居廟堂之高者,所掌握的資訊和對國家整體情況的瞭解都遠遠多於普通民眾,所以做事一定要有魄力,只要一件事是好事,就要大力推行,就算一開始民眾不理解,也要堅決執行,等到他們看到我們做這件事的成果之後,就會衷心擁護。不可為了一人一時的名聲而畏首畏尾。”

“臣等遵旨。”朱楧的這一番議論可謂是立意宏大,道理精深,一下子將居廟堂之高者的責任闡述了出來,不是獨善其身做一個好人,而是兼濟天下,去做實事,讓天下人收益。

張居正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算是個好人,他陰險,見利忘義,用不光彩的手段擠走一直拿他當朋友的高拱,上臺之後也收錢,也收女人,據說還跟太后有一腿,不論怎麼看,都不是個好人,但是他卻為大明朝做了不少實事,讓大明朝一度迴光返照,顯露中興之象。

魏忠賢也算不上個好人,人也陰險狠辣,而且還動用私刑打擊政敵,已經超過了當時明朝官場之人的道德底線,但是他在位之時,各種工商稅、礦稅、海關稅源源不斷的收了上來,用這些錢建立關寧防線,組建關寧鐵騎,將遼東軍之前腐朽不堪使用的裝備都換了一茬,支援袁崇煥和毛文龍打了好幾個打勝仗,徹底扭轉了遼東的頹勢。

單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就比那些什麼都不會幹,只會比比的東林黨人強多了。

群臣不由得又對朱楧佩服了幾分,這個只有二十歲的國王實在是太深邃了,他的見識,以及對人性和社會的理解都大大的超過了他應該有的年齡,這難道是天縱奇才嗎?群臣心裡都暗暗地告誡自己,在這個國王手下當差一定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能打馬虎眼,他可不是好糊弄的。

建立社會保險體系這件事就這樣定下來了,今日早朝有討論了幾件小事就散朝了。朱楧在後宮團的陪伴之下到宮外的湖泊裡遊玩了一天。

不出所料,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訊息一經傳出,立即引發了全民性的話題。

“你聽沒聽說?王上要咱們每個月交十文錢的養老保險,還有五文錢的醫療保險。”一家位於張掖城內的茶館裡,幾個閒著無事跑到這裡來吃茶的中年人津津有味的議論道。

“這麼大的事誰沒有聽說,我和我那婆娘都商量了好幾天了,不知道王上這次是什麼意思。咱長這麼大,從來都沒有聽說過什麼養老保險,自古以來,不都是兒子來養老的嗎?”

“咱們這位王上做事一向別出心裁你又不是不知道,不說別的,就說他之前弄的那個義務教育和現在還在進行的掃盲運動,之前你聽誰弄過?”

一名尖嘴猴腮長著老鼠須的大叔,賊眉鼠眼地看了看四周,然後壓低嗓子,故作高深的說道:“我聽說王上要建造大王宮,廣選后妃,他是想用這種方式籌錢。”

“你可別亂說話,小心被官府抓走。”另一位白白胖胖,長相敦厚的大叔被這個人的語句嚇了一跳,斜著一雙小眼睛,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小聲的說道。

“你看你那膽兒?就咱們兄弟幾個怕什麼?我是信得過你們才跟你們說的。”那位賊眉鼠眼的大叔十分鄙視的看了那個長相敦厚的大叔一眼,輕佻的說道。

話題既然扯開了,人們也就無所顧忌了,桌子東邊坐著的另一位穿著長衫,讀書人模樣的大叔搖頭晃腦,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說道:“非也,非也。咱們這位王上還是很勵精圖治的,據老夫所知,他是不會因為蓋宮殿,選秀女這樣的事情來跟民眾要錢的,我看,八成是又要打仗了,他是在籌集軍費。”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還是張秀才說的話深刻。”眾位大叔又是一齊奉承道。

“哎,哎,哎。都別說了,官差來了,官差來了。”那位長相敦厚的大叔由於膽子比較小,一直在四周張望,防備不速之客的到來,見到迎面走來了一隊官差,雖然不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但這種事決不能擋著他們的面講,於是立刻給同伴示警。

在座的幾位大叔也都不是傻子,見到官差來了,立即閉上了嘴,優哉遊哉的喝起了茶,莫談國事,莫談國事。

社會保險制度的政策一經公佈出來,肅國的國民包括官差都跟這幾個大叔一樣,持的是觀望態度,不知道朱楧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相當一部分人都是認為他在變相加稅,因此都猶猶豫豫地不肯交,給工作的進展情況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對於這樣的事,朱楧知道急不得,如果硬來怕是會引起不和諧的事情,但是他知道,這個制度是被後世證明了的十分良好的制度,因此不管有多少人反對,他都會義無反顧的堅持下去,作為一個國王,若是連這點魄力都沒有那怎麼可以?

果然,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是在那個茶館,又有一群人在討論這件事。

“哎呀,我真是後悔沒有繳納醫療保險啊,你們不知道,我的鄰居二狗子家的孩子前段時間得了重病,二狗子實在是拿不出錢來了,都想著把房子賣了,誰想著人家按月繳納著醫療保險,官家竟然一次性給他報銷了八成的藥費,看把他們老兩口感動的啊,都泣不成聲了,嘴裡一直唸叨著咱們肅王的好啊。”

“現在知道後悔了吧,當初我讓你入你非說那是騙人的,現在你兒子的腿摔斷了,所有的醫藥費都得自己掏腰包吧,沒人給你報銷吧。”同桌的一名大叔擺出一副讓你不聽我的樣子教訓道。

“哎,後悔又有什麼用?後悔藥有沒有地方賣。我已經按時繳納了醫療保險了,養老保險也交了。咱們這個王上還真是心繫萬民啊,又聰明絕頂,設計出了這個惠及萬民的政策。今後,咱也不用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了,就算是那個小王八蛋不孝順我,我也餓不死了。”

“哈哈哈。”茶館裡傳來了一陣陣爽朗的笑聲,看得出來,他們是真的開心,從此之後,養老不用愁了,看病不用愁了,人活著一下子沒有了後顧之憂,你說開心不開心?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已經來到了洪武三十年的冬天,又經過一年的發展,肅國的國力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再加上社會保障制度這個惠民政策,吸引了眾多民眾紛紛來到肅國定居。

等到了洪武三十年冬天的時候,肅國的人口已經達到了四百八十多萬,距離朱楧破五百萬的小目標不遠了。

四百八十萬也好,五百萬也罷,都是代表肅國當今的實力今非昔比了,可以同時發動對瓦剌和回鶻的戰爭了。這一天朱楧已經等了很久了。

必須要趁著老朱還活著的時候吞併這兩個國家以壯大自己的實力,等老朱一死,局勢就難以預測了,他是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必須要趁這些未知的事情到來之前壯大自己的實力,好讓自己將來有更多本錢去做出不同的選擇。

這一天的早朝上,氣氛異常嚴肅,因為這段時間以來,肅國又開始了一次總動員,所有的軍戶都在檢查裝備,每個保甲都出了壯丁從軍,軍械、盔甲、棉襪等物資也都發放了下去。

男人們熱血又一次被點燃了起來,因為他們知道,王上又要去打仗了,而每次打仗,都會讓他們收穫很多財富,收穫很多美女,收穫很多異族人敬畏和巴結的目光,說真的,他們很享受這種目光,甚至是有一些上癮了。

就連國內的婦女和兒童們也都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忙著生產糧秣,運送物資,為肅國的男人們能繳獲更多的戰略物資,拓寬肅國的生存空間而奮鬥。

說句心裡話,他們很擁護現在的王上,這位年輕的大王不僅徹底解決了他們的溫飽問題,讓他們每天都能吃上肉,還開辦義務學校,讓他們的子女免費讀書識字,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解決了肅國國民的養老和看病問題,可謂是善莫大焉,功德無量,這麼好的一個大王,自己憑什麼不擁護呢?

就在這一天,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就緒了,所有人都知道,今天將會是出征的日子,所以所有的大臣都穿戴的整整齊齊地來到了朝堂之上,等待著這莊嚴的一刻的到來。

尤其是肅國的眾位武將們,全都披掛整齊,戎裝上殿,神情一臉肅穆,眼神之中釋放著灼灼火熱與渴望,因為他們知道,今後的日子裡,他們才是主角。這段時間以來,肅國都在搞建設,他們沒有什麼立功的機會,他們已經等得太久了。

朱楧穿上自己的九章袞龍袍,以示對這次會議的重視,沉著臉,用一雙虎目掃視了堂下站著的一班文臣武將,見人都來齊了,提了提精神,用無比威嚴的語氣說道:“諸位愛卿,瓦剌、回鶻這兩個挑梁小丑屢屢與我國搞摩擦,寡人本著睦鄰友好的原則,不與他們計較,沒想到他們卻是變本加厲,絲毫不知悔改。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日寡人就決定征伐他們,以顯示我天朝上國的威嚴,讓四夷都知道,我大明是不好惹的!”

“臣等願為王上效命!王上千歲,千千歲!”“殺敵立功,剿滅蠻夷!”

堂下的眾臣的熱血又一次被點燃了,發情似的舉著拳頭高聲呼喊道。

眼見堂下士氣可用,朱楧十分高興,刷地一聲站起來,手按重劍,用泰山壓頂般的氣勢威嚴地喝道:“前將軍瞿能,後將軍範朝西。”

“末將在!”“末將在!”瞿能和範朝西互相對望一眼,然後雙雙站出班來,衝著朱楧作了一揖,大聲喝道。

“命你二位為徵北總兵官、副總兵官,率領十萬鐵騎,北征瓦剌!”朱楧按著重劍,沉沉地命令道。

“末將領命!”“末將領命!末將絕對不會讓王上失望,必將擒斬馬哈木之首獻於大王闕下!”瞿能和範朝西分別高聲叫道,他們身上的熱血已經被燃燒了起來。

“好,好,好。”朱楧見二位愛將士氣如此高昂,心下十分高興,大聲笑道:“寡人將親自率領十萬步軍攻取回鶻,倒時候看看咱們誰先立下大功如何?”

“末將謹遵大王指令!”瞿能和範朝西又向朱楧作了一揖,高聲大叫道。說罷,又互相對望了一眼,那眼神兒的意思很明確,很明顯是在說就算你是大王,在這種事情上我們也不會讓著你,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立下大功。

部署完畢之後,大軍隨即開拔,一路由瞿能和範朝西率領,共十萬鐵騎,分別從哈密的東西兩邊出發,夾擊瓦剌。

另一路由朱楧率領,共十萬步軍,從吐魯番出發,進逼高昌城,也就是今天的烏魯木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需要說明的是,採用分兵的辦法來對方遊牧民族不是不可行的,明朝末年的薩爾滸之戰只是一個例外。

薩爾滸之戰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楊鎬四路進軍的原因,而是因為西路軍大將杜松輕敵冒進,給了努爾哈赤以可乘之機。

楊鎬選擇四路進軍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先說其合理性,歷史上許多戰例都是採取分進合擊這個戰術取得成功的,比如說唐朝滅亡東突厥的戰例,共派了六路大軍。明朝征伐土司楊應龍的戰例,也是分幾路圍著打。後來的老蔣第五次“圍剿”中央紅軍,也取得了成功。

為什麼他們能取得成功呢?原因就是把握住了這個戰術的關鍵要點,說白了就是四個字——齊頭並進。

只要你派出去的這幾路大軍能嚴密配合,計算好時間,齊頭並進,不給敵軍抓住空檔,那他們只能被你圍在中間群毆,衝也衝不出去。

如果敵軍派主力攻打你的某一路,那另外那幾路就會趁著這個時間趁虛而入,掏了他的老窩,進而將其反包圍。老窩都被人掏了,就算是你僥倖逃生又有什麼前途?只能像石達開那樣被人慢慢地耗死。

所以說,這個戰術不是不能用,關鍵是要把握好各路進兵的時間和節奏,確保各路兵馬齊頭並進,不給敵軍抓空檔的機會。

但是,明軍的西路軍主將杜松就違反了這個作戰原則,他率領著主力提前三天到達了薩爾滸,過於突出,給努爾哈赤創造了絕佳的集中主力圍攻出頭鳥的機會。更為要命的是,杜松到了這個時候還不知道死期將至,不聽副將的話,安營紮寨,等待其他三路趕上來,而是將這為數不多的軍隊一分為二,去主動渡河進攻後金,其結局自然是被努爾哈赤吃掉。

杜松這種舉動就相當於刀塔裡的傻叉白牛,仗著自己是主力,有點裝備,上高地的時候還沒等隊友跟上來一個猛子就扎進去了,本來想著搶頭功,搶人頭,超神的,其結果自然是被對方圍殺。而他又是主力,他一死,後面的脆皮小弟就站不住了,只能被人家收割團滅。

一代雄主萬曆皇帝對杜松的評價就是:“杜松貪功輕進以致喪師,深可痛恨!”萬曆是皇帝,而且是薩爾滸之戰發生時的皇帝,作為一代雄主,他可能透過當時官員的奏摺和嚴密的東廠錦衣衛制度掌握了當時最全面的資料,所以他的評價應該是最中肯的。

個人認為,萬曆的評價要遠比後世或者當時的一些歷史評論家和所謂的學者要客官的多,因為他們都不可能掌握當時的全部情況。

再說其必要性,楊鎬之所以選擇四路出兵,是因為他不得不這麼做。大家可以翻開地圖看一下,馬林出兵的開原和劉挺出兵的寬甸基本上是在一條直線上,它們的中間部分就是努爾哈赤的老巢赫圖阿拉。開原和寬甸與西南方的撫順,也就是杜松出兵的地方,正好形成一個半圓形的包圍圈將赫圖阿拉圍起來,所以分別進兵是最好的選擇。

若是選擇一路進兵的話,勢必要放棄開原和寬甸這兩個地方,那這兩個地方的老百姓就會受到努爾哈赤的屠戮。況且,從開原和寬甸兜個半圓,繞這麼大一個圈子到撫順,再從撫順進攻努爾哈赤,那得費多少周折,費多少糧草,放著直線的距離不走,非要走彎路,那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再者,撫順地區的糧草也供應不起這十萬大軍,供應杜松的三萬主力尚且有餘,若是讓這個城市供應十萬大軍,怕是把裡面老鼠的存糧都挖出來也不夠。

最後,努爾哈赤不是傻子,更不是木頭,你派十萬大軍從一個方向過來攻打他,他不會跑嗎?他會傻乎乎地待在赫圖阿拉等你?前面提到的開原和寬甸都是很好的跑路方向,你都白讓給人家了,人家還會跟你客氣?

順便說一句,努爾哈赤是不會往北邊跑的,因為那裡基本上算是不毛之地,康熙年間索額圖簽訂尼布楚條約路過黑龍江和吉林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靠打獵來維持生計,很少能找到人家。

後世的警察抓個土匪還講究四面圍堵,把所有的道路都封死呢,你去打一個巨寇猛寇,只派一路過去,還指望著人家在那裡傻乎乎地等你,實在是太天真了。

後來的洪承疇救援錦州的時候,之所以採取一路進兵的方式,不是因為吸取了楊鎬的教訓,而是地形原因,從寧遠都錦州就一條大路,想分路合擊也沒辦法分。

說這麼多就是想向大家解釋清楚,分進合擊這個戰術不是必敗的戰術,只要你能控制好各路進兵的時間,提前和每一路的將領說好,某月某日進擊到某地,大家嚴格按照約定好的時間,按部就班,齊頭並進,不孤軍深入,不給敵人機會抓空隙,那就很有可能將敵人圍殺在預定地點。

薩爾滸之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張居正死後,考成法被廢除,萬曆漸漸的喪失了對國家的控制力,掌握的人力、物力等資源越來越少,打個強盜七拼八湊才拿出了不到十萬的軍隊,而且裝備還不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