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做塞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語重心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語重心長

PS、求月票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朱允炆對太監一點好印象都沒有,只道他們都是禍國殃民的敗類,東漢、盛唐等那麼強盛的朝代都是因為太監亡了,所以平時對他們的態度極其惡劣,動不動就胡來呵斥,體罰打罵,絲毫不把他們當人看。

搞得這群小心翼翼,拼死拼活伺候他們皇家的人跟他們的階級敵人似的,似乎是只要皇帝稍微給他們哪怕一點點的恩惠,一點點的信任,就是昏君,他們就能藉此把控朝政,禍亂朝綱一樣。

所以這些太監們背地裡對他的意見都很大,只是礙於他們老朱家的權威,一直都是敢怒不敢言。

但是,朱允炆不知道的是,這些人平時對他低眉順目,任打任罵,原因是這普天之下就他一個皇帝,他們只有跟著他幹,沒有別的辦法,但是如果此時出現了一個可以挑戰他的皇權的人的存在,那他們可以說是會毫不猶豫地投向那個人的陣營。不光是為了利益,更是為了出這一口惡氣。

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不要輕易地去得罪任何人,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你最看不起的人,往往會在最關鍵的時刻,給你最致命的一擊。

“是,是。奴婢遵命。”謹身殿裡的領班太監立即點頭哈腰的走了過來,並且吩咐自己手下的幾個小太監去抬朱元璋,不管怎麼樣,以現在的局勢來看,朱允炆的地位是無可動搖的,他們是沒有膽子挑戰他的權威的,因此立即乖乖地跑了過來,兩個人一左一右架住了朱元璋,另外兩個人將他的躺椅搬了過來。

隨後,四個人七手八腳地將他放到了躺椅上,然後小心翼翼地抬了出去,朱允炆也十分高興地跟了出去,在他看來,皇爺爺的病有好轉的跡象,這大概是他這幾天精心的服侍起到了效果,他為此感到很自豪。

但是,當值的太醫們都不吭聲,他們都是幹這一行的老油子,知道朱元璋的這種現象有一個專有的術語名詞——迴光返照。這位千古一帝,怕是很難捱過明天啦。

只是,他們誰也不肯說破,不是因為害怕獲罪,而是看到朱允炆如此開心的樣子不忍心吧了,人固有一死,誰也改變不了,乾脆就讓他們祖孫兩個在開開心心地聊上最後一次天吧。

朱元璋被抬到了院子裡,然後那幾個太監像是對待他們祖傳的寶物一樣,小心翼翼地將他放到了地上,然後自動的閃到了一邊,垂手恭立,等著這兩位皇家祖孫的再一次使喚。

“允炆,允炆。”朱元璋吃力的扭過頭去,看見朱允炆還站在後面,心下著急地向他喊道。他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了,在這最後的日子裡,他就像跟他最親的孫子說幾句話。

朱允炆聽到朱元璋的喊話聲,立即三步兩步地跑到了朱元璋的跟前,跪在地上,道:“皇爺爺,孫兒在這裡呢。皇爺爺有什麼吩咐?”

朱元璋一臉慈愛的看著自己的這個孫子,摸了摸他的頭,彷彿一瞬間時光又倒流了十幾年,那時候的朱允炆還是個幼童,朱元璋就喜歡這樣慈愛的摸著他的頭,道:“不要說什麼吩咐不吩咐的,往後你就是皇帝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吩咐你。這一點你要記住。”

朱允炆不知道該怎樣答話,突然悲從中來,摟著朱元璋的胳膊嗚嗚地哭了起來,道:“皇爺爺……”

朱元璋沒有答話,抬眼看著天上的太陽,臉上洋溢出了慈祥的笑容,不知道想起了什麼,突然冷不丁的問朱允炆道:“如果燕王造反你怎麼辦?”

朱允炆被他這突然起來的問題嚇了一跳,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朱元璋一直沒有這麼直接的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以往只是勸他要跟藩王搞好關系,不要學漢景帝激化矛盾,以至於釀成叛亂,萬一要是被英雄豪傑所趁,那就萬事休矣。

朱元璋看著他那副驚訝以及手足無措的樣子,微笑著鼓勵道:“你不用害怕,想什麼就直接說。你將來就是大明的天子,做事情一定要有決斷。”

朱允炆看了朱元璋一眼,見他很開心,很慈祥,看樣子像是想聽自己的真心話,這個時候自己就不要在藏著掖著了,要不然皇爺爺怕是也會覺得他悉心培養的這個孫子也跟他不是一條心,跟他藏著掖著,擺出一副嚴肅的表情說道:“回稟皇爺爺,孫兒不想一家人兵戎相見,只是如果四叔真的造反,孫兒也只能派兵討伐,以安社稷。”

朱元璋微微地笑了笑,眼睛還是眯著看著天上的太陽,似乎是對他的這個回答很滿意,接著問道:“如果肅王也造反,你該怎麼辦?”

朱允炆愣了一下,隨即轉了轉眼珠子,最後擺出了一副豁出去的表情說道:“那孫兒只有分兵討伐。”

朱元璋微微地搖了搖頭,看了看他的這個稚嫩的孫子,略有一絲擔憂的說道:“那這樣一來,你的江山就危險了。”

朱允炆臉上的表情一僵,不知道朱元璋為什麼突然說這句話,喃喃地說道:“皇爺爺……”

朱元璋收起看太陽的目光,扭過頭去看了看朱允炆,隨後又看向前方,漫不經心的說道:“你要記住,人活著就有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不管你是誰,皇帝也好,大臣也罷,或者是一個馬前卒也好,都不要去做那個少數派,即便是少數派的觀點是正確的,你要是做了少數派,就算是皇帝也能被人家拉下馬來。”

朱允炆不知道怎麼接朱元璋的話,只是直愣愣地看著朱元璋,他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都是君權神授,天子是受命於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了皇帝之後,百官就會臣服於他,還管什麼少數派不少數派?

朱元璋沒有理會他的表情,又一次語重心長的說道:“你知道朕為什麼敢殺胡惟庸和藍玉嗎?”

“因為他們圖謀不軌,皇爺爺殺之是出於君臣大義,無可厚非。”朱允炆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眼睛直直地看著朱元璋說道。這是他一直以來所接受的答案,也是他認為十分正確的答案。

沒想到朱元璋卻是輕蔑地微微一笑,似乎很不以為然地樣子說道:“君臣大義?哼哼,那首先得讓他們認你這個君王。胡惟庸案朕殺了兩萬多人,藍玉案朕殺了一萬五千多人,再加上郭恆案、空印案,朕一共殺了近十萬官吏。你是不是覺得,朕就是那個少數派?”

朱允炆沒有說話,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的確,他的皇爺爺是殺官員殺得最多的皇帝,他和他的父親都曾經勸過他,但是他卻沒有收斂,用老朱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他殺得都是壞人,都是大明江山的蛀蟲,如果放任不管,就會把大明朝的這座大廈啃光。只是,殺了這麼多的官員,還說自己是多數派,那怕是沒多人會相信吧。

朱元璋冷哼了一聲,霸氣側漏地說道:“殺那麼幾個人就成了少數派,那朕的大明江山也太不穩固了。朕之所以敢動胡惟庸和藍玉,就是因為你那幾個被封為藩王的叔叔們,有他們在外面領兵,掌握著我大明精銳的邊防軍,就算滿朝都是奸黨朕也不怕。再加上,朕允許大小武將勳貴世襲,他們當中大部分人都是對朕感恩戴德的,都是站在朕這一邊的,就像你十四叔的老丈人,隔三差五的就來給朕送點土特產,每次朕清洗奸黨的時候,他都站在朕這一邊。所以朕殺掉藍玉一夥,對自己的江山影響不大,大明的江山依舊穩固,你的那些個叔叔們,像燕王、晉王、齊王、代王、谷王、肅王等等還是照樣打勝仗。”

朱允炆眨了眨眼睛看著朱元璋,他實在是理解不了朱元璋的思維,按照書中說的那樣,作為君王要愛護人才,不用動不動就殺他們,否則就是自毀長城,自毀基業,就算國家亡了之後,還會有不少人跳出來罵你,但是今天聽朱元璋說這番話,似乎是殺掉朝中那麼多的名臣宿將眼睛都可以不眨一下,這完全不是明君所為啊,可以說是暴君啊。

朱元璋沒有理會朱允炆,眼睛還是直直地看著已經漸漸偏西的太陽,眼神中充滿著惆悵,哀傷以及擔憂,過了良久,才緩緩地對朱允炆說道:“允炆,你懂了嗎?死了張屠夫,還吃帶毛豬?就算沒有藍玉,捕魚兒海之戰朕也一樣能贏,帶著十幾萬大軍去偷襲一個已經失去了遼陽行省這個戰略縱深的流亡朝廷,只要能找到它,那肯定就能贏,藍玉是有能力,但不是不可替代,可以說他的運氣也不錯。”

“你將來是要做皇帝的,做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控制住全國的資源,掌握好大的盤口,只要做到了這一點,以我大明的人力物力,誰也滅不掉你。不要把一個國家的興衰都寄託在一個人身上,誰能有那麼厲害?大明朝離了誰也照樣開張。就連朕這一生,也是撞了好幾次大運才有了今天。”

“你還太年輕,容易輕信別人的話,朕真的還想再培養你幾年,讓你真正成熟之後,再將江山交給你,可是老天爺啊,他不給朕這個機會了。”

“允炆,你要記住,不管是誰,也不管他說什麼話,都是有目的的。尤其是那些文臣,表面上說的冠冕堂皇,為了君王,為了社稷,為了天下蒼生,實際上都是為了他們自己。為了他們自己能當官,能撈錢,就算是一些人是清官,也不要全都相信,他們可以不為權,不為利,但是肯定是為了名,想要青史留名。所以啊,將來他們要是攛掇你幹什麼事的時候,你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後行。不要只聽他們的一面之詞,否則就有可能被人家賣了還在幫別人數錢。”

“你也知道,朕這一輩子最恨貪官,其實啊,貪官雖然可恨,但是他們對國家的危害卻不是最大的。因為貪官的貪都是表面上的,不管他的賬目做的有多麼仔細,只要你查,就一定能查出來。而且這類人也容易防備,因為誰都知道他們是壞人。作為君王,自然就會對他們有警惕心理。”

“但是,貪名的人,危害就遠遠比貪利的大了。因為這類人往往藏的很深,他們看起來是那麼大公無私,是那麼兢兢業業,是那麼剛正不阿,給人的感覺是絲毫沒有私心,心裡只裝著君王一樣,這樣的人才危險,因為這樣的人容易讓人放鬆警惕,誤以為他們無欲則剛,什麼都不求,一心奉公,可是誰知道,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有貪圖的東西,他們貪圖的就是這個名。”

“這樣的人雖然不會明擺著跳出來害你,但是你要是對他們放鬆了警惕,一味地聽他們的,容易被他們帶進溝裡,他們是不怕死的,他們死了才會有名。因此,他們往往會做出十分激進的行為,讓你和你的王朝給他們陪葬,好成全他們的千古忠臣之名。”

“做皇帝,不要只跟一類人打交道,要方方面面都照顧到,這個國家不是只要有了文官就萬事大吉,宋朝的文官那麼多,結果怎麼樣?朕已經跟你說了很多次了,你將來登基之後,所要依靠的力量就是藩王和勳貴,因為他們的利益跟國朝是一致的,若是有人造反成功,改朝換代之後,新朝代就算不殺他們,也不會讓他們接著幹藩王和勳貴。而且出於對他們的忌憚,還會對他們進行各種限制。”

“而那些文官就不一樣了,他們既可以給大明當官,也可以給大元當官,這對他們來說沒什麼分別,只不過是換個老闆而已,所以他們當中,見風使舵的永遠是大多數。你不要被他們的花言巧語騙了。就算他們在口口聲聲說‘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時是真心的,但你要清楚,平常沒事的時候說說,跟刀架在脖子上時再說出這句話是完全不一樣的,大部分人臨時就改了口了。”

“還有那些太監,你將來可以不任用他們,但也沒有必要對他們那麼刻薄,人家畢竟辛辛苦苦伺候著我們朱家的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對他們溫和一點對你沒有壞處。”

“你還記不記得,當年你的三叔晉王嫌他的廚子給他做的飯難吃,將廚子綁起來打了一頓,朕是怎麼教育他的?”

“朕當時就給他寫了封信,說,朕率領群雄叱吒風雲幾十年,平定禍亂,像徐達、常遇春這樣的百戰名將,若是犯了錯,我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絲毫不給他們留面子。但是我的廚子徐興祖伺候了我二十三年,我從來沒有跟他紅過臉,說過一句重話,更沒有折辱過他。這裡面的道理你知道嗎?”

“怨不在大。那些伺候你的人都是可以隨時出入你的身邊的人,你要是惹了他們,被心眼兒小的記了下來,你有權有勢的時候,他們或許不敢怎麼樣,但當你走了背字時,他們在你背後給你來上一刀,很有可能就會要了你的命。就算是你的權勢一直都很大,要是碰到個愣頭青,非要跟你同歸於盡,在你的飯菜裡下毒,你說怎麼辦?你防的過來嗎?”

“咳咳咳。”朱元璋說完這幾句話,又重重地咳嗽了幾聲,今天不知道為什麼,他竟然能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話,雖然這些話他之前大都跟朱允炆說過,但是他在臨死之前還是不放心,非要再說一遍心裡才痛快,不光是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萬代,更是出於對這個孫子的疼愛,怕他將來走了彎路。

“皇爺爺。”朱允炆見朱元璋又開始咳嗽了,心裡一陣著急,立即扶住朱元璋給他**胸口,然後衝著身後的幾個太監大吼道:“你們還愣著幹什麼?還不趕快把皇爺爺抬到屋子裡去!”

“好了,不要動了。”朱元璋突然止住了咳嗽,似乎用盡了所有的力氣一樣,一臉憂傷的感嘆道:“讓朕再看一眼太陽吧,朕可能再也看不到它了。”

“皇爺爺……”朱允炆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悲從中來,趴在朱元璋的腿上,“嗚嗚”地哭了出來,他似乎也感覺到了,皇爺爺的日子怕是要到了,剛才跟他說的那番話,很有可能是他最後的教導。

朱元璋沒有再說話,用他那只粗糙的右手,慢慢地**著他心愛的孫子,抬著頭,目不轉睛地盯著正在漸漸西沉的太陽,良久良久,都沒有移開過視線,甚至連眼睛都捨不得眨幾下,彷彿多看一眼這人間的太陽,對他都是一種奢侈一樣。

如果此時有人能給他延長哪怕是一天的壽命,相信老朱給他封公封侯都不會可惜,不過封王肯定就免了,因為老朱絕對是個捨命不捨財的主,這天下是他朱家的,你要是想打主意,十條命都不夠砍。

漸漸地,太陽已經偏西,沒進去了半個身子,馬上就要沉下去了。

朱元璋的臉上充滿了惆悵,也可以說是悲愴,眼神中流露出無限的留戀,無限的哀求,喃喃地說道:“太陽啊,你走的慢一點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太陽公公終究是沒有聽他的話,慢慢地沒入了西北的大山之中。

朱元璋的眼角裡不知道為什麼流出來了兩滴清淚,心頭一急,竟然暈了過去。

“皇爺爺。”“萬歲爺。”在旁邊侍候的朱允炆和眾位太監立即搶了上來,七手八腳地將他抬到了屋子裡。

朱元璋又沉沉地睡了一覺,醒來時,已經是黎明時分,他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龍床上,這條床上鋪著他最喜歡的蜀錦,十分的舒服。他努力的睜開眼,卻什麼都看不清,依稀的看見昏暗的燭光之中,一個瘦弱的少年趴在他的床頭,這就是他的孫子朱允炆吧。

允炆這幾天也累壞了,就讓他好好休息吧。

朱元璋知道自己夠嗆了,他的身子應該挨不過今天了,據說人在臨死之前都會回憶起自己的這一生,朱元璋也不例外。

他靜靜地躺在床上,思緒慢慢地飄散,回到了他的孩童時期,那時候,他們家只不過是地主劉德家的一個佃戶,屬於社會的最低階層。

他還記得,他的父親、祖父、曾祖父都是貧苦人家,還都欠了不少稅款,為了躲避債務,在淮河流域四處流蕩,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那時候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找一家地主給人家做佃戶,好使得自己這一家子能安穩下來,過上可以餬口的生活。可以說,朱元璋是個窮了八輩子的人。

後來,他的父親如願以償,被地主劉德看上,光榮的結束了流浪生涯,正式成了劉家的一個佃戶,他們朱家才過上安定的日子。

再後來,他的父親就娶了一個姓陳的姑娘,開始過上了有老婆的日子。陳氏為他的父親生了四個孩子,朱元璋是最小的一個。

他們朱家雖然是幾輩子貧農,但是朱元璋的外公卻是個見過世面的人物。他的外公參加過南宋反抗蒙元的最後一戰——崖山之役,身份是一名普通的小兵,戰役失敗之後落水,所幸被人救起,然後就逃回家鄉,隱姓埋名地過日子,不知道朱元璋小的時候有沒有聽他外公講過許多打仗的故事。

再後來,大家都知道了,他們的家鄉鬧了饑荒,像朱家這種社會最底層的佃戶,是饑荒的最大受害者,他們根本沒有一點點抗風險的能力,家裡的存糧迅速的吃光了,找人借糧也借不到,因為窮人也都沒有糧食了,而富人也在存糧,因為這次饑荒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他們也受了波及,他們也害怕自己這一大家子沒飯吃,更何況,將糧食借給這些一窮二白的人,過兩天他們餓死了或者病死了,自己找誰要去,糧食豈不是要打了水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