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朝做塞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章 黃子澄的議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章 黃子澄的議論

“這……”朱允炆開始猶豫了,兩位心腹大臣說的都有道理,這讓他該聽誰的呢,一時沒了主意,開始陷入了沉吟。

黃子澄見齊泰的主意打動了朱允炆,心裡大急,他不是非要跟齊泰跟寵,只是他覺得先削燕王的策略是錯誤的,於是急忙站出來說道:“陛下,臣反對齊大人的意見。此時此刻,臣突然想起了一則《史記》中的故事。”

“哦?”朱允炆眼前一亮,他很愛讀書,也喜歡跟有識之士縱論歷朝歷代的得失,這也是每個有志青年都喜歡幹的事,聽到黃子澄提到《史記》,知道他又要引經據典,心中的興趣頓時勾了起來,臉上掛起和藹的微笑,十分有興趣地說道:“黃愛卿想起什麼故事了,不防說出來給朕與大家聽聽。”

黃子澄抬起頭,微微一笑,臉龐中掛著一絲自信,緩緩地開口說道:“啟稟皇上,臣想起的是漢高祖劉邦得了天下後先封雍齒為什方侯的故事。”

“雍齒?”朱允炆納了悶了,雍齒跟燕王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黃子澄怎麼會把他們兩個扯到一塊了,皺著眉頭,一臉茫然的說道:“黃愛卿,朕不明白你是什麼意思?你可否詳細解釋?這雍齒跟燕王有什麼關係?”

“陛下莫急,請聽臣細細道來。”黃子澄微微笑著,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站直身子,負著手,款款說道:“當年漢高祖打下天下來後,因為諸將爭功不已,一時沒有來得及大封功臣。有一天,他和張良散步時,發現他手下的一群大將圍在一起竊竊私語,就問張良:‘他們都在說什麼啊?’張良說:‘他們在商量著如何造反’,漢高祖劉邦吃了一驚,忙問為什麼。張良就說,他們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你一起造反打天下,現在成功了,你也當了皇帝,卻遲遲不給他們封賞,他們當中有很多流言蜚語,有的說你是故意託著不辦這事,以便可以獨吞好處,所以他們想著與其被你耍了白乾一場,還不如投奔到其他的諸侯王那裡,好歹還能混個官當當。”

“劉邦此時感到害怕了,這些人都是他手下十分勇猛善戰猛將,他們要是走了,自己江山的柱石就要斷了,到時候,一旦有事,誰來為他保衛江山,於是立即向張良聞計。張良就反問他,道:‘陛下此生最痛恨的人是誰?’劉邦想都沒想,斬釘截鐵地說道:‘是雍齒,這個傢伙背叛過我,讓我一度無家可歸,我最恨他,大家也都知道這一點。’”

“張良於是連忙說道:‘那就請陛下先封雍齒為侯,以安眾人心。’劉邦何等聰明的人,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就先封了雍齒為侯,並且傳令其他人的封賞速速辦妥,不得拖延。眾人見雍齒封了侯,心中也就大安起來,道:‘連雍齒這個被陛下所討厭的人都能封侯,我們還怕什麼呢?’於是,漢朝的形勢再一次的穩定了下來。”

“今日的情景跟那次是何其的相似。現如今,先帝所封的藩王一共有二十多個,他們都握有重權,勢力強大,尤其是北邊的九大攘夷塞王,一共握有我大明八十多萬邊防軍,勢力之強,歷代未有,若想削弱他們,不得不採取慎重的姿態。”

“現在燕王有功無過,沒有受到朝廷的褒獎,反而首先被削,這會使得其他的藩王們怎麼想?他們會認為:連燕王這種沒有絲毫過錯,反而立有大功的人都被削了,我們還跑得了嗎?基於這個心理,他們就會聯合起來對抗朝廷,說不定就會造反,這樣以來,朝廷所面臨的局勢就危險了。”

“而如果我們先削那些有問題的藩王,一來懲奸除惡,可以獲得輿論上的支援,二來,那些藩王本來就多行不法,削了他們,誰也無話可說,其他的藩王就會想,那些被削的藩王是平日作惡太多,遭了報應,是自作自受,與自己無關,這樣以來,他們就不會人心浮動,進而出於恐懼與朝廷作對了。”

“妙,妙。”朱允炆不自覺地站了起來,一連說了好幾個妙字來誇讚黃子澄的這番議論,沒想到一向專門將深奧經書的黃先生這次可以談的這麼深入淺出,朱允炆十分欣慰,齊泰是皇爺爺留給他的,他幹的好了,別人只會說皇爺爺有識人之明,不會誇他朱允炆。

而黃子澄卻是他親自認可提拔的,他發揮的好了,就足以體現出當今皇上的識人之明,因此,聽到黃子澄的這番發人深省的議論之後,朱允炆倍感有面子,倍感長臉,忍不住地誇讚道:“黃愛卿果然是老成謀國之人。方先生,你怎麼看這件事?”

方孝孺站出班來,向朱允炆欠了欠身子,臉上掛著他刻有的嚴肅表情,道:“啟稟陛下,臣也贊同黃大人的意見,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燕王有功無過,卻先被削弱,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這會讓天下人在背後笑話朝廷不明事理,不辨是非,對於陛下的英明形象大有壞處。”

“既然如此,那朕就決定了,先拿那幾個有問題的藩王下手,爭取天下輿論,進而徹底解決藩王問題。”朱允炆負著手,一臉自信與傲然的說道,他彷彿看到了,他即將成為超越古人,超越皇爺爺的千古聖君,像漢文帝、唐太宗那樣受萬人敬仰,被千古傳頌。

“陛下英明,臣等遵旨。”齊泰見黃子澄說的有板有眼,朱允炆心意已決,知道這件事已經不可能改變,只好和其他兩位大臣一齊附和道。

朱允炆伸手虛扶了他的三位心腹一把,臉上的喜悅之情卻沒有了,重新掛上了一副憂慮的樣子,一副虛心的表情,道:“既然要削藩,那削到何種程度比較好呢?是削他們的護衛,還是削他們的權力?”

齊泰是比較溫和的削藩派,他不主張過分刺激藩王,只想著能讓他們不要威脅朝廷的權力即可,可是他知道,經過了這幾天發生的種種事件,他已經在朝廷中沒有多少話語權了,尤其是跟面前的這兩位比起來。

黃子澄與齊泰在這方面恰恰相反,他是比較激進的削藩派,作為朱允炆的老牌心腹,他在很久之前就已經目睹了藩王們的驕橫不法,以及他們對當時還只是太孫的朱允炆的傲然態度,他有心做大明朝的晁錯,就算是賠上性命也在所不惜,站出班來,向朱允炆作了一揖,慨然說道:“啟稟陛下,臣斗膽建議將那些有問題的藩王廢為庶人,並將他們所有的封地和權力收回來,國土歸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朱允炆心裡其實也很痛恨這些驕橫不法的藩王,但是一聽到要將他們一下子廢為庶人,心裡還是咯噔了一下,這麼做合適嗎?不由地皺著眉頭說道:“這……是不是有點太狠辣了些?”

卻見黃子澄猛然跪到地上,直著身子,拱著手,向朱允炆慷慨陳詞,道:“陛下,臣斗膽建議陛下將他們廢為庶人的原因有二。其一,這些藩王在地方多行不法,欺辱地方官員,強佔民宅,強搶民女,甚至是肆意殺戮百姓,引得地方上對他們的民憤極大,以往先帝在位時,只是對他們這種行為稍加訓斥,不疼不癢,起不到任何約束作用。普天下的臣民也不是傻子,自然都知道先帝的處理只是在敷衍百姓,說白了還是溺愛自己的兒子。陛下若還是像之前那樣輕描淡寫的處理,天下的百姓怕是還會認為陛下在敷衍他們,民心不可欺啊,陛下,這麼做將會對我們的建文新政產生大大的不利影響。”

“好,好一個民心不可欺。”黃子澄的正對朱允炆的胃口,使得這位年輕的皇帝不由地擊節讚歎,在他看來黃子澄的話可謂是切中時弊,鞭辟入裡,不由地高聲讚歎道:“黃愛卿果然見識非凡。那你說的其二是為什麼呢?”

黃子澄得了朱允炆的鼓勵,心中的勇氣大增,直了直腰桿子,朗聲說道:“陛下,請容臣囉嗦一番,臣還是想給陛下將一則歷史故事。”

“呵呵。”朱允炆的臉上露出了十分和善的笑容,他很喜歡跟與自己的對脾氣的人探討歷史故事,更何況剛才黃子澄的見解發人深省,他也樂得再聽黃子澄接下來的高見,道:“黃愛卿不必如此,有什麼話就儘管說吧,今日這裡就只有我們君臣三人,你想說什麼就暢所欲言。”

黃子澄一躬身,道:“多謝陛下,臣這次想說的是三國時期張飛的故事。張飛脾氣暴躁,愛打罵身邊的人,大罵完之後,又毫不防備的將他們留在身邊朝夕侍奉,劉備多次勸過他,說他這是取禍之道,但張飛就是不聽,最終被人隔了腦袋投奔東吳。劉備聽到張飛的使者前來報告時,就已經猜到了張飛被殺了,只說了句:‘噫,飛死矣。’看來是對他的死早就有心裡準備的。”

“現在的藩王就如同當年的形勢,他們本來就以陛下的叔叔自居,輕視陛下。陛下如果削了他們的勢力,他們又必定會懷恨在心,說不定會想著謀反來報復陛下。而若是不將他們廢為庶人,繼續給他們封國,給他們軍隊的話,那其實就是給了他們造反的實力,這樣以來,陛下就如同張飛一樣,明明已經得罪了藩王而不加防備,怕是會有不測之禍啊。”

這番話說的眾人頻頻點頭,尤其是朱允炆更加為之傾倒,他之前就很欣賞黃子澄的道德文章,沒想到他的謀略也不一般,更何況這個人還是他親自提拔的,足見他的識人之明了,頓感十分長臉,高興地說道:“黃愛卿大才,那朕就依黃愛卿所言,先削有問題的藩王,並且將他們廢為庶人。兩位愛卿可還有什麼異議?”說罷,十分客氣的看了一眼方孝孺和齊泰二人。

“臣沒有異議。”方孝孺也對黃子澄的這番學說十分傾倒,剛才黃子澄一邊說的時候,他就一邊用手捋著自己的鬍鬚,聽得如痴如醉,不停地微微點頭。

齊泰見木已成舟,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但願黃子澄分析的是對的,不要為了這件事引起什麼彌天大禍才好,也木訥地向朱允炆行了一禮,道:“臣附議。”

建文集團的核心人物都沒有異議,削藩這件大事就這麼定下來了,朱允炆到底還是年輕識淺,這麼大的國策居然只跟這幾個人商量,當然這幾個人是贊同削藩的,跟他內心的意見是一致的,因此他也喜歡聽他們說話。

至於不贊同削藩的大臣,朝廷中也不是沒有,只不過朱允炆就不喜歡聽他們說話了,這也是人之常情,誰也不願意跟話不投機的人聊天。

但問題是朱允炆是君王,作為君王他在做出一件決策的時候就必須慎之又慎,必須去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尤其是削藩這樣的大事,如果他只聽跟他意見一致的人的想法,最多只能處理削藩這件事上的一些細枝末節,不去聽一聽反對者的意見,又怎麼能夠知道做這件事的風險與後果呢?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朱允炆那麼崇拜貞觀之治,為什麼就不好好想想魏徵這句話的意思呢?

不管怎麼樣,影響朝廷穩定大局的削藩大計就這麼定下來了,歷史有他獨特的魅力,從來不會重複之前發生的事,之前的削藩都成功了,而這一次卻是失敗了。

至於先那誰開刀,朱允炆的目光則頂住了一封不久前送來的密信。那封信是封在開封的周王次子朱有爋,他在信上向朱允炆密告自己的父親周王朱橚圖摸不軌,有異謀。

朱允炆早就將這封信穿越給了他的三個心腹大臣,命他們談一談自己心中的看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