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明朝當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兵馬未動,寧王先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兵馬未動,寧王先行

奉天殿,皇帝親自拜將。

老朱可謂是給足了藍玉牌面。

李景隆心中無比嫉妒,倘若父親李文忠活著,有他藍玉什麼事?

何況李景隆從不認為,自己的軍事才能比藍玉差!

“皇上,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李景隆躬身行禮,直言道:“朝廷用兵,也要考慮國力!”

說起糧草,一眾大臣們也開始犯難。

行軍打仗並非兒戲,尤其是古代戰爭,補給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業餘將軍研究策略,名帥大將研究物流。

大部人對戰爭的觀察,還停留在雙方的兵力及武器上。

除了這些,很多戰爭的勝負,往往是由後勤供應保障能力決定。

這也為什麼造就了蕭何,荀彧等人的美名。

有些時候,兵力過多也未必是好事。

多一個人,就要多一張嘴,反而會增加糧食的消耗。

很多的戰爭,未必是打輸,而是餓輸。

老朱緊皺眉頭,朝廷每年至少要動用十萬大軍。

可要確保十萬大軍的糧餉,光是運送糧食的販夫走卒便不計其數。

動用了太多的壯丁,嚴重影響了國內的耕種。

“諸位卿家,誰願去籌備糧餉?”

此言一出,群臣面面相覷,誰都不敢吱聲,去接這燙手的山芋。

很多時候,打勝仗的武將,應該將功勞分一半給後方的文臣。

正是有人協調排程,才能使得大軍補給充裕。

李景隆的目標已經達到,既然無法領兵,就將糧草問題擺在臺面上。

“春耕在即,除了糧餉外,朝廷還要為百姓留在良種!”

李景隆關切道:“還請皇上,莫要耽誤了春耕!”

看似關心,實則無異於告訴朱元璋,明年出征的困難重重。

老朱輕敲龍椅,還在考慮破局之策。

如果,糧食能夠由士兵自行攜帶,不佔用過多的民力……

老朱苦笑搖頭,若真有這等糧餉,大明還至於畏首畏尾?

早就打得北元王庭支離破碎!

多少次,明軍勝利在即,都是因為糧草的問題,不敢輕易冒進。

“詹徽,可有對策?”

太子朱標看向自己的智囊。

詹徽足智多謀不假,卻並不能解決這等問題。

現在別說攜帶方便的糧餉,要湊齊十萬大軍出征的糧食都成問題。

不耽誤春耕,不揮霍民力……

李景隆看似關心出征,卻給眾人丟下了不少的難題!

詹徽搖頭苦笑:“回太子殿下,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

“我等理應先湊齊大軍所需糧餉!”

“至於運輸,可讓步卒與民夫共同進行。”

藍玉嘆氣道:“如此一來,行軍速度定會放緩!步卒運送糧草,也會影響戰力!”

可二人都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其餘大臣,正好不想進行北伐。

“皇上,此次北伐代價過大,不如休養一年。”

“是啊,皇上!北伐事關重要,若是戰敗一次,恐怕影響我軍士氣!”

“漠北之地,深入敵後,我軍沒有嚮導,很容易迷路!”

洪武大帝怒目圓睜,掃向一眾群臣。

“咱已經說過了,北伐勢在必行!”

朱元璋大袖一揮,“北元韃子人困馬乏!若一戰可定,我大明邊疆可安定百年!”

李景隆再次開口:“皇上,寧王殿下足智多謀,何不問計於殿下?”

“寧王之前一直力主北伐,想必肯定有對策吧?”

好一個禍水東引!

李善長咬牙看向李景隆,“曹國公此言差矣!我等理應群策眾力,你將此事推給寧王殿下,是什麼意思?”

李景隆笑道:“韓國公說笑了!在下不過是覺得寧王殿下聰慧,想詢問他的意思。”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砰!

老朱怒拍龍椅,“都給咱閉嘴!老十七,糧餉的事情,你可有頭緒?”

朱元璋投來期盼的目光。

若是糧草可定,北元指日可待。

朱權緩緩睜開雙眸,甚至打了個哈欠。

可見其他人為糧餉發愁的時候,這位寧王卻趁機小憩,補了個覺。

“不過是糧草而已,這份差事,兒臣接了!”

朱權一口答應,倒讓眾人不知所措。

誰不知道,如今解決糧餉的事情,就是個燙手的山芋。

辦好了的確是大功一件,可若是辦不好,很容易惹火燒身。

而且是皇帝的怒火!

“十七弟!此事要從長計議!”

朱標生怕兄弟沒睡醒,趕緊提醒道:“這可是十萬大軍的糧餉!”

李景隆冷哼一聲:“寧王殿下果然有辦法!不愧是咱大明宗室的千里駒!”

一眾與寧王交好的武將,則紛紛出言相權。

“請殿下三思而後行!糧餉之事,並非兒戲!”

“除了糧食,還要考慮運輸等因素,非一朝一夕所能成!”

“其中牽扯到民力,還有來年的春耕,請殿下莫要衝動啊!”

面對眾人的關心,朱權心中一暖,擺了擺手。

“諸位放心,本王從來不做十成把握的事!”

眾人心中嘆氣,寧王哪都好,就是不聽勸。

說你胖,你怎麼還喘上了呢?

“哦?老十七,跟咱說說,你有幾分把握,能夠籌集糧草!”

朱元璋眼光閃過一絲期盼,理智告訴他小兒子應該拒絕差事,卻又希望朱權真的能夠解決出征的燃眉之急。

“兒臣不敢說十成。”

朱權停頓片刻,笑道:“也就九成九吧!”

九成九?

群臣深吸一口氣,歷來朝臣,哪怕是太子,都不敢在皇帝面前誇下如此海口!

誰都知道,洪武大帝是個較真的人!

寧王若是沒有籌集好糧餉,皇帝也不會手下留情,肯定會賞罰分明。

“十七弟!”

“寧王殿下,冷靜啊!”

太子朱標和大將軍藍玉,對朱權的決定緊張不已。

“父皇,兒臣手下那幾個人,在調查萬獸莊一事上立功。”

朱權躬身行禮道:“望父皇准許他們幾人,去軍營練兵,兒臣想讓他們一展才華!”

幫助朝廷籌集糧餉還不夠,還要幫著練兵?

“皇上,練兵一事,微臣更為擅長!”

李景隆著急不已,哪怕不能出征,他麾下的士兵能立功,他也有一半功勞。

可若是練兵,都被朱權搶了,那他這個曹國公便真成了擺設。

“父皇!十七弟願意為國效力,乃我大明之福也!”

朱標一步踏出,“可以抽調五千人,交給十七弟的人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