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明朝當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1章 北伐只需兩萬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1章 北伐只需兩萬兵

春去秋來,韓月兒帶著寧王朱權的一絲情愫,已然南下嶺南。

白蓮教眾分批次抵達,正如朱權所言。

經歷過戰爭的摧殘,中原迎來了土地重新再分配的機會。

大片荒地無人耕種,給了流民們一個安家的機會。

韓月兒依舊帶著面紗,離開了應天府,也讓她卸去了身上的重擔。

不必再殺死朱元璋父子,來為父兄報仇。

如今的聖女,只需要帶教眾們安定下來,她便可以去尋她的良人。

——

應天府。

秋收時節已然到來,寧王提供的良種,令不少行省都得到了豐收。

尤其是抗澇抗旱的特性,使得百姓們喜笑顏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足客留雞豚。

戶部尚書楊靖笑得合不攏嘴,這等大豐收,讓他提供軍餉都大方不少。

朝堂中的焦點,成為了一向在末席渾水摸魚的寧王殿下。

“如此良種,助我大明豐收,寧王殿下功不可沒!”

“神農嘗百草,也不過如此!今年風調雨順,天佑大明!”

“殿下令百姓豐衣足食,我等代百姓們謝過寧王殿下!”

大臣們吐沫橫飛,溢美之詞不斷,卻發現寧王那邊沒什麼反應。

這可急壞了群臣,莫非是朝堂喧譁聲過大,寧王殿下離得遠,這才沒有聽到?

群臣當即閉嘴,這才聽到了寧王輕微的鼾聲。

太子爺朱標無奈搖頭,“十七弟摸魚的功力見長!”

朱元璋冷哼一聲:“逆子如今能來上朝,已經不錯了!”

春耕秋收,只為來年北伐!

冬季民力充足,大明的精銳之士也訓練了半年之久。

利刃出鞘,今日把示君。

“老十七!”

“父皇,兒臣在。”

朱權瞬間睜開雙眸,那速度令人驚嘆,彷彿做著最後的倔強,告訴父皇他沒有睡著。

“此番北伐,你要多少兵馬?”

洪武大帝俾睨天下,他希望朱權能打出更好的戰績,以此來耀大明之武,揚漢家之威。

眾將都躍躍欲試,若是能被寧王殿下點將,那是何等榮幸?

正當皇帝,太子爺,以及武將們期盼之際,卻傳來了言官們的聲音。

“陛下!我大明今年雖是豐收,可也有萊州、兗州鬧了災害!朝廷可是支援了二十九萬兩白銀!”

“去年藍玉將軍,已將北元朝廷打沒了!恐怕寧王殿下出兵,也無法取得更好的戰績!”

“與其窮兵黷武,不如與軍民休養生息,待到兵精糧足,再一句殲滅韃靼、瓦剌,豈不美哉?”

“何況,上天有好生之德!草原之民,已經被皇上天威震懾,我等又何必趕盡殺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聽聞此言,武將們嗤之以鼻,這群腐儒懂得如何打仗?

真當只有你休養生息,人家韃靼和瓦剌不會養馬練兵?

左都御史湯友恭臉上泛起笑容,寧王讓他三番五次吃虧,哪怕無法制止其北伐,也要噁心對方一下。

太子朱標早就習慣了這些言官的論調,彷彿只要不抬槓,他們便沒有盡到言官的職責。

洪武大帝今日聽到豐收喜訊,心情頗好,並不想搭理這些惹人厭的蒼蠅。

朱權一步跨出,只說了一句話:“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諸位大人,若是漢高祖跟你們一向宅心仁厚,楚霸王恐怕做夢都會笑醒!”

“本王此番,只帶五萬兵馬即可。”

五萬兵馬?

大明建國以來,每年北伐,都沒有少於十萬人的時候!

朱權只待五萬兵馬,那韃靼可不會懼怕,而是會抗爭到底。

“寧王殿下,五萬兵馬能有何功績?您這豈不是浪費錢糧,去漠北走了一圈?”

“三萬!”

“殿下不可妄言,這可是朝堂之上!陛下可在那聽著呢!”

“兩萬!”

眼見朱權受了湯友恭挑唆,直接五萬兵馬變兩萬,看得朱標這個著急啊,趕緊叫停了十七弟!

“好了!莫要再爭!”

大明太子爺皺眉道:“十七弟,朝堂之上無戲言!兩萬兵馬,興許太少了!不如還是十萬兵馬!”

朱標不認為十七弟的統兵能力,會比藍玉差,對方十五萬人馬,能大破北元王庭,給朱權十萬兵馬很過分?

“皇上,末將以為寧王之才,將十萬兵馬綽綽有餘!”

藍玉力挺朱權。

“寧王善謀,以其謀略,定能為我大明贏得勝利!”

沐英出列,誇讚朱權至於,還不忘回懟湯友恭,“倒是有些大人,上嘴唇搭著下嘴唇,便輕鬆否定我等明軍將士的功勞!”

眼看兩大戰將攜手力挺朱權,湯友恭可謂是心急如焚,直到他看見下一位說話的大臣,才緩緩放心。

此人正是長興侯耿炳文,之前可是因練兵之事,與朱權鬧得不甚愉快。

“陛下!老將以為,寧王之才,足以將兵!兩萬人,實在是太少!”

“陛下!末將與長興侯意見一致,我大明不可學那楚霸王!”

鄭國公常茂出列,同樣力挺寧王。

之前偷運貨物的事情,若無寧王幫忙說情,恐怕二人早就被洪武大帝責罰。

話音剛落,湯友恭當場懵逼,連帶著曹國公李景隆,這跟說好的不一樣啊!

你耿炳文簡直是為老不尊,常茂這濃眉大眼的傢伙,竟然也叛變了!

湯友恭轉頭看向文臣們,團結諸位同僚的時候到了,此時不給寧王添堵,更待何時?

吏部尚書詹徽一馬當先,“陛下,微臣以為,北伐勢在必行!湯友恭此言實不可取!”

戶部尚書楊靖緊隨其後,“若非這些年北伐,我大明長城以內的百姓,豈能得到休養生息之機會?湯友恭,你枉讀聖賢書!”

兵部尚書沈縉將手中笏板直接扔向湯友恭,後者身子一閃,大呼道:“陛下!沈縉在朝堂上行兇,意欲謀害微臣!”

老朱打了個哈欠,眯著雙眼,顯然默許沈縉如此行事。

眼看尚書大人如此行事,秦奎身為兵部侍郎,怎能落於人後?

武將們見狀,更不會落後,無數笏板滿天而來,砸的湯友恭暈頭轉向。

“咳咳!”

老朱輕咳一聲,官員們瞬間將各自笏板撿起,徒留湯友恭癱坐在地。

“北伐之事,便這麼定了!老十七,咱再問你一次,要多少兵馬!”

“回父皇,只需兩萬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