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視世界無限傳送門最新章節列表 > 167.李家示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67.李家示好

李應就是要坑祝家,而且他想好了,關鍵時刻,他並不介意直接反水從內部攻擊祝家。

不能怪他不講義氣,亦不能說他要成心勾結賊寇,主要是祝家太目中無人了。

他李家實力、勢力確實是最弱的,這一點不假,畢竟論人丁興旺,他李家比不上祝扈兩家,而他李應個人的戰力,比起祝氏三傑加欒廷玉或者扈家兄妹來說,也是差著一些的。再加上因為實力不足,往日裡祝家對李家的欺壓,那就更不用說了。之前他為什麼無法幫楊雄他們把時遷要出來?說到底還不是因為自身實力不足麼?

祝家瞧不起李家,覺得李家可有可無,不把李家放在心上……所以李應派杜興過去,不僅沒能把人要出來,反倒是遭到了對方的一番侮辱。

這口氣李應如何能咽得下去?之前那是沒辦法,咽不下也得咽,畢竟力不如人勢不如人,該服軟就得服軟。可現在梁山好漢來了,攜帶著剛剛擊敗了二十萬朝廷大軍的銳氣,李應不相信,這樣一個連朝廷都三番五次吃虧的梁山,會連一個小小祝家都對付不了。

所以他現在滿心祝願梁山能把祝家給掃平,至於說祝家被掃平之後他會不會跟著遭殃,這一點李應並不擔心。

說實話,雖然和梁山接觸不深,雙方可以說也不完全在一條道上,但李應對梁山還是有些瞭解的。

之前還是王倫當首領的時候,梁山確實是和其他山寨沒什麼區別,偶爾打家劫舍,大多數時候就握在那個山窩窩上面,也不下來,也不鬧事兒,算是比較安分守己的一群人。而隨著王倫病故,曹巖上臺,梁山就開始了擴張。

先是將石碣村的阮氏三雄帶上了山,這阮氏三雄李應知道,是方圓幾百裡之內最通水性的人,梁山的天然優勢就是有這八百裡水泊,真真稱得上是天險之地,等閒人根本不可能威脅到梁山。也因此,強化水上控制力是必然的。之前王倫就去招攬過這三兄弟,可惜被拒絕了,從這裡不難看出,三兄弟雖然窮,但還是有些心氣兒的,知道王倫只是個普通山賊,不願意跟著他一起落草。不過這也正常,大好的男兒,又有幾個人願意當賊呢?

李應對此表示非常的理解。

但隨著曹巖上位,這種情況就變了,首先是三兄弟上了山,這讓李應有些驚訝。他不知道曹巖是怎麼說服他們的,但他確實是成功了,他果真把三兄弟帶上了山,而且更重要的是,隨著三兄弟上山,水泊周圍水性好的漁夫也紛紛跟著上山,可以說是一夜之間,這梁山在水上的力量就得到了大大的加強。

然後是各路好漢上山,晁蓋的大名他李應也是知道的,還有吳學究,公孫勝等人,也不是籍籍無名之輩。

而且隨著曹巖上位,梁山的作風也發生了變化,居然不下山打劫了,他們吃什麼……李應就不得而知了,但一定是有辦法了,不然為什麼毫無生產能力的這夥賊人,卻變得比老百姓還要乖?這不合情理啊。再往後,梁山的做法他就更加看不懂了,因為開始關注梁山,所以他會悄悄派人去檢視。他發現,梁山不僅不下來騷擾周圍的百姓,反倒是開始練兵了,兩日一練,有林沖等人的幫助,梁山士兵的素質可以說是飛速提升之中。

這讓李應感覺到奇怪,同時他心裡有了一個猜測,雖然只是胡亂猜想,但他還是被自己的猜測給嚇到了莫非這梁山,已經不滿足於只做一個山賊了?

這是很有可能的,畢竟以梁山如今的實力,已經不是一縣一地能對付的了,避居是要朝廷認真籌備,調撥精兵強將,才能將其擊敗。有了這樣的底氣,梁山希望更進一步,這相反也不能算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應自覺已經看穿了梁山的想法,心中對梁山反倒有了些期待,否則他也不可能讓楊雄和石秀去梁山般救兵,甚至主動給對方那金銀盤纏。莫非只是因為杜興和楊雄有舊?不見得,如果只是杜興和楊雄關係好,那大可以由杜興出面給予錢財便是,他李應作為莊主又何必親自上場?還不是希望藉著這個機會和楊雄等人結個善緣?日後若是出了什麼意外,他也可以向楊雄求援啊。

說到底,他還是看好梁山,他覺得梁山比一般草寇有前途。最不濟,弄個招安還是可以的,一旦朝廷招安了梁山,這上上下下一幫好漢就都有了官職,若是他李應能搭上這股春風,也不失為是一件美事,總好過他現在這樣高不成低不就。

不過從這裡也不難看出,受到時代的限制,李應的眼光其實也挺一般的。

他只是看到的梁山的潛力,卻沒看到梁山的危機。

世人總說,這田虎、王慶、方臘等三人都是敗給了梁山,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北宋四大寇中的三大寇,可不是敗給了同行,而是敗給了整個大宋。以一個山頭之力,對抗整個大宋,敗亡是註定的。即便是強如梁山,一百零八天罡地煞,不也是“敗”於大宋了?

軍事從來都不是獨立的,它要讓位於政治、經濟。

第一,從政治角度來說。大宋是正統,是統治者,是授天之命,這是當時時代條件之下的共識。無論是田虎、王慶、方臘,無論他們提出什麼口號,用什麼手段來凝聚人心,都是沒有用的。至於他們佔多少州、多少縣、多少地盤,這些東西根本不重要。他們無論軍事再強大、武力再強盛,但是缺少了超越時代的眼光,最終只能被剿滅,就算沒有梁山,也會有別的集團。解決不了政治問題,就解決不了“正統”認知,就走不出自身的侷限。

第二,從經濟角度來說。大宋之富庶,國力之強盛,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厲害的多,以大宋國力之雄厚,與幾個嘯聚山林的土匪對抗,還是綽綽有餘的,根本傷不到國本。在這些地方勢力的崛起過程中,當勢力膨脹到一定階段之後,必然會遇到瓶頸:兵源、財力、兵器、地盤、收入等等。只要國情沒有糜爛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些地方勢力的擴張終究會被“限定”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程度。包括梁山也是一樣。解決不了經濟問題,就解決不了勢力的擴張問題。

第三,從人心角度來說。人心向背,成敗之基,原著中的梁山原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麼光明。毒辣陰險,動不動就讓別人家破人亡的吳用;濫殺無辜、不分好歹的李逵;虛偽無情、沽名釣譽的宋江;害人性命,賣人肉包子的孫二娘……剝開梁山替天行道的遮羞布,他們真的正義嗎?象這樣一群人,替的什麼天,行的什麼道?能得到民眾的支援才見鬼了!

第四,從軍事實力上說。梁山固然是兵精糧足,田虎、王慶、方臘亦是戰將濟濟,然而,大宋就差了?以三夥勢力盤踞的地盤來看,僅僅是大宋的一隅之地,那些敢打善戰的名將,又有幾個出手的?大宋根本沒有動用老種經略這樣的不世出名將。

實際上,田虎、王慶和方臘這三個勢力碰到的問題,同樣也是梁山面臨的難題,被剿滅是必然的下場。到底是洗白上岸還是頑抗到底,這是個問題。再回頭看原著中大宋是如何對付梁山的就清楚了,梁山的前期還是很猛的,大宋也吃了些虧,但是當梁山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朝廷幾番試探,略微吃了點虧之後,要在後面輕輕推動一下,梁山便變了旗幟!再以梁山為前鋒,驅虎吞狼,大宋諸公的心頭大患,就此消彌於無形。

田虎、王慶、方臘,交兵者為梁山,然而梁山背後,卻是整個大宋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援,梁山只是這個龐然大物的一隻觸角而已,他們三人焉能不敗?無非費些錢糧罷了。

所以曹巖從一開始就沒準備在北宋腹地待多久,他一定是要跳出去的,只有跳出去才有生路,困死在這裡,要麼成為朝廷的刀,要麼成為刀下的肉,結果基本上不會有區別。

不過李應雖然看差了,或者說,他沒真正看穿梁山的意圖,不過他只設一步棋倒是沒走錯,楊雄和石秀是他救下的,如今又是一封書信送上梁山,當曹巖接到這封書信的時候,臉上就露出了笑容。

“回去告訴你家主人,他能支援梁山,本人很高興,待過幾日梁山剿滅祝家之後,我們可以細細詳談一番。”

對於李應,曹巖多少是有些好感的,而且本來他在梁山上就排第十一位,這是很高的位置了,連魯智深武松楊志這些人都被他甩在了後面,沒點真本事可不行。這樣一個人現在主動表示善意,曹巖當然不會視而不見,加上李應本身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汙點,接收他上山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