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視世界無限傳送門最新章節列表 > 190.再見武松&死了的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90.再見武松&死了的心

又有好漢入夥了?

曹巖一聽這個訊息就有些開心,他快步上山,並且最終在聚義堂附近見到了這個主動投山的好漢。

“武松?!”

曹巖微微瞪大眼睛,有些驚訝。

他之前聽到有人來投山,很高興,興沖沖的就上來了,也沒問主動投山的是什麼人。結果現在一看,居然是武松,這讓他實在是有些驚訝。畢竟之前他見到武松的時候,武松對他的態度並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很差,武松也不願意上山,雖然他最後還是上山了,但原著中他可是跟著魯智深和楊志一起上山的,而且當時宋江也在山上。宋江可是武松最傾佩的人之一,他願意跟著宋江一起混這個完全能理解。但換成是曹巖……曹巖可不覺得自己有這樣的人格魅力。

而武松在看到曹巖的時候,表情微微一變,他快步走到曹巖的面前,推金山倒玉柱一般,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上。

“哥哥,此前是武松無禮,衝撞了哥哥,請哥哥降下責罰!”

曹巖連忙伸手扶他,“兄弟這是什麼話,不知者無罪,你我之前並不相識,你對我的態度也沒什麼,我並不介意。”

“可是,武松畢竟衝撞了哥哥……”

“好了好了,兄弟,你願意上山,以後便是自家兄弟,莫要在說這樣的話。”

曹巖當然不會一直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事實上,他還是挺能理解武松的,畢竟正常人有幾個願意放著光明正大的身份不要,而是選擇落草為寇呢?如果不是沒辦法的話,大家當然還是更願意做良民,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武松不願意上山,那是正常的,曹巖真的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的。

武松聽到曹巖的話,有些感動,他用力的點點頭,然後站起身來。

“好了,兄弟,和我說說,你這段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曹巖拍著武松的肩膀說道,然後扶著他走進聚義堂。

兩個人在聚義堂坐下,不一會兒其他人也都走了上來,此時的梁山可謂是人才濟濟,頭領的數量已經有幾十個,看上去已經和原著中的梁山沒什麼差別了。大家相互認識,聚義堂裡一陣歡聲笑語,等大家笑也笑過了,曹巖這才讓大家都安靜下來,扭頭看向武松。

武松看了看曹巖,再看看其他人,終於說出了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歷。

和原著中一樣,在離開了柴進的府邸之後,他往清河縣趕。在回清河縣的路上,見酒家“三碗不過岡”,連喝十八碗酒,在景陽岡乘醉打死猛虎。下山時巧遇獵戶,一同來到陽穀縣縣衙,將賞銀全贈與了眾位獵戶。知縣愛其忠厚仁德,任命他為都頭。後巧遇兄長武大郎,原來武大娶妻潘金蓮,多有浪蕩子弟來家騷擾,因此遷到了陽穀縣。

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被拒絕,卻被當地富戶西門慶勾引,姦情敗露後,兩人毒死了武大郎。為報仇,武松先殺潘金蓮再殺西門慶,殺人後,武松到陽穀縣縣衙自首,由於案情重大,武松被押到東平府審判,東平府府尹陳文昭憐惜武松是個有義的漢子,便把案卷改得輕了,判了個刺配孟州。

去孟州的途中,武松路過十字坡酒店,識破了母夜叉孫二娘的蒙汗藥酒,並與其大打出手。危急時刻菜園子張青趕到,解勸了二人,夫妻與武松也交了朋友。在孟州,武松受到金眼彪施恩的照顧,為報恩,武松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酒店。不過武松也因此遭到蔣門神勾結官府以及張團練的暗算,被迫大開殺戒,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並書“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在逃亡過程中,得張青、孫二娘夫婦幫助,假扮成帶髮修行的“行者”。張青、孫二娘夫婦讓武松去投二龍山。

可是此時的二龍山已經沒人了,魯智深等人已經上了梁山,左右無奈之下,武松又在江湖上晃盪了一段時日,才突然想起來,自己完全可以上梁山的,於是他改道直奔梁山,最終在山上見到了曹巖和一般兄弟。

聽著他的描述,其他好漢一個個義憤填殷,有人在罵朝廷,有人在罵西門慶那些人,曹巖沒有跟著罵,他只是看著武松,看著武松用無比平靜的表情和語氣述說自己的經歷。

說實話,武松是曹巖很喜歡的一個好漢,他以前看水滸的各種作品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武松。畢竟那個年代還沒有太多虛構的英雄人物,像是武松這樣的角色,不僅僅是曹巖,幾乎已經成了他們那一代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之一。然而他現在再看武松,卻發現武松的心已經變了。這一點是他以前從沒有注意到的,可是現在看來的話,武松已經從一個好漢,變成了一個一心求死的人。

這樣一位英雄卻是命運多舛,坎坷一生,後來甚至是在戰鬥中失去了自己的左臂,一心求死,其實不過是其心早已死去。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快意恩仇,痛快淋漓。構陷謀殺武松的張團練等主謀固然死有餘辜,然而張團練家中那些丫頭、小廝一干人等又有何辜?竟在“殺得興起”中,十五條人命就此灰飛煙沒。如果僅是為了殺人滅口,武松卻又在殺人後為不牽連別人,特地留下了“殺人者武松”之類揚名立萬的豪舉。

醉酒打虎、殺兇報仇、仗義出手、激憤殺人共同構成武松的四大傳奇。

其中前三處為後人讚賞,最後一處非議頗多,主要是批評武松濫殺無辜。但是既然是激憤殺人,整個人出於亢奮狀態,眼前一片血色,該殺的不該殺的,又能怎麼區分。而且,害武松是張都監設的局,其全家老小,一門良賤都有參與。這時的武松恨的咬牙切齒,不殺,怎解心頭之恨。上山前的武松,心已死了一半,是喪兄之痛;上山後的武松,心徹底死了,本是一樁烏托邦,卻奈何讓這位灑脫的漢子躡手躡腳。

武松是水滸中一個反抗精神比較徹底的人物,武松也是一個命運多舛的人物,在水滸傳中武松可以稱得上是殺人比較多的人,在其上梁山之前就殺死了二十幾口人,特別是血濺鴛鴦樓據說一次就殺人十五口,可以說見人就殺,這樣一個殺了那麼多人,其中很多是無辜的人,武松結局是怎樣的呢?

武松的結局其實還是不錯的。

在戰鬥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左臂,成為了獨臂武松,但是武松卻是勇不可擋的,即使是斷掉了左臂,武松仍然依靠單手擒住了方臘,立下了赫赫戰功,立下戰功的武松本來應該跟隨著部隊進京受封賞,但是武松卻沒有去接受封賞,自己去了杭州六合寺出家為僧了。據說武松八十歲的時候才坐化,比起宋江等人被統治階級毒死或者是在征戰中戰死的結果要好很多。

武松這一輩子都在辛辛苦苦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正因為他只看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所以這點事他往往擺弄的特別透徹,他就在這個層面上超越了宋江、盧俊義,最後得到了善終,實在是不能不讓人唏噓感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說起來,有一個事情比較有趣,那就是整個梁山,提出招安的,其實並非是宋江,最早說出招安之語的,卻是武松。

原著中,武松在孔家莊與宋江意外邂逅。這是武松與宋江的第二次見面。一年前,他們在柴進府中第一次見面時,宋江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差點挨武松一頓胖揍。有道是,不打不相識。他們不但相識了,還結拜為兄弟。此番重逢,武松與宋江抵足而眠,“敘說一年有餘的事。”

宋江邀請武松前去投靠清風寨知寨“小李廣”花榮,武松卻有意前往二龍山投靠“花和尚”魯智深。就在這時候,武松對宋江說了一句讓人大惑不解的話:“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在這之前,不管是林沖、魯智深,還是宋江,都沒有說出這句驚世駭俗的話。宋江聽了,也只有感嘆道:“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皇天必。”

當然了,宋江的花花腸子比武松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武松的啟發,使得宋江開始著手實施招安之策。這不,就在武松與宋江在孔家莊依依惜別、各奔前程時,宋江對武松如此說道:“自古道:‘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兄弟,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早早的到了彼處。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如果說武松的招安只是一個構想;那麼宋江的招安,就有了具體實施步驟,分絲析縷,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很強。

不過很可惜的是,現實給了武松當頭棒喝。等候朝廷招安之路漫長而無涯,武松和宋江殊途同歸,匯合到梁山這條路上來了。這時候,對招安更有強烈欲望的變成宋江了。在梁山一百零八將終於聚齊,排定了座次表後。宋江眾望所歸,排名第一,很是高興。一日,他趁著酒興,作了一首《滿江紅》詞。

詞裡道:“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頭上盡教添白髮,鬢邊不可無黃菊。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這首詞的重點放在最後,“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八個字,正是宋江直抒胸臆之舉。“酒醉心明白”,宋江作詞之意,無非是想得到大家的認同。

沒想到,宋江的結拜兄弟、嫡系干將武松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別人反對招安,宋江還不好說什麼。武松出來反對招安,宋江就問一個明白了:“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言外之意是,當初是你提出要招安的,如今我主張招安,你幹嘛要砸臺子?武松沒有回答,魯智深幫他回答了:“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指朝廷昏暗,另一層意思沒有說透,是在說他們自己,一日做了盜匪,就得終身為盜匪,哪能說“金盆洗手”就洗白了?

武松沒有反對魯智深的話,想來這段話可以代表他的心聲。

事實上,武松上了二龍山以後,與魯智深、楊志等人為伍,在理想信念上已經發生了轉變。招安?招安又如何?魯智深和楊志,一個曾是延安府老種經略帳前提轄,一個做過東京殿帥府制使官,都是體制內炙手可熱的人物,到頭來還不是落草為寇,跟他這種體制外人物稱兄道弟,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

宋江當年那“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廕子”的激勵,已成喋血江湖的迷夢,當不得真的。

因此,武松追隨宋江征服了方臘以後,並沒有跟著他回去京城,而是在六和寺出家,以享年八十善終。

這一世,武松沒有上二龍山,但他的心境也沒有太大變化,招安什麼的,他已經不想了。甚至他自己也已經沒什麼活下去的慾望了,他對這個黑暗的世界已經徹底絕望,他現在就剩下一個念頭,仗著自己還有一把子力氣,在拼殺一次。但這一次,他不是為了官位,不是為了招安,更不是為了梁山大計,他只為一死,轟轟烈烈,浩浩蕩蕩,死在沙場之上,馬革裹屍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