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視世界無限傳送門最新章節列表 > 193.火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93.火炮!

衝上了金沙灘的官兵,讓梁山給包了餃子,包括關勝在內的諸多將領全部被俘虜,除了少數幾個不幸戰死的大,大多數都成了階下囚。

而水面上的戰鬥還在繼續,這方面,梁山說實話並沒有什麼優勢。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朝廷的水兵素質並不算差,或者說,整個北宋的軍隊素質都還是說得過去的,加上大船數量雙方也旗鼓相當,小船數量甚至朝廷一方還多,所以水面上,梁山的艦隊其實是稍微有些落入下風的。若非艦隊突然折返,並且以一種一往無前的姿態橫向插入戰場,打了朝廷方面一個措手不及的話,最後孰勝孰負,這個還真的不好說呢。

可即便如此,肉眼可見,梁山的水軍也已經開始落入下風。

朝廷方面,倒是越大越給力,他們不斷的衝擊梁山十二艘戰船組成的防線,偏偏梁山這些戰船還是橫在水面上的,大家都已經感覺梁山的水軍扛不住了,朝廷一方,已經發起了最後的總共,企圖順勢衝破這十二艘戰船組成的防線。但就在此時,距離梁山戰船最近的朝廷官兵們突然發現,面前這些原本平整的船體上,突然開啟了一個又一個的小窗戶。

是的,是小窗戶,方方正正的。

“他們要做什麼?”

“不會是想要躲在裡面射箭吧。”

“哈,那有什麼用?”

“不管他們想要做什麼,咱們繼續登船!”

大家紛紛喊道。

然而就在他們的話音剛落的時候,一個個圓形的黑色管子突然從小視窗裡面伸了出來。

“這是什麼……”

有人感到很奇怪,下意識的問道,然而還不等他把話說完,就見頭頂上的黑色管子裡突然噴出一股火焰,並且發出了巨大的聲響。

聲響太猛烈了,震得下面的人耳朵都有些發麻,不過等他們反應過來之後,他們愕然的發現,身後的水面上,一道道巨大的水柱騰空而起。

看到這一幕的人都呆住了,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怎麼就有水柱了?

但更讓他們驚訝的事情還在後面,隨著第一炮打響,一炮接著一炮,開始在梁山水泊的湖面上開始升騰而起,當然大部分炮彈都落在了水力,只是揚起一些水柱,並不能造成什麼有效的殺傷。但現在十二艘戰船上,有九艘全都開啟了側面的炮窗。一艘船就有最少五到七門大炮,九艘船,這就是好幾十門炮了。幾十門炮齊射,就算八成的炮彈都打空,但也總有能打中的拿一兩顆。

其中一顆,落在了一艘小型的兵船上,沒有任何疑問,幾乎是一瞬間,小船就攔腰折斷,就如同被一隻大手折斷的筷子一樣,喀嚓一聲斷成兩節。上面的士兵瞬間就看不到人了,而小船也在接下來一兩個呼吸的時間裡化為一堆碎木板。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但這還不是最讓人害怕的,最讓人害怕的,是一艘不幸被兩顆炮彈命中的戰船。巨大的船體,像是被人狠狠推了一把一般,在湖面上迅速歪倒,上面炸開了無數的碎木屑和煙塵,一瞬間就有幾十個士兵被拋飛而起。這才是最可怕的,當大家都覺得戰船在水面上安穩無比,只有大浪才能摧毀的時候,梁山狠狠給他們上了一課。

只用了兩顆炮彈,一顆打在了船身上,一顆打在了桅杆上,然後,這艘戰船就失去了戰鬥力。

宋朝的穿用的還是硬帆,就是一塊塊的木板,被打斷的桅杆倒了下來,上面的木板直接壓在了甲板上,光是這一下,就不知道壓死了多少人,而且失去了船帆,戰船就失去了機動力,只能淪為被動挨打的貨色。

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炮火齊發,梁山水軍用殘酷無比的現實告訴朝廷官兵,這就是梁山的實力!

可能有人會說,北宋的時候有火器嗎?或者,北宋的時候火器有這麼強大嗎?

事實上,北宋已經有火器了,而且並不算弱。

北宋發明火藥武器的明證,當屬1044年曾公亮和丁度奉敕編撰的軍事鉅著《武經總要》。在這部宋代軍事大全中,詳細列出了三種軍用武器毒煙球、火炮、蒺藜火球的火藥配方。這也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軍用火藥配方。其中,硝的比重大幅增加,比硫和炭的總和還要大得多,已接近後來黑火藥硝佔75%的配方,威力更是大幅度提升。

北南兩宋,可以說是上承五代,下啟金元,經濟發達,文化昌明,科技輝煌,是華夏數千載史上足以自誇於世界的一座古典文明高峰。然而,大宋王朝在軍事上的整體表現給人以“積貧積弱”的印象,從對仗大遼、抗衡西夏,到半亡於金,直到崖山亡於蒙古,似乎無不是窩囊受氣、被動挨打之窘態。然而事實上,無論是弗朗西斯培根,還是馬克思、恩格斯,無不將火藥與指南針、印刷術一起,譽為敲開人類近代文明之門的“三大發明”。

但中國發明的火藥,此前存在著各式各樣的中外發明權之爭,從希臘發明說、歐洲發明說、阿拉伯發明說到印度乃至其他國家發明說,不一而足。近代西方更是一度將火藥發明的桂冠直接戴在13世紀英國人羅吉爾培根和14世紀德國傳奇僧人施瓦茨等“有名有姓”的人物頭上。

更讓人氣短與不平的是,將火藥發明權最早拱手讓人的,不僅是中國人自己,而且還不是在自信心跌落的近代。

1487年,即明朝中期,丘在《大學衍義補》一書中率先給出了“火藥自外夷來”的說法。丘認為,中國自古缺乏製造火藥的原材料,同時也沒有對應的文獻記載為支撐,因此火藥必當傳自外邦。明末清初的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一書中,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兩人儘管時隔近180年,但對火藥史考證的“結論”及其方法對後世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鴉片戰爭後,中國人的自信心跌落,加之西方日漸強勢的話語霸權,使得火藥發明權一度與中國漸行漸遠。

之所以造成這種“怪相”,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丘、方二人將火藥史與火器史“拉郎配”式的研究正規化。他們認為,火器是火藥的主要載體,對火器史的文獻追溯便成為探究火藥起源的關鍵。基於這種邏輯,丘卻認為中國古來傳說的火器不過是拋石機械或一般的縱火裝備,並非真正的火器,與火藥毫不沾邊,故而火藥只能是外來之物。方以智雖從唐代文獻中查到“火樹銀花”之說,並推測“煙火”中應已使用火藥,但拘於火器與火藥一體的“捆綁”正規化,依然接受了“煙火亦由外夷來”之說。

自丘、方二人始,經清代陳元龍、趙翼、梁章鉅,到民國陸懋德、李喬蘋等,無不把火藥武器的發明年代等同於火藥出世的時間。19世紀,國外研究者從火藥英國發明說、德國發明說,到印度或中亞發明說等,也幾乎都堅持火器與火藥一體的捆綁式研究正規化,並就火藥發明權這一糾結太多民族主義情感的殊榮展開激烈爭奪。

真正使火藥發明歸於華夏,並由此重塑民族自信心的人,是20世紀曹煥文、馮家、王鈴等中外學者。

其中,研究正規化的翻轉功莫大焉。

再說兩宋,雖然不是火藥發明的時期,卻是積累收穫的季節。宋之前,火藥與火器各自獨立發展。當時所謂“火箭”“火炮”中的“火”,根本不是火藥,而是如丘所說,是用易燃的草艾裹上麻布、油脂、松香、硫磺等物,點燃後用弓箭或拋石機發射出去,《三國志》裡面的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連營、火燒藤甲軍等史蹟無不如此。

到了內外交困的大宋,軍事上的迫切需要激發了火藥配方的改進和完善,並大規模地運用到火器上,實現了火藥與火器的聯姻,即火藥武器。在此基礎上,透過戰爭,將火藥、火器等軍事科技傳到金、西夏和蒙古,再透過後者特別是蒙古的西征,傳入阿拉伯和西方,開啟了熱兵器和近代文明的嶄新時代。曹煥文認為,火藥發源於魏晉之際,但其配方秘訣公開於南北朝,後來才會有隋代火藥雜戲的盛行。在曹煥文看來,火藥最初用於“煙火”和“爆竹”,即民間的喜慶娛樂,而後才擴充套件至軍事,於是火箭、火球、火槍、火炮等火器層出不窮。

不過,《武經總要》還不是有關火藥武器的最早記載。據北宋朝廷陸續收到的奏報載:969年出現了捆綁著火藥包的射擊箭;1000年又發明了能徒手投擲的火藥包,以及可以向四周發射金屬刺的火藥包。

火藥運用在武器上,是武器史上劃時代的變革。北宋時期,火藥製造已是國之大事,管理規範、規模宏大、分工細緻。僅軍器監就僱傭4萬多人工,下設火藥作、青窯作、猛火油作、火作等11個大作坊,每日生產弩火藥箭7000支、弓火藥箭10000支、蒺藜炮3000支、皮火炮20000支。

1083年,為抵禦西夏對蘭州的進犯,一次就領用火箭25萬支。

北宋末年,又發展出“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威力巨大的火藥武器。火器一炸,聲如霹靂,響動如雷;半畝之上,人與牛皮,碎迸無跡,甲鐵皆透。1126年,李綱就用霹靂炮等重火器擊退了圍困京城開封的金兵;1161年,南宋文臣虞允文在著名的採石之戰中,又用霹靂炮擊敗金朝御駕親征的天德皇帝完顏亮,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挽南宋於既倒。霹靂炮因此成為火器史上最傳奇的武器之一。

南宋初年,火藥武器又上了一大臺階,即管形武器的出現。1132年發明的火槍,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武器,即將火藥裝在一根長竹管裡,點燃火藥,燒傷敵人。之後,能發射子彈的火槍應運而生,即以粗毛竹筒製成槍管,裝填在竹筒裡的火藥中夾著“子窠”,火藥燃燒後瞬間產生很高的氣壓,將“子窠”噴射出去,發出炮一樣的聲響。這裡的“子窠”,可視作原始的子彈。之後,從竹管槍炮發展為金屬管的槍炮,在邏輯上就不存在障礙了。此外,宋元之際,還出現了一種以火藥燃燒噴射氣體產生反作用而將箭頭射向敵方的火藥箭。這和現代火箭的發射原理是一致的。

縱觀有宋一代,火藥在火器上的運用,不僅是成功的,而且是有效的。

火藥武器的應用提高了宋軍的戰鬥力,多次為宋軍贏得戰爭,甚至在危機之中成為救命稻草。

1132年的管形武器火槍,就是南宋將領陳規在抵抗金兵進犯時的重要發明。藉助這種新式武器,宋軍在德安府守城時焚燒了金兵架設的攻城天橋。

至於大宋王朝留給後人軍事孱弱、疲敝不堪的觀感,以及從嶽武穆、辛棄疾、陸放翁、陸秀夫、文天祥等豪傑身上生髮的千古悲情,原因則是多方面的,如重文輕武、重步輕騎,甚至如黃仁宇所言農耕文明對陣遊牧文明的先天劣勢等。但從火藥、火器史本身追尋,也能覓到一點蹤跡。北宋初期,歷代帝王勵精圖治,重視武備,纂修兵書,發展兵器工業,甚至組建專門的火箭部隊。但到北宋後期,帝王庸碌,得過且過,武備廢弛,歌舞昇平。宋徽宗時,火藥竟然一度轉向娛樂。煙火絢爛、炮仗沖天之際,江山日危,亡國不遠。

大宋,留給後人太多的唏噓和思考。

放眼世界歷史,大宋以其文明和創造,以其毀滅和重生,透過注入金、元的文脈與精氣,透過火藥西傳炸碎封建城堡,指引著人類邁向近代文明,如同春蠶剝繭抽絲,彷彿鳳凰涅浴火。火藥,不是大宋的發明;火器,也不是大宋的發明;但將火藥成功運用到火器上即火藥武器,卻是大宋最大的軍事科技發明。從此,火藥撬動了人類歷史進步的車輪。

而曹巖他們所在的這個年代,火炮還沒有完全發展出來,但這不是技術性的問題,而是理念的問題。

因為想不到,所以沒有做出來,但這種問題其實根本不算問題,別人想不到,曹巖告訴他們就是了,按照北宋時期的工藝水平,製造最初級的火器根本沒有任何問題。至於說原著中轟天雷凌振使用的火器,並不是真正的火炮,最多算是管狀火器。但是既然有管了,也有火藥了,研發火炮,自然也不是什麼難事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