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視世界無限傳送門最新章節列表 > 217.拯救柴進的三個理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17.拯救柴進的三個理由

高唐州其實在這個年代並不真的叫高唐州,這個地方應該叫高唐縣才對,屬河北東路博州。高唐州之名應該時元七年所置,直屬中書省,領高唐、夏津、武城3縣。治所高唐。明初仍為州制,領原3縣,屬山東布政司東昌府。這個世界的創作者施大大就是明朝人,所以以他的角度,稱呼這裡為高唐州也沒什麼問題。這片土地直到清初仍為高唐州,但不領縣,屬山東省東昌府。直到雍正八年,升為直隸州,轄禹城、臨邑、平原、陵縣。雍正十二年復歸東昌府。民國元年撤州設高唐縣,屬山東東臨道。而在曹巖所在的現實世界,這個地方叫做高唐縣,屬聊城管理。

關於更多高唐州的訊息,這裡就不多說了,再說說高廉。

高廉是高俅的叔伯兄弟,官拜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高唐州知府。

其實高廉與高俅或多或少還有一些不一樣,那就是他好歹還有點真才實學,可謂是文武兩全,尤其是道法,著實是非常厲害,原著中曾讓宋江吃盡了苦頭。有個奸臣叔伯兄弟,高廉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在高唐州橫行害人,無所不為。

高廉雖然有一個受道君皇帝專寵的叔伯兄弟,但他畢竟不是高俅,來到高唐州,與達官貴人們搞好關系還是有必要的。多樹敵不如多交朋友,這個簡單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高唐州有個柴皇城,他是後周世宗的後人。趙匡胤在陳橋驛起兵後,賜柴氏鐵券文書,保證柴宗訓及其子孫永享富貴,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到柴皇城這一輩,柴家早已沒有往日的輝煌,只是靠祖蔭生活的大貴族罷了。可不管現在的柴家如何,大宋王朝的皇帝以及官員們還是給柴家三分面子的。高廉治下的高唐州有這樣的貴族,高廉應該與他保持良好的關係。可是,恰恰相反,高廉一點面子也不給。

高廉的妻舅殷天錫找柴皇城要後花園,柴皇城不給,且告訴殷天錫柴家是金枝玉葉,有先朝丹書鐵券在門,諸人不許欺侮。可殷天錫不但不害怕,還打了柴皇城。

後來,柴進來到高唐州,殷天錫來鬧事,柴進再次提到丹書鐵券,殷天錫依然不怕,且要打柴進。原著中李逵曾在這個時候衝出來,殺死了殷天錫。柴進讓李逵跑路,他自認為有丹書鐵券,不怕高廉。可高廉也不怕這丹書鐵券,並把柴進打個半死,釘了死囚枷發下牢裡監收。

高廉和殷天錫不怕柴進,這點也可以理解,畢竟開始沒見丹書鐵券,柴進也沒帶來。可後來,高廉拿了柴進一家老小。這期間,一定見過那丹書鐵券。此時的高廉,應該怕了吧?他可以放了柴進,有高俅替他求情,也不會受到處罰。可他還是沒有放,且要取柴進施刑。

這一世沒有李逵殺人這事兒,照理說事情不會弄得這麼僵,可高廉還是動手了,柴進已經被關在死囚牢裡,不日就會被行刑。

可能有人會疑惑,這高廉、殷天錫膽子未免太大,居然在明知道有丹書鐵的情況下還敢動柴家。他們為何如此大膽,是誰給他撐腰呢?高俅?是,也不是。高俅是寵臣,很多時候確實是能夠在皇上面前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要分情況的,現在這種明顯要將前朝皇室殺死,等於是打朝廷的臉,就算高俅再怎麼一手遮天,也必然是要深思熟慮的。不說不敢與柴家作對,起碼他不會真的把柴家放在心上,但要知道臉面問題是很重要的,自古如此,就算考慮到老趙家當年給人家的承諾,他高俅也得掂量掂量吧。

既然高俅不可能這麼無智,那麼他們兄弟的仰仗是誰呢?

很簡單,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宋徽宗。

只有皇帝給高廉撐腰,高廉才敢不給柴家面子。

宋徽宗趙佶,宋朝第八位皇帝。在此之前的皇帝並沒有動柴家,也沒有動的必要,他們也不惹事,也不干預政事。宋微宗也沒有必要動柴家,當時的柴家不可能翻起什麼大浪。可是,柴家出了一個柴進。柴進一直在滄州,仗義疏財,喜好結納四方豪傑,被譽為當世孟嘗君。先後資助過梁山首任寨主王倫、走投無路的林沖、逃命的武松、殺人外逃的宋江等江湖好漢。

柴進做事毫無避諱,且經常跟犯下大罪的逃犯說:“便殺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庫的財物,柴進也敢藏在莊裡。”

當地官員追緝人犯,從不敢到柴進莊上搜查,就算過問一下,也要低三下四,小心翼翼的問。

柴進之所以如此霸道,皆因祖上留下來的“丹書鐵券”。

柴進的霸道,天下皆知,犯下大罪的犯人,只要有命逃到柴進莊上,就等於被“特赦”,有了活命的機會,在柴進莊上待上個一年半載,等風聲過了,在柴進的資助下找個地盤拉支隊伍打家劫舍做山賊。這樣的柴進,道君皇帝會不清楚嗎?當然清楚。就算開始不清楚,像高俅這樣的人也會時不時的參一本,添油加醋的說柴進如何如何。柴進包庇了很多權臣的仇人,比如林沖,高俅做夢都想殺死他。

高調的柴進,早已成為某些奸臣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道君皇帝也容不下柴進,柴進與朝廷律法作對,就是與皇帝作對。假如逃犯都往柴進那裡跑,那大宋朝還怎麼治理?所以,柴進已經成為道君皇帝心中的一塊心病。

既然已經成了眼中釘肉中刺,朝廷自然是要除掉柴進的。可要怎樣才能除掉柴進呢?畢竟柴進是有丹書鐵的,這關係到前朝的皇室遺脈,以及當朝的臉面,畢竟給柴家庇護的,是老趙家的開國大佬,是宋徽宗的先祖,他自己不要臉不要緊,但是他先祖的臉面他總是要的吧,不能先祖說過的話,到了他這裡反倒不算數了。普通老百姓姑且做不下這等事情,他宋徽宗作為皇上,自然更加不能這麼做,否則說出去,皇家還不得被全天下的人嗤笑?

所以到滄州抓柴進那是肯定不行的,必須弄個陷進把柴進裝進去。

因此,高廉出現在了高唐州,並且一來就盯上了柴皇城。

柴皇城沒有丹書鐵券,但他可以向自己的侄子柴進求助,只要柴進敢來高唐州,高廉就敢將他拿下。原著中殷天錫的死是個例外,就和這一世一樣,就算是沒有李逵,柴進照樣被抓。以他的脾氣,絕不會向高廉屈服。高廉有皇帝撐腰,也不會怕柴進。柴進有丹書鐵券,高廉手裡有權,最後倒黴的還是柴進。

柴家有此下場,說到底還是與柴進之前的所作所為有關。

仗義疏財,喜好結納四方豪傑這沒問題,皇帝也不會管,畢竟柴家已經沒有翻盤的可能,他們無權無兵,就是手裡有些淺。但試問,柴家再有錢,能比趙家還有錢?他柴進不過是躺在先人的庇護之下生存,就算有好大的莊園,就算有各種家產,但那又如何呢?他家一年的進項,能和朝廷相比嗎?他再有錢,能比朝廷還有錢?朝廷養百萬甲士,各地大臣,絕不是一個小小柴進能推翻的,就算是再過幾十年也不可能。所以他只是結交好漢的話,就算他很大手大腳,就算他結交了很多人也沒關係。朝廷不會把他放在眼裡,宋徽宗也不會把他當作敵人,最多是一隻比較能折騰的蝨子,無視就好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他與朝廷作對,不斷的庇護犯下大罪的犯人且屢次拿丹書鐵券挑戰皇權,威脅皇權,這就是皇帝絕對不能忍的了。畢竟皇權要穩定,國家要穩定。宋徽宗他自己把國家折騰到了這個程度,但人家自己不這麼認為啊。人家就認為這是柴進等人搞風搞雨的結果,所以柴進這麼跳脫,出頭的櫞子先爛,他跳出來了,可不久是讓宋徽宗想方設法要弄死他?

更別說說現在中原兵禍四起,方臘、王慶、田虎,再加上一個梁山,國朝本就已經出於風雨飄搖之中了,其中可以算得上是數一數二麻煩的梁山,還是因為他柴進資助而發展起來的,宋徽宗就算是個麵人兒也是有脾氣的,更何況他還是一個皇帝呢?

所以這丹書鐵券,既幫了柴進,也害了柴進。、

如果沒有這丹書鐵,柴進自然沒有挑戰朝廷的膽子,他最多當個富家翁,還要擔心朝廷會不會隨便找個由頭殺了他。要麼是心驚膽顫戰戰兢兢的度日,要麼就是索性投入朝廷,放棄自己前朝皇室的身份,以新的身份來服飾趙家朝廷,雖然這樣一來會比較沒面子,但總的來說還算穩妥。可就是因為有了丹書鐵,柴進自以為有了仰仗……或許他自己也知道這不算仰仗,但水還能不讓他有顆中二的心啊,他覺得自己委屈,他覺得自己的生活不開心,所以故意想要找點樂子,這個還真的是誰都攔不住的。

攔不住自然是攔不住,不過現在好了,因為他自己的任性,終於招致了滅門之禍。

也不知道柴進有沒有後悔,曹巖心裡想道。

但隨便他後不後悔吧,反正曹巖是下定決心要救柴進了。

救柴進,有幾個好處。

第一,打臉,毫無疑問,他作為起義軍的頭領,誓要推翻這大宋朝,那麼既然如此,任何能讓大宋朝難過的事情,他都會很開心的去做。朝廷要殺林沖,梁山就讓林沖做山上的頭號將領;朝廷不是要滅梁山,那梁山就連續打退了兩次圍剿;朝廷要全心全意剿滅另外三大寇,那梁山就要一直折騰,讓你不能無視我;現在朝廷要殺柴進,那我就要救柴進,就是要讓你不開心,作為起義軍,朝廷難過就是起義軍的高興,朝廷滅亡就是起義軍的新生,這一點很正常。

第二點,提升自己的逼格。梁山就是個土匪窩子,起步太差了,和朝廷對比而言,梁山就是一夥小小的山賊。雖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這種事情畢竟是見仁見智。對於武將,對於好漢們來說,可能他們看的是義氣,是前途,但對於文臣來說,名不正言不順這種事情,就能阻止他們想要投效的心。這也是為什麼梁山直到現在,在文臣方面也極度匱乏。可以勉強算得上文臣這一列的,可能也就是吳用、安道全、蕭讓、金大堅這四人而已。但是看看吧,吳用這人,只是有些小聰明而已,而且他的本事更多的還是在軍事參謀方面,所以說白了,此人當參謀或許是塊還不錯的料子,但就文臣屬性而言……他差得多了。安道全三人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蕭讓和金大堅是有些本事的,但也只是一般般的程度,和朝廷裡那滾滾諸公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看看梁山原本的下場吧,被朝廷耍的團團轉,最後兵不血刃就被朝廷利用完吃幹抹淨,還幫朝廷消滅了好幾個重要的敵人,這不就是最明顯的表現嗎?而且千萬不要以為朝廷就這點本事了,只是很多真正有本人的人並沒有出手罷了。

梁山吸引不到人才,最大的問題就是逼格不夠。說是起義軍,但其實就是一幫泥腿子,如果沒有一個拿的出手的身份,怎麼,怎麼能指望真正的人才來投靠呢?所以這時候,柴進就很重要了。畢竟是前朝皇室遺脈,只要梁山打出“替天行道”和“反宋復周”的旗號,和單純的起義自然就不一樣了。雖然曹巖發自內心可不是想要替柴進做嫁衣,但用一用他的名頭還是沒問題的吧。

而最後呢,就是梁山忠義的美名了,柴進曾經幫助過梁山,如今梁山投桃報李,在柴進最困難的時候出手幫忙,救下了柴進,這不就是一樁美談嗎?起義什麼的,這是好聽的說法,說得不好聽點,他們就是逆賊,如果不找點東西裝點一下自己的門面,怎麼能讓天下人認同呢?古代中國的老百姓有時候是很認死理的,所以不管是為了哪方面,柴進,都是必須要救的。而且救下柴進的話,在梁山內部,他曹巖的聲威也能更進一步,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