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原始人日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7章 又是新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7章 又是新春

回到闊別已久的大院,徐晨等人也來不及幹別的,先都迫不及待的先喝了一杯熱騰騰的壯陽果茶熱熱身,然後就是燒水洗一個熱水澡,換上乾淨暖和的衣服鞋襪,這才開始給所有人派發帶回來的各種小禮物。

禮物不多,也並不是刻意準備的,而是從雷族挑選回來的一些小東西,精美的羽毛,別緻的獸牙,稀有的寶石、珍稀柔軟的皮毛等等,不分男女老幼,人人有份。

在派發禮物的過程中,整個院子歡騰熱鬧無比,拿到這些精美的小禮物,所有人都很興奮激動,一群孩子更是舉著在院子內外滿場飛奔,興奮的如同一群小二哈一樣。

不過雙胞胎小姐妹和葉不一樣,她們三人感興趣的不是這些小禮物,明顯層次要高得多。

此時她們三個人都聚集在徐晨的房間裡,每人抱著厚厚一疊獸皮日記,坐在床邊看的津津有味。

出門探索廣闊的陌生世界,繪制地圖是為了日後更好的出行。

但記日記卻是小女巫和葉的硬性要求。

她們不能跟著出門,便懇求徐晨把每天的見聞都用日記記錄下來。

於是徐晨便多了一項技能,變成了一個行走在陌生大地的日記生成器,只要有點兒閒暇,都抽空的將當天所見所聞所行所想記錄下來,而古和舉兩人在執旗司號的同時,也是負責貼身幫忙攜帶地圖和日記,這一路兩人基本上沒參加什麼戰鬥,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護徐晨記錄的這些珍貴資料,看的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

哪怕是乘坐木筏,兩人都會把裝地圖和獸皮的藤筐緊緊的摟在懷裡,不讓沾一點兒水。

而近三個月積累下來,徐晨記錄的獸皮日記超過百頁,字數數萬。

這些獸皮又厚又重,加起來已經有滿滿兩大筐。

因此足夠三個少女學習很久了。

徐晨發放完禮物,又去大院內外前後視察了一遍,三期大院的馬廄、羊圈、豬圈、鴨舍等都走馬觀花的看了一下,還看望了兩隻大老鷹和已經長成一頭小豹子的豹子頭,等他再次端著一杯熱騰騰的壯陽果茶回房間準備整理一下自己的物品的時候,才發現三個少女都坐在自己的床上,一人一疊獸皮日記正看的廢寢忘食。

得,等你們看完再整理吧!

徐晨看著擺在房間中間的兩個掀開的藤筐揹簍,苦笑著搖搖頭端著茶杯又轉身離開去安排別的事。

這次回來,不光帶回來地圖和日記,還帶回來不少東南方的一些植物特產。

竹根有些種在了拱火族,有些送給了烏族,剩下還有十多根,都用泥土一直裝在藤框裡面。

他讓人揹著到大院附近找了幾個合適的位置挖坑栽種下去,並且還在四周用木棍搭建了一圈籬笆,免得竹子長出來之後被一群牲口禍禍了。

除開竹子之外,還有一些在刺叉族大湖沼澤之中帶回來的蓮藕、雞頭、菱角等一些水生植物,這些徐晨都讓人拿去栽種到池塘裡面,雖然一直都用溼泥裹著,路上每隔幾天也會澆一些水,但能不能活還是個未知數,但徐晨希望這些植物都能夠在巴族生根發芽。

特別是蓮藕,澱粉含量豐富,一直都是人類很重要的食物和蔬菜品種,若說土豆和紅薯在中原和北方養育了大量的人口的話,那麼靠水吃水的南方,蓮藕這種食物也養育了大量的人口。

因此在南方,種藕採藕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要的農業活動,和捕魚一樣重要。

池塘養魚種藕,一旦形成規模,將會極大補充巴族的食物種類和來源。

這個池塘有十多畝,若是長的好,一年可以產藕十數噸。

雖然都說吃藕醜,但都是一群野人,管他狗幾把美醜,能吃飽就行了。

因此只要能夠種活,以後巴族人光靠這一池塘藕都能活下來。

何況巴族眼下農田數百畝,還豢養了這麼多豬羊雞鴨,糧食和肉食都在逐漸充足,藕也只是作為一個食物補充,改善一下部落的膳食結構,豐富一下營養。

剩下還有一些藥材類的植物和種子,徐晨也讓人在附近山坡找地方栽種下去,並且做好標記。

忙完這些,徐晨這次出門遠行帶回來的收穫也基本處理完畢。

剩下的就是數百斤鉛和錫,也是徐晨最期待也最重要的兩種金屬材料。

不過眼下已經十二月底,距離開春只剩下了幾天時間。

春播近在眼前,徐晨也沒急著開始冶煉青銅,而是休息了一天之後,就投入了整個部落的農耕建設之中。

三期大院已經完工,因為不用來住人,裡面修的大部分都是草料涼棚和馬廄豬圈等建築,因此顯的很空闊雜亂,眼下正在做一些收尾工作。

牲畜飼養汙染很大,雖然原始人不講究,但因為和大院近在遲尺,因此徐晨對糞便處理和排水溝渠都做了仔細的指導和規劃,力求儘量不影響和汙染生活用水和環境。

為了達到徐晨的要求,專門在三期大院側面開了一道小門,外面挖了一個化糞池,所有汙水糞便都必須排入化糞池進行處理,經過發酵,除臭,石灰殺蟲之後丟進池塘或者農田、菜園之中當做肥料。

這件事不需要做的多仔細,徐晨也不指望部落的人能夠做的多認真,只是希望他們能夠養成一種最基本的衛生習慣,將人類和動物牲畜的生活徹底分開。

部落眼下最重要的已經不是三期大院的建設和收尾了,而是農田開墾和耕種。

去年農田面積是四百畝,但眼下已經有了至少八百畝,小河兩岸幾乎平緩一些的地方都已經被開墾出來了。

除開河灘容易被水淹的區域和幾片柳樹叢之外,兩邊山腳附近一眼望去,全都是燒荒之後留下的大片黑色空闊區域。

雖然徐晨不在家,但母巴等人經過兩年的墾荒耕種之後,已經完全熟悉了墾荒種植的經驗,就算人手略微緊缺,但她們在家三個月,依舊完成了四百畝新田的開墾和老田的翻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因為今年準備的時間長,開春春播之後就在大量砍伐製作木犁和田耙的合適材料,經過春夏兩季晾乾之後,秋冬時節幾個工具男一直都在製作各種犁耙等工具。

如今部落已經擁有了二十多張木犁和十多張田耙,再加上二十多匹成年馬和上百的成年男女,另外還有一群拱火族和恰族俘虜,十月又送回來三十多個羽公族和毛吞族的男女俘虜,巴族參與耕種的人數還是足夠。

因此這八百畝農田,眼下已經基本全部開墾完畢,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一些後續的收尾工作。

深挖排水溝渠。

臨河一些低窪處的修建堤壩。

在野獸經常出現的地方安插草人等等。

這些事巴族所有人都已經輕車熟路,而一群剛來不久的羽公族和毛吞族男女在度過了最初對於繁華富庶的巴族的驚訝期之後,也完全投入了巴族的建設之中。

他們和當初被征服之後俘虜而來的拱火族和恰族男女一樣,在積極勞動改造的同時,也在快速的吸收巴族的一切先進技術和經驗,跟著學習建房墾荒修渠蓄養家禽家畜、學會用陶鍋陶罐碗快等製作食物和進食。

當然,語言交流和學習,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徐晨弄這麼多俘虜除開當做免費勞動力推動巴族發展之外,最重要的用途反而是作為文明傳播大使,經過勞動改造之後,這些俘虜將學會的先進經驗技術帶回各自的部落,促進文明的共同發展。

而長達一年的相互交流學習,也會培養起來一大批精通巴族語言的人,這些人將來都會成為部落間交流的通道和紐帶。

語言文字的統一,會極大的促進思想的統一。

而思想的統一,將會超越人種和部族群落,為將來部落混居和消除種族隔閡創造有利的條件和基礎。

在沒有辦法開辦學校之前,戰爭和奴役,就是部落之間快速融合的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巴族在接連兩年持續不斷的輸入大量外來強壯勞動力,使得部落發展突飛勐進。

今年新開墾的四百畝荒地,依舊是腐土深厚的肥沃河灘,而且並非只簡單清理石頭和挖掘溝渠,而是還動用了木犁和田耙進行過大範圍的翻耕整理,因此一眼望去十分平整,基本上看不到什麼石頭。

經過翻耕平整之後的新田裡面的雜草根被清理大半,因此只要風調雨順,這四百畝新田的產量,應該和去年四百畝熟田不相上下。

忙忙碌碌幾天,在徐晨的指導下,這些新田熟田又經過了一些小範圍的改造,溝渠該挖深的挖深,河堤該加高的加高,有些地方感覺翻耕不夠仔細的地方,再牽著馬過來翻耕一遍。

隨著農田逐漸翻耕整理結束,天氣溫度也在慢慢回升。

轉眼冬去,又是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