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曹魏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孫資劉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七章 孫資劉放!

看了三國演義的人,對於這兩個人或許不會陌生,當然也不可能將他們記住。

但是這兩個人,可以在魏明帝曹睿時期掌握大權,毫不客氣的說,若是沒有這兩個人,也不會有後面的西晉,司馬懿說不定被曹爽壓得死死的,連身都翻不了。

能做到後世掌握一國大權的地步,兩人絕對不是什麼庸才。

而且能在人才眾多的魏國裡面脫穎而出,他們的能力智慧也絕對不差。

再加上,從孫資劉放最後都是老死的,而不是被人殺死的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們兩個人的生存智慧。

曹衝身邊已經有不少人才了。

但是值得信任的人才不多。

而孫資劉放就是可以值得自己信任的人。

原因無他。

他們身後都沒有世家的影子,從某種方面來說他們都是寒門出身。

前有三家分晉,後有三家歸晉,而且這前後三家之中,恰好都有一個“魏”,這是國史的一大巧合。

與此相彷彿,同樣發生在這一時期的巧合還有一例,執掌曹魏前期中書事務的孫資、劉放,在魏明帝託孤中發揮重要作用,這才給了司馬懿在魏的第三朝權柄。

而後,司馬懿又憑藉高平陵政變翻盤,徹底走上篡魏建晉之私門大業,並在其子孫手上完成對孫皓、劉禪的收編,可謂成也孫劉、統也孫劉。

而最終東晉的覆亡,又有孫恩、劉裕這一對兒孫劉出現,一個於盧循先後耗盡東晉的江南經濟根基,一個竊取東晉皇權權柄,可謂敗也孫劉。

曹衝之所以對孫資劉放如此上心,正是因為他們的履歷。

孫劉二人的履歷,除過入仕渠道稍有不同外,基本上都是走“霸府僚屬-機要秘書”的路線逐步上升到現在驃騎將軍府幕僚的。

別看他們只是幕僚,但是官職則是驃騎將軍軍師之職,相當於曹操在做丞相時荀彧荀攸的位置。

他們的地位絕對不算低的,尋常人要想站在這個位置上,沒有那麼容易。

首先一點,他們能夠步步升遷,在不是高門的前提下,能力絕對是不差的。

再一點,便是孫資劉放的出身了。

孫資與田豫聯姻,劉放與張華聯姻,都並非與其籍貫所在郡縣的高門大族聯姻,所以二人本身也並非世族高門,甚至可能都不是郡望大族,應屬寒門士族出身。

正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魏晉的“品”不僅僅是道德人品,更是任官資格。

所以,這句話翻過來便可以說成“上品自勢族,下品自寒門”。

可見魏晉寒門並不等於明清寒門,魏晉的寒門並不是指貧寒之人,而是勢族(全國性世族、地方性望族)以外的官僚地主,是擁有任官資格的。

質言之“寒門”在魏晉社會是指那些在地方上未能與世代高官的高門大姓聯姻,甚至連門生故吏關係都攀附不上的中低層官僚地主家庭。

出身“寒門”地主,既是孫劉二人能夠入職驃騎將軍府軍師等秘書機要官職的時代原因,也決定了二人根本就不在河內大族的關系網架設考慮範圍內,不會被關東豪強世家左右,而他們也高攀不到這些世家的高枝。

而且,現在這個兩個人地位雖然不低,但是比起曹衝的來說,絕對是低得可以。

曹衝收服他們,是給他們面子。

而恰恰,他們也是識時務的人,畢竟在後世,他們身處機要多年,能夠屹立不倒,甚至在最後給了司馬懿機會,便是他見風使舵的能力。

在魏明帝曹睿快死的那段時間內,國內風起雲湧,而兩人很好的抓住了機遇,順應了時局。

並非世家大族的出身與久居秘書機要主管人的權位相結合,孫劉二人的特質,其實應當是善於觀察政治形勢、善於謀求自身利益並且擁有最全政治情報的憑藉文書才能、且剛剛實現階級躍升的秘書型官一代。

他們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與豐富的政治情報,可供他們進行利害選擇的主動投機,而不是簡單地被動跟隨某個政治人物的指令。

如若按照曹睿原本的意思來辦託孤之事,曹氏、夏侯氏本就是曹魏王朝的宗室與姻親元勳,主持國政,輔佐幼主本就是其份內之事,且夏侯獻、曹肇似乎與孫劉二人結過樑子,所以曹宇、夏侯獻、曹爽、曹肇、秦朗的曹魏親戚一邊倒式的託孤班底,即便掌權也不會分給孫劉二人更多的政治利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且幼主在上,而皇親國戚全面掌權,皇帝的秘書自然也便比不上託孤之臣的秘書更顯要,孫劉二人便有在其政治生涯的晚年靠邊站的風險。

這種靠邊站在魏晉之際可不僅僅是事關孫劉二人退休待遇的小事,更是事關孫劉二家子孫在日後的世族時代以什麼樣的品次入仕的大事。

質言之,曹魏皇親國戚的全面掌權,不僅不會給孫劉二人帶來任何政治利益的增加,反而會削減孫劉二人乃至其家族的預期政治收益,即便沒有曹丕四友之一司馬懿,孫劉也不會讓曹氏宗親全面掌權。

孫劉二人所力主的曹爽、司馬懿輔政結構對孫劉二人有兩個好處。

其一,司馬懿之所以在聽到訊息後火速趕回洛陽,便是他明白不在場與遲到的政治後果。

孫劉二人在司馬懿不在場時幫了司馬懿一把,便可獲取曹氏宗親姻親所不會給予的政治回報。

其二,曹爽代表曹魏宗室,司馬懿代表曹魏世族,兩者秉政可以達成一種幼主時期的政治平衡,權力不會短時間內向一方傾斜,孫劉二人就依然可以憑藉其豐富的機要經驗在中書監令的位置上獲取政治利益,而不會靠邊站。

不過後來,很顯然是孫資劉放失算了。

從孫劉二家子孫在魏晉之際的政治變遷中的地位流變看,孫家子孫頂多位進太守,劉家子孫僅僅位進越騎校尉、騎都尉、郎中等中低級官職,並沒有進入司馬晉代魏功臣的序列。

可見司馬懿父子似乎並不認為孫劉二人對晉朝的建立有什麼特殊的功勳。

甚至可以說,孫資劉放的子孫,並未受到任何“建晉功臣子孫”身份的加持,並未能實現起家官與仕途的超拔。

畢竟,孫劉二人的功勳往大說可以是參議人選,往小了說僅僅是屢行分內的參議、文書程式。

何況孫劉二人死於高平陵政變之後,不僅未能參與日後的代魏活動,更在政變時處於退休狀態,連政變都沒摻和上,可以說,孫劉二人與魏晉易代沒有半毛錢關係。

不過他們的失算只能說是看人不準。

他們看不準曹爽,他們原以為曹爽不會太草包,在短時間內不至於被司馬懿完勝,可惜曹爽的愚蠢和自大還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他們看不準司馬懿,他們原以為司馬懿會感恩於他們的,畢竟若是沒有他們的話,司馬懿不可能有後面的成就的。

可惜....

鷹視狼顧的司馬懿,對他們沒有絲毫的感謝。

除開看人不準一點,兩人對於時局的把控,絕對是精準的。

而現在的曹衝,就是需要這樣的人才。

畢竟涼州可不小,自己的敵人可不止一個,曹衝不可能分身了。

而他所信任的人中,有能力的還不多,至於那些世家中的俊才,曹衝可不敢講自己的後背交給他們。

如此一來。

曹衝對於孫資劉放就更加渴求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