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曹魏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七章 治本之策,科舉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七章 治本之策,科舉制!

“治本之策不再於殺滅世家,而在於官制格局,在於百姓能否容易的得到書本,獲得知識。”

要明白曹衝這句話,首要的便是要明白在世家是怎麼產生的,知道他是如何產生的,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消滅他們。

曹操之前所言世家產生的原因只是表面上的現象罷了。

要知道世家如何產生,難免要涉及到當時的政治背景時代。

那麼,世家是如何形成的?

這個問題可以追溯豪強是如何出現的。

兩漢豪強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導致的。如功臣世家,外戚,儒學世家,舊貴族等。

結合前輩一些觀點:尊儒使得豪強逐漸和經學儒教相聯絡,累世習經學的結果是累世做官,所謂通經入仕。累世做官的結果是財富(田產)和人脈(門生故吏)的積累。

一些豪族漸漸不滿足在經濟上的富足,不斷要求與政治權利發生密切關係。它們控制鄉舉裡選,出任地方官吏,逐漸形成大姓、冠族,到兩晉,逐漸從豪強跨越至士族,也是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世族絕非敗類,世家的名聲在兩晉時期敗壞,而隋唐之後有了科舉制和便宜的紙張,平民子弟中的人才越來越多,在兩漢三國時期世族從來都是人才最主要的來源。

東漢名士高德在歷史上都是屈指可數,三國時期世族提供的人才質量之高同樣屈指可數。

像網文小說作者一樣屠殺世族就是自取滅亡,孫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文化的壟斷,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而已。

造紙術初級階段,印刷術沒有,大部分是竹簡動物皮紙等,導致文化成本高昂,只有少數富貴人才能學習文化。

而官員選拔不可能找幾個文盲,只能找士族。從而士族越有文化,就越有權利,越有權利就越有文化。

窮人想得到文化只能成為士族的附庸或者門人,成為士族實力的一部分。

社會發展的必然,不以人力而左右。

這才是世家為何會產生的原因。

曹操要想滅殺世家,第一會有很大的風險,一不小心便會將整個魏國搭上去,甚至還解決不了問題。

而且就算曹操將世家全部滅殺了,但是在不到幾十年的時間內,如今的被滅殺的世家又會生根發芽。

滅殺世家本來就不是治本之策,治本之策是曹衝在涼州做的事情。

普及知識。

當一個國家可以選拔的人才不再只有世家中人的時候,世家的勢力才能真正的被消滅。

這個道理是曹衝作為穿越人士才明白的,曹老闆作為這個時代的人,雖然是當世梟雄,但也不會明白這些道理的。

譬如現在曹操便要將世家一網打盡。

對於曹衝說的話,曹操當然不明白,好在曹操也是十分願意聽取意見的,他馬上問道:“倉舒此話是何意,官制與百姓能更加容易獲得知識與消滅世家有什麼聯絡?”

曹衝看著曹操,話也是緩緩說了出來。

“若不是有漢制,官吏如何能夠在一個地方做一輩子郡守,郡守時間做長了,在當地,郡守難道不會有勢力?而這些勢力便是成為世家的雛形。”

曹操點了點頭,這個道理他倒是能夠理解。

“倉舒覺得該如何改制?”

“可以設定太守郡守之職,但是在太守郡守身邊一定要安排一個通判,並且安置縣尉掌兵權,並且三年換一個轄區。”

曹衝建議曹操設定的官制有點像北宋的官制,但不採取北宋中央官制,而是採取北宋的地方官制。

說白了,通判是來監督太守行事的,而縣尉則是掌兵權,也就是說,原本太守擁有兵權政權,在當地一郡中便是土皇帝的存在,但是若是按照曹衝的建議來的話,太守原本的權力就被一分為二,而這兩部分的權力還有受到通判的制裁。

如此一來的話,太守即無法長期紮根當地郡縣,又無法做違規的事情,世家自然無從生根發芽了。

曹衝以為自己的解釋一句夠明白了,曹操卻是眉頭微皺,問道:“何為通判?”

曹衝愣了一下,馬上說道:“所謂通判,便是行監督之事,可以監督太守縣尉,並且直接上書中央。”

被曹衝這樣一解釋,曹操就完全明白了。

這便是減少了太守的權力。

曹操仔細想了一下,發現曹衝的方法確實不錯。

“若是按照倉舒的這個方法的話,世家的問題或許便能夠從根源上消滅了。”

曹衝卻是搖了搖頭。

“僅僅憑藉這個改革官制,是無法讓世家消失的,頂多讓世家慢一點出現。”

“這是為何?”

曹衝笑了笑,說道:“道理很簡單,雖然改變地方的政策能夠改變世家產生的時間,但是在選官上,父王除了選擇世家中人,又能選擇誰?”

“我可以...”

曹操說出這三個字便不再說話了,他馬上明白了曹衝的意思。

“倉舒的意思是,即使分了權,世家依舊在,關鍵便在於開啟民智?”

曹衝點了點頭。

“只有那些寒門,那些良家子弟都能讀到書,都能成才,世家才會真正的衰敗,朝廷不依仗世家,世家自然便沒有了存在下去的意義了。”

開啟民智?

曹操沉默下去了。

“倉舒可知道開啟民智的後果?”

曹操說出這句話,曹衝馬上明白了曹操的憂慮。

在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下,君主掌握著全部的國家權力,是最高統治者。

而愚民的最高水準在於使臣民對君主達到迷信的程度。

由於對凡人難以產生迷信,所以愚民之術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在人民的心目中將君主神化。

其一,君主人種神異化。

早在奴隸制時代,統治者就利用人們對於“神”的崇拜與畏懼,將君權同神權結合在一起。

商周時代的君主稱為“天子”,君主自稱“餘一人”。這種稱呼表明:君主是上天之子,具有人神結合的性質,是凌駕於一切人之上的“人上人”。

神具有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君權就是由神授予的。

君主作為神的子孫、神的代表、神在人間的化身,與神同享尊榮,共執權柄。

“神”是天上的上帝,君主是地下的“下帝”。

君主的統治,也就是神的統治。

如此這般,誰還敢藐視神的權威?誰又能違背神的意志?

這種神權政治的謊言,就是奴隸制時代最早出現的一種愚民之術。

其二,君主人身神秘化。

人種的神異化,使君主處在某種介於人神之間的特殊位置。然而,無論血統來源有著什麼樣的“神異”,都無法改變君主畢竟是人而不是神這樣一個事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於是,愚民之術又要出了新的花招,採用各種手段,為君主人身籠罩了種種神秘的色彩。

君主即便是人,其人身體貌也有異於常人之處。

其三,君主人格神聖化。

神化君主,還需要極力美化君主的人格。

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君主對臣民的精神感召力量。“神聖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長,此天之道、人之情也”事實上,古代君主不僅不可能具備上述美德,而且也不需要

在實際上去追求這些美德。

他們所要做的,僅僅是一番虛偽的表演,只要在臣民心目中造成君主人格神聖完美的假象,就算達到了目的。

對於一位君主來說,事實上沒有必要具備全部的美德,“但是卻很有必要顯得具備這一切品質”。

“要顯得慈悲為懷、篤守信義、合乎人道、清廉正直、虔敬信神”。

儘管君主在政治實踐中“常常不得不背信棄義、不講仁慈、悖乎人道、違反神道”,但應當十分注意,“千萬不要從自己的口中溜出一言半語不是洋溢著上述五種美德的說話,並且注意使那些看見君主和聽到君主談話的人都覺得君主是位非常慈悲為懷、篤守信義、講究人道、虔敬信神的人”

為了維護君主在臣民心目中聖明偉大的光輝形象,任何缺點與過錯都不可能與君主有緣。

每逢天災人禍降臨以後,為緩和人民的不滿與反抗,中國古代的君主們有時也會頒佈“罪己之詔”,做一番輕描淡寫的自我檢討。

其目的是十分明顯的,即所謂“罪己以收人心”.不過,真正實質性的罪責,絕不能由君主來承擔,往往是由臣屬來替代君主承受的。

於是,在政治鬥爭的舞臺上,便出現了“替罪羊”的角色。

曹操若是給魏國的百姓開了民智,那麼後果會是怎樣的?

皇帝也是人,真不見得多高明,也不見得多麼睿智,只是天下的能人太少,不符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規範的能人,要麼在監獄裡,要麼就在地獄裡。

剩下的能幹活的還都是經過了皇帝特有的訓練,讓他們腦子裡只有皇帝,國家就是皇帝,為皇帝幹事情就是為國家做貢獻。

而老百姓,則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為了一日三餐直不起腰,抬不起頭,就如現在的房子和房價,一畝三分地,夠他們幾代人勞作的,即使這樣,三代貧農還是到處可見,其實這並不意外,國家,不,皇帝壓根就沒想讓你吃飽,你就不可能吃飽。

除此之外,你能幹什麼?你能想什麼?

現在的我們可以透過網路瞭解點東西,要是古代,你指望老百姓能知道皇帝長什麼樣麼?

皇帝是聰明人,見過世面的大人物,而老百姓,三代在一塊地裡幹活,都沒把一家人養活的窮人,更確切地說是愚人,就如被蒙著眼睛,只管拉磨的驢,從來沒想過為什麼自己就是個驢命,他們根本就不會想,一旦想了,那就不好了。

這也是為何從夏商周開始歷代統治者便希望愚民的原因。

若是因為要除掉世家,反而讓更可怕的敵人出現,這絕對不是曹操想要看到的場景。

“倉舒可明白若是開啟民智的話,或許會有更大的禍患出現?”

開啟民智當然有這樣的風險。

但曹衝要的不是完全開啟明智。

以這個時代的印刷技術,想要普及書籍實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即使曹衝將活字印刷術給發明出來,也是如此。

而後世已經給曹衝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了,那便是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在如今世家昌盛的時代自然很難實行起來。

但那也是之前了,若是曹老闆能夠將世家安排得明明白白,科舉制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世家被殺了一茬當然會長一茬,但也意味著朝堂短時間內沒人能夠阻止科舉制的實行。

如此一來,在寬鬆的政策下,平民百姓一定會為了做官瘋狂讀書,不出二十年,世家便不再是主導朝堂的力量了。

而主導朝堂的力量來自於寒門,來自於良家子弟,來自於普通百姓。

變相的,也握在最高統治者的手上。

曹衝馬上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說出來。

初次聽到科舉制這樣的東西,曹操臉上開始顯露出驚詫之色,緊接著,曹操露出了極為興奮之色。

其實在很久之前,曹操還未成為九州共主之前他便很是忌憚世家的力量了,但是苦求不得限制世家的方法。

最後他搞出的招賢令,唯才是舉正是為了選舉出一些寒門子弟來掣肘世家。

但很顯然,招賢令雖然有些效果,但沒有達到曹操預想到的效果。

不然曹操也不會假病來對付世家。

其實說起來曹操對付世家也是為了後來者。

若是連曹操都無法左右世家,那麼作為後來者要想對付世家那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這一點從後世的曹丕就可以看出來了。

曹丕自然也知道世家的威脅,但是為了坐穩皇位,曹丕不得不與世家交易,甚至搞出了九品中正制這種東西來討世家的歡心。

今夕的曹操不同後世的曹操,後世的曹操並沒有統一天下的威勢,自然不敢對天下世家下手,但是他現在是天下共主,自然可以對世家下手,這也是曹老闆的底氣所在。

“若是有科舉制的話,二十年之內,確實可以將世家消滅於無形之中。”

曹操贊同了曹衝的兩個方法。

此時曹操看向曹衝的眼神有些奇怪

欣慰,又有些痛心。

欣慰自然是曹衝的能力,而痛心,則是痛心他有兩個如此出色的兒子,一時間讓他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為何袁本初一個出色的兒子都沒有,而孤的兒子卻有這麼多出色的呢?

第一次,曹操為自己兒子的出色感到煩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