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08之鋼鐵雄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論

8月17日,這時的東京正被一層揮不去的陰影籠罩著。

當然,普通的東京市民或許還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可如果他們往駛過的汽車裡瞅一眼的話,就會發現坐在裡面的政府官員臉上盡是陰霾。

“混蛋,混蛋,居然損失這麼大,加藤友三郎和加藤定吉這兩個混蛋都該切腹!!!”

在大正天皇的御前海軍大臣八代六郎將手裡的電報撕的粉碎,而其他的政府官員也都面色沉重的在那裡竊竊私語著。

八代六郎剛剛撕碎的電報,就是加藤友三郎和加藤定吉聯名發揮的損失報告,在損失報告上除了頭兩次空襲中損失的“比睿”號、“三笠”號、“石見”號、“薩摩”號、“八雲”號和“高千穗”號以及一個驅逐艦編隊外,還附加了第二次空襲結束後,第三次空襲時遭到的損失…

第三次空襲…

第二次空襲的結果雖然不盡人意,但不管怎麼說也擊沉了日軍的一艘戰列艦。和那艘沉沒的戰列艦相比,國防空軍在航彈和魚雷上的消耗簡直不值一提。

所以在返航補充好燃料和彈藥後,國防空軍的轟炸機編隊再次飛臨了剛剛發動空襲的那片海域。

而在轟炸機編隊反抗時,負責指揮遠征艦隊的加藤友三郎也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將遠征艦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在空襲當中儲存完好,或者說相對比較完好的艦艇。另一部分則是受創較深,已經無法挽救的…

加藤友三郎做出這個決定也是迫於無奈,因為轟炸機群的往返速度太快,艦隊剩餘的艦艇在繼續一起行動的話,只會讓整個艦隊都墮入深淵當中。

這個時候到不如讓兩個艦隊分開,然後讓受創較深的那支去做“誘餌”,這樣一來另外一支艦隊生存下來的機會也能大一些…

加藤友三郎的決定很殘忍,但卻是唯一同時也是最合理的解決辦法。

所以當轟炸機群趕到時,他們只在海域附近發現了受創較深行動不便的棄子,而加藤友三郎所率領的殘餘主力則是在向旅順港的方向逃竄著。

丟失了加藤友三郎的蹤跡,飛行員們的惱火自不必說。

在巡視了幾圈還是一無所獲後,轟炸機群只能將自己的怒火宣洩在,步伐蹣跚,正緩慢向日本本土返航的殘餘艦隊身上。

於是不久後,在海軍大臣八代六郎手中那份電報上,除開剛開始的名單外,又新增了如下幾個名字…

“鞍馬”號戰列巡洋艦、“磐手”號裝甲巡洋艦、“音羽”號、“利根”號、“秋津洲”號等三艘二等巡洋艦,以及一個半的驅逐艦編隊…

或許真的是什麼天照大神保佑,在損失了四艘戰列艦後,日本海軍這次損失的只有“鞍馬”號這麼一艘舊式戰巡艦。要是在損失了四艘戰列艦後,再損失上那麼一艘,哪怕是日俄戰爭時期日本人從俄國人手裡俘獲的老式戰列艦,恐怕八代六郎都要吐血,而不是在大正天皇的面前發瘋了。(鞍馬號是鞍馬級裝甲巡洋艦的首艦,該級艦共兩艘,分別是鞍馬號和伊吹號。1912年8月兩艦艦級變更為巡洋戰艦即戰列巡洋艦,該級艦標準排水量為14626噸滿載排水量為15595噸,火力為2座四一式305毫米L/45炮。值得一提的是,該級艦的建造只用了6個月的時間,據說是為了對抗英國“無畏號”開工4個月就下水的記錄,所有工人都停休加班所致。)

若是換了往常,看到八代六郎,甚至是大隈重信這幅模樣,恐怕陸軍大臣岡市之助都會樂的幾天都合不攏嘴,可是現在…

“損失實在是太大了…”

看著八代六郎有些瘋癲的樣子,岡市之助嘆了口氣。

就算陸軍和海軍的矛盾再大,他也清楚這次的事件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那些裝甲巡洋艦、二等巡洋艦和驅逐艦也就算了,可四艘戰列艦和兩艘戰巡艦?這已經是日本海軍三分之一的主力艦了。尤其是被擊沉的“比睿”號戰巡艦,那可是連英國海軍也為之側目的主力艦。

如今一炮未發居然就被支那人的“玩具”給擊沉了,不要說八代六郎了,就連岡市之助這個陸軍大臣也有種想要吐血的感覺。

不過就在海軍大臣八代六郎還在那裡發瘋的時候,一旁的大隈重信卻沉聲道。

“好了,八代君,在陛下面前要注意儀表…”

雖然在座的人都知道,大正天皇發出“鶴音”的機率究竟有多小,不過在聽了大隈重信的話後,八代六郎還是乖乖的閉上了他的嘴巴。

畢竟不管怎麼說,大正天皇都是他們效忠的物件——————那些將大正天皇視作智障的政客們除外。

等到八代六郎恢復了平靜後,大隈重信才面帶憂色道。

“本來我們已經為了獲取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做好了準備,然而中國人卻做出了出乎意料的事情讓我們遭受了意想不到的損失…”

說著大隈重信看了一眼八代六郎,想讓他這個海軍大臣坐下解說。

只不過這時的八代六郎還沒有平靜,最後沒有辦法,只好讓海軍參政官早速整爾道。

“早速君,你來說明一下吧。”

“是。”

說著早速整爾站出來道。

“根據我們和黑龍會提供的情報,這次襲擊遠征軍艦隊的是支那剛剛成立的空軍部隊,目前軍部對這支新成立的部隊還沒有太過詳細的情報。不過根據我們的情報,眼下在山東的應該就是這支部隊的全部主力了…”

“………那…”

大蔵大臣,同時也可以看作是財政大臣的若槻禮次郎開口問道。

也無怪他會這麼問,要知道現在日本還是個負債國,在財政上相當緊張,而一艘大型戰艦的價格動輒就是上千萬日元。而今才剛開戰兩天,海軍就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主力見,要是在這麼繼續下去的話,他這個大蔵大臣也就不需要再當下去了。

而在聽了若槻禮次郎的話後,早速整爾苦笑著道。

“閣下不需要這麼擔心,我承認支那人的空軍確實很厲害,這次我們的損失也的確很大,但下次的話,支那人再想拿到這樣的戰績,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了…”

“哦?”

若槻禮次郎的臉上寫滿了不信。

不過早速整爾卻繼續道。

“根據加藤中將傳回來的情報來看,在第一次遭到襲擊,同時也是損失最嚴重的那一次。當時遠征艦隊正在龍口灣內停泊,因為並沒有料到支那軍會發動這種攻擊,所以無論是遠征艦隊還是岸上的遠征軍都毫無防備。正是因為這樣,所以第一次遭到襲擊的時候,遠征艦隊才會遭受巨大的損失。

而到第二次襲擊時,加藤中將率領遠征艦隊中還能活動的艦艇駛離海灣,稍後艦隊雖然被支那空軍追上,不過在進行了簡單的機動規避後…”說到這裡早速整爾解釋了一下。“就是在規避魚雷時進行的規避動作。”

在座的雖然各方面的都有,不過日本是個島國,而且是個重視海軍的島國,所以在座的各位很快就明白了早速整爾的意思。

而在看到在座的人都明白自己的意思後,早速整爾繼續道。

“在做出了簡單的規避動作後,艦隊在遭到襲擊時被擊中的機率大大降低,在整個襲擊當中,雖然有不少戰艦受損,但沉沒的只有一艘在第一次襲擊當中就已經負傷的“薩摩”號,根據加藤中將傳回來的情報,當時“薩摩”號遭到了十餘家支那飛機的圍攻,在被至少命中了三枚魚雷和五六顆炸彈後,已經是越來越慢的“薩摩”號戰列艦才沉到了海底…”

“至於隨後的第三次襲擊,因為當時支那空軍攻擊的目標是負責擔當誘餌的艦隻,所以沒有分析的必要…”

說著早速整爾繼續道。

“根據以上情報進行的初步分析,支那空軍的飛機,雖然對帝國海軍擁有很大的威脅,但是命中率極低,除非是像第一次襲擊時那樣,海軍的艦艇都是停滯不動的,不然的話只要稍作機動,被命中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而且除開支那空軍投擲的魚雷外,其投擲的重型炸彈只能使艦艇喪失戰鬥力,還無法擊沉大型艦艇…”

“這麼說支那空軍的威脅很低嘍?”

“不,恰恰相反…”

“雖然機動規避的確能降低艦隻被命中的可能,但久守必失的道理相信在座的諸君也都明白。帝國和支那不同,對支那來說,無論是炸彈還是魚雷都是廉價的,浪費多少都不要緊,只要有一枚能夠命中就可以。可是對帝國而言,哪怕是被擊中一枚,都將會對帝國,對海軍,對天皇陛下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所以下官建議,在想出應對的方式之前,盡量減少遠征艦隊靠近支那沿海的機率,避免遭到支那空軍的襲擊可能進而減少損失…”

除了大正天皇外,在座的幾乎都微微的點了點頭。

不過稍後,大隈重信卻開口道。

“早速君,你覺得如果帝國也開始組建空軍的話,究竟需要多久才能擁有像中國空軍一樣的戰力…”言語間,大隈重信的眼中很是閃爍了幾下。

瑕不掩瑜,雖然現在的空軍的確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他的優點也是無法掩蓋的,尤其是像國防空軍裝備的重型轟炸機…

當然,聽了大隈重信的話後,也有一些人不以為然,不過這些人幾乎都是大艦巨炮主義的推崇者。而且如果想讓飛機,或者說是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在海軍中的位置,也至少需要20年時間才有可能…

在大正天皇的御前,大隈內閣很快就做出決定。

在想出應對國防空軍的辦法前,遠征艦隊如非必要絕不靠近山東沿海。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擊敗在山東的國防軍,顯然只能依靠陸軍了。

看著其他人或期盼或憂慮的目光,岡市之助拍著胸脯保證,哪怕沒有海軍的協助陸軍也可以獨立擊潰支那軍隊。

只是有了海軍身上發生的事情後,在大隈等人的心上還是蒙上了一層陰影。

尤其是大隈本人,更是開始考慮為在山東半島的神尾光臣多派一些援軍上去。免得在山東的遠征軍再次遭到慘敗。

不過這種和懷疑陸軍能力沒什麼區別的想法,最後卻被驕橫的岡市之助斷然拒絕了。

“請閣下放心,在山東的神尾君一定能為大日本帝國爭取新的榮耀的…”

——————————

在東京還在檢討著龍口灣遠征艦隊的損失時,英美等列強國家也在為國防空軍取得的戰績而感到震驚。

“日本帝國海軍的慘痛失敗?!”

“空中時代的終止,海上時代的終結?”

不怪英美等國的報紙上會取這樣的標題,實在是日本遠征艦隊在龍口灣的損失太過慘重。

四艘戰列艦,兩艘戰巡艦,還有為數不少的巡洋艦和驅逐艦…

前前後後全部相加的話,在龍口灣日本海軍至少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主力艦,更別提那些負傷需要整修的艦隻了。

如此戰績,偏偏算是過去從沒有人重視過的空軍做的…

在龍口灣發生的一切都傳播開後,很快便有許多國家蜂擁而至,想要看看在龍口灣發揮作用的“空軍”究竟是什麼樣的。

這裡面除了伊裡亞.穆羅梅茨轟炸機的起源國俄國外,也有法美等國,不過最迫切的還是英國和德國。

前者是當今世界的海上霸主國,後者則是想要挑戰霸主的第二強國…

兩者,都很想知道空軍的奧秘…

尤其是德國,雖然德國的公海艦隊號稱世界第二,而且也的確有著世界第二的實力。但每個人都知道,如果是正面硬碰的話,公海艦隊絕不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對手。所以,德國人必須另闢捷徑。

而這個捷徑,就是剛剛在龍口灣創造出奇蹟的空軍…

——————————

與列強的震驚相比,對龍口灣獲得的戰果國人只是感到振奮。

多少年了?已經有多少年中國沒有享受過對外戰爭的勝利了?

在過去每次戰爭最後的結果都只是慘敗,然後便是割地賠款。有幾次的情況到是好一點,但也是不敗而敗。如今對手雖然只是東洋鬼子,但好歹人家東洋人也是列強之一。能在戰場上給予東洋人重創,這的確是一件讓國人振奮的事情。

再加上新政府成立後的諸多氣象,不少國人甚至已經開始覺得,這是中國崛起的預兆。

所以到最後在北京、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街頭上,不止是那些熱血學生,就連一些普通的市民也了上來。慶祝國防軍在山東獲得的勝利,而嚴光在國內的威望,也因為這次的勝利登上了頂峰。

“不過大總統,要不要發份電報提醒一下蔡總參謀長,讓他千萬不要因為龍口灣的勝利而大意輕敵…”

在參加完了國會大樓對戰事的詢問後,一名陸軍的將領建議道。

而回到辦公室的嚴光聽了他的話後卻搖了搖頭。

“放心吧,別的人我不敢說,不過松坡的話是絕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大意輕敵的…”

對蔡鍔,嚴光還是很有信心的。畢竟在他的手下,有名將風範的也就那麼幾個人,而蔡鍔絕對是其中最有本事的一個。

事實上因為沒有經歷過庸醫誤診的事情,眼下的蔡鍔在身體狀況上比歷史上的他強出了不止十倍。這也是嚴光會重用他的原因之一。

不過說實在的,雖然嚴光對空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當他看到徐天川發回來的電報時也是一愣。畢竟國防空軍在龍口灣取得的戰果,已經不能用驚人來形容了。

區區六十多架伊裡亞.穆羅梅茨轟炸機就能擊沉、重創這麼多的主力艦,要知道,這些主力艦裡隨便湊出來一艘,其造價都要多於這一個大隊伊裡亞.穆羅梅茨轟炸機的全部總和。

不過嚴光也清楚,能獲得如此戰績究竟是多麼的偶然。

如果不是當時尚是清晨,如果不是日本海軍根本沒有料到會遭到這樣的襲擊,如果日軍能在自己的軍艦上多裝一些防空武器裝備,恐怕國防空軍都不會獲得如此大的戰果。

甚至在空襲的過程中,空襲部隊全軍覆沒,這也不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這個時代的飛機實在是太脆弱了,而且在進攻手段上也相當的簡單,哪怕只是普通的哈奇開斯機槍,也能對這些飛機造成足夠的威脅…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只是空軍的話,想讓英國人注意到我們,甚至是重視我們的話終究還是差了點。而且現在歐洲戰場上雖然協約國和同盟國打的激烈,但不打上個一兩年的話,也不可能會出現油盡燈枯的局面………果然,最後還是需要一場陸上戰爭來證明我們的實力…”

這麼想著,嚴光看向了遠方。

而在山東,在帶著一個師的部隊抵達萊陽後,蔡鍔也開始了最初的部署工作。

至於在北京某些人擔心的輕敵問題,這些從來都沒有在蔡鍔的心裡出現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沒錯,在得知龍口灣發生的事情後,蔡鍔也很吃驚空軍發揮的威力。不過他很清楚,現在的國防軍還沒有輕視日軍的資格。蔡鍔曾經在日本留學,很清楚日軍的作戰能力。

沒錯,在單兵裝備上國防軍的確要強於日軍,但是在單兵素質上,日軍卻要遠高於國防軍。而且和過去所面對的北洋軍不同,在擁有高於國防軍素質的情況下,日軍很多時候都只能用悍不畏死來形容。

所以蔡鍔必須謹慎,不然的話不但辜負了嚴光對他的信任,一世英明也將毀於一旦。

“眼下因為空軍龍口灣大捷的緣故,舉國振奮。在這種時候我們決不能失敗,你們明白嗎?!”

坐在萊陽臨時司令部內,蔡鍔看著十多名肩膀上閃爍著金星的將領冷聲道。而在聽了蔡鍔的話後,這些將領也都一個個的站起來回答道。

“明白!”

“很好…”

看著將領們這麼有精神,蔡鍔滿意的點點頭。

稍後蔡鍔拿出了一份電報,然後擺在了眾人的面前。

“根據軍情局探得的情報,日軍並沒有在黃縣等著我們找上門去,而是在黃縣龍口灣留守了一個旅團的兵力後,主動的找上門來。”說著蔡鍔笑了笑道。“看來日本人是想找回在龍口灣丟掉的場子啊…”

聽蔡鍔語氣輕鬆的這麼說,司令部內的這些個將軍也都一個個哈哈的笑了起來。

說起來在開戰前,雖然如蔡鍔這樣的人都比較輕鬆,但是還是有不少人心理上相當的沉重。畢竟不管怎麼說,在國力上日本都要強於中國,而且是強出了至少一截。

這個並不是胡說。

在海軍和陸軍上的差異也就不用說了,單說財政收入。

19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時滿清政府的財政收入是三億兩白銀,也就是五億多銀元。

因為辛亥革命後,全國一片亂局的緣故,所以近兩年來中國的財政收入一直都維持在五億銀元上下。而1913年,也就是大正元年,日本政府的歲入決算卻是687,392,480日元…

摺合銀元的話,就是六億八千多萬銀元,稍微差一點就是六億九千萬。而到了1914年後,也就是大正二年,日本政府的財政收入則達到了721,975,484日元,也就是七億兩千萬多萬銀元…

和同時期的中國相比,在財政收入上日本至少多出中國兩億銀元…

一個是“小小”的日本,另外一個則是“大大”的中國,兩者的差距如此之大實在是令人汗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