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08之鋼鐵雄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二章 攻佔澳大利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一十二章 攻佔澳大利亞

日本人對他們佈下的水雷陣抱有很大的期望,畢竟反水雷是一項非常麻煩的工作,而依著他們在海面上佈置的那些水雷,在他們看來中國人想要將它們清理乾淨至少也需要幾天的時間。

然而讓日本人吃驚的是,中國人居然祭出了破雷艦這樣的武器。

破雷艦,這種兵器在二戰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還是出現在他們的德國盟友的手中,所以日本人到也不是特別的陌生。

只不過中國的破雷艦,明顯要和德國的破雷艦有許多的不同。很簡單,德國的破雷艦是由商船改造的,而國防軍的破雷艦則是又軍艦改裝的。基本上都是靖海級這一類的老舊軍艦,在拆除掉了上面的武器和其他一些系統後,填充好填充物然後才投入使用。

由於國社政府成立三十多年,這期間建造了成千上萬的各型軍艦,而且在這些軍艦退役後實行了封存措施,因此在國內的海軍基地當中,哪怕直到今天也依然封存著相當數量的各類艦艇。

所以並不像德國一樣,中國卻是在用能夠作戰用的軍艦來充當破雷艦。

而在這些破雷艦的面前,日本人的水雷卻是一顆顆的被引爆。

最終在清掃掉了所有的水雷後,早已準備多時的登陸部隊開始直接進行登陸。

搶灘作戰執行的很順利,畢竟多年的戰爭對日軍造成了嚴重的減員,尤其是那些有經驗的老兵。

至於裝備什麼的,到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等經說過,澳大利亞的資源相當的豐富。

在後世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3,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5477美元,排名世界第6,在2000萬人口以上的國家中排名第1,遠高於美國,英國等其他主要英語國家。澳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長期靠出口農產品和礦產資源賺取大量收入,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

澳大利亞的氣候比較乾燥,近70%的土地是旱地,草原平坦遼闊,適於大面積發展畜牧業。在牧區,經常可以看到成群放養的羊群和牛群。“羊比人多”是澳大利亞的真實寫照,澳大利亞原本沒有一隻羊,十八世紀後期,歐洲移民第一次帶了29只綿羊進入澳大利亞。由於澳大利亞草原的條件良好,氣候乾燥,適於綿羊生長和繁殖,到了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綿羊數量增加到6000萬之多。

澳大利亞地處中低緯度區,受海洋氣候影響。地勢平坦遼闊,草原面積遼闊,牧場分佈廣、規模大、地廣人稀,機械化程度高。澳大利亞工業的現代化造就了現代化的大牧場;地下水資源豐富,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在2011年,羊的數量約在1億7000萬只左右,澳大利亞的羊只數量佔全世界總數的六分之一,羊毛產量世界第一,人們形象地稱澳大利亞是一個“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9/2010年度,農牧業產值274億澳元,佔國內生產總值2.1%。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菜籽、棉花、蔗糖和水果。2009至2010年財政年度,小麥產值48億澳元,大麥14億澳元,羊毛19億澳元是現代混合農業——水稻綿羊業。

澳大利亞不僅國土遼闊,而且物產豐富,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是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儲量3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採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佔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三分之二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

可以說,就算和日本人曾經佔領過的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再加上印度部分地區的總和相比,澳大利亞也絕對不會遜色,尤其是在某些資源上甚至還能勝出許多。

因此澳大利亞對日本的助力的確是很多,尤其是和中南半島等地區不同,那些地方只是原材料的出產地而已,可算是澳大利亞卻是完全的不同,因為在澳大利亞這裡有著他自己十分全面的工業設施。

早在二戰爆發前,澳大利亞自己就已經能夠自行設計和建造近萬噸的重型巡洋艦了。由此可見澳大利亞的工業實力如何,因此在澳大利亞開掘的資源只需要在本地提煉就行了,完全不需要像其他地區一樣,必須將資源送回到日本本土才行。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澳大利亞本土的日軍裝備十分的優良。

事實上日本人能夠用這麼短的時間,設計並且批次成產專門應對VX毒氣的防護衣,也是因為澳大利亞自身有著相當的工業實力…可惜,裝備不等同於戰鬥力,所以在損失了相當部分的老兵後,雖然這些新兵們的武器明顯要比其他地區的士兵強上許多,但是達爾文和布里斯班等城市還是很快就淪陷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隨意雖然城市戰是一種比登陸戰更加適合守防的作戰方式,但是日軍也沒能在城市地區堅持多久。

城市是戰爭的舞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有40%的戰爭發生在城市和大的居民區;二戰後美海軍進行的250多次對外軍事干涉中,有90%涉及到了城市;車臣戰爭中,俄軍90%的傷亡發生在攻打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市區的作戰中。當今全球城市化趨勢加快,目前世界61億總人口中,有29億人生活在城市,到2030年,城市人口將達49億。城市的安危得失將成為戰爭勝敗的重要標誌。未來的軍事行動將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城市地區將成為21世紀的主戰場。

戰場環境異常複雜,利“守”不利“攻”,城市作戰中,防守一方可以利用高大的建築物和四通八達的地下工程設施,構築堅固的堡壘;可在市區內大量設定地雷和各種障礙物;可以居高臨下,以點控面,進行觀察和狙擊;可以利用樓房、街區,組織交叉火力。而對進攻一方來說,常常需要攻堅奪點、短兵巷戰,加之地形、敵情不明,易遭敵伏擊和冷槍射擊。1980年代以來的幾場城市作戰,進攻方都付出了沉痛的代價。比如,1994戰鬥隊形易被分割,利“小”不利“大”。

軍隊現有的技術裝備主要是針對一般地形作戰設計的。在一般地形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優勢的軍事技術,在城市作戰中將大大削弱。城市作戰面臨的是不規則的、複雜的作戰環境。大範圍偵察定位系統、空中火力、遠距離火力,在有防護、偽裝和隱匿的城區,其看得遠、打得準的優勢很難發揮。例如,1993年10月,進人摩加迪沙市區的美軍,雖然擁有絕對的技術優勢,但面對艾迪德民兵武裝的襲擊,也只能進行“步槍對步槍”的作戰,其高技術裝備幾乎無用武之地。經過一夜激戰,美軍丟下了18具屍體狼狽撤退。這起事件直接導致了美國政府決定從索馬利亞撤軍。

當然和美國人在索馬利亞地區的損失相比,索馬裡人的損失顯然要更加龐大…幾乎美國人每丟下一具屍體,索馬裡人都婿就要丟下十倍甚至百倍的屍體才行。

然而由於日本人自身的問題,國防軍卻是在沒有付出多少代價的情況下就佔領了澳大利亞…————————————————————

在佔領了達爾文和布里斯班等地區後,國防軍並沒有做太多的遲疑,因為這個時候在夏威夷的日軍已經能夠快要抵擋不住美軍了,所他們必須要要儘快的佔領整個澳大利亞,以求在美國人抵達前造成既成事實。

於是在攻下了哦三座城市後,剩下的部隊也在繼續向其他的區域擴張著。同一時間,國防軍也從登陸部隊當中分出了一些來,向著澳大利亞的其他一些守備並不是很嚴的港口發起登陸戰。

對於國防軍來說,這些地方距離像悉尼和墨爾本等一類的重要城市實在是太遠了,所以國防軍也就沒有將他們列入目標。

不過現在…

既然原有的目標已經達成了,那麼在達成現在的目標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登陸戰是海上戰爭的一種樣式,是指海軍艦艇部隊協同陸軍部隊,在空軍的支援下,進攻敵人沿海地區的海上戰役。登陸戰役目的是為了奪取登陸場,奪取島嶼和海峽區域。登陸戰是一種複雜的海軍戰役,有眾多海軍艦艇參加。

不過現在既然目標只是一些薄弱的目標,到也不需要如此…在將原有的登陸部隊分成數十份後,大批的部隊開始分別對一些沿海的港口和城鎮發起登陸作戰。

而另一批已經抵達布里斯班的部隊,則是開始向悉尼推進著。

至於另一方面的日本人?雖然因為得到了澳大利亞這個工業基地的關係,澳大利亞的日本部隊在裝備上要相當的好,甚至在大量的部隊被消滅後,剩下的部隊裝備越來越好了。

可是戰鬥的經驗,卻不是裝備就能彌補的。

所以當國防軍的裝甲部隊出現在悉尼城外的平原上時,很輕易的,就擊潰了日軍派出的阻擊部隊——————這裡也需要感謝一下數量龐大的滾裝船部隊,正是由於有這麼多的滾裝船存在,所以才能將大量的裝甲部隊運抵澳大利亞。

要知道,目前最大型的滾裝船可以擁有者一次運輸一個裝甲旅的能力,換句話說運送一個裝甲師也不過只需要兩艘而已。

而如果是摩托化師或者是機械化步兵師的話,一艘大型滾裝船就已經足夠了…因此此時此刻,在澳大利亞的土地上有著數量眾多的裝甲部隊存在著,而面對這些裝甲部隊,日本人卻是根本沒有阻擋的力量。

更何況日本人也沒有足夠的兵力。

要知道,為了能夠拿下整個澳大利亞,這次國社政府可是出動了差不多三百萬的兵力,而日軍在澳大利亞也不過才二百萬的兵力而已。

雖然三百萬對二百萬,一方是攻方一方是守防,看上去兩者的差距看上去似乎也不是那麼大,但是實際上日本人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地。

因此大概半個多月的時間後,悉尼已經落入了國防軍的手中,等到一個月後,墨爾本也跟著落入了國防軍的手中。

而當墨爾本淪陷的時候,雖然這個時候依然有些城鎮還在日本人的掌控下,但是澳大利亞卻基本已經是屬於中國的了,這點哪怕是英美也是無法否認的。

因為作為一個人口稀少的國家,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三座城市,已經全部都屬於中國的了。

另一方面,雖然澳大利亞落入中國的手中,對英美來講是一件很不爽的事情,但是對澳大利亞人來講卻不一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雖然澳大利亞再次被佔領,讓不少的澳大利亞人感覺有些不爽,但是對他們來說,能夠從日本人的統治下脫離始終是一件好事。

而且有一點很重要,要知道在日本人統治澳大利亞的時候,他們可是真的不拿澳大利亞人當人看呢。

尤其是澳大利亞的婦女,有不少都成為了日軍的慰安婦,不少的慰安婦甚至還被送往了日本本土和朝鮮,去讓那裡的將士們也嚐嚐鮮。

因此澳大利亞人對日本人可說是恨之入骨,如今中國人能夠解放他們澳大利亞人自然是十分感激——————當然,肯定不會像亞美尼亞人那樣感激。

畢竟當初國防軍可是從土耳其人的屠刀當中,解救了亞美尼亞人。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中國的新的諸多領土當中,亞美尼亞人才會是最乖巧,同時也是最支援中國的存在。

澳大利亞人雖然很感激國社政府,但是顯然無法像亞美尼亞人一樣。

不過嚴光和宋鼎寒等人也從來沒有這麼想過就是了,在國防軍徹底佔領了澳大利亞,並且消滅或俘獲了澳大利亞上的全部日軍後,英國、美國和已經流亡的澳大利亞政府正是對中國政府提出了交涉,要求中國政府將澳大利亞交還給流亡的澳大利亞政府。

當然,措辭並不是十分的強硬,而且澳大利亞政府也做出了承諾,只要國社政府願意將澳大利亞交還,澳大利亞願意付出一定的代價,甚至和中國簽訂一些條約也可以。

不得不說這些條件還是很誘人的,不過嚴光卻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所以最終他還是回絕了澳大利亞政府的提議,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個新的澳大利亞政府出現了…在澳大利亞的領土上,一個由國社政府支援的,奉行著國社主意的澳大利亞新政府出現了。

很理所當然的,這就是國社政府支援的傀儡政府。

畢竟不管怎麼說,現在中國和澳大利亞都是盟國,就那麼明目張膽的吞併掉盟國的領土,對中國而言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先弄出一個傀儡政府出來,多少也算是一種解決的辦法。

至於等到戰爭結束後,這個傀儡政府是否還需要存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對於這點,英美也很清楚,因此對中國的舉動英美顯得十分的震怒,只可惜這個時候美國人還被擋在夏威夷,而英國人則是壓根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威脅國社政府對澳大利亞的統治。

所以雖然他們不斷發出措詞極為強硬的言論,但是對改變眼下澳大利亞發生的一切卻一點作用都沒有。

而就是在這個時候,歐洲戰場上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