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五章——鐵血王國(2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五章——鐵血王國(23)

面對普魯士人兇猛的追擊,聯軍主帥薩爾特科夫作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下馬跪倒在地,舉起雙手,當著大家淚流滿面地乞求上帝幫他擺脫這場災難與絕境,把他的士兵從確定無疑的死亡中拯救出來。聯軍上下對佔據的悲觀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雖然薩爾特科夫對戰局的悲觀使之做出這樣的舉動,但是這種舉動非但並沒有削弱俄軍的戰鬥力,這些質無文的虔誠農奴士兵,被他們所信任和熱愛的“父親彼得·謝苗諾維奇”(薩爾特科夫的父名彼得·謝苗諾維奇)這一舉動給打動了,薩爾特科夫的這一舉動,為俄國的士兵增添了勇氣和信心。

在聯軍炮兵陣地火力掩護下,在俄軍主帥薩爾特科夫所加持的光環下,在昆格龍特谷地的有利地形下,俄軍逐漸站穩了腳跟,開始和普軍進行血腥的拉鋸戰,俄軍步兵單腿跪地,不斷射擊,一排倒下去,又一排補上來,前赴後繼,決不後退。有些人成排地倒下,象被打死的人那樣讓普魯士兵從自己身上邁過去,然後躍起從背後向他們射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雙方在昆格龍特谷地殺得難解難分,屍骸遍地,流血漂櫓。在普魯士步兵與俄軍步兵刺刀見紅的時候,腓特烈的騎兵也麼閒著,也從側面發起了進攻。在騎兵的進攻過程中,先後兩位騎兵指揮官受傷離開戰場,先是騎兵將軍塞德利茨受傷被抬出戰場,第二任騎兵指揮官符滕堡親王又受傷撤出戰鬥。眼見騎兵在這一點遲遲打不開缺口,第三任騎兵指揮官普拉滕將軍決定換一個地方,看看能不能收到效果。在下午五點左右,普魯士騎兵打算來個大迂迴,整個繞過俄軍的陣地,然後從後方發動襲擊,想要前後夾擊,擊潰俄奧聯軍。這個想法沒問題,是非常的好,但是實際上實現不了,因為在迂迴路線上要經過之前說過的那一片池塘,雖然這些池塘沒水了,但是質地還是非常鬆軟,根本承受不住戰馬的踩踏,結果普魯士騎兵一到這,就趴了窩。當騎兵失去了機動性之後,那就是活靶子,比步兵要好打得多。於是聯軍的大炮一個勁兒的照著這些騎兵頭上招呼,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餓奧騎兵乘勢在炮火掩護下反攻,普軍騎兵抵擋不住,大敗奔逃,普軍騎兵慌不擇路,甚至衝擊了還在堅持的普軍步兵陣型,緊隨其後的俄奧騎兵揮舞著馬刀如同海嘯般帶著千鈞之力砸了下來,普軍步兵很快就步了騎兵的後塵,整個普軍陣形大亂。俄軍趁勢發起全線反攻,普軍崩潰,大敗虧輸。

面對戰場上出現的戲劇性變化,就連之前對戰局最悲觀的俄軍指揮官都拋卻了一切戰前的悲觀預計,其中,俄軍前統帥費爾摩爾終於放下了一直緊握的望遠鏡,長舒了一口氣,微笑著對其他軍官說道:“軍官先生們!祝賀你們勝利了,徹底勝利了!”

相較於俄軍慶祝勝利的歡樂氛圍,腓特烈所面對的環境則是另一個極端了,大批的潰兵從腓特烈身邊跑過,曾經軍轉筆挺,神采飛揚,不可一世的大軍已經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骯髒不堪的軍裝,是驚慌的神情,曾經愛惜如同生命的武器被隨意丟棄,是曾經的秩序蕩然無存,所有的人都在逃命,都在大喊“趕快逃啊,俄國佬過來啦!”他們已經被打垮了。腓特烈站在潰兵中間,舉起一面海因裡希親王團團旗,大聲呼喊:“若你們還是勇敢的戰士,就來跟隨我!”但是,沒有一個人響應他,此時的腓特烈,似乎已經不是他們的王了。

無奈之下,腓特烈不得不選擇跟隨敗兵一起,開始逃跑。腓特烈的逃跑之旅那是波折不斷,九死一生,他的戰馬都被打死了,就連腓特烈本身都是死裡逃生,要不是那顆射向腓特烈胸部的子彈正好打在他的金質鼻菸盒上,就沒有後來的事了,歷史上也就不會有屬於普魯士,屬於腓特烈的奇蹟。

戰役到晚上才最終結束,這場戰役,完全摧垮了普魯士的軍隊,原本50000人的大軍,還留在普魯士身邊的,只有3000人。逃離戰場的腓特烈,又動起了自殺的念頭,並且讓軍隊向他的侄子,也是普魯士王國的繼承人腓特烈威廉二世宣誓效忠,這是真的打算撂挑子不幹了。他在戰敗當晚這樣寫道:“我將無法在這樣殘酷的命運中生存下去。它的後果比起失敗本身還要糟糕。我沒有任何資源,並且坦率的說,我認為一切都已喪失。我不應當在我的國家毀滅後繼續苟活。永別了!”

世上總是這樣,有人哭,就有人笑。這邊腓特烈都想自殺了,俄軍那邊高興得都快找不著北了,俄軍的主帥薩爾特科夫興奮的連假髮都歪了還全然不知,他手底下的那群軍官們顯然也沒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他們都被這場輝煌的勝利驚呆了,原本以為自己就要大敗虧輸,只是希望輸得別那麼難看,結果沒想到上帝給了自己這麼一份大禮,自己非但沒有戰敗,反而把差點團滅了普魯士軍隊。在一群將軍們的簇擁下,薩爾特科夫向女沙皇報告了戰局:“女皇陛下!請不要對我軍的重大損失感到驚訝!普魯士國王是絕不會廉價出售勝利的。”

雖然戰後腓特烈只剩下了3000人,但是等到第二天,有彙集了20000多的敗兵,讓腓特烈的兵力達到了30000人左右。這樣一來,讓腓特烈多多少少恢復了一些信心,最起碼不在想著自殺了。雖然這場戰役造成的損失沒有那麼慘,但是整體情勢對於腓特烈而言,那真的是沒有更糟,只有最糟了,除了西線之外,東部戰線和南部戰線已經崩潰,奧地利的大軍和俄國的大軍將可以毫無阻攔地衝到柏林城下。腓特烈覺得一切都已經結束了,甚至準備在柏林堅守並戰死,準備和明朝一樣“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但是,就在腓特烈已經做好了在自己的最後一站中,像一位真正的戰士一樣轟轟轟烈的以死殉國。但是這時候,局勢出現了變化。

俄軍向著直接進攻柏林,趕緊結束戰爭,而奧地利則認為我們現在應該進攻西里西亞,把西里西亞從普魯士的魔爪中解救出來。最後,因為兩軍之間意見不合,最終分開了,俄軍開始向東撤離,而道恩將軍則趁著普軍回援,薩克森守備兵力空虛的時間,果斷出擊,進攻德累斯頓。守城的將領本來是一位腓特烈的忠實親信,這時也覺得大勢已去,9月5日遂不顧命令開城投降,連備受腓特烈信任的親信將領都對普魯士的時局充滿了悲觀的情緒。

這時的腓特烈,正帶著援軍在前往的德累斯頓的路上,結果半路上就聽到了這個訊息,得,德累斯頓也不用去了,自己還是老老實實的到自己的過冬營地吧,於是把部隊帶到了弗賴堡冬營地。經過一切儘可能的手段來增加軍隊,此時腓特烈的手中的部隊恢復到6萬,開始和道恩將軍對峙。

不過腓特烈還不願老老實實呆著,總想著給道恩將軍找點事,當時正值隆冬時節,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冷,比以前都要冷,雙方的補給都非常的困難。腓特烈決定讓自己的這位老對手更難點,派出芬克將軍率一個軍1萬5千人穿插至敵後,破壞道恩的交通線,順便也打打秋風,蒐集點糧草。結果老謀深算的道恩元帥,表面上不動聲色,暗中派出3萬2千奧軍離開大營,這些人幹什麼去了,就是去招呼芬克將軍了。這支大軍分三路悄悄包圍了芬克的部隊,在雪地裡發動奇襲,11月20日下午,芬克全軍投降,奧地利僅損失934人。

眼見自己的企圖被破壞了,但是腓特烈表示這都不叫事,他又派出了一支破壞交通線的支隊,然後又被道恩將軍教育了一盤,兩場下來,普魯士有損失了20000人。腓特烈好不容易才湊起來的部隊,又沒了三分之一。這樣的零散損失,是腓特烈所承受不起的。

雖然腓特烈接連被打臉,但是奧地利人也不好過,道恩的軍隊也在16天裡被凍死了4000人,奧地利和普魯士都在忍耐,而陪著他們忍耐的,還有法國,法國不但在歐路上被費迪南親王打得節節敗退,在海上打不過英國的皇家海軍,在殖民地也連連失手,被英國佔領了很多海外殖民地。這讓法國而吃不消了,和每個法國人一樣,路易十五也感到戰爭太多了,他想和平,可是腓特烈二世卻不想割讓西里西亞,他還想著光榮的和平。

1759-1760年的冬天,大概是腓特烈最困難最絕望的一段時間,為了擺脫這種絕望的狀態,腓特烈發瘋一樣的徵調和訓練部隊,好為1960年最好準備。雖然經過腓特烈的努力,普魯士軍隊的人數達到了11萬,看上去不少了,但是這點人還不如奧地利的道恩將軍率領的部隊多。當一個人處於一種危急狀態中,可能會讓觸發人的靈感,或者說是腓特烈想在世界上留下更多的痕跡,整個冬天,除了訓練軍隊之外,他還在寫作和出版詩集。腓特烈的這一做法,讓我想起了英國詩人西格夫裡·薩松一句詩: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時間終究會過去,腓特烈該如何面對新的一年的局勢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