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三章——戰爭之神拿破崙(1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三章——戰爭之神拿破崙(12)

在對俄國熊頻頻揮舞著橄欖枝的同時,也和奧地利唇槍舌劍,決定趁著馬倫哥戰役的大勝,取得一個有利於的和約,並讓奧地利退出戰爭,雙方與1800年的10月份開始談判。但是英國人不可能放任不管,俄國走了,如果奧地利也走了,這不就剩我老哥一個了,這可不行,就在法國和奧地利在談判桌較勁的時候,英國人又開始向奧地利揮舞手中的英鎊。當然,英國人無私的援助只可能是給予自己的朋友,如果奧地利站到了拿破崙這一邊,那這美好的200萬英鎊的鉅款就要和奧地利說拜拜了。

在英國人的“威逼利誘”之下,再加上奧地利確實也是不甘心,維也納宮廷不願向法國過多的讓步,這讓拿破崙很惱火啊,你們這群人還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看來還是得用鐵與火讓你們清醒清醒。在11月5日,拿破崙宣佈取消法國和奧地利之間的停戰狀態,命令法軍在萊茵戰場和義大利戰場同時開始進攻。

奧地利也不甘示弱,決定跟法國人比劃比劃,結果奧地利技不如人,在萊茵戰場和義大利戰場連吃敗仗,每戰皆墨,法國的大軍直指奧地利本土。維也納宮廷被法軍教訓了一頓,被打得鼻青臉腫的奧地利終於認清了現實,老老實實的跟法國簽訂了和約。在1801年2月9日,法奧雙方簽訂了《呂內維爾和約》,法國的國界推進到了萊茵河,萊茵河成了法國的天然疆界,低地也成了法國的,而且也承認了在拿破崙刺刀下催生的、在大炮下庇護的內阿爾卑斯共和國。

現在,奧地利也被迫簽訂了城下之盟,現在反法同盟就只剩下英國老哥一個了,英國一看這你們都走了,就剩我自己了,我,我,法國,咱倆講和吧。在1802年3月27日,法國和英國簽訂了《丫眠和約》,英法兩國罷兵休戰。

但是,套用法國元帥福熙評價一戰之後簽訂的條約:這不是和平,這只是二十年的休戰。這句話用在法國和反法同盟之間也是適用的,不過時間可就不是20年這麼長了。

拿破崙在給了法國人民最想得到的和平之後,他在法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利用和平的時機和法國人民對他的狂熱的支援,拿破崙加緊掌握到手的權力。透過恢復羅馬教會在法國的地位,舉行投票讓自己成為終身執政的一系列的手段,拿破崙在通往帝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到最後,拿破崙稱帝的野心,簡直就成了第二個司馬昭。也就是在拿破崙積極謀求帝位的時候,他和他手下的將軍第一次產生了隔閡,很多忠於共和政體的將軍在心中產生了芥蒂。

拿破崙除了緊鑼密鼓地為稱帝做準備,也用他高超的政治才能統治著法國,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拿破崙法典》。拿破崙晚年自己回憶: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40場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勝利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們所忘卻的,他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作為一個最傑出的統帥,被稱為戰神的英雄人物,他最驕傲的、最認為應該留給後世的,不是他的戰爭,而是他的法典。

《拿破崙法典》,主要指《法國民法典》,也指拿破崙稱帝執政期間制定的所有的法典,包括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1806年的《民事訴訟法典》,1807年的《商業法典》,1808年的《刑事訴訟法典》和1810年的《刑法典》。這些法典鞏固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有利於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確立法國資產階級統治秩序的法律化的表現,為資本主義世界奠定了立法規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拿破崙自從霧月政變當上了第一執政之後,到他最終戴上了皇冠,這之間用了五年的時間。但是拿破崙這個皇帝跟其他國家的還不一樣,因為他頭上的皇冠,是法國人民給的,而不是繼承。拿破崙這個皇帝,是法國人民經過投票選出來的,法國人民以壓倒性多數的優勢擁護拿破崙成為自己的皇帝。在5月18日,參議院正式批准“法蘭西共和國把全權委託給一個皇帝,他的稱號是法蘭西人的皇帝”。皇帝要上班那肯定是少不了一個儀式,表明我上班了,公司裡一個領導頭天上班,還得有一個party,更何況皇帝。最終,拿破崙決定在1804年7月15日舉行自己的登基加冕儀式。

話說之所以選在了7月15這一天,據說是因為拿破崙為了節省時間,用他的話來說:使我堅決反對重建天主教信仰的就是從前有那麼多的節日要紀念。一個聖徒紀念日就是一個偷懶日,我不喜歡那樣,因為百姓必須幹活才能活命。我同意一年4個節日,不能再多。如果羅馬的大人老爺對此不滿,他們盡可以離開。皇帝的登基當天是需要進行慶祝的,而天主教是需要做禮拜的,7月15日這一天剛好就就是週日,然後就二合一了。

拿破崙得到皇冠的過程跟其他國家不一樣,加冕儀式也不一樣。他並沒有像之前的國王一樣虔誠地跪在教皇面前宣誓,然後教皇將皇冠帶在頭上,而是另外一種形式,一種顛覆了當時人們心中觀念的形式。在加冕禮當天,所有嘉賓雲集,教皇在那拿著皇冠等著的時候,這老兄出去打獵去了。據說他好像給忘了這事了。拿破崙這麼心大,不代表別人也這麼心大,在別人提醒之後,拿破崙才想起來今天好像是自己加冕的日子,然後趕緊飛馬趕回來,趕到了加冕的地點,他跳下戰馬,直奔教皇而去,然後在教皇和其他人驚訝的目光中直接把皇冠拿過來然後戴在了自己的頭上。並對教皇說從今以後,你聽我的命令。

當年那教皇都傻了,按程序應該是拿破崙過來向我施禮,然後跪在我的面前,我念一段嘰裡咕嚕的東西,然後我拿起皇冠來,戴到你的頭上,然後說這是上帝賦予你的權力,你要保護宗教、保護教皇,應該是你聽我的命令才對,怎麼過來改成我聽你的命令了呢?這教皇也慫點,直接就答應了。既然拿破崙比教皇還大,那皇后約瑟芬的加冕就沒有教皇什麼事了,教皇的活讓拿破崙給幹了。是拿破崙給他自己的皇后加的冕。第一帝國的建立是在1804年。

第一共和國是在1792年的9月21日建立,等到了第一帝國的時候,第一共和國就正式的gameover了。

在這之前,拿破崙還是法蘭西第一執政的時候,他還做了個兼職,當了那個內阿爾卑斯共和國的總統。現在拿破崙成皇帝了,這個總統的頭銜也該換換了,他最終如願以償地戴上了義大利鐵王冠。這個新添的王冠同樣也是經過內阿爾卑斯共和國議會們討論決定的。

拿破崙加冕成義大利國王的行為讓一個國家感覺自己受到了成噸的傷害,這個國家就是奧地利,因為義大利本來是義大利的後花園,是近幾年才被法國給打得被迫放手的,原本成立一個共和國奧地利就已經忍不了了,現在拿破崙居然還成了義大利的國王!你要成了國王那讓我奧地利怎麼辦?!是可忍孰不可忍!奧地利一怒之下,加入到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在英國和法國簽署的《亞眠和約》,最終證明它的效力只有14個月,在1803年5,英法兩國戰火又起。等到奧地利加入之後,第三次反法同盟正式形成。

面對嚴峻的形勢,拿破崙原本想的是征服一直跟自己作對的英國,為此,他建立了一支龐大的艦隊,並且聯合自己附庸國西班牙的艦隊,為自己登陸英倫作保障。最終,法西聯合艦隊和大英帝國皇家海軍之間,爆發了一場大戰,這就是海戰史上著名的特拉法爾加海角大戰。

我們來看看實力對比,法系聯合艦隊參戰軍艦41艘,英國皇家海軍參戰軍艦33艘,指揮官分別是法國的維爾納夫和英國的納爾遜。這納爾遜就不用說了,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海軍將領之一,在英國人心目中認為他是影響英國歷史最大的100人中他排在了第9位,而法西聯軍的指揮官是名不見經傳的維爾納夫,一查這人是誰呢,是法國軍事院校的一位教授,換言之,相當於戰國時期的那位趙括,紙上談兵的那種。維爾納夫率領41艘軍艦和納爾遜的33艘軍艦一番大戰,結果是法西聯軍一艘軍艦沉沒,21艘被俘,英國人一艘船都沒損失掉,還淨賺了21艘。英國人在付出了1666人傷亡的代價的同時,法西聯軍付出的代價是13781人,將近10:1的戰損比。毫無疑問,法西聯軍慘敗,英國大獲全勝。法國人唯一可以引以為驕傲的戰果是什麼,那就是把納爾遜給做了,納爾遜勳爵死在了戰場上。當英國的傳令兵飛馬跑回到倫敦的時候,向大家宣佈特拉法爾加海角大戰的訊息的時候,他不知道該先宣佈那個好消息還是先宣佈那個壞消息。“我有兩個訊息,一好一壞,你先聽哪一個”這句話就是從這出來的。最後他們說先聽好消息,“我們打敗了法國人!”大家激動地手舞足蹈,但是那只是一個逗號,就在大家群青歡呼的時候,逗號後半句出來了“我們失去了納爾遜勳爵!”瞬間石化了,瞬間凝固了,所有的歡樂似乎都已經無足輕重了。在今天的英國首都倫敦,有一個特拉法爾加廣場,在這個廣場上矗立著一個高聳入雲的羅馬式立柱,柱子頂端站立的是納爾遜勳爵的雕像。所有的人,從任何角度都需要仰視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富勒在他的《西洋軍事史》上明確提到:無論從那個方面來說,特拉法爾加海角大戰都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會戰,它對於歷史具有廣泛的影響。它把拿破崙征服英國的夢想完全的擊碎了,一百年來的英法海上爭霸戰從此告一結束。它使英國獲得了一個海洋帝國,這個維持長達一個世紀以上。特拉法爾加海角大戰時英國走向海洋霸主道路上的三次大戰中的最後一場大戰,第一場大戰是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戰役,第二次是17世紀的三次英荷戰爭,打敗了海上馬車伕荷蘭,最後就是19世紀初打敗法國的拿破崙。對於英國人來講,納爾遜勳爵的死重於泰山。當拿破崙得到大戰訊息之後,沒有暴怒,也沒有失望,他只是讚歎地說:納爾遜勳爵的確是一個偉大的人物。現代海軍的帽子上,都有兩條黑色的絲帶,這絲帶就是由納爾遜而起。在納爾遜死後,英國進行國葬,並且下令讓海軍所有官兵在帽簷後面加掛兩條黑色的絲帶作為祭奠。納爾遜勳爵在英國海軍中的地位太高了,就算是到了時間,士兵們還是不願去掉黑紗,英國政府尊重士兵們的意願,正式下令以後的帽簷上統一加上黑紗。在這之後,其他國家的海軍紛紛效仿。

拿破崙海上敗了,但是陸上就沒有人能夠攔得住拿破崙的腳步,他即將在戰爭史上留下炫目的榮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