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宗教改革(1)基督教的起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章——宗教改革(1)基督教的起源

科爾特斯的遠征只是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西歐征服新發現地區的代表,科爾特斯們用他們的刀劍和狡詐征服了一塊又一塊地區,並榨取當地的財富。當一船又一船帶血的黃金運到歐洲刺激當地經濟發展的時候,一場思想風暴也爆發開來,並迅速席捲中歐和西歐,這場思想風暴就是宗教改革。

那宗教改革到底是何方神聖?

百度百科: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

高中歷史課本:傳播和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復甦了的人文主義,將西歐人從長期的基督教神權統治下解放出來,為啟蒙運動的到來做了思想上的準備。互動百科認為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會的壟斷地位,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並對後來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

互動百科:宗教改革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統治,新教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並對後來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重大影響。

維基百科:加強了民眾的民族意識和國家的精神凝聚力,促進了歐洲政治、經濟方面的進步。

宗教改革只是一場宗教制度上的改革,為什麼就會有這麼高的評價?又是解放思想,又是發展經濟,又是推動政治。要是咱們中國的佛教也進行一場改革,也會有影響,但也就是上個報紙頭條,對我們的生活肯定產生不了大的影響。歐洲的宗教改革之所以能對歐洲社會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這還得從基督教說起。

基督教自公元1世紀誕生於巴勒斯坦地區,源自猶太教。在公元元年的時候,耶穌誕生了,至於出生的時候有沒有像我國史書中記載的那些著名人物一樣”紅光洩地、滿室異香“什麼的我也就不知道了,至於為什麼恰好是公元元年出生,沒什麼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基督徒們為了紀念耶穌,就把耶穌出生的那一年定為了公元元年。耶穌是猶太人,當時猶太人基本上都信猶太教,耶穌在猶太教的氛圍中長大,也是一名虔誠的猶太教徒。耶穌也是一個文化人,在長大後就開始在會堂教誨世人知識、傳播天國的福音,不但如此,耶穌還是個醫道行家,給人看病基本就是藥到病除。耶穌不但學識淵博而且還能治病救人,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信任耶穌所說的話。在耶穌在各地的會堂中傳教的過程中,陸續收了西門彼得、安德烈等十二個“跟班”,他們就是大名鼎鼎的耶穌十二門徒,而聖保羅在耶穌死後創立了基督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聖經》中說,耶穌是神的兒子,而且給出了種種現象和事實做證,但是是否真實我不作評論,反正當時的耶穌以及他的信徒們都信了,但是這件事他們只是在私下裡說,沒有公開。在大約公元28年的時候(我實在沒找出具體時間),耶穌終於向世人宣佈:我是神的兒子,是所有猶太人的國王。這一下可就捅了馬蜂窩,讓猶太教的世俗權貴和教宗們(就是猶太教的首腦)感到十分驚恐和憤怒,你要是神的兒子,是國王,那我們成什麼了?要是人們都跟著你走了,那我這個教宗不就成了孤家寡人?最可恨的居然還有那麼多人信了他的鬼話!不行,得滅了他這個“異端”分子。猶太教教宗和世俗權貴們就開始抓捕耶穌,並且開出了高額的懸賞。之後的故事大家可能就知道了,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猶大為了獲得懸賞出賣了耶穌,達芬奇的名作《做後的晚餐》則是依次為背景創作的。

當時的猶太權貴們在耶穌死後終於長出了一口氣,“異端”終於被消滅了,用句流行的話“又是和平的一天啊”。但是他們高興的太早了,雖然耶穌死了,但是他的思想被他的門徒們保留了下來,雖然一直受到猶太權貴的打壓,但是就如同巖縫中發芽的種子一樣,頑強地生存了下來。當時早期的基督教主要由兩個人率領,以伯多祿為首的一群人堅持在耶路撒冷及其周圍進行生活和傳教活動,那些不堪忍受迫害的基督徒則逃往各地,他們把他們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傳教當中。在外地,基督教的傳教情況很好,許多外邦人都皈依了基督教,但是堅持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則還得在宗教壓迫的水深火熱之中生活,直到猶太戰爭的爆發,才改變了這一局面。猶太戰爭是猶太人為了反抗羅馬的統治而爆發,至於猶太人怎麼又和羅馬人扯在一起,則需要從之前說起。

猶太人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區在公元前63年之後就成為了羅馬的地盤,羅馬人用他們舉世聞名的羅馬軍團征服了他們。當時的羅馬對新征服的地區採取行省制,跟我們國家的省差不多。每個行省都會交由一名總督管理,總督則掌管著該行者的政治、經濟、軍事的全部大權,可以說在其任期之內就是一個“土皇帝”,生殺予奪,一言而斷。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是很勤勞、聰明、能幹的一個民族,他們能創造大量的財富,佔據美國大半經濟的猶太資本集團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現在強盛、發達的以色列則是更好的明證。所以當羅馬帝國征服巴勒斯坦、設立巴勒斯坦行省之後,當時的羅馬高官們為了巴勒斯坦總督的位子可是搶破了頭,那可是個香餑餑啊。於是,歡天喜地當上羅馬總督的迫不及待就跑到巴勒斯坦去了,這可是有任期的,多耽誤一天就指不定多少錢就沒了,一想到有越來越多的錢跟自己說“拜拜”了,就恨不得立馬一個閃現就到了巴勒斯坦。而到了巴勒斯坦之後,就恨不得把整個巴勒斯坦刮地皮颳得天高三尺。羅馬人不但透過巧取豪奪刮地皮搜刮當地人的財富,而且還瞧不起猶太人,其實這也很正常,自古以來,有多少征服者能夠像對待本國人那樣對待被征服地區的人的。

《水滸傳》上所描寫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對於猶太人來說同樣適用,繁重的課苛捐雜稅和官吏的暴虐無道激起了猶太人的強烈不滿,在公元66年,羅馬的猶太省總督弗洛魯斯的胡作非為和暴行就像是一顆火星,點燃了積壓已久的猶太人的怒火。既然你不讓我活,那我也絕對不會讓你好過!爆發了轟轟烈烈的猶太民族大起義,史稱猶太戰爭。雖然猶太人勇敢頑強,悍不畏死,但是戰爭是靠實力說話的,遵循的是冰冷的戰爭規律,最終,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城破,羅馬人一把大火燒燬了這座美麗、雄偉的城市,城內的百萬猶太人除少數人之外也成了耶路撒冷城的殉葬品。

猶太人起義失敗,耶路撒冷城破雖然給猶太人帶來了深重的苦難,也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們終於再也堅持不下去了,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活動逐漸沉寂下來。

雖然在外地傳教的信徒們開始的情況比較好,但是他們所宣揚的教義卻與當時羅馬的宗教政策格格不入。羅馬是多神教文化,主張寬容並蓄,你信你的,我信我的,彼此互不影響,沒準大家信奉的神明在天上沒事還湊上一桌麻將。這對於基督教來說理應是個好消息,你傳教就傳吧,我們又不管你。但是,凡事都怕一個但是,基督教的主張是一神教,認為整個世界就一個神,那就是耶穌,其他的那些亂七八糟的神啊鬼啊什麼的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只有耶穌是真的救世主。基督教的出現,可以說是給羅馬帝國出了道題,我就是一神教,不服打我啊。你找打打你就打你,羅馬帝國二話不說,掄起屠刀就上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