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章——斷裂的房子(1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章——斷裂的房子(10)

為了剝奪黑人的選舉權,保守勢力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比如他們在選舉的時候故意把投票地點設定在遠離黑人居住的地方;然後在路上製造點障礙,比如藉口施工封鎖道路啊等等。如果黑人們突破重重阻礙,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來到投票點的時候,你以為他們就沒招了,那你就圖樣圖森破了,他們會在選票上大做文章,要麼給黑人們發假選票,要麼故意發放種類繁多的、難以選擇的票,魚目混珠之下,來混淆黑人選民的辨別力,監票人基本上也是一夥的,也不管這事。如果黑人們分辨能力特別強,煉出了火眼金睛,能夠分辨出真假,能夠從繁雜中找出真的選票,但是還有最後一關等著黑人們,那就是白人們的暴力恐嚇。這一關關的闖過來,真正能夠投票、實行自己選舉權的黑人往往十不存一甚至百不存一了,許多社群的黑人根本就沒辦法投票,黑人選舉權名存實亡。

好不容易甚至流血犧牲才爭取來的的權利,黑人們肯定不願就這樣拱手再送出去,黑人們為了自己的權利進行了不斷的抗爭,建立了自己的黑人組織,比如黑人勞動騎士團,全國有色農*盟等。大家有沒有注意一個點,那就是這些組織中都有一個名詞,那就是農民,也就是這些組織的主要組成者是由農民組成的,因為黑人們在這之前是奴隸,內戰之前文盲率在95%以上,絕大部分黑人們除了種地之外啥都不會,在結合之前說到的那種類似於農奴的佃農制度,可以想象,黑人們的實際生活是沒有很大的、實質上的提高的。

雖然黑人們進行了積極地鬥爭,但是相對於保守勢力來說,他們的實力太小了,雖然滿腔熱血,但是事實的發展是按照冰冷的法則去發展的,黑人們的努力成效並不大。除了積極反抗之外,也有很多黑人選擇了消極反抗,我惹不起你,我總躲得起你吧,很多人不顧當局的禁令,大舉遷移到西部,遷到了堪薩斯等地,史稱“黑人大遷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黑人的反抗鬥爭遭到了白人種族主義者更加瘋狂的報復。1890年,密西西比州的制憲會議透過了一條關於選舉權的州憲法修正案,不是每個選民都能夠投票了,如果想投票是需要達到一定標準的,首先選民必須交2美元的人頭稅,這是經濟方面上的要求,大家想一想,好多黑人都是農民,而農民基本上都欠債,連債都換不上,怎麼還有錢去交什麼人頭稅。如果真碰上能交上錢的,那還有第二招,選舉權是神聖的,為了保證每一張選票能夠更好地發揮出原本的意義,選民已經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只有經過文化測驗並且達標的人才能夠進行選民登記。這下黑人們就該罵街了,因為內戰之前的黑人文盲率是95%以上,就算之後在重建的時候建立了公立學校,讓黑人孩子能夠免費上學,但是究竟能有多少黑人能上學這還要打一個問號,所以,根本就沒幾個人能透過那個所謂的文化測試。在這兩大招之下,絕大部分黑人被排斥在了選舉大門之外。據統計,這項規定剝奪了1223000名黑人的選舉權,而白人喪失選舉權的只有11000人,而且別人還說不出什麼來,憲法修正案是保證了所有人的選舉權,我沒反對啊,而且我定的法律是一視同仁的,一看,不止黑人,連白人也給禁止了。

密西西比州的修正案開了一個邪惡的案例,南部其他州一看,可以啊,來,我們也這麼幹,開始紛紛效仿,有的州甚至還進行了發揚。1895年南卡羅來納州透過了一個類似的憲法修正案時,還附加了兩年居住期和以及300美元財產的限制。1898年路易斯安那州更是別出心裁地制定了一項“祖父法案”,規定凡是在1867年享有選有權的成年男子及其後代得以免除教育、財產及納稅的限制而行使選舉權,否則的話無權參加選舉。很顯然,1867年時沒有任何一個黑人在路易斯安那州享有選舉權,因而等於將黑人從選民冊上一筆勾銷,剩下的自然就是白人了。

黑人的選舉權因此受到了極大的限制,1896年時的路易斯安那州曾有130344名黑人註冊參加選舉,可是等到1900年,也就是“祖父法案”推出僅僅兩年之後,在選民冊裡的黑人就只剩下5320名黑人了,差不多為二十四分之一。而在密西西比州,大約只有17個黑人中僅有1個人還具有選舉資格。

在剝奪黑人選舉權的同時,種族隔離的做法在南部各州廣泛蔓延。其中,最早制定了類似法律的是田納西州,1870年,該州曾透過法律禁止種族間的通婚。在5年之後,更進一步制定了第一個“吉姆克勞”法,“吉姆克勞”是歧視黑人的蔑稱,“吉姆克勞”法也就是對黑人的歧視性法律。1881年,田納西州規定鐵路公司要給黑人設立專門的車廂,黑人必須在指定的車廂就座,不得進入白人的車廂。在鐵路之後,在學校、在飯店、在酒吧、在影視劇院等等公共場所開始實行種族隔離。到後來,當時城市中的電車也被實行了種族隔離,使得黑人們在市內交通中也受到了限制。

種族隔離法在普萊西訴弗格森案之後達到了一個頂峰。在1892年6月7日,具有八分之一黑人血統的荷馬·普萊西故意登上東路易斯安那鐵路的一輛專為白人服務的列車,根據路易斯安那州1890年透過的相關法律,白人和有色種族必須乘坐平等但隔離的車廂。根據該條法律,普萊西被認定為“有色種族”,遭到逮捕和關押。於是他將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告上法庭,指責其侵犯了自己根據美國憲法第13、14兩條修正案而享有的權利。但是法官約翰·霍華德·弗格森裁決州政府有權在州境內執行該法,普萊西最終敗訴,以違反隔離法為名被判處罰金300美元。普萊西接著向路易斯安那州最高法院控告弗格森法官的裁決,但該法院維持了弗格森的原判。弗格森最後在1896年上訴到了最高法院,希望大法官給出個解釋。5月18日,最高法院以7:1的多數裁決: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並不違反憲法第13和第14修正案,因為“隔離但平等”並不意味著對黑人的歧視,而只是確認白人和黑人之間由於膚色不同而形成差別。

普萊西訴弗格森案,實際上確認了種族隔離政策的合法性,自此,黑人的身上又多了一層枷鎖,種族隔離政策不僅使得南部政治處於一種不公正的狀態下,而且延續了一個世紀之久。

在一個種族主義猖獗、黑人社會地位每況愈下、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的南部社會,黑人的出路究竟何在?廣大的黑人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鬥爭,除了直接鬥爭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布克華盛頓以及他所開展的塔斯可基運動。

生於1856年的華盛頓是一個弗吉尼亞州奴隸家庭的孩子。他深信透過職業教育和體力勞動,黑人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就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懷著這樣一種信念,在1881年,他在亞拉巴馬州辦起了一座生機勃勃的塔斯可基師範工業學院,開始了塔斯可基運動。

他的思想主張主要有兩點,一個主張教授黑人農業知識和手工藝,並有步驟地發展黑人的商業結構。他的第二個主張則是對當時普遍存在的種族歧視,黑人們應該採取忍讓的態度,順從比反抗更有利,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黑人的鬥陣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

在1895年,華盛頓在亞特蘭大的棉業展覽會上發表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演說,在這次演說中,他提出了“就地汲水”的號召,黑人不用想著向非洲移民或者與白人相抗衡,而是儘量利用現有條件改善與白人的關係,透過忍耐來獲得自身地位的改善。也在告訴白人,要充分利用黑人的勞動力,而不用去吸引千里之外的歐洲移民。

他的這篇演說立刻就受到了一致喝彩,不但白人支援,而且也給了黑人們的生存帶來了一線希望和出路。在華盛頓的影響下,黑人從事專門技藝及工商業的日益增多,到了19世紀末,黑人已經從事了難以計數的各種類型和各種規模的商業。

南部的社會環境雖然工廠不是很多,工業不是很發達,但是南部有著豐富的礦藏和林木資源、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以及廣大面積的棉田。大批商人、企業家開始投資南部,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南部鐵路的建設。內戰期間,拜謝爾曼所賜,南部的鐵路受到了相當大程度的破壞,當戰爭結束的時候,南部各州基本上就沒有能用的鐵路了。但是,到了1890年,南部新舊鐵路加起來已經達到了27655英里,其中,僅1880年到1890年這10年之間,南部各州的鐵路里程就增加了135%,到了19世紀末,南部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鐵路網,連線了所有的主要城鎮。

中國有句老話,要想富,先修路,鐵路的不斷建設,鐵路網的不斷建設,為南部經濟注入了活力,大批礦區被開發出來,大批林木也被源源不斷地採伐,原來的棉花加工業和紡織業再次興盛,菸草加工業也興盛起來。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南部城市的發展,城市更加繁榮。

雖然南部各州取得了這些令人矚目的進展,但是在總體上來說,南部仍然落後於其他地區,雖然南部的工業取得了發展,但是還是處於搖籃時期,南部工業在1900年佔全國工業和資本的比例依然沒超過在1860年內戰前所佔的比重,南部的發展還需要走一段很長的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