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一章——俄國的蛻變(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一章——俄國的蛻變(4)

錫諾普海戰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倫敦和巴黎,而且在政府有意的引導和故意妖魔化俄國的情況下(在英國,錫諾普海戰甚至被渲染成了錫諾普屠殺)。在聽到這樣的訊息之後,兩國人民表示忍不了了,俄國人真是太可惡了,居然如此殘忍,政府做得對,就應該用軍隊教訓教訓他們!兩國民意高漲,強烈要求政府採取行動。

錫諾普海戰的勝利,是俄國在戰略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英法兩國不可能坐視不理。在1854年1月,英法艦隊進入到了黑海,為土耳其運輸船隊護航。英法艦隊是一支龐大的艦隊,英國人派來的艦隊中,有主力艦11艘,而法國人擁有的更多,有14艘主力艦。在這些戰艦上,裝備了更多的艦炮,其中,超過百門大炮的軍艦,就有8艘。英法艦隊比俄軍艦隊有技術優勢,是風帆和蒸汽聯合動力,機動優勢非常明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俄國人對英法艦隊駛入黑海、並且還幫助自己敵人的做法表示非常生氣,在一個月之後,也就是1854年2月6日,俄國宣佈與英法兩國斷交,作為英法聯合艦隊駛進黑海的回應。但是英國還是想著能不打就不打,能在談判桌上取得的東西,最好就別動刀動槍。在2月10日,英國的和平代表團抵達了俄國,開始作最後的努力,希望能化干戈為玉帛,但是,奈何雙方的分歧很大。俄國沙皇一方面又垂涎於奧斯曼土耳其的地盤,恨不得一口給吞進肚子裡,但是另一方面,真的是跟英國和法國一齊開戰心裡沒底。可是吧,雖然沙皇尼古拉沒底,但是也不願意讓英國人嚇唬一下,就偃旗息鼓,他這樣回答的英國特使:你們不要以戰爭威脅我,而我可以依仗柏林和維也納。表示你有法國,而我也是有兄弟的,英國你可要考慮開戰後的後果,鬧不好可就是有一次全歐洲的大亂鬥。但是,法國人是堅定站在了英國這一邊,而普魯士和奧地利對於俄國的態度,那可就不是這麼鐵了。普魯士在1850年俄國在普奧爭端中袒護奧地利時,就已經滿腹牢騷了,既然俄國不願意幫普魯士,那普魯士為什麼要為跟自己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巴爾幹而為俄國火中取栗呢。而俄國雖然曾經支援過奧地利,但是奧地利對俄國的態度就非常耐人尋味了,沙皇尼古拉萬萬想不到的是,在幾個月之後,自己曾經力挺過的奧地利會在背後捅自己一刀。但是現在,沙皇還是覺得自己是能一戰的,在21日,俄國政府正式宣佈與英國和法國進入到了戰爭狀態。

俄國被迫以70萬兵力與擁有約100萬軍隊的同盟國進行戰爭,在軍事技術裝備方面遠遠落後於西歐諸國。戰鬥在幾個戰區同時展開。

英國的戰爭機器還是轉得很快的,在俄國宣戰之後的第三天,也就是1854年2月23日,英軍的第一批部隊就已經登上了前往土耳其的運輸船。

在2月27日,英法兩國向俄國發出了最後通牒,如果俄國在4月30日之前撤離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否則的話,那我們兩個可就要動真格的了,那戰爭可就不是這麼容易就能停下來的了。但是沙皇表示老子又不是嚇大的,置之不理。英法一見俄國這是鐵了心要在戰場上見真章了,於是在3月12日,同奧斯曼土耳其結成了同盟。在3月19日,法軍的陸軍也開始登船前往土耳其。一天之後,俄國跨過了多瑙河。法國和英國分別在3月27日和3月28日相繼對俄國宣戰。當時歐洲的額三大列強一齊登場,預示著這場戰爭的規模將不是小打小鬧,而是一個血腥的殺戮場。

在英國哦宣戰一個星期之後,4月5日,英國“紅衫軍”在加拉波利登陸。英法聯軍源源不斷的登陸,並開始向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進發。但是,英法聯軍在還沒碰上俄國人之前,就不得先面對這樣一個讓人尷尬但也十分嚴重的問題——性病,確切點說,就是梅毒。因為跟英法兩國國內比起來,當地妓女的要價要低得多,更要命的是,酒也便宜。當兵打仗,出征在外,而且當時流行的戰術依舊是線性戰術,說白了就是排隊槍斃,這給士兵非常大的心理壓力,說不定哪天自己就去見上帝了,於是,及時享樂主義,在英法聯軍中很盛行,精蟲上腦的前提下,如果再來兩杯小酒這麼一催,那真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啊。於是,很多士兵都跟當地妓女鬼混,然後很多都染上了梅毒。但是更為糟糕的是,當時的衛生水平十分低劣,被稱為“提燈女神”、開創了護理事業、使得英軍傷病死亡率低到了當時奇蹟般的2.2%的南丁格爾還未上前線,所以,結果可想而知。更為不妙的是,英軍的後勤十分糟糕,在法國同行眼裡,估計連業餘水準都不如。英軍從拿破崙戰爭結束以來,後勤訓練就荒廢了,而且很多軍官甚至都沒參加過一點像樣的戰鬥,哪怕是欺負欺負印度阿三,打打黑叔叔之類的。但是法軍就不一樣了,正像在德意志統一時提到過的,當時的法國陸軍依舊是首屈一指的精銳部隊,裝備最精良,組織最完善的鐵血之軍,大多數軍官都有著豐富的戰爭經驗,後勤系統也運轉得十分通暢。

相比於俄軍而言,英法聯軍的裝備要比俄軍先進。當時,英法聯軍裝備的是新式的線膛步槍——米尼步槍。相較於滑膛槍而言,線膛槍要打得遠得多,也打得準得多。滑膛槍的有效射程只有150碼左右,而一碼又約合0.914米,也就是137米,並且因為槍彈在槍管中來回撞擊槍管,導致槍彈在飛出槍口的時候,只有天知道是打向哪了,從而造成了糟糕的精度,為什麼在滑膛槍的時候非常流行線式戰術啊,就是因為精度太低,大家一起來一發,總能打死幾個人吧。但是線膛步槍卻有著相當大的技術優勢,它的有效射程是滑膛槍的三倍多,達到了500碼,也就是457米,而且由於線膛步槍的槍彈在發射過程中,會沿著槍管內部的螺紋進行旋轉,所以槍彈在飛出槍口的時候是帶著比較強的旋轉的,這種旋轉使得槍彈的彈道十分穩定,雖然說不上指哪打哪,但是最起碼比起漫天亂飛的滑膛槍來說,要強得不是一星半點。在19世紀40年代,法軍就已經率先換裝了米尼步槍,使得法軍在同時期列強的陸軍中,擁有巨大的技術和戰術優勢,拿破崙時期的散兵線隊形可以進一步拉大,從而避免被對手的火力密集殺傷,但是因為打得遠、打得準,使得對手的密集隊形在更遠的地方就受到猛烈而精準的打擊。

因為步槍的改進,使得炮兵的角色自動發生了變化。當時野戰火炮的普遍射程在1000——1500碼之間,有的輕型火炮的射程只有600——800碼,大炮相對於步槍的射程優勢在變小。

隨著炮兵角色的變化,騎兵的地位也變了。相比於之前騎兵的巨大威力,在新式步槍步槍面前,騎兵的突擊力大打折扣,騎兵的地位下降了。

就在法軍已經換裝了新式步槍之後,英軍依舊遲遲沒有換裝。但是這是歷史發展潮流,而且當時正是英國如日中天的時候,也不缺那幾個錢,所以儘管高層反映遲鈍和對線膛步槍的不信任,英軍還是在1851年裝備了1851式米尼步槍,這構成克尼米亞戰爭中英國陸軍的主戰單兵武器,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英軍的指揮官是是拉格倫男爵,一位平易近人的貴族,而法軍的指揮官是阿爾芒元帥,成長於法國大革命時期,是法國大革命造就的新一代軍人。

就在英法兩國磨刀霍霍,大兵壓境的勾當,正是俄國需要盟友站出來的時候,俄國卻遭到了自己盟友的背叛。同是神聖同盟的普魯士和奧地利宣佈保持中立,並且還秘密結成了同盟。普魯士拋棄俄國顯而易見,但是奧地利拋棄了曾一直力挺自己的俄國,卻真的讓俄國沙皇感到非常驚愕和憤怒,小心臟碎了一地。其實,奧地利的背叛顯而易見,因為奧地利把巴爾幹當成了自己的後花園,也想擴張自己在巴爾幹的地盤,現在俄國過來搶地盤,奧地利巴不得失敗呢,怎麼可能還去幫俄國。

就在普奧兩國宣佈中立之後,似乎是為了在沙皇的傷口上撒一把鹽,在4月22日,英法聯軍炮擊了俄國的重鎮敖德薩,用行動表明,英法兩國並不是打打嘴架,嘴上說說罷了,而是真真正正、實實在在準備跟俄國好好打一仗。

這一下沙皇的希望破滅了,局面最終發展到了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他將自己和當時的兩大強國進行戰爭。但是現在後悔也晚了,開弓沒有回頭箭,就是想和平,戰爭機器也不可能一下就停下來,戰爭不打不行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