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二章——鋼鐵煉獄:一戰(1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二章——鋼鐵煉獄:一戰(13)

在經過一場終點為大海邊的賽跑比賽之後,經過充分熱身的英法聯軍和德軍又準備開撕了,從而展開了佛蘭德戰役和伊普爾戰役。

德軍在見到短時間內擊敗法國已成泡影之後,也就不打算法國了,從而將目標轉移到了英國身上。當時,英國遠征軍的後勤補給基地,是法國北部沿海的重要港口加萊港。德軍已經突進到距離加萊不遠的地方。在加萊港前方,是英國遠征軍據守的伊普爾突出部,德軍計劃攻佔英軍的突出部,開啟通往港口的道路。為此,德軍開始積聚力量。而英法聯軍的目標則與德軍完全相反,協約國軍隊決心堅守伊普爾突出部,堅守防線,並且如果可能的話,收復被德軍攻佔的法國領土和比利時。

戰役在10月20日爆發,德軍新的四個新編的預備軍向防守在伊普爾的英國遠征軍第1軍和第4軍剛正面,德國人進攻兇猛,英國人打得慘烈,就在英國遠征軍正和德軍鏖戰的時候,法軍也沒有拋棄自己的戰友,法軍地9軍正在增援的路上。

英國人打得比較辛苦,雖然堅守,但是在德軍兇狠的突擊面前,還是讓德軍在個別地段撕開了口子。英軍沒有撤退,而是仍然在固守待援。25日,英國人千盼萬盼的法國第9軍終於趕到了戰場。得到法軍增援後的英軍,穩住了陣地,

就在德軍在伊普爾發動主要攻勢的時候,也在伊澤爾河進行牽制性進攻,並且在22日的時候成功強度了伊澤爾河,並且在西岸建立了陣地。

在英軍得到法軍增援之後,雙方戰事膠著,為了打破僵局,阻擋德國人的進攻,在10月28日,比利時軍隊開啟了尼烏波特海水閘門,水淹德軍。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類的力量確實太渺小了,在掙扎了兩天兩天之後,德軍被迫在30日後撤。

雖然德軍在大自然面前束手無策,但是德國人馬上換了一個地方,繼續發動進攻。因為德軍知道,時間並不在自己這一邊,時間拖得越晚,自己勝利的機會就越渺茫。於是,在伊澤爾河戰役結束之後,德軍馬上又組建了新的突擊集團,向伊普爾以南的英軍再一次發動了猛攻。

德軍攻勢依然猛烈,英軍抵擋不住,被德軍突破了第一道防線,英軍後撤,這時,法國軍隊及時抵達,在法軍的支援下,英軍穩住了防線,頂住了德軍的猛攻

戰場之上,如同大戲,你方唱罷我登場,互有來往,各領風騷,不可能只由一方獨霸這戲臺。在德軍接連猛攻之後,英法聯軍覺得該是自己登臺的時候了,他們發動了反攻。在11月3日到9日,聯軍從兩側發動反攻,雙方互有勝負。

聯軍的進攻使得德軍更加著急,德軍加大了進攻的力度,在11日,德軍從東北和東南兩個方向上再一次發動猛攻,為了能夠突破聯軍的防線,德皇威廉二世親自指揮著普魯士近衛軍參戰。這回德國算是準備不顧一切,也要開啟缺口了,但是仍然沒有取得決定性的突破,聯軍守住了防線。到了11月20日,德軍的進攻動能已經消耗殆盡,不得不停止進攻,至此戰役結束。

在佛蘭德和伊普爾戰役之後,西線戰場的戰線一直從南方的瑞士邊境綿延到了加萊海峽,至此,西部戰象上的陣地已經基本成型,一戰,即將從雙方你來我往、縱橫廝殺的運動戰,變成索然無味,但是一場殘酷血腥的陣地戰。

就在協約國和同盟國鏖戰的時候,日本加入到了協約國陣營,並且發動了山東戰役,戰役一個星期就結束了,日本人佔領了青島,這不細說。接下來咱們說一說奧斯曼帝國的事情。

作為一個老牌的世界帝國,奧斯曼帝國雖然被各個列強輪番吊打,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在1914年,因為德國的重心放在了西部戰線,雖然德國在東線打得俄國吐血,但是奧匈帝國卻被俄國人打得節節敗退,甚至還讓德國不得不派出部隊進行增援,而奧斯曼帝國如果加入到同盟國一方,那麼將會在高加索、巴爾幹、中東、北非等地與協約國交戰,將會拖俄國、英國、法國下水。於是,德國就想著拉奧斯曼土耳其入夥。

其實,當初奧斯曼帝國本來是沒打算著摻和這件事,或者說,即使有這心,但是也沒這個實力。而且,奧斯曼也想看看國際上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這事還得從開戰前說起。奧斯曼帝國雖然被歐洲各個大佬輪番揍,但是作為一個老牌的帝國,他們的記憶裡還有往日的光輝,他們肯定想恢復昔日的榮光,重回大國之列。當初咱們大清國在受到歐洲列強一頓揍之後,還準備來個自求富,師夷長技以制夷呢,奧斯曼帝國肯定也不會坐以待斃,就如同咱們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從堅船利炮的器物開始一樣,奧斯曼也是從器物開始。當時,德國和英國正在進行造艦比賽,最強大的無畏艦就跟下餃子一樣。奧斯曼帝國一看,這無畏艦硬是要的,咱們要想自強,不讓別人欺負,也得來一個。但是這東西是好,可就是太貴,一分錢一分貨,到哪都一樣。於是,奧斯曼帝國上下真的是齊心協力買的軍艦,普通民眾都捐錢買軍艦,這比日本妃子們賣了自己的裝飾買軍艦還要有震撼力啊。奧斯曼帝國政府拿著全國上下辛辛苦苦籌集上來的錢,最終選擇了英國,然後,就開始眼巴巴地盼著這軍艦趕緊造出來,服役。結果,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軍艦造好了,就差交貨的了時候,一戰爆發了。再然後,奧斯曼的軍艦就成英國人的了......

因為一戰開始之後,英國人就把奧斯曼買的軍艦給扣下了,之後甚至還徵用了。英國人的做法,可是大大的傷害了奧斯曼帝國,因為這在奧斯曼帝國看來,是國家復興的象徵,結果,這希望還沒到呢,就被英國佬給滅了,奧斯曼帝國國內群情激奮。就在這時,德國人丟擲了橄欖枝,德國給了奧斯曼帝國1億法郎的援助,並且你奧斯曼帝國不是沒軍艦嗎,好說,立馬就給了軍艦。一面是協約國的冷屁股,而一面,是同盟國頻頻的笑臉,結果,奧斯曼帝國就加入到了同盟國陣營,在1914年的10月29日,正式參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這之後,1914年就這樣過去了,奧斯曼帝國在高加索方向發動進攻,取得了初步的進展,擊退了俄軍。東部戰線,德軍的兵力並不多,雖然坦能堡戰役和之後的馬祖裡湖戰役擊敗了俄軍,但是奧匈帝國這邊卻是節節敗退,德國為了穩住東線,再加上當時德軍重點還在西線,於是東線德軍在援助奧匈帝國之後,無力大規模進攻,於是在東線,雙方也成膠著的態勢。

其中,在1914年的東線,除了德俄之間的戰役之外,還有俄國和奧匈帝國發生的加里西亞戰役。

1914年8月中旬,德國人大舉進攻比利時、法國,法軍是節節敗退,眼看著巴黎不保,英國和法國一個勁兒地催俄國趕緊出兵,從東部戰場發動強大攻勢,來吸引德軍的注意力,減輕西部戰線的壓力。於是,俄國決定發動進攻,對於德國,進攻德國的龍興之地東普魯士,對於奧匈帝國,則進攻俄國也一直想要的加里西亞。

當時,雙方參戰的兵力多達100多個師,大約有200萬人,將近5000門大炮。俄軍負責加里西亞戰役的是西南方面軍,麾下有地3集團軍、第4集團軍、第5集團軍和第8集團軍總共4個集團軍的強大兵力,而這個西南方面軍的任務,就是消滅在奧匈帝國主力,然後佔領加里西亞。當時,俄國西南方面軍認為奧匈帝國的主力在利沃夫地區,於是俄軍以該地區為主要進攻方向,將這四個集團軍擺在了當面,準備來個包圍作戰。但是,俄軍的猜測有誤啊,奧匈帝國的部隊根被就沒在那,而是在100公里以外的西邊。

而奧匈帝國方面,在德國的不斷催促下,也決定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企圖在盧布林地區消滅俄國的第4和第5集團軍,並且在成功之後,前出到俄國西南集團軍的後方,相機擊敗俄國西南方面軍。

因為英國和法國在西線已經非常著急了,英國和法國給俄國拍電報估計手都快拍斷了。俄國也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法國那邊確實是危機,於是,在俄軍還沒有準備好之前,就匆匆發動了進攻。在1914年8月18日,俄國先頭部隊啟程,等到了23日,各個集團軍都已經展開。

而奧匈帝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自己的戰鬥準備。雙方都力圖實現自己的戰役計劃,但是,雙方都不知道自己的對手到底在哪呢,於是,這場戰役就不像是坦能堡戰役那樣,是一個優雅的戰爭藝術,而是變成了一場混戰。如果說同時期的坦能堡戰役是一個武林高手三下五除二KO對手的話,那加里西亞戰役就是一場毫無水平的街頭小混混的廝打。

8月18日戰役開始,俄國的第4集團軍和奧匈帝國的第1集團軍首先遭遇,在23日到25日,在克拉希尼克地區激戰,俄第4集團軍退守盧布林以南。26~31日,俄第5集團軍遭到奧匈第4集團軍攻擊,退至海烏姆西南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一線。但向利沃夫進攻的俄第3集團軍,在第8集團軍配合下,以30個師的優勢兵力挫敗奧匈第3集團軍的14個師,強渡格尼拉亞利帕河,9月3日佔領利沃夫。奧匈軍退至戈羅多克地區。俄西南方面軍各集團軍向戈羅多克方向展開全面進攻,將奧匈軍趕過桑河。21日俄軍停止追擊。至此,俄軍控制了加利西亞大片地區。東普魯士德軍沒有南下接應。總計俄方損失約23萬人,奧匈損失40餘萬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