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五章——終章:二戰(2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五章——終章:二戰(20)

在一個平靜而晴朗的月圓之夜,“輕足行動”以882門炮連續五個半小時的炮擊拉開了序幕,在炮擊結束後每門炮都已經發射了大約600發炮彈。在那段時間裡,一共有125噸炮彈落到了敵人陣地上。關於這次炮擊有這樣一種傳說,就是說盟軍炮手的耳朵在炮擊時那震耳欲聾的聲音中流出了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輕足行動”這個名字是有來源的。首先出擊的是步兵,他們不會觸發反坦克*,因為他們的重量太輕了(所以整個計劃叫做輕足行動)。在步兵向前推進的同時,工兵會為隨後的裝甲部隊開闢一條安全通道。這條通道會有24英尺寬,剛剛好能讓坦克以一路縱隊前進。工兵需要在“惡魔的花園”(軸心國佈設的反坦克*的外號)中開闢一條5英里長的通道。坦克軍隊左拼右突前進不得。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而且由於軸心國雷場的面積很大,這個任務實際上失敗了。

英國第13軍團會在南方進行佯攻,它會與德國第21裝甲師和義大利阿利埃特裝甲師交火,與此同時,北部的英國第30軍團會在德軍雷場中為英國第10軍團的裝甲師開闢道路。在晚上10點,第30軍團的步兵開始推進。他們的目標是一條假想線,德軍在這條線上投入了幾乎所有火炮部隊。當步兵前進到第一片雷場時,工兵開始為裝甲部隊開闢通道。第二天凌晨2點,第一批500輛坦克開始推進。凌晨4點,領頭的坦克已經進入雷場,它們捲起了太多塵土以至於在那裡根本就沒有能見度,堵塞的情況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

10月24日早晨對於德軍指揮部來說是一場災難。盟軍的炮擊切斷了軸心國軍隊的通訊,更糟的是,在隆美爾回德國休假期間指揮德軍的格奧爾格?施登姆將軍因心臟病突發去世。暫時接替指揮的是裡特?馮?托馬將軍。與此同時,第30軍只清空了第一片雷場,這還不能保證第10軍團能夠安全透過,所以在這一整天裡,盟軍使用了沙漠空軍來攻擊軸心國軍隊,那天共出動了1000多架次。

就在日出之後,德軍裝甲部隊開始攻擊英軍第51師。到了下午4點時,進展仍然很小。傍晚,德國第15裝甲師和義大利裡特瑞奧裝甲師從基德尼山脊出發去迎擊澳大利亞裝甲部隊,阿拉曼戰役中的第一次坦克會戰就此開始。雙方一共投入了100多輛坦克,到了晚上一共有半數坦克被擊毀,而雙方仍在僵持。就在澳大利亞軍隊與德軍裝甲部隊戰鬥時,他們左邊的英軍第51師正在阿拉曼戰役中的第一次坦克與步兵之間的戰鬥中抵抗著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這場戰鬥持續了兩天,英軍付出了極大傷亡,但是他們最終奪取了基德尼山脊。

1942年10月25日,最初的推進結束於星期日。雙方都已經持續戰鬥了兩天。盟軍已經穿越了西部的雷場,準備發動一次突襲。他們推進到了東南方的米特裡亞山脊,但是軸心國士兵也被事先挖的戰壕保護了起來,戰鬥進入了僵持階段。因此,蒙哥馬利將軍命令部隊結束在南部的戰鬥,撤出米特裡亞山脊並向北移動。在此之後整個戰役會集中在基德尼山脊和泰爾阿爾-艾薩,一直到僵局被打破。接下來的七天是非常可怕的。

在清早時分,德軍第15裝甲師和意軍裡特瑞奧裝甲師發動了一系列的進攻。非洲軍團竭盡全力尋找敵人的薄弱環節,但是一無所獲。在日落時盟軍的步兵開始進攻。午夜時分,英軍第51師發動了三次進攻,但是沒人知道戰鬥發生的具體地點。接著,軸心國軍隊對英軍大屠殺開始了,英軍損失了500多名士兵,而且只剩下了一個指揮官。就在第51師於基德尼山脊戰鬥時,澳大利亞軍隊正在進攻“第29點”。這是位於泰爾阿爾-艾薩西南部一座20英尺高的小山,德軍在這裡擁有一個觀察哨所。這個地方在當天早晨被蒙哥馬利確定為重點攻擊物件,隨後發生在這裡的戰鬥進入了白熱化狀態。澳大利亞第26旅於午夜發起進攻。空軍的飛機扔下了115噸*,隨後盟軍佔領了這個小山並抓獲了240名俘虜。接下來的一星期裡戰鬥仍然在進行,因為德軍想要奪回這個對他們的防線來說至關重要的小山。

隆美爾於25日夜回到了北非,他在到達後立即開始評估戰役形勢。他發現意軍的特蘭託師損失了一半步兵,第164輕裝師損失了兩個營,其他大部分部隊也經過了高強度的戰鬥,所有人都只剩下了一半口糧,一大群士兵生了病,而且整個軸心國部隊剩餘的油料儲備僅夠用三天。

盟軍的進攻被德軍抵擋住了。丘吉爾抱怨說:“我們真的不可能找到一個能打勝仗的將軍嗎?”德軍在下午3點於泰爾阿爾-艾薩附近向“第29點”發起了反擊。隆美爾下定決心要奪回它,他命令所有位於基德尼山脊周邊的坦克全部移動到戰場周圍。空中和地面的部隊在德軍第21裝甲師與意軍阿利埃特裝甲師沿著拉赫曼小道從南方推進時開始進入戰場。這被證明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英軍一直堅守著陣地,而隆美爾的部隊因油料缺乏而無法撤退,因此他們只能滯留在一片開闊地上,任由盟軍飛機處置。但是在基德尼,英軍卻沒能打敗那些坦克被調到泰爾阿爾-艾薩之後仍留在這裡的德軍。他們的每次進攻都被反坦克炮擊退了。對於英軍的一個好消息是,英國皇家空軍第42/47中隊的蒲福式*轟炸機在圖布*擊沉了軸心國的油船,這是隆美爾的部隊得到補給的最後希望。

1942年10月27日,整個戰役都在圍繞泰爾阿爾-阿恰其爾和基德尼山脊進行著。英軍第1裝甲師步槍團第2營正位於基德尼西南方一個代號為“狙擊”的地點。守衛“狙擊”的戰鬥是阿拉曼戰役中的一個傳奇故事。菲力普在他那本名為《阿拉曼》的書中寫道:“熾熱的沙漠在抖動著。士兵們躲在戰壕中,從他們滿是塵土的臉上流下來的汗匯成了河。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惡臭。一群群蒼蠅像烏雲一樣盤旋在屍體與糞堆上空,折磨著傷員。戰場上佈滿了燃燒著的坦克與運兵車,還有損壞的槍炮與車輛。當槍炮中的*爆炸時,煙霧與塵土便向四處飄散。”

迫擊炮與*炮的炮彈呼嘯了一整天。大約在下午4點時,英軍坦克誤擊了自己的友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下午5點,隆美爾命令德軍與意軍坦克向“狙擊”發起進攻。在只有四門反坦克炮可用的情況下,步槍團擊毀了來犯的德軍第21裝甲師40輛坦克中的37輛。其餘三輛撤退了,但是德軍又發起了新一波攻擊。這回他們被打得只剩下了9輛坦克。步槍團只剩三門反坦克炮,每門炮只剩3發炮彈,但是德軍放棄了進攻。

1942年10月28日-29日,澳大利亞第9師一直在向泰爾阿爾-艾薩西北推進,他們的目標是推進到鐵路南方的一處名為“湯普森的崗哨”的敵軍據點並突破敵軍防線推進到沿海公路。在那天結束時,英軍還有800輛坦克,軸心國還有148輛德國坦克及187輛義大利坦克。得知了“路易西亞諾”號油輪在圖卜*外沉沒的訊息後,隆美爾對他的下級軍官們說“對我們來說撤退是很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油料。現在我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在阿拉曼戰鬥到底。”

10月30號的夜晚,之前計劃中的戰鬥仍在繼續,澳大利亞第9師仍在進攻。那一晚是他們突破敵軍防線的第三次嘗試,最終他們到達了沿海公路。在31號,隆美爾命令向已被盟軍佔領的“湯普森的崗哨”發動四次報復性進攻。戰鬥異常激烈,還經常出現短兵相接的情況,但是即使這樣,軸心國也沒能奪回任何土地。1942年11月1日,隆美爾又嘗試著將澳大利亞軍隊趕走,但是激烈的戰鬥給他的部隊帶來的只有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損失。對於隆美爾來說失敗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他開始計劃撤退,並且隨大部隊撤到了富卡,一個在原地點以西幾英裡外的地方。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這個時候,1200噸油料被送到了隆美爾那裡,但是再想反擊已經為時太晚,這些油料只能被白白燒掉。

在這之後,盟軍緊接著就發動了增壓行動。這一階段的戰役開始於1942年11月2日凌晨1點,目標為消滅敵軍裝甲部隊,迫使敵人在開闊地上作戰,消耗軸心國軍隊的油料儲備,切斷敵軍補給路線,最終瓦解敵軍。增壓行動是戰役開始以來最緊張,最血腥的階段。這個行動的目標為攻佔泰爾阿爾-阿恰齊爾,軸心國最後一道防線。

這次進攻以空軍連續7小時對泰爾阿爾-阿恰齊爾和希迪阿巴德阿爾-拉赫曼的轟炸拉開了序幕,在此之後是360門炮連續4個半小時的炮轟,它們一共打出了15000發炮彈。增壓行動最初的攻擊任務落到了紐西蘭軍隊身上(儘管用於進攻的步兵是英軍步兵師中的兩個旅,而用於進攻的裝甲部隊為紐西蘭師中的英軍第9裝甲旅)。紐西蘭軍隊的指揮官弗雷伯格本不想讓他的部隊執行這個任務,因為他的部隊已經精疲力竭了,但是上級沒有答應,於是在這個11月中的寒冷夜晚,紐西蘭軍隊出發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