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九章——終章:二戰(3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九章——終章:二戰(34)

蘇軍完成以奪取克里米亞半島而告終的春季攻勢後,東線德軍儘管受到很大的削弱,但是希特勒於5月中旬仍然責成東線德軍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扼守所佔領的地區”。6月6日,盟軍在法國北部登陸開闢第二戰場(也就是為人熟知的諾曼底登陸,大名鼎鼎的“霸王行動”),使德軍處於兩面夾擊的困境,這時蘇德戰場上的德軍兵力減少到430萬人,兵力武器只有蘇軍的60%,蘇軍在1944年6月至8月,在北冰洋芬蘭灣的寬大正面上對芬蘭軍隊實施突擊。這次突擊有2個戰場:卡累利阿地峽戰場和卡累利阿戰場。蘇軍兵力比芬蘭軍隊多一倍,火炮坦克多5倍,航空兵多2倍,並有波羅的海艦隊的支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維堡戰役發生在卡累利阿地峽,芬軍有擔任防禦任務的第3、第4軍,還有各種主要的預備隊(總計6個師另4個旅),後來它們合編為“卡累利阿地峽”叢集。防禦縱深120公里,包括3道地帶和維堡防禦圍郭。6月10日,蘇軍第21集團軍轉入進攻,強渡了謝斯特拉河,並繼續向縱深和兩翼發展進攻。第21集團軍各兵團於6月13日日終前進抵第二防禦地帶,6月14日,開始了奪取第二防禦地帶的戰鬥行動,該地帶於6月17日前被突破。芬軍統帥部急忙將第5軍由南卡累利阿調至維堡地域和武奧克薩河,在卡累利阿地峽集中了四分之三的部隊,但未能阻止蘇軍的進攻。第三防禦地帶和維堡築壘地域的內層圍郭於6月19日被突破,6月20日蘇軍攻佔維堡市,並與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協同,肅清了維堡灣15個島嶼的敵人。

而發生在卡累利阿的斯維裡—彼羅扎沃茨克戰役,於6月21日開始。芬軍負責防禦的是馬謝利斯卡亞戰役叢集(第2軍、步兵第14師、奧涅加湖岸防旅)和奧洛捏茨戰役叢集(第6軍,拉多加湖岸防旅),約200架飛機對其實施支援。而進攻的蘇軍為第7集團軍、第32集團軍、第14集團軍、第19集團軍,第26集團軍,拉多加湖區艦隊和奧涅加湖區艦隊配合軍隊沿拉多加湖、奧涅加湖沿岸的進攻,空軍第7集團軍、列寧格勒方面軍的空軍第13集團軍一部兵力進行航空火力支援。在3個半小時的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期間,蘇軍在第7集團軍地帶斯維裡河實施假渡河,從而查明和消滅了敵人殘存火力點。在炮火準備結束前15分鐘,開始強渡斯維裡河。

第7集團軍於第一日就在12公里正面上突破敵人主要防禦地帶,向縱深推進約6公里。第32集團軍推進約16公里。儘管敵人頑強抵抗,至戰役第二日日終前,斯維裡河登陸場的正面擴大到60公里,縱深達12公里。芬軍統帥部深恐被徹底粉碎,開始倉卒將軍隊撤到第二防禦地帶和彼得羅扎沃茨克。為了不使敵人設防固守並切斷其退路,6月23日晨,獨立海軍陸戰第70旅,隨後(6月24日)是獨立海軍陸戰第3旅,在約300架飛機支援下乘拉多加湖區艦隊艦艇在敵後圖洛克薩河與維德利察河之間地帶登陸。登陸兵奪取登陸場並切斷鐵路和公路後,堅守所佔地域直至6月27日正面軍隊到達。敵人被迫繞道鄉村路退後。第7集團軍經激烈戰鬥後,於6月25日突破第二防禦地帶並攻佔了奧洛涅茨市。6月28日,該集團軍右翼各兵團和從北面沿奧涅加湖進攻的第32集團軍部隊在奧涅加湖區艦隊的登陸兵配合下,解放了彼得羅扎沃茨克。蘇軍在進攻過程中擊退了敵人多次反衝擊。7月9日,第7集團軍部隊前出至洛伊莫拉,10日佔領了敵重要防禦樞紐部皮特凱蘭塔。蘇軍在此地區被敵強大反突擊阻住。7月21日,第32集團軍各兵團前出至連貢瓦拉以東地域蘇芬邊界。敵人為了不使軍事行動轉入其境內,從國內腹地和戰線北段調來龐大援軍。經艱苦戰鬥後,戰線於8月9日穩定在庫達姆古巴、庫奧利斯馬、洛伊莫拉以東、皮特凱蘭塔一線。

第四次突擊之後,芬蘭抵抗不住,於8月25日要求與蘇聯和談,9月15日蘇芬停止軍事行動,9月19日簽訂停戰協定,成功將芬蘭提出了戰爭。

第五次突擊幾乎與第四次突擊同時展開,那就是白俄羅斯戰役。白俄羅斯戰役於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聯紅軍實施的最大的戰略性進攻戰役之一。對蘇軍來說解放白俄羅斯對於迅速進入波蘭、攻佔東普魯士和開闢通往德國本土的捷徑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德軍來講白俄羅斯是在蘇聯境內的最重要的一塊立足之地,企圖不惜一切代價固守白俄羅斯。德軍在這裡配置了66.5個師,共計120萬人,火炮迫擊炮近1萬門,坦克自行火炮1000輛,飛機1400架。為了粉碎白俄羅斯境內的德軍集團,蘇軍參戰4個方面軍140萬人,火炮迫擊炮31000門坦克自行火炮5200輛以及5個空軍集團軍的5000架飛機。

在6月23日,蘇軍開始進攻。到6月25日前在維捷布斯克以西合圍了德軍5個師,並於6月27日前全殲該敵。6月28日,方面軍主力攻佔了列佩利市。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順利發展進攻,於7月1日解放了鮑裡索夫市。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於6月28日解放了莫吉廖夫。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右翼軍隊於6月27日前在博布魯伊斯克地域合圍了德軍6個多師,並於6月29日前全殲該敵。7月3日,明斯克獲得解放,德軍第4、第9集團軍各兵團(10萬人以上)在明斯克以東陷入合圍。蘇聯紅軍以平均每晝夜20—25公里的速度,在12天內推進了225—280公里,解放了白俄羅斯大片領土。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遭到慘敗,其主力已被合圍和粉碎,德軍的戰略正面出現了寬達400公里的巨大缺口。

在此之後,蘇軍於7月5日繼續進攻。勝利進行了5個進攻戰役,即希奧利艾戰役、維爾紐斯戰役、考納斯戰役、比亞韋斯託克戰役、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在此期間,蘇聯紅軍殲滅了明斯克以東地域德軍被合圍集團,逐次擊潰了“中央”集團軍群退卻兵團殘部,重創由德國、挪威、義大利、荷蘭和“北方”、“南烏克蘭”、“北烏克蘭”集團軍群調來的軍隊以及茌“中央”集團軍群後方新建的兵團。至8月29日全殲德軍17個師又3個旅,使其50個師損失過半,約2000架飛機被擊毀,德軍整個“中央”集團軍群被擊潰。解放了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以及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的一部分,在盧布林至華沙方向上解放了波蘭的大片領土,在東普魯士方向上越過涅曼河進入德國境內,蘇軍在德軍防線上開啟了寬500公里深550~600公里的巨大突破口,遠遠隔開德軍南北兩個集團軍群。

在7月13日,蘇軍又發動了第六次進攻,那就是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蘇軍的第二次突擊使德軍整個防線在喀爾巴阡山前被分割,現在喀爾巴阡山防線以北的防線又被蘇軍在白俄羅斯突破,這樣就造成了蘇軍在喀爾巴阡山至白俄羅斯一段西烏克蘭地區進攻的有利條件,德軍固守西烏克蘭,企圖阻止蘇軍的進攻,為此德軍修築了三道完備的防禦地帶,縱深達40~50公里,擔任防禦的德軍有40個師又2個旅,除後勤部隊外有60萬人的兵力,配備火炮迫擊炮6300門,坦克自行火炮900輛,飛機700架。蘇軍進攻部隊共計120萬人,火炮迫擊炮13000門,坦克自行火炮2200輛,飛機3000架。

7月13日晨,近衛第3集團軍和第13集團軍的先遣營轉入進攻。它們在各師第一梯樅部分兵力支援下突破了德軍主要防禦地帶,向縱探推進8—15公里。7月14日,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主力進入交戰。第一梯隊兵團迅猛發展進攻,於7月15日日終前完全克服了防禦的戰術地幅,向縱深推進25—30公里。7月16—17日,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和騎兵機械化兵叢集在俄羅斯拉瓦方向進入突破口。7月17日,蘇軍進入波蘭領土。利沃夫於7月27日凌晨獲得解放。

7月29日,進攻繼續,繼續突擊。。7月底至8月初,德軍將17個師,6個強擊火炮旅及其他部隊調到了桑多梅日地域,但未能阻住蘇軍的進攻。近衛第5集團軍在此方向進入交戰。8月底,方面軍在擊退德軍所有反突擊,戰役結束,共擊潰德軍23個師,全殲15個師,解放了烏克蘭西部和波蘭的東南部,為以後蘇軍在羅馬尼亞實施突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