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章——北極熊的咆哮(9)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九章——北極熊的咆哮(9)

查理抵達前線後,並沒有急於向俄軍發起攻擊,而是像一隻捕食的老虎,在緊緊地盯著獵物,尋找對方的破綻。這時,俄軍的破綻出現了,俄軍的逃兵被瑞典人抓住了,很快便將整個俄軍的部署兜了個底掉,整個俄軍都將因為這個逃兵的懦弱而付出極大的代價,為什麼戰場上的逃兵只要被抓住基本上就是就地槍決,就是因為這些逃兵不但會影響自身部隊的戰鬥意志,而且萬一被敵人抓住了,這些人鐵定會把自己知道的不知道的都說出來,要是真有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而面不改色的豪氣,又怎麼會當逃兵?!

當然,對於查理來說這就是剛打瞌睡就有人送來枕頭,當下根據獲得的俄軍部署的情報,作出了針對性調整,他敏銳地發現俄軍的命門:那座跨過納爾瓦河的橋樑,只要奪取並牢牢地掌握它,俄軍將面臨全軍覆滅的處境。為此,他將主要兵力集中在橋樑所處的右翼,期望能如同一把尖刀一般,直插橋樑並牢牢奪取它,將整個俄軍分割開來,各個擊破。這是一個極其大膽的計劃,因為當時在查理十二手中僅有8000人,大炮也只有俄軍的五分之一,僅僅37門,就依靠著這麼點的力量,就敢制定出擊潰、消滅幾乎是自己5倍的敵人的作戰計劃,凡是敢作出這樣計劃的,基本上不是白痴就是瘋子,但是查理不是,他是天才。

11月的最後一天,漫天飛雪,瑞典大炮的怒吼聲打破了冬日的寧靜,盡情地向著俄軍陣地傾瀉著炮火。在大炮的交響曲中,查理十二帶領著他的軍隊出發了。這位年僅十八歲的少年國王騎在自己的戰馬上,年輕甚至稍顯稚嫩的臉龐上帶著軍人特有的堅毅,在風雪中沉默地望著自己身後黑壓壓的軍隊。軍隊也在沉默地望著他,他們相信這位年輕的國王會帶領他們打敗面前貌似強大的敵人,如同打敗丹麥一般,他們雖然沉默,但是他們用自己炙熱的目光看著那騎在馬上、英姿颯爽的他們的王。他們在炮聲中沉默,彷彿一尊尊雕像,直到炮聲漸漸停息,這時,查理十二打破了沉默,他拔出了自己的劍,大聲喊道:“這是天賜良機,風雪在我們背後,敵人無法看清我們的虛實,為了瑞典,為了勝利,殺!”隨後轉身,發起了衝鋒。

瑞典人的進攻異常凌厲,讓俄國人充分領略到了絕世高手的風采,並且在稍微抵抗之後就十分痛快地做出了自己該做的動作:望風披靡、落荒而逃。僅僅一個上午,整條俄軍防線就被瑞典人撕開了兩個口子,俄軍指揮官一看這場面就知道大勢已去,包括總指揮德?克羅阿公爵在內的很多軍官和將領直接向查理投降了。這些軍官的投降使得俄軍整個局面雪上加霜。本來俄軍的小兵們就正被瑞典人修理得正慘呢,在軍官的指揮下苦苦支撐,這下連軍官都沒有了,就算你想打都沒人告訴你該怎麼打了,就更別說那些已經別打怕了的,對面瑞典人依舊在那劈頭蓋臉地打呢,那還不跑幹什麼,等著被瑞典人送上天堂阿,結果大批士兵潰退。對這些潰逃的小兵們來說,唯一的好消息應該就是那座橫跨納爾瓦河的橋樑還在自己手中,沒有被瑞典人奪過去。

估計查理十二這時也有些遺憾,畢竟如果把那座橋也拿到手的話,這點俄軍基本上就報銷了,不過遺憾歸遺憾,但是也是沒辦法的事,總不可能想著俄國人腦抽自己把橋給拆了吧。可能上帝知道了查理的心思,決定幫他實現這個願望,把那座橋弄塌。就在查理還在遺憾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那座橋塌了,誰把它弄塌的呢,還真是俄國人……這倒不是俄國人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非要死這拉到,而是因為俄國士兵爭先恐後地跑,玩命地跑,都想趕緊過了橋,逃出這地獄似的場景。俄國小兵們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是這橋可就理解不了了,直接就因為人太多、重量太大就垮了。

這下還沒過河的小兵們傻眼了,這可怎麼辦,人在陷入絕境的時候往往會迸發出巨大的力量,比如說韓信的背水一戰,比如項羽的破釜沉舟,這些倒黴的俄國兵在失去了唯一的逃生通道之後,反而激發了自己的血性,他們加入到還未渡河依然堅持奮戰的兩個禁衛團: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兵團和謝苗諾夫斯基兵團,這兩支禁衛團就是沙皇彼得少年時所建立的“少年軍。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果然是這理阿。彼得從小帶出來的部隊不會不一樣,任憑瑞典軍隊如同發怒的大海般驚濤駭浪,自己就像海浪中倔強屹立的礁石巋然不動。

但是雖然瑞典人破不開他們的防禦,顯然他們也殺不開瑞典的重重包圍,畢竟大勢已去。這些堅持到最後的軍人們最後不得不選擇在保留除大炮外的武器以及部隊的旗幟的基礎上向瑞典人投降。雖然查理一世答應了俄軍的投降,但是卻幹了一件為人所不齒的事:在12月1日俄軍投降並渡過納爾瓦河之後,解除了俄軍的武裝。

納爾瓦一戰,查理十二八千破三萬,一舉震驚了整個歐洲,都驚歎於這位少年國王歎為觀止的指揮藝術,在瑞典的歷史上,也只有被尊為古斯塔夫大帝的北方雄獅古斯塔夫二世才有過這樣輝煌的勝利,人們似乎又看到了另外一頭更年輕、也更強壯的北方雄獅。這場戰役之後,第一次反瑞同盟就破裂了,因為明明說好的丹麥、瑞典、波蘭和薩克森(波蘭和薩克森由波蘭王強人奧古斯特統治)明明說好一起的,結果先是丹麥心急火燎的出招,然後以更快的速度戰敗簽了《特蘭文達爾條約》,直接被瑞典一招打殘。接著是波蘭見死不救,只顧著抓緊自己從瑞典搶來的東西,一點都沒管俄國,導致瑞典瞅準機會來了個一劍封喉,打得吐血三升,差點直接打廢。絕世高手瑞典三下五除二收拾了丹麥和俄國之後,整個倒瑞同盟現在就只剩下波蘭自己了,由於自己的小心思,最終將要自己一個人來面對恐怖的瑞典。

查理十二在大破俄軍之後,又率領大軍馬不停蹄地殺入了波蘭境內。查理十二對局勢分析得很清楚,與其直接率軍進攻盤踞在立窩尼亞地區許久的波蘭—薩克森聯軍,讓他們以逸待勞,不如趁著波蘭國內兵力空虛的時候,來個直搗黃龍,攻敵所必救,迫使敵軍回援,然後自己再來個以逸待勞。看到這,看過《三十六計》的朋友應該能想到《三十六計》中的一計:圍魏救趙,戰國時期齊國大將孫臏就是利用此計殺得魏軍丟盔棄甲,魏軍大將龐涓也死在了馬陵。

精銳的瑞典軍隊在卓越的統帥查理十二的帶領下,一路攻城拔寨,甚至攻克了波蘭的首都華沙。首都都被佔了,想不回來也不行了,強人奧古斯特率聯軍返回波蘭,並與查理相遇在了科裡佐。以波蘭自己一個人的實力怎麼可能是絕世高手瑞典的對手,1702年的科裡佐戰役,波蘭大敗虧輸。現在波蘭被打成這樣了,連首都都保不住了,也就沒啥說的了,議和吧,就在波蘭人準備好了被瑞典狠宰一刀的時候,他們卻發現瑞典都不給他們這被宰的機會,直接就把波蘭的使者攆回來了。這倒不是說查理不想和平,別忘了,在戰爭爆發之前,那可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想遠離戰爭的,他拒絕議和的原因很簡單,我不想再看見奧古斯特這個人帶著波蘭的王冠,只要是奧古斯特這個人一天還是波蘭的國王,那戰爭就將持續下去。這回輪到奧古斯特傻眼了,啥玩意,打半天仗就為了把我弄下來,你丫腦抽了吧,要下去你自己下去,我這國王可還沒當夠呢。查理一看笑了,好阿,既然不下去,那我就打到你下去為止!查理索性就帶著瑞典軍隊呆在了波蘭。

到了1704年,波蘭終於受不了了,因為查理十二的耐性快消磨光了,既然你不自己滾,那我就幫你滾。在1704年7月12日,波蘭貴族會議在查理武力威脅下,宣佈廢黜奧古斯特,選舉斯坦尼斯瓦夫?列辛斯基為波蘭國王,這位在瑞典刺刀底下選出來的國王當然是親瑞典的。在這,可能有人會疑問為什麼議會能廢黜國王,而且還能選出新國王,因為波蘭實行的是選王制,而不是常見的世襲制,這個選王制是指在國家一把手國王沒了之後,下一任國王是選出來的,而不是由上一任國王的後裔繼承,這個坑爹的選王制導致波蘭每一次國王沒了之後,都會經歷一場大動盪。

最終,波蘭也匍匐在了查理的腳下,一時間似乎高手寂寞,但俄國趁著瑞典主力在波蘭境內的機會,開始蠶食瑞典的領土,戰爭仍然要繼續下去。(未完待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