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五章——高盧雄雞(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五章——高盧雄雞(3)

路易雖然被趕出了義大利,但是很快路易就又回來了,身後還帶著五萬精銳士兵。他能回來,還得感謝義大利那碎成一地的政治格局…義大利小夥伴之間又在鬧矛盾了,教皇和威尼斯準備大打出手了。

當時的教皇已經不是亞歷山大六世了,換成了尤利烏斯二世。這位新教皇可比亞歷山大厲害多了,不過這兩人都同樣出名,只不過亞歷山大出名在放蕩不羈的生活、賄選教皇、N多私生子和處心積慮地為兒子謀奪財富,而尤利烏斯二世是以傑出的功績而出名,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有作為的25位教皇之一。

尤利烏斯是個有夢想的少年,他夢想有一天羅馬教皇的旗幟能夠覆蓋整個義大利。他不但有夢想,而且還有行動。在他上任之初,他就不擇手段地加強對教皇國的統治,除了一般的威逼利誘,他連暗殺都用上了,雖然這些貌似都不是教皇應該做的,畢竟教皇是上帝的代言人,要引導迷失的羔羊,結果就這樣不教人好…但是他達到了他的目的,一個只有一個聲音的教皇國出現了。

在鞏固統治之後,他下一步就開始征服,沒錯,你沒有看錯,就是征服,教皇開始領兵作戰了!在1508年佔領了佩魯賈和波倫亞。在佔領了這兩塊地盤之後,他把目光投向了羅馬涅,這塊地盤原先是羅馬的,現在被威尼斯罩著呢,他想要把這塊地盤拿回來。這只是目的之一,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打擊、甚至摧毀威尼斯,因為威尼斯在義大利北部的影響力巨大,如果他真的想統一義大利的話,威尼斯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最終,尤利烏斯把心一橫,決定趕早不趕晚,趁早滅了丫的。

可是,教皇看了看自己的小瘦胳膊,再看看威尼斯發達的肱二頭肌,這貌似打不過的節奏,不過雖然我單挑不行,但是我人緣好,我可以找人幫我削你阿,他把當時義大利周邊比較能打的都拉上了,法國、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一個不少,這些扛把子帶著自己的附庸國小弟們就來了,這幾個大佬和教皇結成了“康布雷同盟”,直接就把威尼斯的地盤給分了。

其實我有點不理解,為什麼當時威尼斯會坐視康布雷同盟的形成,要知道歐洲公認的情報行業鼻祖就是威尼斯,據說當時的奧斯曼帝國皇后似乎都是威尼斯的臥底…按照威尼斯情報機構的實力,按理說應該能聽到些風聲,但是為什麼就沒啥行動呢?難道是認為神聖羅馬帝國、法國、西班牙之間結的樑子太深了而不可能在一起?

教皇底氣足了,腰桿子硬了。覺得是時候和威尼斯攤牌了,他在1509年4月宣佈,禁止威尼斯做禮拜和舉行宗教儀式。這可就相當於“絕罰”了,作為天主教基督徒,如果你連禮拜和宗教儀式都沒有,你怎麼說你是基督徒?路易早都等得不耐煩了,表示我的大刀已經飢渴難耐了,在4月15日率領法軍出發了,與之一同進軍的還有費拉拉的“大炮公爵”阿方索

,之所以稱費拉拉公爵為“大炮公爵”,是因為他帶著200多門大炮….這在當時絕對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量。

法國大軍依然犀利無比,1509年5月14日在阿尼亞代洛乾脆利落地解決了威尼斯軍隊,超過一萬人被抓、被俘,只有一萬五千人狼狽逃回了威尼斯。阿尼亞代洛之戰,摧毀了威尼斯人部隊,也摧毀了人們對威尼斯的信心,此戰之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威尼斯要完蛋了,威尼斯的國債被大量拋售,再不賣出去等威尼斯這個國家沒了,那可就是廢紙一張了。威尼斯經濟崩盤,市場休市,整個歐洲都在討論“後威尼斯時代”。當時,作為佛羅倫薩政府機要秘書的馬基雅維利記錄說,“威尼斯人一戰丟掉了其祖輩八百年積累的優勢”。

但是,法國人救了威尼斯,路易帶著法國大軍,一路高歌猛進,打下了威尼斯的倫巴第。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法國一路橫推威尼斯,還說法國救了威尼斯?別著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康布雷同盟說白了就是法國、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教皇對威尼斯的戰爭,而教皇主要起一個精神作用,真正能打的還是這三國,就在法國這邊順風順水的時候,另外兩國的情況就不是那麼理想了。先說皇帝,皇帝親率大軍進攻威尼斯,一頭就撞上了威尼斯在帕多瓦的稜堡,結果皇帝的腦袋不夠硬,沒把帕多瓦的稜堡撞開,反而把自己撞了個滿頭包。最終皇帝的部隊崩潰了,皇帝馬克西米連二世幾乎是隻身逃回了維也納。這邊皇帝雖然吃了個敗仗,但是好得也跟威尼斯過了過招,西班牙那邊連軍隊都還沒集結起來。兩位隊友的不給力,就讓本來就已經非常給力的法國變得更加耀眼了。而且法國你打了勝仗也就罷了,如果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地就佔了當時商量好的地盤那也行,結果法國有些貪心不足,不但把說好的吃下嘴了,還把說好不是給他的也吃進肚子了。

雖然法國、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現在是同一戰壕,但是別忘了他們之間的矛盾還是很深的,誰都想當歐洲的扛把子。教皇都是沒那麼大的野心,他只想要義大利,但是十年前法王查理八世趾高氣揚兵臨羅馬的場景,又浮現在了尤利烏斯二世眼前。

西班牙和皇帝基於既然我沒有,那你也別想得到的心理,教皇出於對法國的恐懼,使得威尼斯有機會逃脫滅國的災難。在阿尼亞代洛戰役之後,歐洲各宮廷的大門再一次對威尼斯使節敞開。威尼斯大使幾乎是匍匐到教皇面前,賭咒發誓願做教皇國的附庸。教皇也很矛盾阿,到底是先把威尼斯滅了呢,還是先把這個討厭的法國趕出去呢,最終,對阿維尼翁之囚重現的恐懼大過了*威尼斯的慾望(阿維尼翁之囚,在之前講到過,法王腓力四世的傑作),覺得錢、地盤乃身外之物,還是自己的小名更重要點。結果,在1511年10月,教皇拉上除法國之外的原康布雷同盟加盟國,再加上一個威尼斯,組成了針對法國的“神聖同盟”。世界就是這麼神奇,在1509年威尼斯還危如累卵,人們還在議論啥時候就沒了它了,結果到了1511年威尼斯搖身一變成了神聖同盟的加盟國,和之前打自己的人團結起來打法國,奇蹟般的將自己從亡國的危機中解救了出來。

大家說說看,威尼斯是不是得感謝法國?法國人不會玩政治,長了一張群嘲臉。

法王路易知道後,只是呵呵一笑,你們這群戰鬥力不足5的渣渣,再來一群又何妨!結果不但沒有命令法軍後撤,反而命令法軍展開進攻。當時法軍的統帥是路易十二的侄子,年僅23歲的加斯頓,率領法軍越過盧比孔河,進軍中義大利,包圍了拉文納。在1512年,同盟軍主力增援拉文納,雙方最終在拉文納展開決戰。是役法軍約兩萬三千人,同盟軍約一萬六千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兩軍擺開了陣勢,雙方的大炮開始了轟鳴,展開了當時規模巨大的炮戰。同盟軍將炮火對著法軍中央的步兵方陣就是一陣猛哄,兩千名法軍步兵喪命在這炮轟之下,但是這樣猛烈地炮火並沒有嚇退法軍,他們的目光都在陣列最前方的身影上,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法軍統帥加斯頓,他無視那漫天的、不斷在自己身旁落下的炮火,堅定地走在整個陣列的最前方。加斯頓的英勇給了法軍士兵無限的勇氣,他們緊緊地跟在加斯頓的後面,即使炮火呼嘯,即使不時的有戰友倒在自己身邊,即使下一瞬自己就可能倒在這戰場上。加斯頓好像在漫步,漫天的炮火似乎都在躲著他,他似乎受到了上帝的保佑。法軍士兵相信他們這位年輕英俊的公爵是受上帝保佑的,是無敵的,必將給他們帶來榮耀。

就在法軍步兵正在承受炮火洗禮的時候,法軍的大炮也以牙還牙,只不過法軍大炮攻擊的重點是同盟軍的騎兵。法軍猛烈地炮火讓同盟軍的騎兵有點吃不消了,損失慘重,甚至還出現了“一炮打落三十三名騎士”的情況。同盟軍騎兵受不了了,開始向法軍炮兵部隊發起衝鋒,準備先把這群龜孫砍死再說。這可正中法軍下懷,就等著你出來呢,法軍精銳重騎兵從法軍炮兵部隊後邊出現了,法國精銳重騎兵天下聞名,一番血戰之後把同盟軍騎兵擊潰。

與此同時,加斯頓終於率領被轟了一路的中央步兵方陣抵達聯軍陣線。加斯頓一聲令下,法軍衝入聯軍步兵陣中,而法軍騎兵則迂迴到同盟軍側後方,爆了同盟軍的菊花。受到兩面夾擊的同盟軍崩潰。加斯頓見大局已定,率領騎兵部隊追殺潰敵,但是在殺散一隊輕步兵之後,卻沒想到後邊有一群保持著隊形的長槍兵。當時嘛已經跑起來了,如果剎車的話肯定會導致騎兵前後相撞而崩潰,來不及剎車的加斯頓決心直衝槍陣。可能是之前的好運氣用光了,加斯頓死在了這裡。聽聞主帥戰死的法軍,不僅沒有崩潰,反而呈現出一種“哀兵”的狀態,開始發了瘋地進攻,要奪回統帥的屍體,可見法軍對加斯頓的愛戴,也可見加斯頓的治軍之能。同盟軍最終全線崩盤,法軍以傷亡四千人的代價消滅了同盟軍主力九千餘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寫到這,要我想起了納爾遜。英國皇家海軍統帥納爾遜勳爵在特拉法爾加海角大戰中擊潰了法西聯合艦隊,保障了英國的安全,但是,納爾遜勳爵在戰鬥中犧牲了。把戰役結果帶回國內的信使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我們打敗了法國人!呼聲鼎沸。就在人們正高興的時候,信使說了第二句話:我們失去了納爾遜勳爵。剎那間,歡呼聲停止了,戰鬥的勝利似乎也變得無足輕重。

作為一名當時年僅23歲的貴族,加斯頓.德.富瓦的表現使其成為波旁王室無數軍事天才中最璀璨的一位,唯有孔代親王可與其比肩。假若若不是他英年早逝,則歐洲局勢幾乎必將改寫,而義大利北部也將法國的一個行省。和古斯卡夫國王一樣,他倒在了行將成功之前的一刻,實踐了內伊元帥的名言:“一個騎兵軍官,假若他三十歲的時候還沒戰死沙場,那不是光榮,而是恥辱”。

沒有了加斯頓的法軍,他們又將何去何從,戰爭又會走向何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