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六章——鐵血王國(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六章——鐵血王國(4)

就在奈伯格元帥元帥率領士兵開進的時候,我們未來的偉大統帥腓特烈正在將他的士兵如同撒芝麻一般撒在了整個西里西亞,兵力如此分散,自然也就不能阻止奈伯格元帥的大軍,奧地利的軍隊如同普魯士軍隊一般,也如入無人之境,快速推進。腓特烈在得知訊息之後,開始集結散出去的部隊,可是齊膝深的大雪讓部隊的集結變得異常困難,當時可沒有越野車,沒有鐵路、公路,一切只能靠自己的兩條腿。眼看著奈伯格元帥的軍隊就要打過來了,自己這邊卻連軍隊都沒集結完呢,這還打個毛線,為了給自己的大軍贏得集結的時間,普魯士軍隊元帥利奧波德決定奇襲奧軍。經過周密的計劃和準備,在3月9號晚上,行動開始了。這位利奧波德元帥應該是學數學,把時間、把整個計劃都計算的相當好,就用了一個小時,就完成了進攻、破壞、撤離的全部過程,真是侵略如火,來去如風,當奧軍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呢,普魯士人早就沒影了。這次奇襲,不但讓奈伯格元帥的部隊損失了大批的武器彈藥和糧草等物資,還捎帶上了千餘名士兵,而進攻了普軍基本上沒什麼損失。

被普魯士人敲了一記悶棍之後,奈伯格元帥學聰明了,在加強了來自側後方的防禦之後,繼續進軍,向著被圍困的尼斯堡前進。

尼斯堡戰略位置重要,是楔入普魯士軍隊中的一根毒刺,如果奈伯格元帥能夠為尼斯堡解圍,就可以從中間切斷普軍,將普軍一分為二,從而各個擊破。腓特烈顯然也知道尼斯堡的重要性,也調集軍隊竭力向尼斯堡進發。這個時候,普軍和奧軍開始了賽跑,就如同歐根親王在都靈之戰的賽跑一樣,誰跑贏了,誰就能佔據戰役的主動權,誰就更有可能奪得勝利。只不過如果說歐根親王他們是汽車拉力賽的話,那現在的普軍和奧軍就是烏龜賽跑,大自然一視同仁,雙方的軍隊都在跋涉,如同蝸牛般一步一步地向前爬。最終,奈伯格元帥帶領奧軍贏得了這場賽跑,在腓特烈到來之前,解了尼斯堡之圍,背靠堅城。現在,只要奧軍守住戰線就是勝利,奈伯格元帥的軍隊正好卡在了腓特烈和普魯士之間,就像一根套在腓特烈脖子上的、逐漸收緊的繩索,腓特烈只有在繩索把自己勒斷氣之前掙脫繩索,才能逃出生天。為了突破奧軍的封鎖線,打通己方的生命線,腓特烈決定進攻,從而拉開了穆爾維茨會戰的序幕,腓特烈也將迎來他人生中地第一場親自指揮的戰役。

1740年4月10日,戰役開始。腓特烈為了出其不意地突襲奧軍,命令普軍凌晨開飯,在普軍吃飯可能是人生中最後一頓飯之後,開始急行軍。當時的天氣也很給力,漫天飛雪,早上還有薄霧,這一切都掩蓋住了普軍的行跡,而奧軍還被矇在鼓裡。當腓特烈的軍隊如同幽靈一般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奧軍士兵眼中的時候,普魯士軍隊已經迫近到了不足奧軍兩百步的地方。奈伯格元帥在聽說普軍突然出現的訊息之後,馬上下令敲鐘備戰,整個奧軍一片雞飛狗跳,所有人都提心吊膽,盤算著什麼時候這幫普魯士人就要殺過來。

就在奧地利人覺得大禍臨頭的時候,他們忽然發現對面的普魯士人居然沒動靜了,似乎他們冒著風雪大清早跑到自己跟前只是來叫自己起床的。不過沒打過就好,奧地利人抓緊時間整軍備戰。

這倒不是說普軍大早起吃飽了沒事幹,而是因為腓特烈在聽到奧軍陣營已經傳出了緊急備戰的警備鐘聲,認為自己的突襲已經被發現,自己的突襲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如果依舊進攻的話很可能得不償失,還不如整隊再戰。結果,腓特烈錯過了趁亂擊敗奧軍的大好時機。畢竟現在的腓特烈還太嫩,沒什麼經驗。

在普軍叫奧軍起床之後,兩軍開始列陣。由於戰前普軍的偵查不給力,都要開打了還不知道奧軍的主力在哪,過早地將行軍縱隊展開成橫隊作戰隊形。雙方列陣都非常慢,直到下午一點,奧軍和普軍才列隊完畢,完成了部署,說實話,這也真夠慢的。

其中,奧軍因為路上被突襲造成的損失,全軍上下還有19000人左右,有8000多名騎兵,而腓特烈這邊的兵力在23000人左右,但是騎兵數量較少,只有奧軍的一般,因此,腓特烈在兵力上還佔著略微的優勢。但是奧軍的騎兵佔有明顯優勢,如果奧地利的騎兵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實力的話,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下午一點半左右,戰役隨著奧軍右翼騎兵的山呼海嘯拉開了大幕。在奧地利騎兵的壓倒性數量優勢下,當面的普魯士右翼騎兵很快就崩潰了,眼看著整條戰線都隨著右翼而搖搖欲墜,腓特烈被迫親自趕往右翼重整部隊。就在腓特烈重整右翼的時候,奧軍騎兵利用自身機動性的優勢又開始進攻普軍的左翼,很快,普軍的左翼也被奧軍騎兵打得哭爹喊娘,節節敗退。

自己軍隊的兩翼都已經崩潰了,自己的騎兵也被對方的騎兵逐出了戰場,眼看著普軍就要被前後夾擊,再然後就是全軍崩潰,大敗虧輸。普魯士軍隊的統帥基本上都已經知道了普軍的下場,左翼司令官馮.施威林元帥此時前往菲特烈跟前稟報戰況,並且指出再這樣下去普軍將會大敗,為了保全王室的血脈(也可能是不想付那大筆的贖金,國王多值錢……具體參考明朝土木堡之後的瓦剌太師也先勒索明朝),建議菲特烈先行退出戰場,他本人將擔負起斷後的重任。。說是為了保全王室血脈,其實就是給腓特烈的逃跑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就是一塊遮羞布。第一次指揮戰役的腓特烈顯然也被眼前這種情況嚇壞了,他之前在跟隨歐根親王征戰的時候,看到的可是軍隊在歐根親王的指揮下將敵人打得打敗,無論敵人是法國人,還是奧斯曼人。可是怎麼輪到自己就成這樣了,說好的榮耀呢,說好的勝利呢,這跟劇本上寫的不一樣阿。腓特烈被眼前這種狀態嚇住了,半推半就之下,也就順著施威林元帥的意思逃出了戰場。

施威林元帥在看著年輕的腓特烈帶著近衛慌忙逃離戰場之後,轉過身來,面對著山呼海嘯般縱橫馳騁、橫衝直撞的奧軍騎兵,面對著吶喊著衝鋒向前、如同浪濤般漫過地面的奧軍步兵,面對著已經崩潰的兩翼、搖搖欲墜的中央陣線,眼神中沒有恐懼,唯有堅毅。他下令:在擊敗敵軍左翼之後,再行撤退。可以說,這是一條非常不切實際的命令,因為自己的右翼部隊已經崩潰,喪失建制,這時候如果強行集結部隊,首先要面對的就會混亂、驚慌失措的士兵,這些敗兵是否還能重新鼓起勇氣翻身再戰,還是直接一潰如水,這兩者之間,似乎是第二種情況比較常見。其次,兩軍交戰,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打的就是組織,打的就是建制,一個成建制的百人部隊能夠輕易擊潰上千人的散兵遊勇,所以即使普軍敗兵有勇氣背水一戰,那也得重新整隊,否則結局依然如此。那在普軍整隊的過程,也是部隊最為脆弱的時候,這時候如果奧軍進行衝擊,很可能就會再次被擊潰。所以,這是一個高難度動作,也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普軍士兵的嚴格訓練就在這個時候救了普軍一命,當施威林元帥的命令下達之後,所有士兵都開始竭盡全力地完成下達的命令,就連在被奧軍騎兵踏碎、全團損失慘重的普魯士第十五連隊都開始聚攏在隊旗之下。這時,奧軍的騎兵蜂擁而至,帶著滾滾雷聲和滲人的殺氣。單薄的普軍陣線就像是剛剛紮起的籬笆,似乎只要奧軍騎兵的浪頭一衝,就會全粉碎骨。但是,就是這單薄的籬笆攔住了洶湧的奧軍波濤,為了援助被攻擊的陣線,騎兵指揮官舒倫堡伯爵集中手裡所有的騎兵部隊,開始向著優勢的奧軍騎兵發起猛烈衝鋒。最終,普魯士的這位猛將沒能看到自己的軍隊取得勝利就已經馬革裹屍。在普軍步兵和騎兵的共同努力下,奧軍騎兵的勢頭終於被遏制住了,在普軍用自己的生命爭取的這段時間裡,施威林元帥發揮其優秀的組織能力,最終將成功重建普軍右翼。

奧地利統奈伯格元帥本來心情還是很不錯的,雖然在早上被普軍下了一聲冷汗,但是總歸是虛驚一場,在戰鬥打響之後,自己充分發揮己方優勢的騎兵力量,已經擊潰了普軍的騎兵部隊和兩翼部隊,眼看著就要三面夾擊徹底擊潰普魯士軍隊了,這時候劇本居然變了,本來身處劣勢的普軍居然漸漸穩住了陣腳!眼看著已經煮熟的鴨子就要飛走了,奈伯格元帥不幹了,他派出了自己所有的騎兵開始進行新一輪衝擊,緊隨其後的是嚴整的步兵陣列。

但是這一次,戰爭女神似乎開始對普軍微笑了,進攻普軍左翼的騎兵被普軍以嚴密猛烈的炮火擊退,而緊隨其後的線列對抗,普軍也以其嚴格訓練而獲得了嚴整隊形和兇猛火力擊潰了奧軍同行。

戰鬥一直持續到傍晚,最終,彈盡糧絕的奧軍被迫撤退,丟棄了大批的重裝備撤退回國,普軍笑到了最後。

穆爾維茨戰役,可以說一波三折,*迭起,並最終,以一種非常戲劇性的普軍勝利作為結尾。戰役結束了,但是我們有一個人卻忘了說,那個人就是戰役打到一半被嚇跑了腓特烈。當腓特烈在得知戰役居然獲勝之後,那是又高興又慚愧。古人雲:知恥而後勇,腓特烈在這不光彩的首戰之後,開始走向成熟,如同被鍛造的寶劍,在經過痛苦的磨礪之後,開始真正的鍛造成型,鋒利無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