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七十四章 補給法更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七十四章 補給法更改

在腦海中思路突然到了救濟物資這裡,李孟羲忽然就想起了,壓縮餅乾泡麵之類。

李孟羲恍然若悟,喵的,快速補給隊既然是救急,救急何必再帶什麼鍋啊碗的柴啊,直接送壓縮餅乾不就妥了?

壓縮餅乾直接能吃,何必再送糧食,再送柴,再讓煮熟食。

李孟羲頓時意識到,壓縮餅乾這玩意兒,救急有大用。

這個救急,急有多重要,救急便有多大意義。

壓縮餅乾製作起來難度應該有,但不會太大。

就算,假設壓縮餅乾成本高,高到不能替代軍隊的主要口糧。

但是,壓縮餅乾有必要少量製作來作為救急物資,用於緊急支援之時。

若無壓縮餅乾,支援某地,就得帶上鍋,得上柴,帶上帳篷,帶上引火器具,帶上碗,帶上勺子,

有了壓縮餅乾,帳篷,鍋,柴,碗,勺子,這些全都不用帶了。

而節省下來的運力,全送壓縮餅乾,豈不等於提高了數倍物資的運送效率。

壓縮餅乾一定得有,哪怕貴,哪怕麵粉做成了肉價錢,但必須得有,李孟羲決心暗下。

忽然一陣夜風出來,李孟羲凍的一個哆嗦。

正抱緊了臂膀往火邊上靠,突然,李孟羲睜大了眼睛。

“……柴草,禦寒,柴草有帶的必要!”李孟羲盯著篝火,眼睛閃動了一下。

邊上,張飛看了過來,疑惑問,“什麼柴草?”

李孟羲回過神來,看向張飛,問,“三將軍,某有一事不曉。若是有朝紮營寒風暴雪之中,柴草要緊與否?”

看張飛聽得茫然,李孟羲頓了下,換了個說法又問,“就是有朝一日,立軍於暴雪之中,此時軍中乾糧充沛,無有升火之柴草,此時一支大軍,能活不能?”

換了個說法,張飛聽明白了。

張飛皺起眉頭,遲疑思索了片刻以後,“不能!”張飛搖頭道。

“羲兒你不知,天寒地凍的,有多難,只有乾糧,人是不餓,可人凍也凍死了。”

有張飛這個生活生存經驗豐富的人的反饋,李孟羲便知道了,只有壓縮餅乾,不帶柴草,這要是天寒地凍之時去救助一支狼狽之軍,遠遠不夠的。

只有吃的,人遠不足以在冰天雪地裡生存,所以,救急物資,壓縮餅乾不能替代鍋和柴草。

吃壓縮餅乾,不需要升火做飯,但柴還是得送,鍋還是得有,有鍋就還是得有配套的厚帳篷。

已知一支山窮水盡的軍隊,被困於深山之中,又恰逢冰雪連綿,糧食問題能解決了,那麼禦寒問題該如何解決?

成千上萬的大軍,被困山裡,又不幸趕上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士卒們的衣物肯定全溼透了,怕是一夜之間,要減員十分之一。

想到了禦寒,李孟羲直接想到的是厚衣服。

可衣服這東西,要人手一人一件厚衣服,要支應幾千大軍,就得幾千件厚衣服,數量太大了,後勤壓力也太大,根本就不是快速補給隊所能承擔的。

人手一件厚衣服肯定不行。

和張飛合計了一會兒,李孟羲跟張飛兩人合計出來一套方法。

厚衣服和被褥,不必一人供給一件,供給一軍,厚衣物二十,被褥四條,一車就夠了。

有這二十件御寒衣物和被褥,凍的瑟瑟發抖的士卒,每人穿著衣服保暖一會兒,然後趕緊再分給下一個人,大家輪流著來,假設平均一個時辰有十分鐘的保暖時間,人就最低限度的凍不死,那麼一支千人孤軍,但有厚衣六十支應,便可全軍無人凍死。

這是最低限度的保暖衣物供應了。

再結合儲存麥秸的方法,厚衣物也得用桐油布給緊緊包裹好,以使在惡劣的運送環境中,到地兒衣物全是幹的。

衣物包裹技術上沒難度。

但李孟羲覺得,千人就得六十件厚衣物,萬人就得六百件,這已經極致壓縮了,後勤壓力還是很大。

御寒衣物又不同於糧食,糧食運少點,後果不過是士卒空著肚子多餓上一天兩天,減員還不至於太嚴重。

可寒冷是一點不能耽誤的,糧食供應的少一些,士卒多餓一天,人多餓一天,人還活著;御寒衣物少了幾套,則有幾十人沒辦法保暖,則當天就要凍死。

御寒衣物又重要,後勤壓力又大,快速補給隊運載力又小,兩下為難。

“不成啊,”李孟羲皺眉不已,“運衣服太耗費運力。

能運一件衣服,就能運好幾斤糧食了。倒是,還有別的不需運力的禦寒方法嗎?”

李孟羲的經驗到此為止了,他暫時想不到別的禦寒的方法了。

邊上,張飛撓著頭,也想的焦灼。

過了一會兒,熱水冷涼了,張飛端起水喝了一口。

靈感便在不經意間就來了。

一口熱水喝在嘴裡,張飛低頭看了一眼手裡的碗,轉頭噗的一口把水吐了出去。

“喝熱水不就妥了!熱水!哈哈!”張飛哈哈大笑一聲。

然後張飛興高采烈的,跟李孟羲噼裡啪啦講解起來,“你不說帶炊具嗎?你不說帶柴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炊具有柴,燒熱水得了。”

張飛一副我聰明吧,俺老張聰明吧,啊哈哈哈!一臉得意模樣看著李孟羲。

瞬間,李孟羲腦海中頓時浮現了許多。

是了!

紅軍爬雪山之前,每人喝了熱水,還帶了辣椒以禦寒。

熱水!辣椒!

……辣椒是沒有的。

思路亂七八糟的亂飛,忽然之間就又想到漢末,想到漢末有人治得了傷寒疫,治傷寒的張仲景發明了餃子,餃子裡邊放姜用以防止耳朵被凍壞。

姜!

李孟羲想起來了,前世有時感冒不愈,網上看說紅糖煮姜水喝兩碗出出汗就好。

結果姜的發熱發汗效果真的變態,喝了一碗之後,不一會兒汗就直往冒。

重感冒久不能痊癒,喝了紅糖姜水,兩天時間,還就真好了。

姜可是好東西。

普通熱水禦寒效果假如說是一的話,那麼加了姜煮熱水,禦寒效果就是五。

熱水喝下肚,先熱後冷。姜水喝下去,渾身發熱,越來越熱。

姜而已,姜效果霸道,兩塊姜能煮三四鍋水。

縱十萬大軍,所需姜能有多少?姜的後勤壓力太小了。

姜不佔運力,那麼水,那麼用熱水來禦寒,一隻鍋,到底能供給多少人,李孟羲在心裡狂算了起來——

一口鍋,花費一刻可煮熱水一甕。

立於寒風之中之士卒,每一個時辰喝熱水一碗,便不至凍斃。

一鍋熱水,人分一碗,滿鍋可分三十碗。

既為,一鍋水可管三十人一個時辰。

一個時辰,甕可燒水八甕。

既為,一甕可管二百四十人禦寒所需的熱水,可平均每一個時辰,向二百四十人至少每人供應一碗熱水。

千人則只需鍋五口,萬人只需鍋五十口。

五十口鍋,按鍋這玩意兒的攜帶空間來算,運一口鍋,需要一隻鍋的空間,運兩口鍋,還是這一口鍋的空間。

鍋運送之時疊在一起很省空間。

萬人所需的鍋五十口。一輛車足以運完。

禦寒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最廉價的禦寒方式乃是熱水。

熱水禦寒可分物理禦寒和化學禦寒。

普通熱水只是物理禦寒,化學禦寒則是辣椒,或者生薑,以刺激肌體發熱,抵抗寒冷。

當禦寒問題也解決之後,口糧和禦寒問題全解決了,這便意味著,在這漢末三國,在任何一處戰場,任何一處絕地,任何一支不管何等狼狽的絕境之軍,任何極端惡劣環境,只要快速補給隊能到,便直接就能讓其崩潰的後勤立刻搭建起來,直接就能讓其存活下去。

總述快速補給隊的所需運載的所有物資,以壓縮餅乾替代糧食,降低後勤運力壓力,把後勤壓力,攤平在平時;其他的,鍋,碗,麥秸包,引火器具一套,清水若干桶,厚重帳篷一頂,應急草藥一包,兵器一車,生薑一包,御寒衣物可有,可無,野外避雨之簡陋雨棚若干。

這個雨棚,是李孟羲最後想到的。

一支潰軍潰逃到山裡,正值大雨傾盆,避雨都沒地兒多,要是不能避雨,一直被淋著,姜水縱是不停的喝,人照樣凍死,所以得有簡易雨棚,風可以不擋,但頭頂的雨雪需要擋住。

為儘可能的節省運力,就不需要正規的帳篷了,正規的帳篷有棚頂,還有邊幅四面,整頂帳篷太沉。

而防雨布可以是極簡單的大塊防雨布料,布料屋頂大,一塊屋頂大的布料捲起,不過一卷,布料展開拿繩子拿槍支起,能在暴雨中支起一塊可供避雨的棚頂,棚頂下人擠人的往裡鑽,可以藏下五十人朝上。

千人大軍,若需防雨布,二十而已。

二十卷防雨布捲起堆一堆,四分之一車而已。

一輛馬車運力,可運布卷八十卷。

布卷輕巧,馬車滿載布卷,依然可以快馬輕車。

一輛馬車所運的防雨布卷,足可供給四千人的防雨避雨防雪避雪的最低需要。

若是萬人,則需三馬車。

兩萬人,則五馬車。

五輛馬車,不多。

一支五十輛馬車的快速補給隊,再結合足夠高效能的補給策略,再結合特殊的物資籌備體系,三十輛馬車所攜帶的物資,足以讓任何一支兩萬人左右的潰兵在任何天氣狀況任何地域之中,立刻起死回生。

李孟羲已算得,快速補給隊,五十輛馬車便足以應付所有情況。

至於說十萬大軍遇急,得超過百輛馬車,不可能,十萬大軍還潰敗,十萬大軍還山窮水盡,那就不是後勤的問題了,已經不是單靠後勤單靠快速補給隊所能救起來的。

——

夜漸深。

官軍所紮營的十字道口一週,離官軍紮營地很近,近到八十步以內,涿州軍在一圈豎了好多火把架子,四下火光通明,如果一環光牆,把整個官軍營地全圍了起來。

夜中之時,火光本應給人以十足的安全感,然數百上千的火把架是涿州軍的,火光也是涿州軍的,官軍士卒向外看到一圈的火光,頓如被圍困在一座光城之中,壓抑莫名。

以火為城,雖城池的實不在,神具五分。

涿州軍輕裝而來,所帶乾柴火把不多,這些木柴絕大多數都收集起來用於火把架的照亮,之所以特意圍著官軍紮營處立了一圈火把,乃是防備官軍夜襲的手段。

火把通明一片,官軍但有動作,無所遁形。

涿州軍傳令騎兵早去跟官軍通稟了,通稟之時的是,官軍若湊近火光,立殺無赦。

涿州軍之前有以旗為界,官軍只有忍了,現在涿州軍又以火為界,官軍不僅得忍,忍的都習慣了。

官軍大概不會夜襲了。

之前的謀劃,騙皇甫嵩棄了營寨,皇甫嵩中計,現在官軍四下空蕩無依,和有營寨時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若皇甫嵩把營寨拆了帶走,現在紮營,皇甫嵩就能平地起一木寨,官軍縮營寨裡,有營寨可以依靠,涿州軍卻毫無依憑,那麼有所依仗之後,皇甫嵩不管是想持寨對峙,還是想反攻,都不利涿州軍。

因涿州軍謀劃詳細,皇甫嵩想持寨頑抗的可能,事先就被壓滅了。

至夜半,劉備突然造訪,讓李孟羲和張飛很是意外。

按照本來計劃,劉備在後帶著淄重,帶著除戰兵之外所有人力在後慢慢而行,同時劉備負責收攏前邊留在路邊的一杆杆陣旗等等,再考慮到官軍逃竄肯定急促,涿州軍圍堵也必將急促,因而後隊緩行的劉備,就方便上前匯合。

沒想到,劉備卻來了。

劉備來,帶著一輛馬車也來了。

正當李孟羲疑惑,劉備看著李孟羲,笑道,“磚兒哭著要找,某便帶他來找了。”

原來是小磚啊。

李孟羲今日一整日都在外,小磚找不見了哥哥,哭著非要找,劉備便把小磚帶來。

半路上,小磚卻在馬車上睡著了。

“把磚兒叫起?”劉備問了一句。

李孟羲頓時就覺得劉備有病,丫的我弟都睡著了你叫他幹嘛。

劉備接著卻自顧的笑著對李孟羲說,“小磚沒找見你,夜裡估計醒來還得哭。

先叫起,讓他瞅見你,後半夜他就安穩能睡,不招人了。”

劉備這麼一解釋,李孟羲詫異的看了一眼。

劉備為何這麼懂小孩兒。

一想很對,小磚要是見不到自己,夜裡肯定害怕的。

李孟羲不得已就去車裡,去叫弟弟。

小孩子睡覺很沉,李孟羲叫了好大一會兒,拿手晃,小磚終於被折騰醒了。

小磚醒來,迷迷湖湖的朝李孟羲看了一眼,看到是李孟羲,也沒什麼反應,而是揉著眼睛,眼睛都睜不開,很不開心的怪到,“你喊俺幹啥,俺都得睡瞌睡了。”

李孟羲頓時就樂了,“那成,你快睡吧。”

說著,就幫弟弟蓋好了被子。

不一會兒,小磚可又睡著了。

想了一下,李孟羲輕手輕腳的去車後,翻出了筆墨和布帛。

幸好劉備帶著車來了,有寫的東西了。

夜色深沉,篝火旁,李孟羲攤開長麻布卷,提筆寫記不停,他一寫就是很久。

劉備張飛二人在邊上安安靜靜的看著,目不轉睛。

好久之後,李孟羲停筆,一卷空白麻布,竟記完了半卷之多。

劉備見李孟羲寫了許多許多,驚訝。

今日白日一天,劉備深知軍務繁忙至極,然而軍務如此繁忙,李孟羲今一日卻能有累重收穫。

到底是什麼,能寫滿半卷。

好奇之下,劉備拿過布卷,和張飛湊到一起藉著火把觀看。

劉備和張飛看到,軍中軍法官配備以無鋒鳴鏑,繩索,棍棒,長鞭,魚網之類,以強威懾,少流血衝突。

又有【木馬兵法】的補錄戰法,以錢謀敵,撒錢於路讓官軍亂軍竟相爭搶廝殺,以亂其軍;錢財用於攻守之時,錢財當城拋撒而下,金珠漫天而落,無紀之軍立亂城下。彼亂,攻城勢頭立毀於一旦。

還有,快速補給隊林林總總,中間李孟羲記了壓縮餅乾,劉備奇怪,不知餅乾是何物,只知幹餅,壓縮又是何意?不用想,肯定是跟蒸餾酒,灌鋼法,步人甲一樣的奇妙造物。

又有,【禽獸兵法】之補錄戰法,什麼虎嘯,虎熊狼豹之溺,機關假虎,乃至馴養真虎,等等諸法。

還有,詭道兵法,假血,假肢,假首級,假廝殺,乃至可亂真之蠟像,可亂真之血腥恐怖之屍首用以威懾,由此引申出,軍中立道具一營,專作假鬚髮假裝束以支應斥候細作,專作假虎,專作非尋常匠力所能之精工高巧之偏奇之物,謂之,【道具營】。

道具這個詞,於劉備而言是陌生詞彙。

但劉備理解起來,一點問題沒有,反而覺得貼切無比。

何為道具?詭道之器具爾。

一切細看完,劉備和張飛看向李孟羲,滿眼讚歎。

捲起布卷,遞還李孟羲。

劉備笑問,“某則有一疑不能解,為何我後隊向前,路中遍地拋撒錢財布帛者處處?”

剛看過李孟羲兵法的劉備眉頭皺起,盯著李孟羲,認真到,“……難道,官軍用【木馬】害我,撒錢財欲激我軍士卒廝殺也?”

李孟羲看向張飛,張飛也正看過來,兩人對視一眼,皆哈哈笑了。

之後,李孟羲便解釋了,為何劉備在後邊收攏,會不停的遇到遍地丟的許多許多錢財布帛。

的確是官軍欲坑害涿州軍,然,白日來了個將計就計,把皇甫嵩騙的個底掉。

【道具營】成立的靈感,便是為騙皇甫嵩卻自感騙術不夠精湛時所感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