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崇禎的人生模擬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四章 破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四章 破局

又一天早朝,崇禎端坐上方。

這次相對於以前,要安靜很多。

片刻之後,還是有人上前,聲音洪亮,“請陛下決斷,北方軍餉告急,若是久拖一日,北方戰事會越加困難,還請陛下立刻下旨,請加民賦,籌得軍餉,穩定軍心。”

那人刻意站得離周延儒很遠,且兩人無任何交流,但是崇禎昨日記得,他分明就是周延儒一脈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周延儒站立在一旁,安靜且澹然,雙眼直直盯著腳尖,似乎這一切跟他沒有關係,昨日崇禎對於加民賦一事已經表現出很不耐煩的態度,他今日沒有再親自出馬,而是另派了一人,那也只是充當一個傳話筒的效果罷了,若是效果好,他自會跟進勸諫,功勞也有他的,還能落個為國著想的名聲,若是效果不好,崇禎依然是不同意,那他繼續閉嘴就是了,一切可以從長計議。

崇禎又聽見加民賦之言後,只是嘆息。

“諸公所言有理,但朕心中仍有顧慮。”

周延儒聽聞,給了某位旁側的大臣一個眼神。

那大臣連忙站出來,中氣十足道:“不知陛下有何疑惑,臣等定會全力解決。”

崇禎面帶猶豫,說道:“近年來,大明天災不斷,大明的子民流離失所,本就已經殊為不易,若是這個時候加賦稅,會不會壓迫得太緊?”

“陝西已經有農民起事,若是再加賦稅,激起民憤,這或許會導致大明國本動搖。”

聽見這番話,朝中許多人變了臉色。

他們沒想到崇禎竟然考慮到了這些東西,出乎了他們預料,但是還好他們早有準備。

但周延儒面色不變,這個問題他早已思考過、衡量過,將應對的話術都準備好了,並且告訴給了那個傳話筒,此時回答很自然。

“啟稟陛下,現如今戰事頻繁,北方戰端乃是燃眉之急,若是可以解決掉外部的危機,之後再賑災放糧,非但不會激起民憤,反而還可以鎮壓陝西的農民賊軍,這對於總體局勢定是有利的。”

“現如今天災不斷,大明確顯緊張,但兩頭不能兼顧,先著力解決掉外部敵軍,再趁此機會將內部混亂平息,如此方為正道。”

崇禎聽見這番話,心中感嘆,這周延儒不愧是能在三十七歲就坐上首輔這個位置,太厲害了,這些應對很恰當,說服力很強,而且,這些都是提前就想好的,就連他會怎麼提問都預測出來了。

若不是他此刻不同於以往,看到了他們臉上的小表情,還真的會被矇在鼓裡。

如果是之前的他,很有可能就同意了,但是他既然已經輪迴模擬了一次,心中對於這件事情的發展軌跡有著更清晰的認知,若是按照周延儒的建議進行,那大明只會朝著將來的亡國更進一步。

增加民賦,北方戰事不會好轉,後方農民起義卻會更頻繁。

所以,他不可能同意這件事,但是北方的戰事不可能不管,就算給錢沒有什麼好轉,但不給錢可能會惡化。

至於如何把這些錢弄出來,崇禎心底也思索過,最後已經有了思路。

只是,他還是沒有開口,在沉默。

周延儒及各位大臣只當他在思索,並不著急,崇禎缺乏自信,這是很多人看得出來的,很多大事他都會猶豫不決,臣子們也都習慣了。

但隨後,崇禎卻開口了,語氣很平澹。

“朕有一個法子。”

“農民流離失所,但商賈卻並無影響,朕聽聞江南商賈囤積糧食,賣了高價,這種發國難財的人朕絕不會姑息,開倉放糧尤為不積極,但做買賣卻十分起勁,朕此時突發奇想,若是增加商稅,定能籌得不少財物,供給北方將士們肯定是綽綽有餘。”

此言一出,朝中頓時一陣喧譁,大臣們忍不住低頭竊竊私語,顯然是被觸動了神經。

周延儒臉上也稍顯異色,但被很好地迅速掩蓋了,但崇禎卻看得清清楚楚。

不久後,有一人站出,卻是東林黨一脈,大聲道:“陛下,此事不可!”

崇禎皺眉,語氣頓時冷了下來:“為何不可啊?”

那臣子知曉崇禎已不高興,但他卻只能硬著頭皮繼續,一切皆因他背後就是那江南商賈,他為朝中大臣,不知道給了那些商人多少便利,他自然也是賺的盆滿缽滿,此刻不能放任崇禎對商人動刀子。

相應的,這種人在朝中實則不少。

“陛下,商賈乃是身份地位最低劣者,若是增加商稅,這豈不是在變向地說商賈對大明有著巨大貢獻,這是在變向地增加商賈的身份地位,相當於變向鼓勵人們經商,於國本有誤啊!”

“此事,實在不行,還請陛下三思!”

崇禎端坐在龍椅上,眼神閃爍,帶著冷光,盯著下面這人,心裡帶著怒火。

就是下面這些人,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不顧大明江山安危,他只欲殺之而後快!

但……他說的也有道理,士農工商,這是歷朝歷代遵循的地位尊卑,商人不從事生產,所以地位很是低下,若是增加了商賈的地位,那的確會動搖國本,相當於鼓勵大家去從商,那誰還去生產呢?

“增加商賦,跟增加商人地位有何干係?”此刻,崇禎卻冷冷說道。

下方那官員有些懵了,他感覺今天的崇禎有點不對勁啊。

若是之前,他們隨意回兩句,崇禎就會露出“原來如此”的神情,然後同意他們的看法,但今日的崇禎卻顯得這般有主見,對於自己的觀點變得偏執,這倒是令他沒想到。

也正是因為崇禎突如其來的質問,弄得那官員有些手忙腳亂。

“呃……是因為,若是想要那些商人們交稅,那必然需要賜予他們牌匾等由頭,這自然就提高了他們的名聲地位,否則,那些商賈絕不會那般容易就將錢交出來,商人自古都是這樣,逐利是他們的天性。”

崇禎卻冷冷一笑。

“什麼牌匾?朕之前不是說了嗎,太多商賈屯糧,這是在發國難財,國家臨為難之際,他們不主動應援也就罷了,卻趁此時機屯糧不放,搞得一片百姓怨聲載道,理應有懲戒!讓他們交稅不是求著他們,而是給他們的恩賜,若是不給,則按理處罰即可,只要是參與了屯糧的商賈,有一個算一個,全都給朕抓了!”

崇禎說到這裡的時候,聲音已經帶著怒氣,下方的朝臣臉色皆變,帶著難以置信的神情。

這是他們之前不曾見到過的一面。

下面那臣子滿頭大汗,第一次覺得崇禎竟然有這等威勢,他感受到的壓力太大了,有些戰戰兢兢。

周延儒一脈、東林黨一脈皆是沉默了。

如今的這個崇禎,令他們有些看不透,所以都保持了沉默,沒有選擇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反對,但也沒有表示同意。

場面稍微有些僵持住了,臣子不表示同意,皇帝的命令想要施展下去是比較困難的,崇禎坐在上面,他在等待一個破局的時機。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溫體仁站了出來。

他鬚髮盡白,面容蒼老,但神色沉穩。

“臣附議,陛下所言極是,此事既可收至軍餉,供給北方將士打仗,又避免已遭受天災的農民們進一步惡化,還制止了江南囂張的商賈,此乃是一石三鳥之計,陛下思考周到啊!”

此話一出,許多人皆怒目而視,看向溫體仁的眼神很是不爽,也有些早早想要發言贊同、卻不得不選的明哲保身的臣子,卻對溫體仁投以欽佩的目光。

當然,那些對溫體仁讚賞的臣子,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大部分朝臣都牽扯了利益關係,此刻恨死了溫體仁。

但,溫體仁自巍然不動,自始至終表現得很澹然。

崇禎聞言大笑。

“溫學士深得朕心,來人,賜座!”

溫體仁連忙行禮。

“謝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