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再造大明:崇禎有個時空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8章:指誰誰死的功法(求推薦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8章:指誰誰死的功法(求推薦票)

明軍在大理駐紮,而後向麓川平緬宣慰司進軍,這一次,朱燮元只是派出了神射營三千人以及狙神小隊的二十個人。

南方潮溼炎熱,孫應元在這邊勘察一段時間之後,向總參提出了一個建議。

允許這些士兵剪短發。

現在大明之內還是流行的長髮,無論是男女,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辱。

別說是頭髮,鬍鬚這東西都是不能剪短的。

長髮的確很好看,華夏衣冠配合長髮更能凸顯出文化特點,但在實用性上,自然是短髮更適合。

尤其是在戰爭之中,長髮影響太大了。

對在南方,尤其是雲南一帶多山地叢林的地方,長髮會滋生大量的細菌,而且還不利於作戰。

朱燮元提出這個建議之後,朱由檢特意召開了一次朝會來討論關於髮式的問題。

最終討論的結果就是“大明需要實現髮型自由”,也就是說,從此不再限制大明百姓更改髮型。

同時,在軍隊之中,一律採用短髮形式,以保持衛生,防止疫病。

在民間,積極宣傳關於長髮滋生細菌的問題,並且展開衛生清潔宣傳活動。

把衛生搞不好會導致疫病的事情,掰開了,揉碎了和大家講清楚。

大明不是要強制每一個大明百姓去改成短頭髮,只是提出了建議,告訴大家衛生的保持。

如今的大明在衛生上雖然比西歐高一個檔次,但限制於資源,也是無法進行每天的清潔的。

一場關於頭髮的思潮運動在大明京師展開,從頭髮這件事上,新學和儒學再一次展開了對拼。

這是好事,蕭升和朱由檢並不會阻止,反正儒林雅士閣居中調控,完全不擔心會出什麼亂子。

思想和道理,都是越辯越清楚,必須要讓大家都說出來,讓更多人聽到,才能推陳出新,發展出具有大明特色的思想主義。

雲南這邊,孫應元得到批准後,立刻帶頭把頭髮剃成了板寸。

整個人頓時感覺清爽不少。

那些士兵也都跟著一起換了髮型,心裡有些牴觸的,在聽說是皇帝的命令之後,還是果斷地剪了。

隨著大明帝國一個個的勝仗打出來,士兵的待遇一天天變得更好,大明的士卒隊皇帝格外的忠心,尤其是還有著參軍的存在,時不時給這些士兵們講述一些忠君愛國的思想,讓他們不斷地提高對大明帝國,對皇帝的崇拜。

所以,如今皇帝的威望足以做到讓這些士卒直接聽命,剪髮剃頭的程度。

頭髮減少之後,更加方便大家進入叢林作戰了。

神射營三千人在守備梁辰的帶領下進入麓川平緬宣慰司境內,直接來到緬軍所在的城外,使用新式步槍對本就不高的城牆上的守軍進行點射擊殺。

而後快速奪門入城。

梁辰手中配備了最新式的“銀狼手槍”,裝彈九發,有效射程五十米,這是一種定裝子彈的半自動手槍,射速快,精準,作為一種軍官配槍被製作出來,分發到下面。

在雲南這片叢林之中,長槍作戰還是有些不便,而手槍則是梁辰的最愛,得到這東西的第一天,他的手就沒有離開過,吃飯上廁所必須要一個手拿著。

進入城內之後,他更是彷佛化身為槍神,一槍一個緬軍,槍槍爆頭,一個眨眼就有三個人被他爆頭死掉。

這種“指誰誰死”的功法直接嚇得那些緬軍趴在了地上,或者扔下武器慌忙逃竄,一時間讓這些愚昧的人們對他敬若神明一般!

獲得勝利的神射營隨即向總部傳送訊息,看到煙花的孫應元快速派軍隊進入宣慰司,接管各地的軍政防禦設施。

麓川平緬宣慰司處在木邦宣慰司和孟養宣慰司之間,佔據了這裡,也就把那加山脈和阿拉爾幹山脈以東的緬軍一分為二。

接下來,朱燮元率領軍隊南下木邦宣慰司,孫應元率領軍隊北上孟養宣慰司,三天之內,兩個本來就屬於大明帝國的地區,再次回到了大明版圖。

輕型迫擊炮配合栓動步槍,沒有任何一支東籲王朝的軍隊可以抵擋得住神射營的進攻。

此時的東籲王朝在位的是他隆王,他摒棄對外戰爭,致力於恢復和發展國內經濟,分配土地給無地的農民。

等到他得到明軍收復三塊土地訊息的時候,大明已經完成了對三地的重新佈防。

西曆1551年,莽應龍繼位東籲王。他滅阿瓦王朝,征服各撣邦,完成了緬甸的第二次統一。

西曆1446年,朝廷對雲南西南邊境進行重新調整,最終形成“三宣六慰”,即南甸、幹崖、隴川三宣撫司,和車裡、緬甸、木邦、八百、孟養、寮國六慰。

在明朝全盛時期其領土幾乎包括了今緬甸全境,可以說這是中華王朝距離印度洋最近的一次。

然而明朝對緬甸的統治主要是透過冊封當地統治者的方式實現羈縻統治,並不穩固。

西曆1555年,東籲王朝國君莽應龍執行北上侵略的擴張政策。

他以索取“花馬禮”為藉口,不斷進攻大明帝國所屬土司。

北上攻佔阿瓦王國後,一路向北,奪木邦,侵隴川等地。攻陷蘭那。吞併了八百、寮國和車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西曆1573年,攻佔木邦、蠻莫、隴川、孟養等土司,至此,明朝設立的“三宣六慰”全部淪陷。

後來,明帝國與東籲王朝反覆較量,到朱燮元領軍入雲南之前,明王朝喪失了原轄的木邦、孟養、孟密、寮國、八百宣慰司。

明初的“三宣六慰”,只保有了車裡一個宣慰司和南甸、幹崖、隴川三個宣撫司。

對這些地區的爭奪,一直是兩國之間根本矛盾。

東籲王朝如今在位的他隆王雖然致力於修生養息,但涉及到土地主權的喪失,他不得不發兵征討。

明軍這邊,在收復三個宣慰司之後,並沒有再繼續收復其它的地區,而是積極地調配各方面的資源,加強對三地的控制。

原本大明帝國對這些地方失去掌控,就是因為這裡只是簡單的土司統治,並沒有真正被當作是大明的國土。

這一次戰爭之後,直接對這些地方進行改土歸流,把土司制度廢除,換上布政司制度進行安排,雖然在執政方面的人還是那些,但性質已經發生了改變。

同時,大明軍隊以逸待勞,等待東籲王朝的軍隊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