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諸天從亮劍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七章 魚龍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七章 魚龍幫

蘇軾再一次離開了京師,新舊兩黨彈冠相慶,喜聞樂見。

趙煦雖小,但也將這些嘴臉都記在心裡。

“東坡先生大才,可為世人所不容。”小小年紀的趙煦,已經開始憂國憂民,對著張秀一本正經道:“我要引以為戒,等我親政之後,必不能容忍黨爭之於朝堂。”

理想是豐滿的...但朝廷之上,黨爭是斷絕不了的。

除非那些大臣全都是莫得感情的辦事機器,而皇帝一個人能將所有的政務全都處理得井井有條...未來不知道有沒有可能,但現階段這確實是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不過“小孩子”的想法難免極端,縱然聰慧過人的趙煦,也難免鑽牛角尖。

因為蘇軾被“萬人錘”的遭遇,讓他認為錘蘇軾的全都是壞人...並且將他們的名字全都記在了小冊子上,可謂是“簡在帝心“了。

張秀看過之後也是無奈苦笑,老一些的也就算了,估計也活不到趙煦親政...但是他們的家族後輩以及學生,還有那些“迫害”蘇軾的主力軍,估計也就七八年蹦躂的時間了,大宋律...應該是有皇帝成年之後就要親政的規矩吧?

等趙煦親政之後,這幫人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覬覦,大機率前途渺茫...看小皇帝現在憋著這股勁兒,很有可能將這幫人也流放一波。

或許因為成年之後考慮的事情更全面,知道輕重緩急,不會一上臺都一幫子都殺死...但沒有好下場基本是已經可以確定了。趙煦,是個極其有主見的小皇帝。

蘇軾這個時候選擇離開,未嘗不是感覺到趙煦雖然喜愛他的才學,也願意真心實意的向自己請教學問,但...在真正治國治民一道上,自己能夠教他的其實很有局限性...小張天師曾說,不下基層,不知疾苦,不言民事。

百姓真正需要得是什麼?

無非就是吃飽穿暖,是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最簡單的訴求。

可為什麼就是如此簡單的訴求,歷朝歷代都不能滿足他們呢?

蘇軾覺著想要真正的搞清楚這一點,日後輔佐趙煦成就一番偉業,就必須要親自去民間走一趟...為此,他決定隱姓埋名,捨棄蘇軾的身份,化名李懷書,從京師御拳館周侗處借了那兩個半大小子當護衛,裝成是爺孫三人一同遊歷江湖。

盧俊義與林沖是周侗的弟子,也算是年少有成,京師御拳館中的許多教師都已經不是他們二人的對手,缺少得是江湖經驗...正巧,蘇軾是個一等一的老江湖,倒也互補。

蘇軾以李懷書的身份向他告別的時候,表情相當精彩...自從他來到這邊也多方打探,想要尋找到“李懷某”的行蹤,可惜一無所獲...還以為自己的最強輔助這次要“下線”了,可萬萬沒想到...蘇老闆,竟然是你這個濃眉大眼的!

“你為什麼要取這個名字?”

“隨意想了一個,並沒有什麼隱喻。”

張秀:...

......

三年。

時間飛逝,轉眼三年。

對於小皇帝改造,已經基本完成...在容易影響一個“孩子”今後性格的年齡段兒裡,張秀有幸成為了趙煦的老師,並且以現代教育方式,將一些“先進的理念”透過一些特殊的方式,來傳授給趙煦。

當然,其中講得最多還是兵法,畢竟只有這個自己最熟悉。

《陳氏兵法》,其一,講求引誘伏擊,而後將敵劫掠一空,不動則已,一鳴驚人;其二,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敵進我退,敵疲我打;

一些“經典案例”也讓小皇帝聽得熱血沸騰,可惜並沒有機會實操,讓小皇帝暗道可惜,他已經不破亟待的想要在親政之後,御駕親征。

張秀始終認為,一個皇帝是否真正能夠說了算,就要看他在軍事上的造詣以及對軍隊的掌控力,縱觀歷史,那些能夠名留青史的皇帝,幾乎都是從戰場上廝殺出來的。

趙煦,根本不用張秀的刻意引導,早就對西夏與契丹虎視眈眈了。

除此之外,趙煦“徵召”了許多同齡人作為天子親軍,其實大部分都是蘇軾遊歷江湖時,遇見的一些孤兒,全都是身世清白之輩,三年以來...竟然也有不小規模,共三千之眾。

對趙煦可謂是忠心耿耿。

雖然當政的大臣們提出過反對建議...但當日小皇帝殿前發飆,怒罵眾臣無能,言及這些小兒具是喪家孤兒,只是滄海一粟,朕乃天子,萬民之父,他們沒了父母,朕就是他們父母,他們沒了家,朕的家就是他們的家...你們這些老不死,有空在這裡教訓朕,倒不如去看看這天下究竟還有多少這般無父無母的喪家孤兒!

朕將這個天下交給你們來管理,就是讓你們管得他們家破人亡嗎!

罵完之後,甩袖而去,竟是當皇帝以來,最暢快的一天。

一向聽話的小皇帝,忽然火力全開,倒是將一些老臣鎮住...隨即想到,小皇帝八成也就是三分鐘熱度,再說只是三千頑童,能成什麼大事?

但眾位大臣紛紛上書高太后,彈劾龍虎山小天師張秀蠱惑帝君不務正業,請斬之。

高太后心知肚明,這幫大人們將蘇軾擠兌走,便已經是讓小皇帝懷恨在心,如果再處理了張秀...呵呵,等本宮死後,你們才真是神仙難救。

往後小皇帝但凡做出點兒什麼出格的時候,眾臣就紛紛請旨意,斬張秀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後來小皇帝也並沒有太過火,“轟轟烈烈”的天子親軍,也就一直保持在三千數整,有進來的,也有出去的。

但是江湖上卻出現了一個魚龍幫,傳聞幫主李懷書本人雖然不會絲毫武功,但卻籠絡了不少天下英豪,其中不乏武功高強之輩。麾下左右二使,四大法王,具是一等一的江湖豪傑。

很明顯,這三千天子親軍是張秀為小皇帝預備下的班底,而魚龍幫則是蘇軾在江湖中為趙煦建立起的耳目。

三千天子親軍,與小皇帝一同操練習武,偶爾也會有同吃同睡...對小皇帝可謂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張秀不僅親自傳授他們的武功,還特意為他們研究了一套合擊陣法,如果小皇帝日後當真要御駕親征,帶著這三千人...縱然不能取勝,萬一敗了也能最大限度的保住自己的性命。

宋朝的皇帝有錢啊!

最起碼比弘治皇帝可有錢太多了。

至於魚龍幫,左使東方不敗與丐幫幫主喬峰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一舉揚名天下;右使獨孤求敗,一劍敗劍神卓不凡,聲名大噪;另有四大法王雖然聲名稍遜,但也不容小覷。

遠在江南還沒有起義的明教教主方臘聽聞了魚龍幫的事情,還笑言道:“他們是在模仿咱們明教嘛?”

很明顯,東方不敗就是東方不敗...而獨孤求敗,完全是嶽靈珊覺著自己的名字不夠霸氣,不能與東方不敗相提並論,自作主張借用了獨孤求敗的名號。

至於他們兩個是如何跟蘇軾的魚龍幫扯上關係的,很明顯是透過張秀的關係。她們兩個在魚龍幫給蘇軾站臺,自然也是張秀的示意...而厭倦江湖紛爭的甯中則,從西夏回來之後,則是在華山結廬而居,認真修煉打磨《紫霞神功》。

“老師,你也要離開了麼?”趙煦看向張秀的目光多有不捨,這幫舊黨老臣,簡直可惡,逼走了東坡先生不成,如今連老師也容不下了。

這些年發生了很多事,起初司馬光還活著的時候,舊黨之人有他壓制還稍稍收斂些,兩年前司馬光與王安石,這新舊兩黨的魁首相繼去世,不僅沒有穩定了朝局,反而又掀起了很大的波瀾,直到新黨之人幾乎絕跡時,才漸漸穩定下來。

小皇帝年紀雖小,但少年老成,心智也極其成熟...經過張秀對舊黨種種執政手段的解析,也明白了這幫人是在肆無忌憚的瓜分勝利果實,全都吃了個飽,並非是真正的執政為民。

對此,小皇帝失望至極,自然也就愈發的倚重張秀與蘇軾這兩位老師。

兩位老師一文一武,能夠得到他們的青睞與輔佐,何愁大業不成?

尤其是在他得知張秀懂得兵法的時候,更是三番兩次透露,想要拜張秀為徵北大元帥,收復西夏,掃平契丹。可似乎...他發現小天師更傾向於把自己教導成才,讓自己親自去取這天大的功業。

起初小皇帝還摸不清其中的彎彎繞,可後來經過太皇太后的提點,他才明白過來其中三昧。

“貧道在宮中待了三年,官家的身體已經調養好了,不過...”

“不過不能近女色,否則經脈寸斷,暴斃而亡...老師,你能不能換個說詞,弟子耳朵都聽出繭了。”已經十三歲的趙煦,也算是一表人才,玉樹臨風,但他只認還是比不上張秀這樣的仙風道骨的神仙人物,如此俊朗的外表,出塵的氣質,實難以想象竟然能在人間相遇。

若自己是個女兒身,恐怕..不是恐怕,應當是一定一見傾心的。

趙煦略感挫敗,他不知一次偷聽到宮中的那些大姐姐眼饞老師的顏值與身體...朕明明也不錯啊!

可惜,宮中宮女們都知道,他在修煉天罡童子功,那些話本中說的“後宮宮女想要出頭而勾引皇帝”的橋段,根本在他身上沒有可能發生。

“如果貧道所料不差,最多再過五年,官家的童子功便可大成。”張秀笑著道:“而且官家現在年紀尚小,過早接觸男女之事,反而對身體有害。”

“不提這些了...老師啊,那些老臣愈發囂張了。”趙煦輕嘆一聲,道:“小朝會議政的時候,他們與太皇太后面對面,而我只能看到他們的後背與臀部...還不如待在御書房看書痛快些...老師如果也棄我而去,弟子可就真得成了孤家寡人了。”

“官家不必多慮,貧道已經得到了魚龍幫弟子傳信,言及東坡先生不日就要回京了。”張秀活動了一下筋骨:“江湖那麼大,總不能只讓他一個人瀟灑...如今也應該讓我二人換換角色了。”

“真的麼,東坡先生要回來了嘛?”趙煦眼前一亮,頓時沖淡了幾分張秀要離去的傷感。

“東坡先生年紀畢竟大了,而且他又不會武功...很多時候江湖上的事情,他處理起來都非常棘手。”說到這裡,張秀面色一正:“而且最近江湖上風波不小,據說多位江湖人死在自己的成名絕技之下,其中不乏成名已久的武林名宿,此事不可不防...除此之外,還有契丹、西夏、吐蕃以及大理等國的高手最近都在中原境內活動,東坡先生恐怕也不好應付。”

......

京師御拳館。

蘇軾這次回來,走時帶著盧俊義與林沖,回來的時候自然也要把二人領回來。

年紀輕輕就在江湖上闖上了四大法王的名號,確實也讓御拳館中的教師們好好的調侃了一番,玉麒麟與豹子頭的名號,如今在江湖上的確也是一號人物了。

反而是他們這些老江湖,在江湖上恐怕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了,只能是感嘆一代新人換舊人啊。

張秀與蘇軾對坐而居,周侗也在一旁,此處就他們三人。

小皇帝也想過來的,但高太后並不允許他隨意出宮,為了以防張秀偷偷將他帶出去,今日寸步不離的跟在小皇帝身邊...讓小皇帝十分無奈。

“先生此次江湖遊歷,可有所得?”

“大宋富有四海,窮的全是農民。”蘇軾無奈搖搖頭,道:“當初不忍那些孤兒寡母餓死街頭,草創魚龍幫...縱然不事生產...單靠跑商,已是積累下了潑天的富貴...可以農事為主的百姓,卻依舊還要為吃穿發愁...不僅如此,商人交的稅,於之所賺簡直是九牛一毛。”

“另外,士大夫可免稅,所以很多百姓將自己耕地掛靠在有功名的讀書人的身上...這些都是小頭,大頭還是那些世家大族掌控的土地,並且依然在不斷的土地兼併...能收稅的土地越來越少,收上來的稅自然有越來越少,官員們為了完成任務,自然加重了百姓的稅務,甚至還要有人中飽私囊...問題實在是太多了,簡直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