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魏野仙蹤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六章.白雪紛紛化赤霜(十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二十六章.白雪紛紛化赤霜(十六)

燕京城上,散仙對外神,相見不如不見,攻守之勢卻是保持了一個均衡之態。

對比起來,魏野起手就是洞陽八炎變,反倒顯得急切了些,倒是伊爾神思因這位靈吸怪之神,雖只是分神化影而來,反倒應對得當,頗有舉重若輕的氣度。

而魏野心知肚明,對方只求守禦,不求反擊,是因為在那位形如大腦的靈吸怪之神看來,透過佛頂光明星宮法界內蘊的佛門法度,解析這一片天地之理,才是當務之急。

佛頂光明星宮法界本就是此界佛門一等一的祈禳護國神通,其法理本就出自密教一系,走的是顯化諸天星宿法相的路子,當然以佛門法度而言,不論顯化的是日月五星並羅喉計都這九曜星,還是十二宮與二十八宿,皆統於一尊佛形之下,演化出一座星宿曼荼羅壇城來。

這部神通既然能將諸多星宿法相統合於一座壇城之中,自然護御之能不俗,但它根本的作用,卻是藉助顯化於壇城之中的諸多星神法相,上通於天,感召星力,行祈禳息災之實。

原本這般設計也不算錯,這方天地,原本的結構便是不同界域層層排布而成,西方佛國也是自成一界,自有天人鬼神,依託天地之理而生,身居佛國外圍的六凡法界,響應萬民信願,處理那些六慾橫流的人間瑣事。

佛門所謂“息、增、懷、誅”四種事業,便是息災厄、增善緣、懷愛敬、誅怨敵四事,不論如何裝點,都與人心五濁六慾分割不開,這等牽連六慾的髒活,便是交由這些不入四聖的天人鬼神之流佛門眷屬負責。而這輩天人鬼神若肯發心護持,不論是水旱瘟疫,還是兵災人禍,多多少少也能有些助益。

只是當年魏野入界之時,也是大欲界天狗道的無邊死氣入侵之時,那沉淪死氣雖然只是過境些許,卻是如同熱刀切黃油,轉眼就成天人雙分之相,真成了絕天地通。而死氣包裹之下漸漸穩固,就等於給這方天地包了一層厚殼,徹底讓天界與人間分離成了兩個世界。

似這樣天地雙分的界域,依據“天清地濁,天動地靜”之理,自然就要一者上升,一者下降,這也是前些年來,那些有根腳的大宗門與得道仙真,一個個急於飛昇、衝破天地關門的原因所在。而這樣的環境下,佛頂光明星宮法界雖然仍然保有顯化佛門諸天星神的神通,但卻勾招不到佛國天人鬼神的真身下顧,基本就算是廢了一多半,反倒讓魏野身化落星的當口,把遼國供養的阿羅漢盡數逼得入滅。

不然的話,若是當初真讓這座佛頂光明星宮法界勾連上了西方佛國,不說玩一招從天而降的萬佛朝宗,就是擺出個二十諸天車輪戰,也夠某人喝一壺的。

但對伊爾神思因而言,這座佛頂光明星宮法界的價值就不止是一座佛門護法壇城這麼簡單的了。

既然是祈禳神通,“息、增、懷、誅”四種事業便一樣不少,世間六慾薰染,不論士農工商,百業千行,都能牽涉進去,上到帝王不堪與人說的隂私,下到農夫少收了三五鬥米麥,都有勾連相關之處。而回應這些凡俗六慾之求的佛門天人鬼神,也差不多算是有一位算一位,弄了一個齊全。

這等法門,雖然與佛門自我標榜的“涅槃清淨”之道差了十萬八千裡,但是對伊爾神思因而言,卻是最合適入手解析的一個此方天地的法理模版。

從頭到尾,伊爾神思因展現出來的種種反應,都不像是一般的智慧生物,甚至人格神的表現,反倒理智得像是一臺計算力超絕的智慧機器。而每一回對魏野殺伐道術的回應,都越發老練圓融,其中原本的佛門色彩也顯得越加異化,多了不少屬於靈吸怪之神的特有氣息。

隨著那一根根似實還虛的神經束下垂勾連,一城靈吸怪的精神力全被伊爾神思因呼叫,佛頂光明星宮法界又生出新的變化。

蓮海之上以伊爾神思因的綠玉色大腦為中心,一隻五色金輪升上半空,以這只五色金輪為中樞,東方有金杵,南方有寶珠,西方有利劍,北方有法鈴,光似琉璃,焰氣騰騰,隱作金碧之色,籠罩於燕京城之上。

輪是轉法金輪,杵是金剛寶杵,珠是摩尼如意珠,劍是三鈷金剛劍,鈴是佛首金剛鈴,恰成佛門五器。

這一重神通變化,雖然只有五件佛門法器顯化,但是魏野卻是一眼看出了不凡來。

這佛門五器顯化之後,便都有一朵小巧纖麗的重瓣蓮花將之托住,映著法器周身的圓融佛光,竟成佛門大神通之士端坐蓮臺之相。

這場面一出,倒讓魏野嘖了嘖舌:“以器擬相,顯化佛身,居然是佛門正傳的三昧耶形?”

就像道門常以真形符擬化神真之相,佛門對諸佛菩薩的本尊,也有梵文種子字與諸般佛門法器為主的三昧耶形兩種擬化手段,這其中各具玄妙,倒一時間分不出高下。

但是魏野以洞陽八炎變將燕京城層層圍困,符火擬化的騎鳳仙官雖然無法突破佛頂光明星宮法界的防護,氣機卻早已鎖定其中,此刻隨著對方氣機變化,一柄柄火劍卻是劍吟聲聲,將殺伐之氣渡了進去!

劍鳴聲聲,讓五座蓮臺的花葉輕輕顫抖起來,但很快地,那五件佛門法器周身佛光便朝外撐大了數圈,卻是將這點氣機相沖的影響排除在外。

但佛光一盛,那五件佛門法器之外就隱隱顯出了五尊菩薩虛影,儘管寶冠、天衣、瓔珞、釧環都顯得虛幻如泡影,幾乎看不分明,但五尊菩薩法相在體表流動的光華,卻是露出些玄機來。

鎭壓中央的金輪依然還是光分五色,但東方之位的金剛杵被一片青碧佛光籠罩,南方之位的摩尼寶珠則是色如晨曦赤日,據守西方的三鈷金剛劍卻將白金也似的銳利佛光盡情拋灑,只有北面那只金剛法鈴周身光色奇異,幽暗如夜卻又透出一股瑩澈之意。

五器生五光,五光成五色,卻又隱隱帶著些道門五行之術的氣味。

魏野掃了一眼,卻是一點頭:“不是佛門諸天星神,而是五部護國金剛菩薩?有意思!”

五部護國金剛菩薩不在佛頂光明星宮法界的法度之內,而是另一項不輸於它的佛門祈禳神通“般若仁王寶輪壇城”所尊奉的五大本尊菩薩。

原本遼國佛門便一貫以“顯密圓通”自我標榜,能修到阿羅漢位業的遼國高僧,莫不是既精通顯宗經論,也精於密教神通。護持燕京城的這座佛頂光明星宮法界,更是幾經數代高僧推衍修正,甚至將“般若仁王寶輪壇城”的精義也融入其中。

而般若仁王寶輪壇城這部神通以《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為根本法理,演化五方五部金剛菩薩法相。這五尊菩薩即是東方金剛手菩薩、南方金剛寶菩薩、西方金剛利菩薩、北方金剛藥叉菩薩、中央金剛波羅蜜多菩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單看這五大菩薩名目,除了身為八大菩薩之一的金剛手菩薩外,其餘四位菩薩皆是其名不彰,對密教法理不清楚的人或許還會迷糊。但若給五方五部金剛菩薩換了一個名頭,這部神通的法理也就更清楚明晰了許多:

金剛寶菩薩,便是虛空藏菩薩。

金剛利菩薩,便是文殊師利菩薩。

金剛藥叉菩薩,便是普賢菩薩。

金剛波羅蜜多菩薩,又名轉法輪菩薩,其名不甚為人所知,但其明王法相便是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不動明王。

以不動明王為中心,坐鎮四方的是金剛手、虛空藏、文殊師利加上普賢四位大菩薩,在佛門法理之中,這類本尊曼荼羅才是四聖法界精要所在,天然就要比那些以一位菩薩為主尊,雜七雜八配上一堆天人甚至威德鬼神湊出來的雜曼荼羅高出數籌。

簡而言之,佛頂光明星宮法界與般若仁王寶輪壇城,雖然都是以“護持國土”著稱的祈禳神通,二者之間卻還是有點區別。

佛頂光明星宮法界雖然以大日如來為主尊,以熾盛佛光統御諸天星神,但那一眾星神終究只是六凡法界所屬的六慾諸天。法理既然落在十丈軟紅之中,那便只是世間法門,於佛家看來,不過是外求神通之用,終究落入了外道中去。

至於那般若仁王寶輪壇城,既然源出《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佛門中不少大神通之士,也傳下了許多仁王護國經相關的修法、儀軌乃至真言手印之密,但這些修行法門就顯得不那麼單純了。

如果只是藉著“仁王護國”的名頭,挑動那些一朝一代的君王,以護持國運的幌子換自家修行的進益,倒還罷了。畢竟佛門中固然有餐風臥雪住墳地的苦行僧,但密宗修法,從來都是燒錢的窟窿,從香木草藥到金銀珠玉,甚至工匠藝人、美女姣童,需求都不算小,不找些財大氣粗的冤大頭做施主,根本支撐不下來。

但是縱觀《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的經義,其中“護國”云云,更像是順道給的贈品紙巾。要知道不動明王加四位大菩薩,所表達的乃是諸佛之德、諸佛之智、諸佛之行、諸佛之願,涉及了佛門最核心的法理。不論在哪個層面上,這等明王菩薩,都佔據著佛門精義最核心的位置,直指佛門涅槃之真意。

和那些負責打傘、撒花、看場子的天人鬼神比起來,雙方的差距就像是主人和護院的分別,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而動用到這麼多牽涉佛門根本義理的大菩薩,所推衍出來的神通,又豈止是護持一國一朝那麼簡單?須知道,當年釋迦族滅國之時,釋迦牟尼身為佛陀,也只是坐看業報到來、親族死絕而已。

而那般若仁王寶輪壇城,既然根子就放在不動明王與四尊大菩薩身上,其中反倒沒有天人鬼神、紅塵六慾存在的餘地,說是護國神通,倒不如說是護教神通——

依《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之意,國家的存在,也不過是因緣和合下的俗諦幻化,唯有佛門那不落二邊的涅槃寂滅之道才是唯一的真實,雖然這“真實之域”,從人天六慾眾生,到小乘四果羅漢,乃至緣覺聖者、菩薩十地,沿途攀登間所見風景總有不同,但總越不過佛門這個根本去。

在那部《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的敘述中,凡是受持這部經文的國王,不是立刻證悟小乘果位,就是乾脆出家求取更上一層功果。也就是說,在這部佛門秘法預設的條件下,所謂的“仁王”,不是仁厚治國之君,而是乾脆就是頭戴王冕的佛門中人——而且最起碼也是得了三昧定境,修到小乘果位的佛門高人!

所謂“仁王”既然都是僧王,那所謂國土,自然也不是世間之國,只會是真正佛土。

佛門所謂佛土有四品,四果阿羅漢所居為方便有餘土,十地菩薩所居為實報莊嚴土,諸佛所居為常寂光淨土,而四聖六凡共居之地,則是凡聖同居土。

也就是說,這般若仁王寶輪壇城的護國之能,護持的絕非人間王朝,而是這等統攝四聖六凡、徹底為佛門真意染化的佛國——最起碼也是凡聖同居土的檔次!

如此一來,這部神通的要求也未免太高了些,世間帝王不論如何信奉佛法,但終究不是真正佛門弟子,不要說三昧定境、四果修為,就是信佛的發心上,也基本是在“求福免災”四個字上打轉。若是執迷得深了,便如梁武帝一般,落個餓死臺城的可悲下場,還在佛門修行僧口中作為反面教材公示,根本不落什麼好。

這等人物,或許心智手腕多有值得嘉許之處,但是不論是求福、免災、貪生、懼死,發心起處就已經迷了本來靈明,和佛門心法所求的那一個“覺”字,說南轅北轍都算是輕的。如果說證得佛門小乘果位之人,其自性便已如璞玉新磨,這些人的心性就是茅坑中又臭又硬的石頭,除了六慾隂魔,無人看得上眼,怎麼能夠統合凡聖同居土這等真正佛土?

事實上,除了佛門傳說中的轉輪聖王,或者乾脆就是那些菩薩開闢的道場淨土,世間的王朝、帝國,誰都對這部般若仁王寶輪壇城仰仗不到。

那為什麼遼國一眾修得阿羅漢果的高僧,要在佛頂光明星宮法界中暗藏這麼一記後手?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這部佛經以及推演而出的神通號稱“護國”,但法理都立足於佛門般若之學,說的是佛門修者蛻凡入聖、回小向大之路,護國息災之類事件利益,在這關係佛門中人成道之途的大事面前真是什麼都不算。

而細看這部經典的話意,以諸佛菩薩對人王說法而起,以人王證入佛門果位而終,最後還要發願護持佛法在國中的流傳廣佈,只此一節便能分明:護國是虛的,護教是實的,最後落腳的關鍵還是人間之國如何化為淨土佛國的安排。

佛經中,大凡佛陀登座說法,與會大眾裡,有幾千幾萬人登時了悟,證入小乘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都是輕易,就算是證入初地菩薩甚至登地菩薩的應機之士,也很有一些。但這等講經說法之會,與會的不是虔修佛理的僧尼,便是一眾大小菩薩,再不濟也是天人龍眾之類自具神通之類。

但像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這樣,專門對人王說法、對人王託付教法未來的經文卻是極少見的一類。特別是最後佛陀囑咐人王護持未來教法一節,卻像是佛門針對末法時代預先做的一個先手佈置。

——末法時代?

如今西方佛國已經徹底從這方天地剝離開來,已然兩界雙分,愈行愈遠,此界佛門修者莫說是超脫六道,就是想往生諸佛淨土,也比過去多了無數煩難——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藥師如來的琉璃淨土這等所在茫遠的接引佛土不論,那依附於此方天地的南海普陀山、文殊清涼山、妙拂洲銅色山甚至兜率天內院這些大菩薩淨土,就徹底絕了蹤跡。

雖然佛陀說法,以涅槃清淨為宗,但是人之為物,若苦修一場,最後只為了入滅而去,這吸引力其實還真不大。特別是小乘轉入大乘之後,有淨土往生,有諸大羅漢永駐世間作眾生福田,有菩薩於生死間無掛無礙,甚至涅槃清淨也走了涅槃自在、生死一如的道路。此等似仙非仙,仙佛等觀的大乘教法,才是佛門修者趨之若鶩的根本。

因此上,西天佛國無蹤,菩薩道場不存,對此界佛門傳承便成了天大劫關,比起佛門預言中的末法時代那戒律淪喪、人心墮落之相還更恐怖一些。

因為哪怕到了末法時代,有心向佛之人還能仗著佛緣接引,進入那些菩薩、緣覺、阿羅漢的道場求法修法。而如今,佛門竟是連這條退路也不存了!

對於一個視天地為枷鎖、以寂滅為超拔的體系,以及這個體系中的修行人而言,再沒有比這更殘酷的事了。

那麼《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呢?

縱然不是佛門出身,魏野也很清楚一件事,佛門法理之中,六度萬行一切法門以般若為根,諸佛菩薩以般若為母。

仁王護國,名為護國,實為護教,既然是護教,佛門教法根本何在?

自然是在般若之上。

而此中玄奧,才是佛門立教之基——若給伊爾神思因得去了全套,危害也更大!

心思轉眼電閃,卻是讓人猛然看出一些端倪。魏野不是那些自恃甚高的異界施法者,沒事會跑到伊爾神思因面前,為了一窺宇宙之秘,不惜把自己變成白痴。他的推論來得快,動作更快——

桃千金上劍鳴更甚,當下不由分說,一劍朝著那五尊菩薩虛影化成的般若仁王寶輪壇城斬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