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三十五章 將答案交給時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百三十五章 將答案交給時間

將韓魏楚三國君主送出邯鄲十里,齊國使者也過來告退,趙括又親自送後勝出城,並贈與他一大堆禮物。

“本王願與齊國世代交好,還請先生向齊王傳達本王的善意。”趙括對後勝說道。

“外臣一定帶到。”後勝看到滿滿一車禮物,車轍陷入泥土之中,非常高興地說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次出使趙國,先是秦國給他送了一堆禮物,現在趙國又給他送了一堆禮物。

對於兩國的想法後勝心裡很清楚,“既然你們都給我送禮了,那我誰都不幫,也不算辜負你們吧。”

……

趙括回到王宮,大臣們正在等他。

“大王,您之前未免太草率了吧,都不和臣等商量一下,就在所有人面前許下如此宏願。”魏無忌用近乎質問的語氣說道。

之前大庭廣眾之下,眾人不能抹了趙括的面子,只能俯身附和,但不是所有人都贊同趙括的話的。

甚至可以說,除了幾個還沒有經歷毒打的年輕人之外,無人贊同趙括的話。

宏願固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收穫大量民心,但只要一天沒有完成,趙國便會成為各國討伐的目標。

但是,這種事有可能實現嗎?

完全不可能。

別說是天下,就是僅僅在趙國都不可能實現。

“大家都覺得不能實現嗎?”趙括停了下來,目光掃視一圈。

沒有人說話,即便是剛剛加入的黃石公,他願意為了心中的理想拼一把,但理性告訴他,這個理想並不能實現。

“去年本王出征的時候,你們有人相信本王會獲勝嗎?”趙括問道。

眾位大臣下意識的搖了搖頭。

是啊,去年誰能想到趙括會獲勝,特別是當得知敵軍主帥是武安君白起的時候,邯鄲上空猶如籠罩了一層陰霾,死氣沉沉。

即便是盡力幫助趙括的趙勝,也沒能想到趙括最終能夠勝利,甚至打下來秦國三個半郡。

“臣願意相信大王。”墨風第一個說道。

沒有趙括,就沒有墨家的今天,他是最願意相信趙括的人。

“臣宋衷也願意相信大王。”宋衷抱拳說道。

從來沒有人給醫家這個高的地位,更沒有人願意為醫家編纂醫書。無論這個理想能不能實現,他醫家都願意跟隨在趙括身後。

不為別的,只為一句‘士為知己者死。’

“我農家會為趙國提供最高產的種子。”陳辛鄭重說道。

“多謝大家的信任。”趙括俯身一禮,朗聲說道,“其實不相信也很正常,畢竟這件事確實很難實現。但是話本王已經說出去了,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大家不會想讓本王收回吧。不如我們將答桉交給時間,等十年之後再看。”

“臣願意等十年。”片刻後,魏無忌拱手說道。

魏無忌開個頭之後,眾人也都紛紛順著臺階下來,正如趙括所說,他們總不能逼著趙括把話收回去吧。

“好了,大家先坐吧。”趙括揮手說道。

“道路修的怎麼樣了?”趙括看向魏齊。

從二月份開始,趙國就沒有停止修路,只在五國伐趙的時候降低了速度。

“稟大王,除了太行山範圍內的道路還沒有開始修建之外,其他道路都已經動工。預計明年年底之前,除了太原、上黨到邯鄲的道路之外,其他道路能夠全部完工。”魏齊拱手說道。

趙國以前是有路的,這個年代整天出兵打來打去的,就算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踩出了路。

因此很多路段只需要在本來的基礎上再建一遍水泥路就行了,難度並不是很大。

但是太行山地區就不一樣了,太行八陘無不是險要之地,有的地方只有一步之寬,根本不可能建造水泥路。

想要將兩地連接起來,要麼建橋,要麼推山。

趙國建橋技術不算差,至少在漳水、滹池等河流建橋沒有任何問題,而且隨著建橋越來越多,技術也在不斷增長。

但是想要在太行山中建橋,至少以目前的技術來說,完全不可能。

至於推山……如果用軍魂軍團的話,到不是沒有可能……

直接將小山頭轟碎,填入山谷之中,硬生生鋪出來一條道路……

不過不到萬不得已,魏齊可不敢提,趙括不答應還好,萬一答應了,他能被趙飛騎恨死,甚至被偷偷幹掉都有可能。

老子堂堂軍魂軍團,送了幾個月信,現在又讓老子去修路?

趙括眉頭一皺,上黨對趙國非常重要,如果能夠用一條寬闊的道路將兩地連接起來,就算秦國像上次一樣出動六十萬大軍,趙國都能頂得住。

“我會讓陳衡和公輸秧去幫你,一定要儘快將道路建好。”趙括說道。

陳衡的數學,公輸秧的墨家技術都可以輔助修路。

“諾。”魏齊抱拳說道。

“另外,本王打算明年出兵攻打河套。明年四月份之前,九原城到邯鄲的道路至少要能通車。如果人手不足的話,可直接從屯田兵處調兵。”趙括說道。

“稟大王……人手現在倒是不缺,主要問題是水泥產量不夠……”魏齊說道。

只要人手足夠,多段同時開建,魏齊還是有信心在半年內建好的,但現在限制修路速度是水泥產量,而不是人手。

“在雁門再建一座水泥廠,另外,晉陽和代縣的水泥廠擴建一倍。”趙括說道。

“諾。”

“另外,本王打算將上黨之戰所有戰死的士卒的屍骨接回來,在城中建一座英靈殿安放他們,將名字刻在石碑之上,四時節氣由我等祭祀,禮節與國君等同,三年後陸續送回家鄉安葬,由各地負責祭祀。”趙括說道。

至於逾越禮制,既然本就禮樂崩壞,那就讓他壞的更徹底一點吧。

在這個為信義而死的時代,這份榮耀足以讓所有人奮不顧身。

“大王仁德。”眾臣俯身說道,就算孔穿都沒有反對。

在這個年代,人們對死者非常重視,所謂‘視死者如視生’,特別是貴族,甚至將自己的墓葬建造的比活著的宅子更好,留著自己死後居住。

武將們更不會有意見,趙括對手下一向大方,連士卒都有如此待遇,他們自然是不必多說。

“除此之外,戰死的家庭每人發放五年撫恤金,五年之後,若長子未滿十八,則發放至長子年滿十八歲,期間免除所有農稅。撫恤金按照每月五石粟米的標準,摺合成錢發放。”

趙國此前除了貴族之外,普通的士卒並沒有所謂的撫恤金,死了就死了,最多派人通知家裡一下。當然,更大的可能性是通知都不通知。

這件事情趙括早就想做了,但是趙國財政一直支撐不起,直到鹽鐵煤炭收回國家專營,才慢慢有足夠的資金支撐趙括一點點實施自己的想法。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

“臣保證,所有錢財全部會一分不少落入士卒們的親屬手中。”魏無忌鄭重地說道。

趙國所有人都知道,趙括對士卒極為看中,就算是那些因為趙括打算開啟民智而不悅的貴族,也不敢在這方面違抗命令。

畢竟開啟民智還是一件不見蹤影的事情,而之前落下的人頭血跡可還沒幹。

地位越高,越珍惜自己的性命,不到萬不得已之時,絕不會選擇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