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七章 陽湖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四十七章 陽湖裡

趙括不由想到當初行軍的時候,無論是在河套,還是穿過太行山,都沒有遇到野獸衝入大軍中的情況,但是野獸傷人的事件卻頻繁發生。

合著野獸也欺軟怕硬。

除非趙國派出數十萬大軍,像犁地一樣把趙國犁一遍,不過這是不可能的。

先不說能不能做到,就算是能做到也不可能去做,因為野獸有存在的必要性,一旦某種野獸數量陡然減少,導致生態失衡,人類也會受到影響。

而使用軍隊圍剿很難控制這一點。

用錢懸賞就方便多了,只要在野獸氾濫的時候釋出懸賞令,等到野獸規模被壓下去了便取消。壯士只要上交一對耳朵作為證明便可以領取賞錢,剩下部分還可以留著改善伙食或者賣掉。

而且相比較出動大軍的費用,懸賞令的花費更低。

趙括一個一個檔案看過去,這些檔案都是處理過的,只需要他過目一下,不過種類有些繁多。

“王兄,鄭國已經到殿外了。”這時,趙牧走了進來,拱手說道。

“帶到偏殿。”趙括起身朝偏殿走去。

“草……草民鄭國拜見大王。”

鄭國摸約二十多歲,臉龐消瘦,皮膚黝黑,一雙眼睛炯炯有神。

“寡人仲弟向寡人舉薦你,說你擅長水利和道路建設?”趙括問道。

“稟大王,草民祖上曾幫助魏國和宋國修建鴻溝和深溝,草民爺爺曾參與修築河澤、圃田澤以及河水大堤,草民父親幫助鄭國修築過滎澤大堤,以及主持開挖溝渠,灌既農田。草民雖然還沒有真正主持過大型水利建設,但是在這方面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鄭國剛開始見到趙括有些緊張,數息之後便調整好心態,不卑不亢的說道。

到這裡,趙括基本上確定面前的這個鄭國就是歷史上修建鄭國渠的那個鄭國了,本身叫這個名字的應該就不會太多,又精通水利的,除了歷史上那個鄭國應當不會有別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寡人準備讓你全權負責河套的水利建設,你有什麼想法?”趙括問道。

當今天下,能夠在水利方面和李冰比肩的,也就面前的鄭國了。

不過現在的鄭國距離李冰還有一定的差距,畢竟李冰的都江堰已經快要竣工了,將非澇即旱的蜀地化為萬頃良田,而鄭國還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戰績。

“稟大王,草民需要到河套之後,才能做出決定。”鄭國抱拳說道。

“好,那本王任命你為我趙國的水官。你先回去處理一下家中事物,過幾天便啟程前往河套。”趙括說道。

“草民……臣不會讓大王失望的。”鄭國有些激動的說道,趙牧告訴他要面見趙王的時候,他就有預感自己可能要受到重用,畢竟趙國這兩年一直在興修水利,否則他也不會從韓國來到趙國,但是沒想到剛入趙,就得到這麼大的權力。

“本王相信你。”趙括笑著說道。

……

另一邊,李斯正面臨人生中最大的抉擇,甚至比當初決定離開楚國還要艱難。

這件事還要從大半個月前說起,他奉命處理各地貸款的事情,這件事情麻煩很大,沒有幾個家族在這方面是乾淨的,一不小心就會得罪很多人。

不過這些對於李斯來說不是問題,他處理的很好,既沒有放過那些為惡之人,也沒有造成太過的殺戮。

至於那些仇視他的人,李斯也無所謂,一群只在本郡有影響力的家族,終究被掃入歷史的塵埃中。

現在放他們一馬只是因為河套需要人開發,如果不長記性,那他只能下死手了。

因此這些天一直都很順利,按照程序,再過一個月左右他就能回邯鄲了。

直到三天前,他路過臨河縣,一名衣不蔽體的女子從路邊一個村子衝了出來,跪在車架面前,請求帶她走,兩名手持棍棒的男子在身後追趕,更遠處還有一群人在朝這邊靠近。

如果是以前,李斯二話不說,轉身就走,絕對不會管這些破事。

但是這段時間受到藺相如、荀子的教導,他做不出來這種事。

而且當初他一無所有來到趙國,是趙括重視培養他,才有了他的今天,趙括對他恩重如山,他不能辜負趙括的信任。

於是,他就將女子救下來。

這一管,就出了大事!

根據女子所說,她是被拐賣到陽湖裡,今天趁著看守人員不注意才逃了出來,幸好遇到李斯,否則她最後必然會被拖回去,遭受毒打。

如果事情只是這麼簡單,李斯倒也還不必為難,將女子救出來,然後將人販子按律處斬即可。

各國雖然都有奴隸,但是對於平民是禁止買賣的,一經發現,全部斬首。

無論是李斯,還是當地縣令,都可以處置,並不算是大事。

但事情遠遠不止這麼簡單。

臨河縣位於趙魏衛三國交界之處,以前更是趙魏齊衛四國交界處,在趙國又處於鄴郡、濟西郡、邯鄲郡交界處。

三國三郡中心!

三不管地帶已經夠混亂了,臨河縣更是三不管中的三不管,混亂程度可想而知,到處烏煙瘴氣,流寇橫行。

陽湖裡位於趙國和衛國交界處,是臨河縣有名的窮村,名聲不好,沒有女子會嫁到這裡,男人娶不到媳婦,就去找人販子,或者直接自己去拐賣。

人一旦沒有了法律的束縛,內心的醜惡瞬間便會被放大無數倍。

一人得利之後,眾人爭相效彷,久而久之,陽湖裡許多人就做起了人販子生意。

而且陽湖裡靠近衛國,地理位置優越。因為趙國強大,衛國弱小,即便國人被拐賣入趙國,衛國也不敢進入趙國境內抓人。

於是陽湖裡愈發猖獗。

後來趙國聽聞此事,便派人到陽湖裡抓人,結果只抓到幾個無關緊要的人,剩下全部逃入了齊國和魏國。

至於四國聯合抓捕,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對於齊國和魏國來說,無論是害人者還是受害者都和自己沒關係,自己為什麼要管這些破事?

趙國沒有辦法,只能選擇放任不管。

於是陽湖裡越做越大,不再滿足從衛國拐賣人口,開始在四國之間拐賣人口。

趙國派人抓捕就跑到魏國,魏國抓捕就跑到衛國,衛國抓捕就跑到齊國,齊國派人抓捕就跑到趙國。

久而久之,哪個國家都不願意管,陽湖裡乃至整個臨河縣就成為了藏汙納垢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