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烏尊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6章 靖雲禍事(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6章 靖雲禍事(二)

大行117年,魔族兵馬大元帥呼延卓陳兵二十萬於東海,欲興兵東勝神洲。

魔族斥候為先鋒,潛入東勝神洲境內,並且與長年掩藏身份生活在神洲境內魔族取得聯系,企圖聯絡昔日前朝殘餘勢力,裡應外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佔東勝神洲。

荒火營自大行110年成立起,一直承擔監察妖魔二族動向之責。時任荒火營東勝統領連風嘯截獲情報立即呈報東勝王贏川。

贏川獲悉軍情後,風雲變色,立即上奏聖聽。大行皇帝陳留聞言,大發雷霆。連發三十二道聖旨,責令東勝王贏川務必全殲魔族賊寇,生擒魔族兵馬大元帥呼延卓。

贏川得天子詔,雷厲風行。命荒火營東勝統領連風嘯為先鋒,兵分兩路。一路清繳神洲境內魔族和前朝殘餘勢力,一路則立即前往東海探查敵情設防。令駐守靖州的靖國公寧秀率兵三十萬奔赴東海邊境誅殺魔族。

一日之內,東勝神洲境內出現大批紅衣甲冑,所過之處鮮血成河。上至王公郡侯,下至販夫走卒,無一倖免。神州內流言四起,鬧得人心惶惶,百姓無不談之色變。人們知道,暴風雨已至,怕是沒有安生的日子了。

而遠在東海邊境早已是烽煙四起,戰鼓雷動,屍橫遍野。魔族驍勇善戰,肉身強悍無匹,精通血脈巫術。魔族風雲十二魔將聯手所布的十二都天神魔大陣,摧枯拉朽,陳國十萬餘將士身首異處。

寧秀文耀武略,善治軍用兵,其所率部眾鬥志昂揚,威武不凡。僅月餘,陳國與魔族進行數場大規模戰爭,十數場區域性試探性戰爭。陳國將士斬殺魔族敵寇八萬餘眾,損失十五萬餘兵力。

以三十萬人族兵力對陣二十萬魔族士兵,陳國兵力損失過半,魔族天生就是戰鬥種族,肉體之強悍無與倫比,這看似一場不公平的戰爭,恰恰最為公平。

魔族驍勇少謀,善用自身優勢,卻天生殘缺,不攻利器,精修行者非驚天地泣鬼神之才不得。人族雖肉身羸弱,卻足智多謀,善借外力為己用,聖賢開創無數煉氣修行法門,岐黃藥理、五行精金之道非其異族可比。更甚者,人族興旺,人丁之數更是魔族數十倍之多。

在人族與魔族的交戰中,鮮有以少勝多的戰役。

與魔族大軍僵持月餘,靖國公寧秀心中卻非他表面那般平靜。聖命如同一柄利劍懸於頭頂,全殲魔族二十萬大軍談何容易,更別說活捉呼延灼。眼下戰事吃緊,兵力銳減,魔族又有十二魔將坐鎮,靖國公不禁犯難,看來還是要倚仗連風嘯向荒火營求援增派些修為高的修士來才行。

這一日,靖國公寧秀與一眾將領寧秀於帳中商討對敵之策,連風嘯踏塵土而來,進入營帳中。

見連風嘯面帶笑容,興許是荒火營答應了增援一事,於是緊忙問道:“連統領,可有好消息傳來?”

“寧公,連某此次為寧公帶來了三則好消息。一是內患已除,境內魔族和前朝殘餘勢力,王副統領已盡數剷除;二是王副統領所率人馬,不日便欲我等匯合;三是宋帥回信,將增派三十名太虛境高手前來相助。”

“內憂解除,可全心對外。待王副統領歸來,我軍再添一臂。宋承志忠肝義膽,荒火營三十名太虛境高手抵達之日,便是殲滅魔族之時。連統領,勞苦功高,待此一戰徹底結束,我親自為你請攻。”人逢喜事精神爽,連風嘯帶來的好消息讓靖國公寧秀滿臉的陰鬱一掃而光。

“此乃連某分內之事。寧公,魔族洶洶而來,呼延卓親自怪帥,對東勝神洲是志在必得。戰機稍縱即逝,拖得越久對魔族越不利,呼延卓定然明白這個道理。他不會坐等我援軍到來,以連某看來,呼延卓大軍很快便會再發起新一輪總攻。”連風嘯說。

連風嘯的話不無道理,呼延卓不會傻到與陳軍打持久戰,他勢必會趁陳國援軍到來之下,一舉拿下東勝神洲,這樣與陳國才有條件可談。寧秀雙眉緊鎖,在營帳中踱步思考,“諸位將軍,可以對敵之策?”

營帳中眾將軍議論紛紛,有提議避而不戰、以逸待勞,等待援軍到來;有提議實則虛之,以擾敵為先,不作正面衝突,為援軍到來爭取時間;也有將軍建議假借求和之名瞞天過海,總之一時間營帳內爭吵不休,眾將領各執一言。

一直在旁沉默不言地連風嘯忽然開口說:“寧公、諸位將軍,連某有一計,不值當講否?”

“連統領,有何妙計,不妨講來。”寧秀在眾將軍的爭吵中一時難以決斷,見連風嘯有計策要獻,心中多了些期望。他與連風嘯分屬兩個機構,雖非至交,但往日因公務也時常走動,對連風嘯的頗為瞭解。連風嘯隸屬荒火營,對妖魔、修行者知之甚詳,雖不曾統兵打仗,卻極具智謀。

“魔族精兵強將傾巢而出,以我軍現在的實力,實難正面迎戰。聖上責令全殲魔族二十萬兵馬、活捉呼延卓,聖命難違,君無戲言,諸位將軍深知其利害。眼下,一是要拖延時間等待援軍到來,二是完成聖命,全殲魔族活捉呼延卓。依連某之愚見,誘敵深入、合而圍之,方能一舉殲滅。”

連風嘯話為說完,便遭來營帳中諸位將軍的駁斥。

“住口,先讓風嘯把話說完。”寧秀呵斥道,營帳內鴉雀無聲,他看向連風嘯說道:“風嘯,如何誘敵深入,又如何合而為之,你細細說來。”

“寧公,諸位將軍,如今我軍與魔族對峙與東海,若是想要全殲魔軍,唯有兩條路。一是荒火營的援軍繞敵身後,與我軍形成包夾之勢,然而我軍對魔族兵力部署並不清楚,偌大的東海魔族暗哨有幾何,設於何處,此皆不明。若是荒火營的援軍貿然深入,難免不被發現,即便避過了魔族的暗哨,我們又如何能保證這不是魔族故意為之呢?殲滅荒火營援軍,再反攻我軍,後果不言而喻。這第二條路,待荒火營援軍匯合,與魔族大軍直面交戰,但很難將其盡數殲滅。”

“東海廣袤,蒼茫遼闊。我軍並不瞭解東海這片海域,有島幾何,何處可以藏身。而魔族之兵對東海之瞭解,可謂是如數家珍。待我軍與荒火營之兵奮力攻擊之時,呼延卓見情勢不對,無法力敵,完全可以撤軍逃離,屆時我等雖然贏了勝仗,卻無法向聖上覆命。”

“自魔族潛入我神洲境內數年圖謀至今日呼延卓舉兵來犯,我等太過被動。若是我軍能能化被動為主動,那麼一切戰機便掌握在我等手中。上兵者伐謀,魔族勇武少謀,贏取這場勝利的關鍵在於謀而非力也。兵法有云,善勝者不陣,善爭者不陣,善戰者不敗,善敗者終勝。”

連風嘯轉身走到那副東勝神洲地圖前,指著圖上一處說道:“寧公、諸位將軍請看,我軍目前所駐紮之地,地勢開口,易攻難守,若是我軍能誘敵深入至此,進可攻、退可守。雷鳴險地林深茂密,終年瘴氣瀰漫,深處更有雷湖之險。我軍每每至此處皆要繞道而行,那魔族大軍不明地勢,進入此地便會自亂陣腳,屆時我軍合而為之,魔族不戰自敗。縱有魔族能逃離陷地,我軍以逸待勞,齊力攻之,他魔族縱有三頭六臂,亦難逃一死。”

“此計關鍵在於誘敵,要令呼延卓相信,必須善敗。善敗而不大傷,敗而有亂,亂中有序,不大亂、不過於秩序井然,拿捏得當即可。打而敗,敗則退。以潰之像迷其雙眼,沿途再佈置各類陣法,虛虛實實,不信他呼延卓不上當。如此這般,不僅可以為荒火營援軍爭取時間,同時還能以最小的損失,贏得一場大勝,眾位將軍以為然否?”

諸位將領聽完連風嘯的計策,甚為認同,唯有勞寬及幾位以他為首的將領卻極力反駁。靖國公寧秀不曾表態,他需要權衡利弊,棋差一招則滿盤皆輸。若此計能成,則皆大歡喜;反則,三十萬將士或要因此陪葬。聖旨措辭嚴厲,寧秀輸不起,然而他最終還是決定採用連風嘯的計策,誘敵深入、合而為之,一舉殲滅。

一切準備就緒,陳國軍與魔族前後經歷十餘場大小規模戰役,且打且退,終退至雷鳴險地,呼延卓所率的魔族軍隊趁勢追擊,並無發現任何異常,尤其是陳國軍所佈置的各類虛虛實實的陣法,讓呼延卓更是斷定陳國軍已無心戀戰,一時間沾沾自喜,下令三軍全力追擊,最終進入雷鳴險地。

然而事情並未朝著連風嘯所設想的那般發展,荒火營東勝王副統領與勞寬等幾位將領忽然倒戈相向,靖國公寧秀和連風嘯所料未及,陳國軍大亂。恰巧這時,一支魔族軍隊和部分人族士兵突然來襲,陳國軍不僅腹背受敵,而且禍起蕭牆,十分慘烈。

連風嘯這才意識到,王副統領乃是魔族的奸細,那所謂的境內魔族勢力和前朝殘餘勢力被清除的訊息不過是瞞天過海罷了。他痛恨自己長著一雙眼睛,卻敵我不分,連累陳國將士無辜慘死。他率著荒火營所剩不多的一些人,將王副統領誅殺之後,又深入雷鳴險地,他要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

靖國公寧秀感覺天塌了,一計不成反中了賊寇的奸計,看著身旁一位位將士倒下,他的心好似萬箭穿心般疼痛難治。待他想要質問連風嘯時,發現連風嘯早已沒了蹤影,他抱著死於身前的將士痛哭流涕,絕望的仰天哭喊:“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吾之罪,縱萬死,也難贖其一二啊!”

荒火營的三十位太虛境修士終於趕到,雷鳴之森被夷為平地,一場硝煙久久不能散去。靖國公渾身是血,他看著屍橫遍野、血流成為的雷鳴之地,絕望而又淒涼,他是受東勝神洲百姓敬仰的靖國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如今卻連累東勝將士慘死,三十萬將士又幾人能得生還,他有何面目面對東勝父老。

“南風不競多死聲,鼓臥旗折黃雲橫。六軍將士皆死盡,戰馬空鞍歸故營。”寧秀反覆沉吟,悽悽慘慘慼慼,悲涼何處欠東風。淚水橫流,長髮凌亂,甲冑殘破,猙獰決絕,伴隨一生痛苦的長嘯,他摳下了雙目,氣質如敝履,他仰天怒吼,似虎嘯龍吟響徹天際,忽而瘋狂大笑,提劍自刎,一代豪傑就此謝幕。

雷湖,並非湖泊,而是因終年累月有雷電覆蓋,因而得名雷湖。連風嘯被打入雷湖中,呼延卓以為連風嘯就此身死道消,不曾想連風嘯被打入雷湖之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天空頓時雷雲密佈,狂風呼嘯,雷電滾滾。

此異象一出,魔族士兵無不掉頭環顧,只見雷湖露出了本來面目,那是一片窪地,滿地皆是藍色的晶石閃閃發亮,而空中正立著一人,渾身雷電吞吐,雙目中射出兩道雷光,對著這群魔族士兵轟擊而來。

魔族士兵大驚失色,愣在當場。呼延卓提著一柄巨斧,朝著空中那人劈去。這時,空中那人發出癲狂魔怔笑音,聲音極為低沉,宛若深淵中的魔獸在嘶吼,呼延卓在其眼中不過是弱小的臭蟲,他極為不屑。

劍指探出,空中雷雲滾滾,隆隆作響,振聾發聵。狂風作響,塵沙肆虐,上萬道形態各異的雷電,在電光火石間已經降至人間,所有的魔族士兵都屏住了呼吸,驚恐地看向天空,不曾來得及痛吟,便淹沒在這片雷海之中。

不多時,雷雲消散,天朗氣清,方圓十公里內,滿目狼藉,幽幽之森早已化作焦土,陳國僅存的將士看著眼中情景,不禁連連倒抽涼氣,他們看著那猶如雷神一般的人墜進一片焦土火海之中。

不知是誰發出一聲驚呼,只見荒火營幾名太虛境修士殘影掠過,飛向那片區域。陳國與魔族這一戰,以慘烈的代價而告終。魔族二十萬士兵全軍覆沒,而陳國的三十萬將士生還者不及一營指之數,令人可悲的是,靖國公和一眾將領無一倖免。

不論如何,陳國最終還是贏得了勝利,震懾了魔族。魔族元氣大傷,數十年內再難舉兵來犯。

戰報遞呈聖上,大行皇帝陳留為之震怒。下令荒火營和九洲各王自上而下,嚴查前朝餘孽和妖魔奸細,一場整風清敵席捲龍淵大陸,人人自危。

由東勝神州這場禍事引發的變故,使得東勝王贏川成為眾矢之的。雖然戍邊有功,但東勝王在朝堂之上受百官彈劾,最終以禁足一年自省而告終。東勝王知道,這是聖上對他最大的恩典和保護,否則真與百官對立起來,恐怕整個龍淵大陸都要出現內亂。

只是東勝王心有不甘,靖國公寧秀乃是他心腹,這一戰寧秀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如今為國捐軀,不僅未得到朝廷的撫卹,反而剝奪了寧秀靖國公的爵位,而作為功臣之後,寧氏一族永不錄用。

“真是令人寒心吶!”贏川在回東勝王府的途中,憤怒難平,一群玩權弄柄的國賊,當初若非是我等與陛下平定天下,哪有現在的太平盛世!

幸好陛下仍是當年的那位胸懷天下的少年,才能保全寧氏一族。如若不然,他日後有何面目去見寧秀。形勢逼人啊!即便是擁有天下的陛下,很多時候也做不了自己的主。“陛下,東勝神洲,贏川一定替你守好。寧秀,你寧氏一族我也會替你照顧好的。”

然而,贏川並未有料想到,在他還未回到東勝神洲境內時,朝堂的訊息不脛而走。一些有不軌之心的人,紛紛製造流言,聲稱是靖國公通敵,造成陳國近三萬萬將士慘死,更連累了滅敵功臣連風嘯一家。

朝廷對靖國公和寧氏一族的判罰,無疑是坐實了此事。流言在東勝神洲境內引起軒然大波,街頭巷尾無人不曉、無人無談,更有甚者聚眾鬧事,打雜靖國公祠。

靖國公寧秀御下的寧家軍與寧氏一族對朝廷的決斷甚為不滿,不僅聯名上奏為寧秀請命,大肆緝捕殺害侮辱靖國公和打雜靖國公祠的百姓,與此同時派兵圍堵連風嘯府邸誓要連風嘯給一個說法。連家府邸被圍得水洩不通,寧家軍凶神惡煞,寧府上下人人自危。

寧氏殘害百姓、包圍有功之臣府邸的做派,惹得百姓更是群情激憤。官兵與百姓對峙的局面愈演愈烈,尤以靖州、雲州兩地鬧得最為兇猛。直到東勝王贏川回到境內,才將此事平復,寧家軍和寧是一族一夜之間人間蒸發。

自陳國建立至今,九洲各地一直相安無事,此次東勝神洲境內的亂事,史稱靖雲之亂。靖雲治亂,無疑給當朝敲響了一次警鐘。

……

廳堂內,連玉誠述說著靖雲往事,連連嘆氣。

“玉誠兄,當年老爺子為何沒有親自出面將事情解釋清楚,這樣不就避免了連家與寧氏只見的誤會了?”忘川沒想到數十年前東勝神洲境內會發生這麼多的事,想起城郊外那座荒廢的靖國公祠,不禁心生感嘆,他越來越理解,秦大哥那日離別之時所說的話,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

“你有所不知,當年祖父自雷鳴一役被送回府後,便失去了意識。全身充斥著雷電,任何人都無法近身。這些事我也是聽家父說起過,才有所瞭解。”連玉誠長嘆一聲,他的父親連仲死於寧氏毒手,對寧氏他恨之入骨,只是連仲死前一再叮囑,不可對寧氏心存抱怨,不要復仇。父命不可違,他也只能將怨恨埋藏在心裡。

“若是我所料不虛,老爺子誤入雷湖,能夠操控雷電之力,應該是得到了雷靈珠吧。”

“你也知道雷靈珠?!”連玉誠驚詫的起身,不可思議的看著忘川。

在連玉誠提及連風嘯透過雷電之力誅殺魔族十萬兵士時,他便猜測連風嘯定然是得到了雷靈珠,如今見連玉誠驚詫表情,更是證實了他心中的想法。忘川笑了笑,託手浮空,掌間出現一個漩渦,正綻放著蔚藍色的光芒。

連玉誠只感覺廳堂內陰寒而溼潤,似是一場暴風雨將要來臨。然而,只是眨眼間,他又感覺自己沉於湖底中,眼前一片朦朧,只有微弱的光芒在前方閃爍。正待他要掙扎時,忽然全身溼冷壓迫之感消失,只見到忘川手掌上方懸著一顆蔚藍色的水珠,它像是一顆瑪瑙寶石,美麗而又華麗。

“去!”蔚藍色的水珠飛出廳外,著地的那一剎那間,頓時出現一片洪流湧向四處,偌大的連府前院瞬間被淹沒。忘川探掌一吸,連府前院這片洪流倏然消失,那顆蔚藍色的水珠再次出現在手中,忽而光芒大盛,逼得連玉誠和姬雪青等人不禁閉上了雙眼,再睜開之時水珠消失,看見的是忘川正閒逸地飲著茶湯。,忘川展露的控水法術令在場的眾人無不瞠目結舌。

“上古女媧大神,聚天地靈氣煉製風、雷、水、火、土五顆靈珠以鎮伏妖魔。得其一者,可操控天地靈力。”忘川放下蓋碗,繼續說道:“連老爺子,進入雷鳴湖之後,突然間能掌控天地間的雷靈力,並且能一舉誅殺魔族十萬兵士,定然是在雷鳴湖中得到了雷系法寶。連老爺子回府後,無人能夠近身,那是法寶在護主,法寶具有意識,又能操控天地之雷靈力,忘川不得不與雷靈珠聯絡在一起。”

“忘川,剛才施展的控水之術當真是玄妙無比,莫非你得到了水靈珠?”連玉誠問。

“玉誠兄好眼力,小弟在機緣巧合之下,確實得到了水靈珠。不過這顆水靈珠也是借來之物,日後還是要還給朋友。”忘川說。

“能得到靈珠認可,操控天地靈力,非福緣深厚之人所不能及。忘川有此福緣,當真是羨煞旁人。說道雷靈珠,祖父在彌留迴光返照之際,將雷靈珠從體內取出,可惜我連氏族內無人能駕馭靈珠,否則也不會有今日之難。”

“玉誠兄,依在下愚見,寧氏上門找麻煩,目的並不簡單。明面上看,是靖雲之亂誤會未消而埋下的禍根,寧氏一族因此揪著不放,實則暗地裡,寧氏是為這雷靈珠而來。”一場誤會糾纏數十年,東勝王贏川對此中因由定然是了然於胸,寧氏一族與贏川關係匪淺,忘川不相信贏川沒有向寧氏一族道出實情。

按照連玉誠所說,連府上下一再退避,並且很是積極的想要化解誤會,寧氏一族讓然揪著不放,顯然是不願相信事實,而更深層次的目的,便是想圖謀連家的雷靈珠。否則,連氏一族為了報仇,又何必大費周折想要擄劫姬雪青,直接對連府上下打殺了便是。

“忘川眼光銳利,一針見血。這一年多,寧氏一族人不斷騷擾我連家在各處的生意,甚至是擄劫族人,並且以此為要挾,要求我交出不屬於連家的東西。雖然他們並未直言相告,但我想他們所圖的便是我連家的雷靈珠。”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玉誠兄,事已至此,貴府與連氏的恩怨已非三言兩語可化解。依在下看來,還是要徹底斷了連氏圖謀雷靈珠的念想。”忘川說。

“公子可有化解之法?”姬雪青擔憂地問。

“忘川兄弟若有良策,還請助我。事成之後,玉誠必以千金厚謝。日後但凡忘川兄弟有事相招,連家上下傾全力以報。”連玉誠說。

“雪青姑娘、玉誠兄言重了,忘川一時也無應對之策。”忘川見姬雪青和連玉誠面露失望之色,於是又說道:“不如這樣,我先去請百花谷的師姐們過府一敘,聽聽她們有何想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甚好,那就有勞忘川兄弟了,玉誠在此現行謝過。”連玉誠起身行禮,隨後對一旁的姬雪青遞了個眼色說道:“雪青,把府中珍釀都取出來,今日我要與忘川兄弟和百花谷的朋友們不醉不歸。對了,吩咐後廚準備好酒席,不可怠慢了朋友。”

“夫君,雪青這就去安排。”姬雪青莞爾一笑,對著忘川到了一句“公子,雪青失陪了。”隨後,便離開了廳堂。

還有幾日便是風雨樓觀潮會,忘川自是不願錯過。而今,連家遇上麻煩事,連玉誠又將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他不會袖手旁觀。此刻,心中唯一的念頭便是早點能夠幫連玉誠化解麻煩,早日啟程前往風雨樓。想及於此,不再稍作停留,便起身前往下榻的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