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羅馬全面戰爭之異世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八章·終結女真·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八章·終結女真·下”

不能創造那連你自己都不相信的、連你自己都認為是不真實的東西。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俄國著名戲劇和表演理論家)

在諸多不好的訊息中,唯一讓皇太極感到欣慰的,就是白峰的大軍還在和蒙古騎兵激戰;三十萬多萬白峰麾下精銳與二十萬蒙古騎兵,正在距離此地百多裡的草原上打的昏天暗地呢。

色勒在解釋兩萬蒙古騎兵為什麼南下的時候,並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畢竟他只是蒙古騎兵的戰俘,要是知道的太多了,反而就顯得有些不符合常理了。

皇太極從始至終都沒有懷疑色勒,也就不會去質疑他所說的話;基於色勒帶來的訊息,過度小心的皇太極好歹是稍微消除了一些對蒙古騎兵的戒備,不至於將蒙古騎兵直接視為敵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即便如此,以皇太極謹小慎微的性格,他也不可能放任兩萬蒙古騎兵進入他麾下建州騎兵的營地;命令兩藍旗的騎兵,在建州騎兵營地兩裡外為蒙古騎兵新建一座營地,已是他的極限。

夜幕降臨以後,皇太極還特意讓正黃旗的都統何和禮,抽調十五個牛錄的正黃旗騎兵,分成三組輪流在兩座營地之間巡邏;名義上是防止前方營地守軍突圍,實則是監視營地裡蒙古騎兵。

博爾忽把皇太極的那點小動作盡收眼底之後,什麼行動也沒有採取,只是任由建州騎兵在他們的營地外圍逡巡遊弋;因為明天下午才是他最終下手的時間,現在一切都還太早了。

又一次把兩個騎兵聯隊送回羅馬城的白峰,這次把馬克西、達內爾、白勝三人也給送了回去,只留下白一等五名烈焰劍聖跟在他身後;當然,實力深不可測的月兒和冰嵐,也還是留了下來。

一行八人在夜色的掩護下,輕易就躲過了遊弋在同羅族廢棄營地四周的建州騎兵,進入到營地內;早就得到亞德里恩提醒的盧庫魯斯等一眾將領,則在預定的位置迎候著白峰一行人的到來。

見到盧庫魯斯之後,只是片刻的時間,白峰就對第三羅馬鷹旗軍團的情況有了大致的瞭解;雖說經過了兩天的戰鬥,但第三羅馬鷹旗軍團的戰鬥人員還是有六萬餘眾,戰鬥力保持比較完整。

為配合明天作戰計劃的實施,白峰又連夜把第三羅馬鷹旗軍團的騎兵聯隊給傳送回了羅馬城;與此同時,其他兩個羅馬鷹旗軍團的第一步兵聯隊,則是被白峰抽調到這座營地中來。

如果說羅馬鷹旗軍團的主力就是十二個步兵聯隊的話,那麼第一步兵聯隊,就是每個羅馬鷹旗軍團的絕對戰力核心;三隊羅馬重步兵、二十四隊羅馬精銳步兵,整整四千三百七十一名實力等同於中級劍師的羅馬戰士,擁有怎樣強大的戰力,是可想而知的。

三個第一步兵聯隊共同組建的戰鬥群,那就是一萬三千一百一十三名擁有中級劍師戰力的羅馬戰士組成的戰鬥群;這樣的戰鬥群,可不是區區數萬建州騎兵的正面衝鋒能沖垮的。

除了這個由三個第一步兵聯隊組成的超級戰鬥群以外,白峰還用第三羅馬鷹旗軍團的十一個步兵聯隊和突擊大隊,以及角鬥士大隊組成了四個戰鬥群。

這四個戰鬥群中,第一、二、三戰鬥群,都由三個步兵聯隊組成,總兵力約在七千五百左右;第四戰鬥群由兩個步兵聯隊、突擊大隊、角鬥士大隊組成,是兵力最少的戰鬥群。

兵力的多寡與戰力的強弱可沒有直接的決定關係,第四戰鬥群的兵力雖然不如前三個戰鬥群,但有戰力與第一步兵聯隊將士一樣強大的突擊大隊和角鬥士大隊在,這個戰鬥群的實力反而更強。

四個常規戰鬥群和一個突擊戰鬥群組建完畢之後,第三羅馬鷹旗軍團的作戰任務基本就固定下來了;接下來,就是白峰對第三輔助軍團的安排了。

傷亡要比第三羅馬鷹旗軍團稍微慘重一些的第三輔助軍團,其所屬的長弓兵、踏弩兵、輕騎兵都是不太適合主動出擊的兵種;專門剋制騎兵的超長槍兵,也是更適合被動防守而不是主動出擊。

更為關鍵的是,明天的戰鬥註定是一場先守後攻的防守反擊戰,所以超長槍兵、長弓兵、踏弩兵、重灌步兵的配合防守,也是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甚至不比羅馬鷹旗軍團的五個戰鬥群差。

要是輔助軍團的防守,沒能擋得住建州騎兵的猛攻猛打,那白峰後續的作戰計劃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白峰把其他兩個羅馬鷹旗軍團的突擊大隊和角鬥士大隊,抽調過來加強給了第三輔助軍團,以協助他們明天的防守作戰。

十五個超長槍兵大隊、十五個長弓兵大隊、五個重灌步兵大隊、三個直屬踏弩大隊、十八隊三級羅馬精銳步兵、十八隊三級薩莫奈角鬥士,這樣的豪華配置,就算他們沒有營牆阻擋建州騎兵的衝鋒,也能正面硬擋建州騎兵的衝鋒而不落下風。

同羅族的廢棄營地,本來有一道第三羅馬鷹旗軍團臨時加固起來的木質營牆,但已在之前的戰鬥中被進攻的建州騎兵用火攻燒燬,現在只是有些零零散散的粗壯木樁還在,已是聊聊勝於無。

為確保明天的戰鬥萬無一失,第三輔助軍團二十個大隊的劍盾兵和五個大隊的戰斧兵,連夜在營地內忙碌起來;他們的任務,就是在一夜之間,重新構築起一道更牢固的營牆。

源源不斷的粗壯木樁和薄皮鐵皮被白峰從羅馬城用傳送陣運到營地來,然後由劍盾兵和戰斧兵把鐵皮蒙在木樁上,再埋到挖好的坑裡;最後還要在木樁上一直澆水,以提高木樁的抗燃性。

木樁與木樁之間的距離,本來應該是一拳,但在白峰的親自介入下卻是被擴大到了一米,正好是一名騎兵可以輕易透過的空間,且進一步降低了一旦遭遇火攻火勢擴大的可能。

綁在兩根木樁之間的粗麻繩,也被白峰換掉了,換上的新東西是滿是鐵蒺藜的鐵絲;從上到下六道佈滿鐵蒺藜的鐵絲,已是塹壕戰時代該有的利器,現在被白峰運用到了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