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羅馬全面戰爭之異世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五章·大戰爆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五章·大戰爆發”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特蕾莎修女(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成立了仁愛傳教會)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就在白峰率軍等待、叛軍與平叛大軍互相對峙的同時,東部聯盟由二十五萬聯軍戰士和四十五萬老弱婦孺之軍組成的七十萬大軍,已經兵臨盧西部落中部邊境地帶。

盧西部落的邊境線是極其漫長的,哪怕有三十萬大軍進行駐守,依舊捉襟見肘;所以,在格雷戈裡率領十萬大軍南下平叛後,羅德裡克和霍爾兩大名將,就將漫長的邊境線分成兩層進行駐守。

與格雷戈裡並列為盧西部落三大名將的羅德裡克和霍爾,他們的統帥能力自然不會太弱;只不過,邊境駐軍有限的兵力和複雜的構成,增加了他們的指揮難度。

盧西部落的三十萬邊境駐軍中,真正精銳的十一萬步兵和四萬騎兵,全部是部落首領維裡阿修斯精挑細選的盧西常備戰士;其他的十五萬二線戰士,則是來自於盧西部落的各個附庸部落。

對於這十五萬頂著二線戰士名頭,實際上卻是附庸部落聯軍的將士,羅德裡克和霍爾打心底裡是不信賴的;因為他們不相信這十五萬二線戰士,能夠在戰場上爆發出與盧西戰士相同的戰鬥力。

有鑑於此,為了更好的發揮這十五萬二線戰士的價值,羅德裡克和霍爾自作主張將三十萬大軍分成兩個部分;各率十五萬大軍的他們,一個率軍越境推進數里,另一個則率軍向後撤退數里。

統帥十萬二線戰士和五萬盧西戰士的霍爾,出於防患於未然的考慮,率軍越過邊境線,向東部聯盟境內深入了數里;其目的,是預防東部聯盟發動對盧西部落的可能性進攻。

統帥五萬二線戰士和六萬盧西戰士,以及四萬盧西騎兵的羅德裡克,則是率軍向後方撤退了數里;一方面是為可能爆發的戰爭製造緩衝地帶,另一方面則是與進入敵境的霍爾軍形成呼應。

東部聯盟與盧西部落之間的往日仇怨,決定了他們根本不可能對彼此放鬆警惕;所以,盧西部落的情況瞞不過東部聯盟的密探,東部聯盟的異常也逃不過盧西部落的間諜。

東西兩岸總人口不過一百五十萬的東部聯盟,突然集結七十萬大軍的浩大行動,又怎麼可能不為盧西部落所知?在維裡阿修斯得到前線彙報之前,羅德裡克和霍爾已經在做戰爭準備了。

這就是名將與普通將領的區別,普通將領只會被動的接受命令,甚至只有合格的將領才能真正做到貫徹執行軍令;而名將則不同,自主意識極強的他們,總是會未雨綢繆的去做一些事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羅德裡克和霍爾的提前準備,讓想要打盧西部落邊境駐軍一個措手不及的東部聯盟四大首領希望落空;在得知盧西部落的十五萬大軍已經進入己方境內後,東部聯盟的四大首領便立即分兵。

分兵後的東部聯盟大軍,其實力最強的主力大軍,由其內部四大霸主部落之一的達特部落五萬精銳戰士為核心,輔以兩萬其他部落的精銳戰士和十八萬炮灰,兵鋒直指霍爾的十五萬大軍!

達特部落的首領馬倫,那可是白峰的老熟人了;當初,馬倫之子率軍渡過倉羅河,想要將東部聯盟的勢力擴張到倉羅河南岸,就是遇到白峰的羅馬大軍才兵敗身亡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羅馬城與達特部落之間,那可是有頗深仇怨存在的;要不是有倉羅河這道天塹在,說不定羅馬城與東部聯盟之間的戰爭早就爆發了,根本不會等到今天。

雖然羅馬城與達特部落有仇怨,但達特部落的實力白峰還是認可的;無論是部落戰士的自身實力,還是部落戰士的武器裝備,達特部落都堪稱是東部聯盟四大霸主部落中的最強部落。

實力強悍的達特部落全力出擊,效果自然是不同凡響;馬倫親率由七萬精銳戰士和十八萬炮灰組成的二十五萬大軍,直撲霍爾的十五萬大軍,連反應的時間都不給霍爾留下。

麾下將士數量高達十五萬的霍爾,雖說精銳數量確實比馬倫少了兩萬,但他麾下十萬二線戰士的戰鬥力,可是要比馬倫麾下十八萬炮灰的戰鬥力,強上不止一籌!

兩軍轟轟烈烈的廝殺一經展開,指揮得當的霍爾就利用自己麾下戰力更佔優勢的二線戰士,咬著馬倫麾下的炮灰部隊窮追猛打,頗有一種不打垮敵軍的炮灰部隊就誓不罷休的氣勢。

指揮能力或許不如霍爾的馬倫,其實戰經驗也是十分豐富;眼看著自己麾下的炮灰部隊節節敗退,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和反擊,心硬如鐵的他當場就用自己的親兵臨時組建了一支督戰隊。

總人數超過一千的督戰隊戰士,每五十人為一隊,用他們手中的利劍和長槍阻擋著炮灰部隊的後撤;死忠於馬倫的他們,不管企圖後撤的炮灰是男是女是老是幼,只要敢後退一步他們就殺!

在接下來的半個小時裡,兇悍無比的督戰隊,用親手斬殺三千餘眾後撤老弱婦孺的方式,硬生生將瀕臨崩潰的炮灰部隊重新趕回了戰場;後退必死的炮灰們,只能拼死向前衝去。

先以五萬精銳纏鬥敵軍七萬精銳,再以十萬二線戰士擊潰敵軍十八萬炮灰,最後再用騰出手來的二線戰士夾擊敵軍陷入纏鬥的精銳;這就是盧西名將霍爾,企圖一舉擊潰二十五萬敵軍的佈局。

可惜的是,沙場經驗極其豐富的馬倫並非是輕與之輩,他的果決和鐵血超乎了霍爾的想象;手上沾滿同胞鮮血的督戰隊,用最殘酷無情的方式,將他們差點崩潰的炮灰部隊重新逼上了戰場。

霍爾麾下全由年輕力壯的附庸部落戰士組成的二線步兵,整體戰鬥力本來的確是比馬倫麾下由老弱婦孺組成的炮灰部隊強;但兩軍之間的戰鬥力,還遠沒有達到差距懸殊的地步。

一方面是因為盧西部落附庸部落的戰士戰力有限,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東部聯盟的炮灰部隊好歹也是由蠻族百姓組成,戰鬥力還是有的;尤其是陷入絕境之後,炮灰部隊的瘋狂同樣可怕。

此時,盧西大軍與東部聯盟大軍的交戰時間已經過去整整四個小時;投入戰鬥的十五萬盧西戰士已有兩萬餘眾戰士陣亡,東部聯盟的二十五萬大軍亦不足二十萬。

你死我活的瘋狂廝殺,讓殺紅眼的蠻族戰士根本無暇他顧,他們只知道拼命用自己手中的武器殺死自己眼前的敵人,以避免自己被敵人所殺;為了生存,這是所有參戰將士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