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羅馬全面戰爭之異世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八章·血戰持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八章·血戰持續”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特蕾莎修女(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成立了仁愛傳教會)

羅德裡克親率十一萬戰士趕到戰場後,知道勝局已定的霍爾,便將圍殲馬倫殘軍的戰鬥交給羅德裡克的大軍,開始將他麾下同樣精疲力盡的三萬五千最後的戰士,緩緩撤出戰鬥。

以十一萬戰士為圍殲主力,用四萬騎兵進行穿插突擊的羅德裡克,要想全殲馬倫殘軍的四萬將士也需要數個小時的時間;畢竟,那是四萬手持武器困獸猶鬥的戰士,而不是四萬只待宰的羔羊。

就算是四萬只待宰的羔羊,十五萬人衝上去一刀一刀的去宰殺,那也是需要時間的;沒有發現敵軍其他四十五萬大軍蹤跡的羅德裡克,對於這個圍殲戰鬥的進行,並不著急。

為避免自己麾下的戰士傷亡過多,羅德裡克不介意多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先用騎兵將敵軍分割成一個個各自為戰的散兵群,然後再有佔據絕對兵力優勢的步兵圍殺敵軍的散兵群。

毋庸置疑,羅德裡克的這種圍殲方式,確實要比用十五萬大軍硬攻四萬殘軍傷亡小得多;可需要花費的時間也要漫長許多,殊不知,這白白浪費的時間正是馬倫最迫切需要的!

麾下軍隊主動投降反被屠殺的遭遇,讓馬倫不需要多費任何口舌,就能統帥著不到四萬殘軍血戰到底;可以說,是霍爾及其麾下戰士的一時之快,成就了馬倫的拖延之策。

戰場上的廝殺,隨著時間的一點一點流逝而顯得越發激烈起來;為戰鬥而生的達特部落精銳戰士,開始為了生存而戰鬥,走上絕路的他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做著自己最後的垂死掙扎。

半個小時過去以後,馬倫所部殘軍的兵力從四萬下降至三萬兩千,超過八千戰士陣亡;一個半小時過去以後,馬倫所部殘軍的兵力從三萬兩千降至一萬八千,超過一萬四千戰士陣亡。

三個小時過去以後,馬倫所部殘軍的兵力從一萬八千降至六千,超過一萬兩千戰士陣亡;而這最後僅存的六千戰士,全部都是達特部落的精銳老兵,其他部落的戰士和炮灰部隊早已全軍覆沒。

憑藉精良武器裝備和優異戰鬥實力堅持到現在的達特部落老兵,雖然還有六千之眾,但已無力再戰下去;整整一天的血戰,耗盡了他們體內最後的一絲力氣,連頑強的意志都不再有用。

眼看著敵軍就要全軍覆滅,自身傷亡代價不過三四千的羅德裡克,正打算命令麾下將士對無力反抗的敵軍發起最後一擊;突然,低沉悠長的號角聲,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傳來。

輕易辨認出這種號角聲不屬於己方的羅德裡克,隨即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不出意外的話,即將從南北兩個方向殺來的軍隊,必然是東部聯盟消失數天的四十五萬大軍!

若是在己方大軍養精蓄銳已久的巔峰狀態,羅德裡克未必沒有用自己麾下十五萬精銳之師,迎戰四十五萬東部聯盟烏合之眾的底氣;要知道,盧西部落的軍隊比東部聯盟強,那是公認的事實。

可問題的關鍵在於,羅德裡克所部的十四萬五千餘眾將士,經過數個小時的戰鬥之後,還能發揮幾成的戰鬥力;是不影響戰力的九成?還是影響戰力的五成?這是誰也不敢保證的。

好在,此時距離夜幕降臨也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了,只要羅德裡克和霍爾咬咬牙挺過這一兩個小時,獲得一夜寶貴喘息時間的他們,重整旗鼓之後,必能與敵軍硬碰硬的較量幾番。

稍作商量以後,羅德裡克就率領三萬八千騎兵和八萬精銳戰士兵分兩路;其中,北路六萬精銳戰士就地構建防線,準備抵禦由北而來的敵軍,南路三萬八千騎兵和兩萬精銳戰士則主動出擊。

騎兵相比於步兵的優勢,從來就不是機動性那麼簡單,哪怕是衝擊力不強的輕騎兵,全力衝鋒的殺傷力依舊不容小覷;尤其是數萬騎兵的衝鋒,那更是戰場上恐怖無比的戰爭機器!

為充分發揮己方的騎兵優勢,羅德裡克選擇了由南而來的敵軍,作為他麾下數萬騎兵的進攻物件;緊隨其後的兩萬精銳戰士,是他用來配合騎兵重創敵軍的輔助部隊。

由五萬戰士和十五萬炮灰部隊組成的東部聯盟南路大軍,行走在大軍最前方的,自然是那些純粹用於拼消耗的炮灰部隊;這些炮灰部隊的戰鬥力,究竟有多差自是不言而喻。

當捲起萬丈煙塵的數萬騎兵,以一往無前的衝鋒姿態衝向他們的時候,驚慌失措的炮灰們甚至連想都沒有想,就本能的向後潰逃而去;直到他們身後的督戰隊,對他們高舉起鋒利的屠刀。

用督戰隊逼迫炮灰部隊作戰,似乎已經成為東部聯盟軍隊的慣例;但親率數萬騎兵對敵軍炮灰部隊發起衝鋒的羅德裡克不得不承認,這種逼迫的方法,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只不過,從督戰隊出馬發揮作用到炮灰部隊重新整頓好陣型所需要的時間,已經足夠轉瞬即至的衝鋒騎兵完成一次酣暢淋漓的進攻,並重創敵軍混亂不堪的炮灰部隊。

成功遏制己方炮灰部隊後潰趨勢的督戰隊,硬逼著他們面前的炮灰往前衝,而最前方的炮灰則仍在往後逃;這樣一來,原本陣型勉強還算湊合的炮灰部隊,一下子就變得混亂不堪起來。

趁機衝殺進敵軍炮灰部隊的盧西騎兵,僅第一波衝鋒就順利鑿穿了敵軍炮灰部隊的陣型;緊接著,不待受驚過度的敵軍炮灰部隊反應過來,調轉馬頭的盧西騎兵又開始了第二波衝鋒。

往復一次兩波衝鋒以後,東部聯盟南路大軍中數量高達十五萬的炮灰部隊,竟有三萬餘眾將士或是被盧西騎兵擊殺而亡,或是因混亂被擁擠踐踏而死,戰場上的悽慘景象簡直讓人不忍直視。

損失不過兩三千的盧西騎兵,很快又開始了他們的第三波、第四波衝鋒;這一輪往復衝鋒結束後,跟在騎兵後面及時趕到戰場的兩萬盧西精銳步兵,便順勢加入了對敵軍炮灰部隊的進攻。

由兩萬精銳戰士接手對敵軍幾乎被打崩潰的炮灰部隊的進攻後,騰出手來的盧西騎兵,開始將他們的衝鋒物件,換成是敵軍炮灰部隊後方的敵軍精銳戰士,那才是決定這場戰鬥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