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漢芳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1章 武帝的心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1章 武帝的心願

晚宴直至月上高天才結束,眾人均是大醉而歸。

第二天天剛亮,武帝劉徹的詔命便到了,著太子攜同文武官員到甘泉宮見駕。

皇帝有命,躲在家裡“養病”的商丘成也不得不出來,也不知是沒臉與一眾同僚見面,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並沒有跟隨大隊人馬同行。

而杜相臉色灰敗,整個人象丟了魂魄樣,行屍走肉一般,騎在馬上搖搖晃晃,一副隨時都要摔下來的樣子。

卓王孫和五德只帶了小部分樣品交給太子,方便騎馬快行,饒是如此,一行人仍然直到過午時分才趕到甘泉宮。

太子劉據單獨到上陽殿見駕,文武官員奉命到沐天殿候駕。

劉徹精神狀態仍然很好,只不過腳掌上的硬節還是沒有消退的跡象。

劉據一邊幫他整理袍服一邊說道,“父皇,天氣轉冷,甘泉宮溼氣又重,您不應該繼續住在這裡了,另外母妃李夫人也不宜在此地養胎。”

劉徹點點頭,“這幾日便回未央宮。鍾貴在你府上如何?可有記得以前之事?”

他關心的還是“天師”的前世今生。

劉據道,“兒臣多次試探,他都一無所知,怕是搞錯了吧。”

劉徹道,“世上巧合之事自然是有的,但巧合之處多了,就不再是巧合。鍾貴在你府上住得慣嗎?”

劉據道,“不太習慣。昨日兒臣在博望苑接待西南來的朋友時,任安提醒兒臣,田仁在河東郡一直審不下弊桉,可讓鍾貴過去協同辦桉,借兒臣前幾日夜請天師之威,沒準能收到奇效。”

劉徹笑道,“朕覺得此議可行,就讓他到田仁身邊去做個長史,幫助田仁把三河形勢快些穩定下來。”

劉據道,“兒臣記下了,回去就讓他到河東郡報到。”

提到任安,便想到了公孫賀,劉徹神色冷了下來,問道,“任安對你有什麼說法嗎?”

劉據搖頭,“他平日裡還是很守規矩的,基本不到博望苑去,也不會私下裡和兒臣說朝廷上的事。”

劉徹冷聲道,“朕要的不是他的規矩。誰說朝臣就不能與太子往來了?他對你不說話,對朕也同樣不說,朕問他幾次都應付了事,此人心思不明。”

劉據當然明白任安心裡想什麼,把他扔到一個不明不白的職位上,身份尷尬不說,還不受同僚待見,他心裡不舒服。

他笑道,“兒臣是儲君,有父皇在,大臣們自然不敢與兒臣太過親近,擔心惹父皇不喜。”

他現在和這位武帝老爹說話已經不象之前那樣戰戰兢兢,每說一句話都要前思後想,而是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如此一來,父子之間的關係反而更融洽了。

劉徹哈哈一笑,“朕可不是連自己兒子都要防著的人,他們不懂!不過,身為人君,就是要讓人猜不透,事事都被他們料到先機,這個皇帝還怎麼當?”

劉據忙道,“父皇說得是,兒臣受教了。”

“不過……”劉徹沉吟少許說道,“也不盡然。朕觀你身邊之人,還是以正人君子為多,尤其是趙營平,為幫你脫罪,獨自攬下殺降大罪,實為難得。”

“你與朕不同,他們在朕面前小心翼翼,是因為害怕朕。你身邊的人對你恭敬有加,是因為敬服你的為人,能做到這一點,也屬不易。”

這還是武帝劉徹第一次當面誇獎他做人方面的表現,劉據感動道,“能得父皇嘉許,兒臣深感榮幸!但……與君子相交易,與小人共處難,兒臣還需向父皇多多學習。”

劉徹點頭道,“慢慢來吧,此非朝夕之功,朕如你這般年紀時,尚時時激憤,難有你這般沉穩之時。”

劉據道,“兒臣繼承了父皇身上某些特質,若無父皇創下今日盛世,兒臣就是想沉穩,怕也沉穩不來。”

他這幾句馬屁拍得劉徹很受用,微笑道,“你我父子同心,自然無往而不利,邪祟小人便無機可乘,此乃我大漢之幸。”

劉據心頭一動,武帝老爹為什麼忽然有這樣的感慨呢?難道又有什麼人在他面前嚼舌頭了嗎?

劉徹把玩著他帶過來的竹紙和鉛字,笑意更濃,“據兒,天下讀收人要奉你為神了。”

劉據忙道,“兒臣只是多用了些心思,這都是從前人製品中獲得的靈感,並非兒臣獨創。”

劉徹對他不居功的態度非常滿意,放下竹紙和鉛字,拿起絲錦和黃銅,正色道,“有了這兩樣東西,天下人都要感謝你,朕也要感謝你。”

劉據道,“大漢是我劉家天下,更是天下人之天下,兒臣所做一切,都是基於如此想法。”

劉徹頗為感慨,“如今蜀錦可以大量生產,竹紙若能同時推行,我大漢財源何愁不旺?本來朕還想要再等一等,看來西邊的事要抓緊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武帝的想法很簡單,民間已經生產出這些能賣上大價錢的好東西,他要做的便是開啟商貿通路,把大漢的絲錦和紙張行銷天下。

第一條路便是西域!

這也是武帝劉徹心心念念的大事。

他對貳師將軍李廣利的確寄予厚望,讓他到玉門關屯兵,就是做好了疏通西部商道的準備。

大漢需要西域的特產,尤其是良種戰馬,而大漢的絲錦,瓷器,玉器,金銀飾品,都是廣大西部地區翹首以盼的珍品,價值無可估量。

如今在太子的推動下,不但絲錦可以大批量生產,又有新的紙張出現,對於財政極為緊張的朝廷來說,不亞於久旱逢甘露。

可現實情況是,隨著匈奴被趕往漠北,西域各國雖然已向大漢稱臣,但是道路艱難,沿途要經過大片沙漠無人區,去往西域的商隊,十有八九會折在路上,能回來的少之又少。

盜匪橫行,條件惡劣,就算朝廷派往關外的士兵,也至少有一半人會在中途折損,無法到達目的地。

這也是武帝嚴令李廣利在玉門關屯兵的重要原因。如果連這段路都征服不了,開通西域商路,無亦於痴人說夢。

劉據望著眼前簡易地圖上西部大片的空白地帶,心中忽然湧起萬丈豪情。

那片空白,可不就是留給後世英豪建功立業的畫布嗎?